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作者:
峨眉山猴子03 更新:2025-09-26 09:44 字数:3298
甚至他还完全听不懂看不懂这些歌舞,这种困惑和无力感堪比五旬老农做英语听力题。
孟通非常害怕这群人下一秒会像猩猩一样蹿过来把自己冠和簪抢走,抢走就抢走吧,只要别挠自己脸就行,儒生还是很注重自我形象管理的。
可楼兰人看到这些汉人时,心里的感受却恰恰相反。
使团三百余人训练有素,步伐整体,身体挺立如松,哦不对,楼兰人没有见过松树,他们觉得汉人的仪态像红柳枝一样笔直挺拔,脸上也没有额外的表情,看起来冷酷极了。
张骞:如果你知道自己晚上有一场硬仗要打,那你也笑不出来。
其实汉人并不是没有好奇心,他们也有在偷偷观察扞泥城内的风俗和百姓,只不过之前经历过的大场面太多,早就练出一项身体和脑袋虽然巍然不动,实际视线已经悄悄转了一百八十度的绝活,该看的内容都看得差不多了。
从前在未央宫,他们面对陛下时皆垂眸低首,尚且还能偷空知道点儿八卦,更别说这个小小扞泥城了。
楼兰人不光体会到了汉使身上的威严气势,更关注的是他们身上的衣冠配饰和那数百匹骏马橐驼身上背着的大包小裹。
据说这是要送给王的礼物。
也不知他们身上的衣袍是用什么材料织成的,阳光下流淌着美丽的光泽,上面绣有交错繁复的漂亮图案,华美璀璨,比晚霞还要绚烂。
除此之外,他们头上身上的透雕珠玉、错金银带钩、上品珰珠、金丝镶嵌步摇簪、五色丝缕,各种配饰,每一件都让楼兰人移不开眼,几乎要将眼睛贴在汉使身上了,真可谓是乱宝渐欲迷人眼。
服装师兼造型师:闻棠。
第一印象很重要,和那些匈奴人不同,每个楼兰人都能看出大汉是一个很富有的礼仪之邦。
可,再富有又有什么用呢?关键是要能守得住啊。
想到城中匈奴人锋利的宝刀和凶狠的表情,这些楼兰人不免为汉使捏了把汗。
汉使:晚上让你们感受一下大汉的武德。
汉使想过扞泥城很小,但没想到会是这么小。
在他们心中,扞泥城肯定比不过长安,但至少也应该和未央宫差不多大。或者再退一步,半个未央宫的面积总有吧?否则里面的郎卫宫女后妃官署匠人们住在哪?
事实证明,他们想多了,城里人员分配根本没有这么精细,扞泥城整体接近正方形,总面积十几万平方米,听起来挺大,但换一种说法,整座城边长不到四百米,和未央宫里装兵器的武库差不多大,这样就好理解多了。
即使是扞泥城中最豪华的宫殿,也是用红柳和黏土建成的,不过要比城外的房子精致许多,三间房屋带着大院子、主室、前厅、侧室应有尽有,廊道联通,至少挺宽敞,后院还有个葡萄园,院子里面种了许多葡萄甜瓜梨子之类的水果。
刚将他们送到地方,便有一个楼兰士兵来找楼兰王,说城中某个贵族家的十头牛跑到另一个贵族的地盘儿,被另一个贵族强行占有了,需要楼兰王去处理,楼兰王无奈,只好向汉使道歉,处理国事去了。
众人:?
啊……?
国王管牛?
听到这话的他们,感觉cpu都烧没了。
汉使们一致认为楼兰王实在过分,居然找了个这么随便的理由忽悠他们,简直演都不演了!
但凡你说有人兵变了呢?我们都会信的。
只有张骞知道,楼兰王这话大概率是真的。
楼兰王是楼兰的最高行政法官,可以直接裁决城中发生的重大案件,十头牛的归属权,这对于楼兰人来说已经是很重要的事情了。
楼兰王走后,使团的人先是将要送给西域各国的礼物搬到屋内,然后喂马匹橐驼,齐民要术中所记载的“牧草之王”苜蓿是再往西走很长一段距离的罽宾国的特产,在现代阿富汗地区,所以这里的草料还是葭苇、白草等。
你看,我就说汉使们都是个小糊涂鬼吧,居然如此毛手毛脚,搬运礼物时,不小心打翻了好几次箱箧,露出里面的丝绸漆器,青铜器,茶叶红糖,重新捡拾装箱可耗费了他们不少功夫呢,惹得那个叫做涨钱的汉使特别生气,把他们都臭骂了一顿。
是的,大汉制造是薛定谔的质量,翻越三垄沙时那么艰难的环境箱子都没颠开,现在只是一不小心掉到地上,它就自己弹开了。
好神奇哦。
楼兰为使团们提供了非常有楼兰特色的晚餐,烤胡饼,加入蜂蜜和牛奶的麦粥、烤肉炖肉,蔬菜是洋葱,大蒜还有一点点的胡萝卜,对于楼兰人来讲,这是算是国宴级别的餐饭,不过汉人使者实在太眼高于顶,说刚刚烤得羊肉不新鲜,非要随机指几只羊,指哪只杀哪只。
蒲桃和梨子也要自己t亲自去果园里面摘。
要求这么高,怎么不去羊屁股后面跟着啃,那样多新鲜啊!
