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作者:
峨眉山猴子03 更新:2025-09-26 09:44 字数:3304
朝堂上,十个强对手的危害也比不过一个突然倒戈的猪队友。
譬如受害人之一:汲黯
公孙弘当年还没当丞相的时候,经常和百官公卿约好了共同向刘彻上书某件事,这里面最仗义的就是汲黯,见到刘彻直接开团,将私下约议好的事情禀奏上去。
奈何公孙弘这人人品不行,根据刘彻反应下菜碟,刘彻称赞他们,他就跟团继续说,刘彻斥责他们,他就违背约定来迎合天子的旨意。
一次两次无数次,汲黯被背刺的次数多了,甚至气到失去理智开始地域攻击,骂齐人都奸诈狡猾且无情。
因为是私下求天子接见的,所以桑弘羊也不了解当时具体场景,反正公孙弘这人在百官公卿间的信誉彻底破产,如果放到现代估计连共享单车都扫不了,也不知道他死的那天朝中有多少官员私底下放爆竹庆祝。
不过广牧君肯定不是那样的人!
这时有人打断他们的对话,好奇问道:“诶,广牧君,您手中这些是……?”
朝会之上,衣冠严谨,可今日闻棠身上却带有一个褡裢,里面东西塞得很满,从形状来看,放的应该不是兵器利刃。
“哦,这个啊。”闻棠将其抬起,若无其事道,“这里面装得是药。”
联想到之前闻棠狂飙鼻血的画面,刚刚问问题那人:……
我这死嘴。
他有些不知所措,想要道歉,又怕再说到人家痛处上,好在没有尴尬太长时间,三声钟响,百官公卿依次入殿,和闻棠这些大夫们一样,贤良文学也早就私底下商量好了今天要上奏的事情。
什么两万辆大车,给匈奴封万户侯,都可以随皇帝所欲,但在河西之地上建立郡县这样劳民伤财的事情坚决不行!!!
刘彻到达宣室殿,朝会开始,果然如闻棠所想,百官吵得一塌糊涂,大体内容还是没钱且劳民伤财。
嗯,甚至还夹杂了一点私货。
其中一位齐地的博士说道:“子曰:挠枉柘以直,救文者以治,当年晏婴担任齐国国相,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使齐国强盛,故而当政者应该节制车马、衣着适当,开放苑囿以利民,亲身节俭,用敦厚朴实的作风来为民众作表率。”
上林苑:就差把我大名说出来了。
这种程度的辩驳不需要压轴出场,那位被闻棠称作“被男频小说腌入味”了的朱买臣主动出言:“若说齐国,当年管子掌握的财富可以与诸侯王室相比,还有三归台和反坫,但后世却并没有人认为他奢侈,齐国遵循他的政策治理国家,也远比其它诸侯国强大。”
然后拉踩:“公孙丞相身居高位,俸禄甚多,依旧食一肉,脱粟饭,为布被,却依旧有淮南、衡山二王叛乱,外族蛮夷侵略。”
而且这俩人还都是齐地人,都是丞相,这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也不知他说这些是在报私仇,还是真为国家,反正目前这场辩论里唯一的受害者大概就是公孙弘了吧。
但现在的宣室殿中有世界上最会捣弄文字的一群人,这点小小反驳肯定难不倒他们,开始挨个上来,批斗朱买臣,他逐渐落了下风,
想到今日要提出的政策,桑弘羊也是有够仗义,以身作则,先是说出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因此,臣以为,官府应垄断经营山海之产。”
轰隆!
好似有一道巨雷劈到了这些五经博士、贤良文学的脑袋上,劈得他们老长时间都反应不过来。
这对吗?
贤良文学们肯定不会天真地以为所谓山海之产指的是里面的鱼虾野味和柴薪,那些东西又不值钱。
山海里什么最值钱?
是铁啊,是盐啊!
刚刚还在劝说陛下要开放上林苑,结果突然来了这么一个惊天大霹雳,怪不得闻棠最近这么平静,存在感这么低,原来是在蓄力放大招啊。
是的,虽然这个政策是桑弘羊提出的,但他们还是很自觉地把它安到了闻棠身上。
在博士们心中,大汉搞事这一块,广牧君的口碑是众人皆知的。
其实汉朝的盐铁专营尚且不算“完全”垄断,因为等到唐宋时期,还有榷(què)酒和榷茶制度,连酒和茶都归国家管控了。
说起茶……
闻棠又开始给自己找事做,想着等以后把羌人打投降后可以再开辟一条茶马古道。
闻棠:唉,大汉离不开我啊!
