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作者:峨眉山猴子03      更新:2025-09-26 09:45      字数:3301
  于是安国少季也跟着一起附和。
  “太夫人莫慌。”闻棠转身看向樛氏,“请以印绶权授大事。”
  诶,不对,闻棠突然觉得自己这话怎么有点曹操的感觉。
  樛氏这次没有和安国少季私通,就算再不得人心,几支私兵总有吧?
  樛氏还没反应过来,但身体比脑子更快行动,呆愣愣地点了点头。
  室内闹出这样大的动静,吕嘉之弟很快带军进入,和汉使拼杀起来。
  本来这就是场鸿门宴,宴会上连矛都有,安检程度可见一斑,不过他们身上携带的这些短兵器还是不够他们发挥。
  闻棠从腰间香囊里拿出一物,点火后丢到南越军那边,他们以为是暗器或什么锋利的武器呢,下意识躲闪,东西掉到地上,发出啪叽一声,众人看去,发现居然是一个——海螺?
  咦……?
  这可真是让人摸不到头脑。
  很快,引线燃尽,海螺爆炸,威力巨大,发出“砰”的一声巨响,这片军队伤的伤、伤的伤、伤的伤……
  趁着这边混乱,宫外其他汉使又抬进来两大箱武器。
  倒不是其他人眼神不好没瞧见他们,而是谁敢靠近他们,他们就往别人身上扔花蛤炸弹,噼里啪啦炸了一片,越人哪里还敢来阻拦他们啊?!
  吕嘉之弟:……累了,怕了,痛了。
  我们是个体伤害,对方是群体伤害,而且对面刀剑的锻造工艺还比我们好。
  唯一平等的一个方面大概就是……两方都没有穿甲胄吧。
  但这又有什么用呢?!我连他们的身都近不了。
  “砰!”又是一声巨响。
  吕嘉之弟这次的感受是——没有感受。
  因为死了。
  ……
  烟花绽开的那一瞬间,趁着月色,霍去病带领三千短兵攻入番禺城中。
  番禺城有城无郭,城中许多草木竹楼,且南越大部分防御重心都放到了石门、洭口等关隘,所以这里其实很好攻破。
  虽然之前没有来过南越,但看过闻棠给的资料后,城中平民里坊、官署、手工作坊、祀庙朝殿等各种位置他早已记得一清二楚。
  越人可比匈奴好打多了。
  汉军气势宏大,势如破竹,在前面砍得城中这些越人接连不断地投降。
  汉使在后面挂着吕嘉的脑袋招降,先投降的人赐汉之印绶,可给官职,并让城中这些越人互相招降。
  老任家第一个投降。
  南越王宫在番禺城中西北角,依靠越秀山,地势高,便于防御和瞭望,打到这里需要一些时间。
  霍去病看到远处高挂的敌首,便知城中汉使大胜,天色将明未明,华音宫中满是烛光,还往外冒出一阵阵的烤肉香味。
  虽然不太合时宜,但他打了一晚的仗,的确有些饿了。
  终军告诉他南越王室今晚在这间宫殿中宴请汉使。
  啊,不对,如今子时已过,应该是昨晚。
  他推门而进,室内的打斗痕迹已经被处理得一干二净,又换上一批新的桌案,上面摆放着丰盛的餐食,烤炉上挂着几只被烤得外酥里嫩,金黄冒油的烤全羊,看起来格外诱人。
  里面之人早已等了许久,见他进来,唐越开口道:“骠骑将军,您终于来了!”
  霍去病:“你这是……?”
  “博昌侯早就料到您会在天明之前打到这里,特地命我等在这里备下庆功酒宴,犒赏三军,将军来得正好,这炙肉刚刚烤熟。”
  霍去病:……
  算得还挺准。
  第99章 破越
  与他同在屋内的,还有其余几名使者,他们之前在西域的时候就这样,每次打完仗或者长途跋涉后,总会大吃一顿,补充体力。不同的是,西域使团中有位专门的庖厨,是博昌侯经过t千挑万选才确定好的人选,吃了他做的饭,会很快恢复精力,消散疲惫,据博昌侯所言,这叫什么“饮食营养学”?
  唐越觉得博昌侯应该再有一个封号——博学侯。
  饮食营养学他听得云里雾里,不过砍人营养学倒是略懂一点,敌人的首级就是汉军的补品,大补!
  见此宴席,霍去病并未急于宴饮,而是问道:“博昌侯现在何处?”
