第15章
作者:天在水      更新:2025-09-26 09:32      字数:3378
  西方故事里的人鱼,要么是魅惑吃人的海妖,要么是变成泡沫的小公主。
  前者形象不贴,后者结局不够圆满,云溪潜意识里,希望人鱼健健康康、无忧无虑地在这里生活下去。
  可“鲛”字笔画太多,不容易被记忆,云溪只写“人鱼”二字。
  她一面写,一面和人鱼讲述轮船上听到的、古今中外关于人鱼的故事。
  长时间不开口说话,语言能力会退化,就像舌头打了结一样,届时说出口的,只能是一些零碎的词汇。
  曾有一个新闻报道,男子犯罪后装聋作哑十多年,落网后,当着无法再开口说话,成了名副其实的哑巴。
  云溪一面教人鱼说“人”和“云溪”两个词,一面也是为了自己多开口说些话,以免语言能力退化。
  教了一段时间后,她猛然意识到,她不希望自己记住人鱼,但若她真教会了人鱼说“人”和“云溪”,那么人鱼或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忘记她。
  如果那时她已离开了荒岛,回到了文明社会,那么人鱼将再也见不到她。
  见不到她,却记住了她,这是一件很残忍的事。
  于是,她放弃教人鱼说这两个词汇,转而开始教一些“花”、“鱼”、“树”、“水”等有现实参照物的字眼。
  她想,她还记幼儿园老师教过的儿歌,却不记得幼儿园老师的名字和长相。
  同理,人鱼若是学会了说这些简单的字眼,就算她离开了人鱼,过个十年二十年,人鱼还是会记得这些事物的发音,但却不会记得她。
  第13章
  *
  自云溪开始教人鱼一些简单的发音,人鱼便对她的嘴唇有了浓厚的兴趣,时不时盯着她的唇看,也会摸一摸捕捞上来的猎物的唇。
  大部分捕捞上岸的鱼,发不出声音,或者说,发出的声波,人耳听不到。
  有一种鱼除外,黄姑鱼。
  黄姑鱼产卵时、被人捞上岸时,都会发出“咕咕咕”的声音。
  人鱼的耳朵,大概是可以接收到许多水中生物的声波,人类耳朵听得见,人类耳朵听不到的,她都能听到。
  云溪很好奇,不知她是否能发出人类听不见的声波?平时她在水中,是否会和那些水中生物交流。
  这些天,她捕捞上来的鱼,云溪看她都会微微张开嘴,好像在和鱼对话,但云溪没有听见一点儿声音。
  在沙滩上,云溪教人鱼人类的语言时,人鱼也会鼓动嘴唇,试图像人那样开口说话,但发不出一个完整的音。
  她似乎很想说话,但说不出口时,会变得很焦急,拼命地开合嘴唇,就好像上岸后大口大口呼吸的鱼;像拼命扑腾翅膀的小鸟;像电影《青蛇》中,渴望学人类哭泣,却挤不出一滴眼泪的小青。
  云溪见状,会按住她的唇,温声安抚她:“不要着急,慢慢来。”
  人鱼好似听懂了那般,慢慢安静下来,眼神湿漉漉的,看着云溪,喉咙里发出委屈的“咕噜”声。
  “没关系的,我们慢慢学。”云溪温柔地安慰她。
  哪怕彼此语言不通,多数时候,她们也能互相明白彼此的意思。
  就像猫哪怕听不懂人话,但是能根据主人说话的语速、神情、动作,判断主人的心情。
  人鱼属于半人半兽,比猫更具智慧。
  之后,云溪每次教人鱼说话,都会把人鱼的手放在自己的唇上,让她感受自己嘴唇的翕张;放在喉咙上,感受声带的颤动;放在下颌上,感受下颌的开合。
  云溪甚至不再直接教文字,而是从汉语拼音“a bê cê dê e êf ……”开始教起。
  人鱼好似很迫切地想要与她交流,用心地模仿云溪的每一个动作,但始终发不出声音。
  云溪没有放弃,每天耐心地教几遍,就当帮人鱼锻炼声带。
  云溪还是会在沙滩上写字,“人”、“云溪”、“中国”……一边写,一边向上天祈祷,希望有船只和飞机经过这座岛屿,或者这座岛上有人类活动,能够发现她的字迹和求救信号。
  她记得,哪怕是最危险的原始森林——亚马逊丛林中,也有古老部落的存在。
  说不定,这座丛林中也同样存在着神秘的部落。
  *
  说话交流只占用云溪很少的一段时间,白天大部分时间里,她在想方设法做出救生信号,以及探索溶洞入口处潭水旁边的丛林。
  没有武器的情况下,她不敢直接走入丛林深处,只先沿着潭水两岸走。
  她在周围探索的时候,人鱼一般泡在水潭里晒太阳、磨鳞片、捉鱼捉虾,不会紧跟着她。