但显然博士们不这样想,他们认为这一策略简直就是胡闹,当即滔滔不绝说出数段条目来诘难桑弘羊。
说来说去,无非就是这法子与民争利,时间久了,会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桑弘羊到底还是年轻,哪里辩得过这些比他多吃了二三十年盐的老油条,不光是他,张汤、义纵等人也都逐渐有些落于下风了。
结果在闻棠意料之内,毕竟《盐铁论》这本书是儒生站在儒家的角度上编写而成的,态度肯定是向着这些博士们的,所以整本书里动不动就“大夫默然”“御史默然”“沉默不语”
实际是桑弘羊真被这些杠精们给说没招了。
譬如有一次桑弘羊说你们这些贤良文学不懂战争就不要随便乱评论。
文学:对啊对啊,但是我们以天下为己任,我们忧愁之心似火烧,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
于是大夫默然不言。
博士:“此策大为不妥,国家怎可与民争利,理应还利于民。”
除此之外,为了防止刘彻把他丢到边境守亭,他觉得还有必要强调一下自己并不是非要支持和亲,只是为国事、为百姓担忧而已。
但是之所以要大张旗鼓地搞钱,不就是因为要常年征战四夷,还要扩充大汉边境吗?如果从现在开始停止征战,那国库不就不缺钱了吗?更何况打仗本就不是什么好事。
他逐一阐述自己的想法,最后总结道:“当年秦国兼并天下的时候,凡是车轮所到达的地方没有人不来称臣,可他却不积累自己的德行,反而继续拓展疆土,引起群愤,而如今,汉家屡次调动军队,即使有浑邪王来归降,却也不能抵挡百姓t遭受的损失和苦难。”
“陛下,此非上策啊!”
这是大汉特点之一,无论谈哪一个话题,最后都会莫名其妙拐到暴秦上,然后大家忽略自己的阵营,一起骂李斯,骂商鞅,骂嬴政,骂白起。
甭管最后结果如何,反正他们是骂爽了。
但是吧,你在一个有很大志向的皇帝面前说出这句“凡是车轮所到达的地方就没有人不来称臣”,会轻轻松松激发某皇帝的好胜心。
话音落下,殿内变得寂静,桑弘羊等人已经燃尽了,接下来该压轴人员出场了。
“呵。”
一声轻笑响起,在安静的大殿内显得格外突兀。
“你笑什么?”
闻棠:“我在笑好笑的事情。”
“既然这位博士说盐铁专营是与民争利,那么请问,是同哪个民争利?是坐拥盐铁之便的吴王,还是海盐之利的燕王,亦或是乱世之中以盐起家的猗顿,因冶铁立业,富比王侯的邯郸郭纵?”
什么还利于民,说得好听,实际上谁家普通小老百姓有钱开矿山啊?
要说是柴布专营,那百姓们才是真的天塌了。
“至于浑邪王来降这件事,别人开不开心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郑鲤肯定希望左贤王也来投降。”
郑鲤?
这可就引起了殿中许多人的好奇,郑鲤就是那位因为上书反驳羊毛衣而被刘彻丢到右北平的儒生,众所周知,他是一个坚定的反战主和派,为何会因浑邪王投降而感到开心?
百官公卿开始发散自己那天马行空的思维。
难不成她把郑鲤给策反了?
右北平到长安,中间可是间隔着两千多公里呢,这件事的难度极大,但因出声的人是闻棠,大家又觉得:嗯……兴许也有可能。
博士气道:“你这是何意?”
闻棠:“因为郑鲤如今居于右北平,万一左贤王在漠北越想越气,最后实在气不过,带兵来到边境把郑鲤给砍了怎么办?右北平乃偏远之地,可比不上长安安全啊!”
百官:好吧,事情一下子合理了起来。
博士们可以说自己希望百姓衣食充足,和平安乐,但你要说我希望左贤王来砍我?
那真得去找义姁看看脑子了。
贤良文学:“如今之务,在于除去民众祸患,盐铁官营之法并不利于富国强民!”
闻棠:“哦?这位博士有何高见?”
博士亦是自信满满:“劝课农桑,节制财用,举拔贤人,奉行先王的教化与功绩。”
“您能说得再具体一些吗?”
博士沉默,博士思考,博士思考很长时间,博士勉强回答。
事实就是这样,闻棠十二岁的时候就从历史书里知道想要当个好皇帝要劝课农桑,厉行节俭,但具体怎么劝?怎么加大作物产量,怎么将猪牛羊养得更膘肥体壮,都没详细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