仆人们虽然心里吐槽,但也阻止不了使团杀羊摘菜摘果子。
汉使们,就连张骞这个老手都忍不住感叹,闻棠的意识真的很强很敏锐。
敌人可能在送给他们的食物里下毒,却不可能把羊圈里的全部羊,和果园里的所有水果都下毒,这样随机挑选,肯定无毒。
闻棠:其实……其实是因为我自己阴险狠毒。
即使是三国里口碑最差的毒谋士贾诩,他读的也都是圣贤书,但闻棠……她读的野史更不少,因为自己狠毒,所以看谁都狠毒。
她是真想过下药这个想法的,不过又觉得这样太阴险,最终没有实行。
闻棠一边啃羊腿,一边和堂邑父学了几句楼兰语,啃完一整个羊腿,不仅肚子饱了,速成外语也学好了,她打了个哈欠,说自己太困,要回屋睡觉,有她开头,其余几位同样很困很累的汉使也都纷纷离开前院。
从穿着来看,他们地位都不高,应该只是使团中的几个普通使者,所以在这里服侍的楼兰奴仆便没将他们的离开放在心上,现在的重点是要集中精力服侍那位持汉节的使者和大汉博昌侯。
一刻钟后,这些说要去睡觉的使者们全都聚在一起,身上兵甲齐全,整装待发,精神亢奋,借着月光,开始行动,和刚刚那副困得睁不开眼的样子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
张骞猜错了,侍卫们还真就不是因为牛的事情才将楼兰王叫走的。
楼兰王回到王庭后,发现等待自己的不是需要审判的两名贵族,而是留在城中的匈奴都尉。
匈奴都尉看向楼兰王,表情很生气,出口斥责他为何还摇摆不定,难道不怕匈奴的大军踏平楼兰吗?
楼兰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绞尽脑汁解释原因,可惜匈奴都尉并不想听他解释,而是直接将一件东西甩到楼兰王的脚下,他捡起来后,问道:“都……都尉,这是何物?”
咦,上面好像有字,不过不是他们使用的佉卢文字,也不像匈奴文字,一种直觉在他心中浮起,是……汉字?
“这是汉人君侯的印绶。”匈奴都尉诓骗他这是汉人中封号为冠军侯的列侯的印绶,匈奴已经俘虏汉军大将冠军侯,并且攻破汉朝边境,很快汉就会向匈奴投降……
反正吹牛逼又不花钱,只需要耗点想象力,匈奴都尉干脆想到什么就编什么,离谱程度堪比龙生九子分别是雅思托福和计算机,但楼兰王似乎真的相信了。
匈奴都尉早在今年春天时便知道单于庭被端掉了的消息,但他一直秘而不宣,原本准备今年秋天狠狠压榨一波西域各国的赋税之后跑路去更西边的国家,没想到正好碰上了几百个傻汉使,拿了一堆丝绸黄金漆器作为礼物来和西域各国交好。
光是从别人口中听到汉使们不小心打翻箱箧后露出来的那些贵重礼物,他都眼红。
于是都尉立马改变主意,决定在这里截杀汉使,抢走他们的礼物,并再在西域捞一波,然后西行远赴去那个叫什么爬梯呀的国家,在那里,黄金和丝绸都很受人喜欢。
至于楼兰王以及他的国家会不会被愤怒的汉人皇帝灭掉,那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了。
愚蠢的人注定不会有好结果,愚蠢的王,整个国家也会跟着一起遭殃。
楼兰王被匈奴都尉的谎言吓得要死,不敢反驳,更不敢有其他动作,但对于都尉来讲,不阻止就是同意。
早在使团进城时,他就在仔细观察过他们,汉人应该是真抱着和西域交好的想法才派来这些使者,他们显然是第一次出塞,没什么经验,汉人为了展示大汉的富有,身上穿得是锦绣衣裳,而非皮甲兜鍪,佩戴的是金石玉玦,而非长刀箭矢,
他们有男有女,看起来武力值都不怎么高,应该大都是匠人,甚至还有一个五十几岁的儒生老头。
日逐王说汉人的儒生就是那种每天都伏在案上学习写字,研究孔子的人,这样的人他一拳就能打死一个,有什么好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