  就像带着宠物出门闲逛,主人在一旁放松自我,任由宠物自由玩耍那般。
  人鱼似乎不是特别喜欢上岸,尤其不是很喜欢到丛林里。
  云溪猜测,人鱼大概是嫌弃丛林里的泥土,会弄脏她的鳞片,每回从丛林出来,她都会在水里洗好久,抱着尾巴洗个不停。
  真的是,好爱干净的一条鱼。
  有时候,人鱼捉到了水潭里的小鱼不会吃,而是抓着玩,就像猫逗老鼠玩那样,抓了放、放了抓。
  云溪总是长时间盯着各种虫鱼鸟兽、花草树木看,试图辨认出一些熟悉的物种,人鱼便以为云溪喜欢看这些东西,每每捉到一条鱼,都要特意抓过来给云溪看。
  至于最后吃不吃,取决于当时的她们饿不饿。
  但不像猫最终会一口咬死老鼠那般,不吃鱼的时候,人鱼会把抓到的小鱼小虾放回水中水中,还会同它们“咕噜咕噜”说话。
  她似乎是一条没有朋友的人鱼。
  云溪看不到她的同类。
  不知道在自己没出现前,她会不会感到孤独?她从前一直都是单独行动的吗?
  云溪从前也喜欢自己一个人行动。
  什么事情几乎都可以一个人完成,上下学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交了女朋友后,也经常会有一种,不需要女朋友事事陪着,一个人也可以的感觉。
  前女友总说,她太过独立,需要多释放一些依赖需求,否则,彼此太有距离感。
  可她这么多年过来,都习惯了。
  大抵从小需求没怎么被满足过的人,长大后就会习惯性地压抑自我,逐渐形成独立内敛的性格。
  刚被分手那会儿,云溪甚至对自己的性格感到十分自卑。
  她想,是不是自己的性格不够好,不够开朗阳光,不够温柔体贴,不够懂事,付出的不够多……
  她陷入了疯狂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就像小时候,她发觉父母不够爱她时,认为是自己不够乖巧懂事一样。
  过了很长时间,她才从自卑的泥淖中爬出来,明白她被分手和不被父母爱,都是出自同一个理由:她不是男的。
  性别她无法改变,也不想改变。
  那唯有抱着一个想法——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
  岛上物资富饶,人鱼没有储备食物的习性,饿了就去水里捉条鱼,海边猎只虾,丛林间采摘些野果,她只吃新鲜的食物。
  一看就没有忍饥挨饿过,不像历史上的人类,遭受过许多吃不饱饭、啃树皮泥土、易子相食的时候。
  云溪也庆幸这座岛屿物资富饶,否则,她或许不是人鱼的求偶对象,而是人鱼的食物。
  人鱼喜欢对着云溪挨挨蹭蹭,每次进入丛林前,云溪也都会主动靠近人鱼,她觉得人鱼大概就像猫一样有着气味腺,能够释放化学信息,标记人类。
  云溪带着人鱼的气味进入丛林,可以免受毒虫蚊蚁的侵扰。
  她甚至觉得,人鱼有海豚那样的回声定位系统。
  因为无论她走到哪里,天将暗时,人鱼都能迅速找到她,把她带回溶洞里。
  云溪至今未发现水潭和丛林外围处,比人鱼体型大的生物,甚至比她大的都没发现。
  或许这也是人鱼任由她一个人探索外围的原因之一。
  云溪推测,要么这里是人鱼的领地,别的大型动物不敢靠近;要么就是这片岛屿面积庞大,食物充沛,不需要到别的动物领地那里冒险捕食;再要么这片岛屿,根本没有其他大型动物,人鱼“唯我独尊”。
  最后一种推测太过理想化,云溪有点不相信。
  这里应当也是存在一条食物链的,以丛林昆虫体积异常大的情况来推断,这片岛屿上的大型动物,只怕也比她在文明社会里看到的还要大。
  地球史前时期,动植物的体型也十分庞大,因为那时地球生态环境很好,氧含量高,且物资丰富,无论动植物,都不愁吃喝,因而最后导致它们灭绝的,不是资源稀缺,而是陨石、射线暴一类的天灾。
  在这里生存,就像远古时期那般,没有道路,没有任何通讯工具、交通工具;一个人的世界,就只有眼前这般大,只要不迈出这片领地,永远也遇不到其他人。
  云溪脖子上挂着求生哨,手里握着的木棍,用细藤蔓缠了个长方块的石头,制成了一个没有锋面的石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