  既是庆功之宴,理当同庆。
  唐越回道:“博昌侯和其余汉使在王宫外招降越人。”
  霍去病正欲开口说些什么,唐越似乎是预判了他的想法,解释道:“您和诸位士卒在城中拼杀了一夜,肯定已经精疲力竭,又累又饿,在殿中饱食一顿,再休息片刻,方有精力继续处理城中事宜,今夜只是小宴,等一切尘埃落定后,再准备大宴。”
  “这也是博昌侯说的?”
  “正是。”
  猜得真准,不愧是我们大汉的常胜将军,运筹帷幄这方面简直不输当年之留候。
  “博昌侯还说了,她这里人手不足,还有件琐事需要您帮忙处理。”
  “何事?”
  唐越:“吕嘉还有残党,可惜我们人手不足……”
  听完之后,霍去病弯了弯嘴角,点头同意。
  ……
  城中越人根本没有收到五岭天险和石门要塞被攻破的消息,这些汉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明明仙长刚才还承诺神仙会保佑我们,让我们过得幸福,为何我们的城池就这样突然、这样悄无声息的被攻破了?令人措手不及,甚至连排兵布阵做准备的机会都没有。
  刘彻是个有长远眼光的政治家,并没有对这里的越人赶尽杀绝,而是选择怀柔招抚政策,安民、示仁并纳为己用,更何况城中并非所有人都是越人土著,还有许多秦朝时迁徙来的中原人。
  只要放下武器投降,城中百姓就能留下自己的性命。
  天大地大,性命最大,只有活着,才能有机会谋划未来啊,百姓根本没有能力和汉军对抗,因此他们大都选择了投降,至于那些试图拼死反抗的,只做到了前面一半——死是死了,但并没反抗成功。
  而城中有能力和汉军对抗的那些贵人,他们最惜命了,要是死了,便无法继续享受那些荣华富贵,正好王宫西北方正在招降的汉使给了他们一个台阶下,这还哪有不下之理?
  不过投得太快名声不好听,他们得给自己找个理由。
  正绞尽脑汁寻思着呢,突然发现贴心的汉使连理由都替他们想好了。
  闻棠拿着能扩大音量的简易版喇叭,用大声喊道:
  “我们中原有句古话:识时务者为俊杰!”
  “快来投降啊,前三十名投降的人给发汉之印绶,还能继续当官做吏,带领番禺百姓做大,做强!”
  司马迁:……?
  司马迁陷入沉思,此话确为好句,不过既是古话,为何他从未听过?
  “君侯,这是哪位先人之言,为何我从未听过?”
  闻棠:……
  其实是后人说的。
  这是东晋时期一位叫做习凿齿的史学家形容诸葛亮和庞统的话。
  “习凿齿。”霸道君侯下令道,“记住就行,别问。”
  按照司马迁这个刨根问底的性格,再纵容他多问几句,估计能把整本《三国志》给问出来。
  闻棠离开汉境时带了许多官印,汉朝的印绶并不像电视剧里的那么大,边长也就二三厘米,方便挂在腰间随时处理政务。
  仁嚣后人为城中其他权贵开了个好头,他们便能毫无心理负担地接下汉之印绶了。
  “博昌侯!”按照规定,降王应该被士卒软禁起来,但汉使人手不足且赵兴太怂,掀不翻什么风浪,或者说即使翻出风浪,也会被她母亲给按回去,所以赵兴就成了个例外,“本王……我,我的呢?”
  当不成王,他也要当侯。
  赵兴的底线一降再降。
  再不济郡守也行。
  看到他这幅模样,任嚣后人心中嗤笑,果真是个不成器的,连接印绶的速度都赶不上我。
  “你比较特殊。”闻棠丢给他一个南越侯印,说道,“你还需要和太夫人整顿行装,携带重资前往长安,入朝参拜,方能显示你们的诚意。”
  我国都没了,还显示不出我的诚意吗?!
  行吧,汉军强大,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番禺城中也有不投降的例外,譬如先王长子和他的母亲,他们俩身份特殊,就算投了,也一定会被赵兴母子报复的,但汉军的兵刃太锋利,他们根本不敢反抗,所以在得知城中发生兵变时,他们第一时间带着一些亲兵心腹出城逃命去了,连家眷都没带。
  他们是从王宫后门走的,赵建德对越秀山外围很熟悉,计划翻越越秀山,前往苍梧,苍梧王名为赵光,和他有血缘关系,一定会帮助他们的。
  虽然是轻装简行,可因为要躲王宫中军队的搜查,他到达越秀山时已是天光大亮。
  好在,后面没有追兵追来。
  因为追兵都在前面。
  已经休息完毕,精力十足的汉军神兵天降,从山中出来,吓得赵建德一个激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