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作者:
峨眉山猴子03 更新:2025-09-26 09:44 字数:3292
伊稚斜这个问题的难度完全不亚于九头虫让奔波霸去干掉唐僧师徒四人。
如果说他们之前还存在侥幸,但当亲眼看到汉军那精良的装备和恢宏的士气后,便彻底明白了敌我双方的差距。
没办法,败得多了,士气自然而然就散了。
继续再和汉军硬碰硬,肯定打不过人家,帐中安静许久,终于一位匈奴相国开口提议:“大单于,不如我们将王庭迁移到漠北吧。”
他说自己的想法:“大漠重重,就算汉人能找到我们,那他们的士兵和战马也必定疲惫不堪了,我们体力正盛,届时趁其疲惫而击之,我们必将大胜。”
其实他和左贤王当初的想法一样,不过漠北可比左贤王庭远多了,更别提一路上稍有不慎就会迷路,所以这个诱敌之计其实挺靠谱的。
退出漠南,就证明他们要放弃阴山。
阴山是他们匈奴人繁衍生息的地方,这里水草丰美,宜耕宜牧,他们会用阴山的树木制作穹庐和弓矢,会在阴山上打猎获取食物……
漠北苦寒,地形平坦难守,草木稀少,而且还多风沙,对于他们这种随水草而生活的民族是极为不利的。
但现在情况紧急……
伊稚斜思考良久,最终还是同意了相国的提议。
困扰了中原数百年的胡人,终于在元朔六年夏天被中原赶出漠南,阴山山脉首次成为汉人的地盘。
搬离漠南那日,没有一位匈奴人脸上不带着悲伤,他们扶老携幼,赶着牛羊,面容失落,不知是谁起的头,人群中有哭声响起,刚开始只是小声的啜泣,后来大家都被他的哭声所感染,哭声越来越大,最后蔓延到整个王庭之中,就连才刚出生的婴儿仿佛也懂得了大人的悲伤,嚎啕大哭起来。
从此匈奴人失去了他们的阴山。
漠南边塞的汉人,终于能稍微安心一些,不用再无时无刻担心会被匈奴人劫掠砍杀了。
……
轻装简行,微行五陵。
浩浩荡荡好几辆车,实际一点儿也不“简”,简直无法想象刘彻祭祀或者泰山封禅时的阵仗会有多大。
大汉皇帝都挺武德充沛的,无论是从体格还是心里来看,汉文帝霸陵飙车,汉景帝大汉棋圣砸死吴王太子,据说刘彻年轻的时候还徒手和熊罴对打过,也不知道最后是谁赢了。
刘彻在骑射这方面也很厉害,鹿豕狐兔,只要被他盯上的,都逃不过他手中箭矢,不一会儿,就猎到了许多猎物。
“闻卿,上次听你提起正在练习骑射,如今已过去将近半年,练习的如何了?”
闻棠摆手:“一般一般,普普通通。”
刘彻让闻棠不要谦虚。
闻棠笑了。
苦笑。
这次真不是谦虚,闻棠心中暗想,早晚有一天和你们这群天赋型选手拼了。
“陛下,我这骑射的功夫才刚练半年,还只算是入门。”闻棠道,“要不,您指点我一二?”
汉武授课,不学白不学。
闻棠这么一说,倒是把刘彻心里那股好为人师的劲儿给勾出来了,他之前就想过要教导霍去病学兵法,结果被拒,这次闻棠主动请他指点,刘彻当然不会拒绝。
刚开始只是刘彻单独教学,后面他把卫青和霍去病也拉过来一起指点两句,你别说,这名师指点就是不一样,短短一个下午的功夫,闻棠感觉比之前两个月都有收获。
夕阳染红天际,余晖洒落之上,闻棠坐在一匹毛色雪白的骏马上,她身体很稳,面容冷峻,鹰一样尖锐的眼紧紧盯着远处那只跑得极快的野麂,那是她选中的猎物。
寻找时机抽箭,上弦,瞄准,拉弓。
确认目标,出箭!
清脆的弹响声后,箭矢飞速射向那只正在急速奔跑的野麂,箭尖凌厉,正中咽喉,凄惨的嚎叫声后,野麂便没了气息。
这样也算半个出师了吧,对于闻棠今日的学习能力,刘彻还是比较欣慰的。
闻棠有些失落道:“可惜我在朔方买的胡人香料没有了,否则用他们来炙肉味道肯定一绝。”
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都对西域产生好奇。
刘彻问道:“闻卿,你如此苦练骑射,难不成也想要上战场去打匈奴?”
