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作者:
峨眉山猴子03 更新:2025-09-26 09:45 字数:3290
匈奴原本就铁器不足,再加上日逐王这支部队还都是从各个犄角旮旯里搜罗出来的残兵败将,武器质量就更差了,所以刚刚向城中发射的大部分都是骨箭。
“不过也足够用来在战场上杀敌人了。”
有人问道:“博昌侯,您有文化,这个在书里叫什么?就是用那种文绉绉的词来形容。”
有人打趣他,都到这么危险的地步了,还有心思想这些文人之语,惹得周围几人也跟着一起笑了出来。
他骂骂咧咧道:“你们懂什么,这叫好学,死前多学一个知识,还是仙使亲自教导的,乃公赚大发了!”
“这个啊,这个叫做……”
闻棠回他:“以彼之箭,还施彼身。”
守城第十三天,今日,城中平安。
……
汉使们低估了日逐王锲而不舍的精神,退兵后又来攻过几次城,城中火药即将用尽,估计最多也只能再防守两次。
“我们下次守城不用火药。”
闻棠说出心中担忧道:“我怕日逐王意识到我们火药即将用完这件事,所以下次主要用箭弩守城,几次后再用火药,这样他无规律可查,自然不知道咱们的火器何时用完。”
闻棠又下了几个命令,众人依次执行。
守城中,闻棠最大的遗憾大概就是……卑通城位于后世塔里木盆地边缘,可她却并没有挖出这里的特产——猛火油。
闻棠:以后再试。
等匈奴下次来攻城的时候,闻棠站在墙上,对着敌人高喊:“我们的箭矢上有神仙的神力加持,凡中箭者,必死。”
陨星和火药这件事,已经足够让匈奴人退缩的了,结果城中汉人又弄出个什么“汉家神箭”,更加令人惶恐,日逐王却是不信,什么神仙之术,既然博昌侯召唤出来的陨星砸不死我,那就证明我才是天选之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迷信了一辈子的匈奴人在闻棠面前反而开始讲科学,日逐王说:“就算是神箭,也总会有用完的一天,我倒要看看你们城中这几百个人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话音未落,汉人的箭矢便如狂风暴雨般从高处袭来,这次没有使用火药,日逐王果然猜测汉人手里那种杀伤力很强的武器已经用完。
可惜,没有火器的汉人也并不好攻打,反正日逐王有得是时间和城中人耗着,干脆退兵回营。
可回营后没几天,这些人就意识到了不对劲儿,匈奴是个从小就在马背上奔跑的国家,身体素质都比较强悍,且医疗资源比较差,受伤后用清水清洗一下伤口,再用布胡乱包扎两下就算处理完了,最多再找个胡巫跳大神。
如今也是一样,不过很快发现,这次的箭伤和以往有很大不同,他们不光身体高烧不止,中箭的伤口异常疼痛,红肿化脓,而且还会发出很难闻的味道。
又过了几天,伤口处居然不断往外冒泡,仿佛沸腾了一样。
即使用西域的神草麻黄草敷伤口或者煮汤喝都不管用,胡巫跳了又跳,却也无法减缓匈奴士兵的死亡进度。
史书上最早使用金汁涂抹箭簇的记载在唐朝,但闻棠曾在《后汉书》中看过一个和她们现在很相似的例子——十三壮士归玉门。
耿恭手下的几百人对战匈奴两万人,正好赶上东汉明帝驾崩,无法发兵救援,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更无金手指的情况下困守孤城,硬生生地守了九个月。
其中就提有过这个“汉家神箭”的例子,很多人都认为耿恭当时在箭上下毒了,可城里连粮食和水都没有,又怎么会有毒药这种奢侈的资源呢?所以他大概率是往箭上涂抹金汁了。
闻棠:诶嘿,我手里还有一管芥末和几块麻辣火锅底料,一起加进去吧。
医女阿燕:我手里还有一点点从长安带来的毒药,再加上从西域各国收集起来的莨菪子、白屈菜、芹叶t钩吻草等也一起加进去吧!
其他人:那我们只能提供点屎尿屁了。
经过一番熬煮,“汉使的毒药”成功出炉,并被他们涂抹在箭矢上,等待敌人享用。
可惜历史上匈奴在几个月后就识破了这个计谋,并猜到真相。
如今的日逐王也一样,一个月后,在巫医和其他诸位将领的研究下,同样猜到真相,带着人将卑通城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继续攻城,开始反扑。
城中人已经懒得数这是他们的第几次攻城了,加料箭矢+火药,若再有漏网之鱼爬上城墙,那就环首刀直接砍。
刚开始,可能还会有些恐惧害怕,但现在,他们已经守城守到麻木。
这日,刚打退一波匈奴士兵,好不容易有机会喘口气,闻棠累到浑身没有力气,正准备靠到墙前,休息一下,补充体力,忽然被人抓住衣袂。
“子云?”
