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作者:峨眉山猴子03      更新:2025-09-26 09:44      字数:3296
  现在,这个进度条终于缓慢开始了。
  ……
  丞相公孙弘的去世和马上要出击匈奴再起战争,这两件事在朝中引起不少风波,这几日朝会都乱得一塌糊涂,难免波及到太子刘据身上了。
  “闻侍中。”闻棠刚从尚书台里出来,就听到一句稚嫩清脆的叫声,刘据站在殿前,似乎是专门来寻她的,“孤有事想要问你。”
  闻棠:“是何事?”
  刘据道:“想要询问先生关于匈奴一事。”
  闻言,闻棠心中明了,一定是今日学习时,儒生和他说了儒家对于匈奴外族的保守态度,和自己之前在温室殿讲过的“高德”“武德”说法相悖,刘据心中纠结矛盾,这才下课之后立刻来找自己询问。
  很明显,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闻棠将他带到尚书台中,还在书箧中翻出了自己的《公羊》,二人像从前那样,于书案两侧对坐。
  刘据道:“匈奴人很坏,他们去年还侵略我们的边境,杀了很多汉人,所以先生之前有言,对待匈奴要用高压之德和武力之德。”
  “可今日瑕丘先生说了,打匈奴要花费好多好多的钱,死好多好多的人,攻打匈奴时死的人要比被匈奴杀的人还要多,所以为了百姓充实,我们不应该去打匈奴。”
  这就是典型的电车难题,不去打匈奴,他们每年侵略边境杀几百几千个人,但是去t打匈奴,会死更多人,年仅七岁的刘据搞不明白,到底是打还是不该打?
  闻棠觉得这个就是后来汉武帝每次征伐外族的时候,刘据都尽量上谏阻止的原因吧。
  她没有直接回答刘据的问题,而是示意他看向书案上那本打开的《公羊》,上面的内容是僖公卷的开篇部分。
  嗯……尴尬的是,刘据还没有学到这里,所以还不知道这是何内容。
  他认真研读其中内容,讲的是存邢救卫的故事。
  春秋时期,邢国的使者来到齐国,告诉齐桓公自己的国家正在遭受戎狄侵略,想要请他出兵救援邢国。
  齐桓公询问朝中大臣,大臣们的意见五花八门,后来管仲态度坚决,认为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如果我们贪图安逸不去救援邢国,这和饮鸩止渴没什么区别。
  齐桓公听了,立刻发兵援助邢国,戎狄被打退后,仍不死心地去攻击更加弱小的卫国,幸亏齐桓公再次出兵救下了他们,才使卫国面前没有亡国。
  看完了。
  刘据认为闻棠会和自己提起那句“戎狄豺狼,不可厌也”并由此展开,他这倒是猜错了,因为闻棠语不惊人死不休,说出一句极其炸裂的话。
  她说:“太子殿下,如果大汉舍弃上谷、渔阳二郡,您以为如何呢?”
  刘据:……?
  他能以为如何,他想都不敢想啊,闻侍中一定是疯了!如果自己去和父皇说出这样的话,估计父皇会立刻废掉自己这个太子之位,并且暴揍自己一顿。
  刘据激动道:“孤以为不可!”
  闻棠:“可殿下不知,当时侵略邢卫两国的戎人的地盘就在如今的渔阳、上谷二郡。”
  不知道为什么,刘据知道这个知识后的第一反应居然是……自豪。
  是的,就是自豪,当初齐桓公没有剿灭的戎狄,如今已经是我们大汉的地盘了,那里不再是披发右衽的戎人,而是接受过礼仪教化,明礼知耻的中原人。
  那日后,漠南草原也会变成如今的上谷郡这样吗?
  不对!
  刘据紧急撤回一个危险想法,这和我学的思想相悖啊!
  闻棠:“高祖的故乡沛县,那里之前也是蛮荒之地,是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才得建成了城邦,朔方郡,建造它的时候死了很多人,耗费了很多钱粮,但它以后也会像上谷一样,成为华夏永远的领土。”
  小孩子的想法和大人不同,你给他讲之乎者也的大道理是没有用的,因为他听不懂话。要给他举例子让他把自己带入其中,这样就懂了。
  “从前大汉谷粮厚币以遗匈奴,想和他们友善相处,永结昆弟之好,但这是永远也不可能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戎狄残暴,背信弃义?”
  “这只是原因之一。”
  那他就想不出来了,刘据摇头,匈奴人在他心中有一个很坏很坏的形象,但到底为什么这样坏,他也不知道。
  “因为他们饿。”
  刘据:?