闻棠:“陛下,匈奴自有朝中将军们去打。”
她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等卫将军他们打通了河西地区,将那里的匈奴赶跑,到时臣愿持汉节,去为您去游说西域三十六国,让他们都归附我大汉。”
想封侯,要很多军功,要成为卫青那样的万户侯更是艰难,新农具,代田法,后世的技术,这些军功都是零零散散的,战场上也已有卫霍珠玉在前,这两条路都不好走。
还不如开辟新赛道,现在汉人对西域还很陌生,充其量能找出来俩了解西域的人,张骞和堂邑父,即使是他们俩,也还没把西域给走完全。
陈汤,傅介子,甘延寿……这些人都是在西域立了大的功业后才封侯的。
所以闻棠打算提前百年在西域开一个西域都护府,刚才算是给刘彻吹一吹耳边风,现在万事俱备,只欠打通河西走廊了。
刘彻能有什么看法,闻棠都主动提出给他当汉使出使西域了,刘彻自然是欣喜同意啊。
甚至他都怕真把河西打下来之后闻棠突然反悔不去了,毕竟闻棠认为出使西域三十六国是一个大机缘,但是在别人看来这就是一个前途渺茫,又苦又累又危险还不一定能成功的烂摊子。
出使南越都比去西域轻松,因为他们和南越语言相通,要真骂起来还能听懂。
于是就这样,闻棠和刘彻定下了一个二人都怕双方突然变卦的约定。
眼看天色渐晚,附近没有行宫,一行人只好投宿于逆旅中。
“哦?我们现在到的这个地方叫莲勺卤吗?”闻棠惊讶道。
身旁之人解释道:“这里原名莲勺县,因为有一个纵广十余里的盐池,所以本地人也管这里叫莲勺卤。”
莲勺卤这个地方吧……民风非常淳朴。
淳朴到就连日后的汉宣帝刘洵年轻时候都在这里被困过。
她正魂游天外呢,突然听到逆旅主人教育他们道:“你们这些人啊,身体强健又有力气,应该勤于稼樯,怎么就带剑群聚,大半夜闹出这样大的动静呢?”
第43章 祥瑞
逆旅翁一句话沉默所有人。
闻棠和旁边郎卫也不聊天了,他们俩很有默契,同时转头看向刘彻,想看看刘彻是何反应。
如果司马谈在这里,他一定会拔出自己插在进贤冠上毛笔,在书简上记下五个大字。
“上默然良久”
还是主人妪先开口劝那老翁,言说他们这一行人穿锦绣,佩玉玦,且都持有弓矢刀剑,看起来非富即贵,定不是日夜操劳于稼樯之事的普通人家。
准确说是又富又贵。
汉朝规定庶民只能穿纯色的麻布衣,棕色、褐色、灰色这种的,董仲舒就提倡“散民不敢服杂彩”,即使是巨富之家,也不能违背这条律令,最多只敢把丝绸缝在贴身内侧,使衣服穿起来舒服一些。
但面前这些人可都穿得光明正大、
主人妪的意思很简单,甭管这些人是做什么的,咱都惹不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赶快将他们迎进去住一宿得了。
但这逆旅翁明显是个叛逆老翁,并没有听她的话,而是继续道:“宵禁时间,夜游者禁行。”
秦汉时期对于宵禁这方面很严格,曾经李广在好友家喝酒喝到很晚,归家迟了,路过霸陵亭时被霸陵尉拦下,即使他自报家门说自己是李广也不好使,最后硬生生地在亭里熬了一宿。
当时霸陵尉名言:“就算是大将军来了也不允许夜行,更何况是你呢?”
闻棠读到这段历史时还在心里小小地吐槽了一下那位霸陵尉,按照卫青的性格,除了公事,应该不会明知故犯,做出在宵禁时间内夜行这种事。
但现在……
闻棠又默默将头转向卫青这边,想看看他什么反应。
卫青道:“这位老翁,您误会了,我们本意并非想要夜行,只不过附近数里仅有这一处下塌之地,故而才来投宿,您若是不接待我们,那才会变成真正的夜行游荡。”
莲勺卤这个地方,因为盐业发达,人口集中,孕育出许多富商的同时,自然会有一些无赖少年,纨绔子弟,每日赌鸡斗酒,狂歌玩乐,又是大晚上敲门,逆旅翁自然而然将他们带入到这些轻薄少年的角色中了。
主人妪看出刘彻为一行人之主,对其夫说道:“吾观此丈夫,风姿甚伟,t定非常人也,不若以礼而代之。”
逆旅翁依旧坚守己见,正要反驳,忽见清朗月色之下,有什么东西从这一行人的马车上落下。
动静很小,若非他眼神和嗅觉都比旁人厉害许多,肯定不会发现其中端倪,当即神色大惊,好声好气将刘彻一行人迎入逆旅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