“博昌侯。”
终军平时最注意形象礼仪,衣冠齐楚,背部总是挺得笔直,极力维持自己的风度,可现在却先闻棠一步,毫无形象地靠在墙上,气若游丝,看起来情况很不好。
“城中医药不足。”他说,“我马上就要死了。”
“但我临时之前还有几句遗言,希望您能帮我实现。”
“什么?”闻棠摸了摸他的额头,很烫,除此之外,身上没有明显伤口,应该是这几日高强度作战耗费大量体力导致的高烧。
“我叫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今年二十三岁,十八岁入朝为官,蹉跎数年,并无横草之功,今日死在战场上,也算不负天子赏识之恩。”
“我从前认为,人死后应入土为安,可现在同袍有难,敌寇未除。”
“所以,等我死后,请您将我的尸骨做成骨箭,成为射向匈奴的利器,届时……我将死而瞑目。”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不知何时,闻棠已经从他身边离开,等她再次归来时,手中端了一杯水,考虑到古代人体质问题,她只放了半包感冒药。
“神仙会庇护我们的,我一定会将你们全部都带回玉门关。”闻棠安慰道,“喝了这杯神水,再睡一觉,几日后便会好转,然后我们一起……”
“守城,杀敌!”
博昌侯的话总是这样让人安心,终军喝了药后,沉沉地睡了,另一边,粟儿被登上城墙的匈奴人砍伤,加上城中医疗资源缺乏,她现在情况很不好。
闻棠之前转出过一个急救包,原本是想留给自己用的,但现在情况紧急,她只能假托仙人之名,拿出一些用在粟儿身上。
“闻棠……阿姊。”
粟儿将手伸向闻棠的手腕,最终停在她手上那只五色丝缕上,勾住。
因为过了很久,再加上材质不好,这只五色丝缕早已陈旧掉色,看起来灰扑扑的。
数年前闻棠刚回到朔方,去祭拜原身父母时,在山脚下遇到了一位小女孩,小女孩也是被俘虏到右贤王庭的奴隶,她送给闻棠一只五彩绳,并对她释放出所有善意。
她曾对闻棠说:你很勇敢,我很敬佩你的勇气,我长大后也要成为你这样勇敢的人。
直到现在,闻棠再也无法止住自己的眼泪,她说:“你很勇敢,我很敬佩你的勇气,你成为了比我更加勇敢的人。”
十一岁的粟儿曾经想过,我以后要怎样才能成为和闻棠阿姊一样勇敢的人?
她没有仙人入梦的奇遇,更看不懂古文典籍,就连所有女子都会的织布也天赋平平。后来,她偶然发现自己的准头很不错,便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训练,想要成为战场上勇敢的弓箭手。
可是她没有钱,也买不起弓箭。
所以刚开始就用牛皮和木头制成的弹弓练习,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终于攒到足够的钱买来自己的第一只弓箭,虽然只是最普通的那种,但她心中的志气更甚。
她在长安有一颗星星。
源源不断地泪水与血水落到土地上,发芽生花,最终成长为一名精通射术的战士。
闻棠:“你不会死的,我们都会活着回到玉门关。”
玉门关是后世的说法,粟儿并不知道玉门关在哪儿,从名字来看,应该在大汉境内,听到故乡的名字,心中的惶恐总是会消散一些的。
其实闻棠也不确定他们到底能不能活着回到玉门关,她拿出的只是现代药品,不是神药。
她开始祈求鬼神,神啊,求您保佑我的使者们全都活着回到大汉吧。
博昌侯擦掉脸上的眼泪,离开屋子,继续指挥守城事宜,远处的匈奴正在劝降,城中其他人状态也都不怎么好。
从长安带来的土在众人手上传递,闻棠眼神坚定道:“我绝对不会投降的。”
宁可战死留吾名,绝不投降享富贵。
“博昌侯说的对。”一人道,“这帮狗日的死匈奴,从前就抢劫了我们许多同袍,投降了,我们全乡人都会戳着我家人的脊梁骨骂他们。”
“我要让我的父母成为英雄的父母,而非投降之人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