  小刘据产生很多问号。
  闻棠将自己第一次朝会时和群儒辩驳的理由告诉刘据,草原冬日物资匮乏,这样就必须来汉朝边境抢夺,都到快要饿死的地步了,谁还管你什么礼义廉耻的,不把俘虏的汉人也一起做成人干嚼吧嚼吧吃了补充体力都算善良的匈奴人了。
  这还是第一次有人用这种角度给刘据分析,他感觉很新奇。
  “如今匈奴人已经被打到了漠北草原,若不趁机剿灭匈奴,万一日后草原上再出现一个类似冒顿的雄主,岂不是功亏一篑。”
  刘据:“冒顿是谁?”
  闻棠:……
  于是她又给刘据讲了冒顿统一草原的故事,然后继续分析现在打匈奴是一个多么好的时机。
  不会再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了,即使把卫青霍去病时空传送到高祖时期,恐怕也打不出如今这样好的战绩,并非是夸大冒顿的功绩,而是那时候物资实在匮乏,连皇帝都凑不出四匹毛色相同的白马,粮也没有兵器也没有,哪里有机会组建出现在这样战力强大的骑兵军团?
  以前没机会,以后那就更不行了。
  以后还能上哪找出来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天才名将和刘彻这样雄才果断的皇帝?
  上天似乎将这一朝的幸运值拉满了,除了这些,还有搞钱大师桑弘羊、辅助大臣霍光金日磾、外交家张骞、文人两司马,以及……
  闻棠也没忘记自己,姑且算是个最强后勤辅助吧。
  说完这些,除了正经知识,刘据满脑子都是,我父皇很厉害,我舅舅很厉害,我表兄很厉害……
  至于干戈日滋,劳民伤财,是子子孙孙无穷尽般地挨欺负,还是打一把狠的,以后不再挨欺负?
  刘据在思考。
  他觉得今天自己从闻侍中这里学到了很多,和之前那些生硬的道理不同,这些都需要自己去仔细地琢磨思考。
  “我明白了。”不知过了多久,刘据起身,躬身道:“多谢先生教诲,我受益匪浅。”
  他受教的结果就是,两日后,刘据在太子太傅石庆这里上课的时候,恰好讲到僖公卷,石卿先是按照惯例带刘据读了一遍,然后讲了一下大概的意思,问他:“太子殿下,对于此篇,您有何想法?”
  刘据可太有想法了。
  “敢告于先生,读完这一篇后,据以为,齐桓公时的戎狄之地,如今是我们的上谷……”
  石庆:……?
  “也就是说,如今蛮夷戎狄所居之日,日后也会成为大汉的边境郡县,是大汉疆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石庆:不对!
  事情好像真的有点不对劲了。
  刘据:“为了后辈们的安稳生活,我们要……”
  谨慎儒雅的石庆心里几乎发狂,是谁,究竟是谁把我们温和宽厚的太子殿下教导成这样的?
  这个熟悉的语气,熟悉的想法,他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广牧君,一定是你!
  闻棠,老夫要把你告到陛下那里去!
  ……
  出征在即,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出击匈奴的人选居然不是大将军,而是冠军侯。
  而且只有冠军侯,大将军并未在此次出征的人选中。
  陛下封冠军侯为骠骑将军,带领一万军队进攻河西之地。
  明眼人都能看出冠军侯颇受天子器重,不过这次出征估计只是让冠军侯去摸一摸河西之地匈奴的实力,没有想要真刀真枪干的想法。
  虽然这一万骑兵都是大汉最精锐的士兵,实力强劲,但大将军第二次出征的时候陛下还给了三万骑兵呢。
  而且卫将军那次出的还是雁门郡,距离汉朝边境很近,打得是土壤肥沃,气候正常的河南地。
  冠军侯这次的强度可就大大增加了。
  河西地夹在合黎山以南,祁连山以北,中间只有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长达千余里,气候恶劣多风沙,最重要的是,那里盘踞着大大小小十几个部落,和匈奴实力最强的两个诸侯之一,休屠王和浑邪王。
  没有五万骑兵,怎么可能拿下这里?怎么看都是暂时去探探实力的嘛。
  不过也真是大手笔,军队每次出塞都要耗费大量的粮草军饷,几乎和烧钱没什么两样了,即便这样,陛下居然还一次性给了骠骑将军一万骑兵。
  士气啊士气,军队出征,除了装备和统帅水平,最重要的就是士气了,有了士气,能减少军队许多伤亡。
  那么问题来了,要如何提高此次出征军队的士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