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作者:
峨眉山猴子03 更新:2025-09-26 09:45 字数:3303
他认为闻棠有必要去劝一劝陛下,没想到闻棠却点了点头,平淡道:“这是事实啊,确实有十二楼五城,不过不是黄帝建造的,而是仙境中原本就有的场景。”
终军:t……?
这居然是真的?!
那高楼到底是建还是不建啊?
闻棠:建那玩意干什么,怪费钱的。
不过她并没有像终军建议的那样,主动去劝说刘彻。
秦始皇见到李斯车架的事情就是一个例子,上次给刘彻送科举制计划是因为求贤令要经过她所在的官署。而现在,她又没有去雍城,若主动去劝说刘彻,岂不是明晃晃地告诉刘彻,博昌侯在陛下身边有人(虽然这件事已经被传得满天飞了)为了谨慎起见,闻棠还是打算让刘彻主动来问自己。
刘彻诱捕计划,开始!
闻棠设置了0个诱饵,0个计划,0时间限制,只需要坐等刘彻愿者上钩即可。
果然,一天、两天、两天半之后的一个傍晚,闻棠被召到刘彻殿中,询问她仙人高楼之事。
刘彻并非是完全盲目地相信那些方士,之前闻棠献给刘彻炼钢法时,她曾吟过一首诗,“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而那灌钢法更是很有可能出自白玉京中的琅嬛阁。
这诗和公孙卿的话对上了,虽然只对一半,但他们已经是刘彻见过的最有水准的方士了。
依照闻棠的性格,不可能随便将这话传扬出去,桑弘羊更是嘴严。
所以真相只有一个!
这次八成真有机会,否则他们怎会知道?
虽然刘彻的手没颤抖,但他的心很激动。
“啊,天上白玉京这句诗不是臣写的啊。”
刘彻:……
刘彻起先无奈,然后是惊喜,既然不是闻棠所写,那就证明这世上还有别人去过白玉京?
“那是何人所写?”
“李白。”
李白?对于刘彻来讲,这个名字很陌生。
“李白号青莲居士,是唐国一个想当大官,且很会写诗的浪漫有钱剑客。”
刘彻:好多前缀啊。
不是,等等!
……是哪的剑客?
唐国→唐王,李世民!!!怎么又是你?!
“你上次怎么不和朕说?”
闻棠内心:你也没问啊。
闻棠表面:“陛下恕罪。”
“好了,朕没有怪你的意思。”刘彻迫不及待道,“你给朕讲讲李白此人。”
“我曾在黄泉中见到一执剑饮酒,做剑客打扮的人,因为他气质不凡,便停下脚步观察了他一会儿,他当时便在吟诵这首诗,李白此人,真是太有文采,太才华横溢了,”
闻棠越夸,刘彻就越失落。
这么有文采的人为什么不是朕的臣子?!
在闻棠口中,李白年少时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相卿。年纪渐长之后,有笔参造化,学究天人,最终醍醐灌顶,看破世间一切恩怨,于一荒无人烟之地以诗悟道。
“据李白所言,他死之后,凡间那些人都称他为——诗仙。”
银河也是河,诗仙也是仙。
这可打开了刘彻新世界的大门,他以前只知道可以求仙问道,今日方知还能以诗悟道,于是让闻棠仔细讲解以诗证道的具体方法。
闻棠按照“只知大概,不知其中具体细节”的惯例讲,最后又加上一句:“请陛下恕罪,也不知怎的,臣之前脑子里关于这事的想法就好像是被什么东西盖住了似的,是您今日问起,脑中才突然涌出这些记忆。”
刘彻听得很迷糊,但他会自己给闻棠找理由。
既然是成仙的法子,那肯定不能随便让外人知道,为什么今日突然记起,定是朕身上龙气的作用!
闻棠:仙使当久了,自有皇帝为我辩经,
“李白悟道之后,得了仙法,是与剑和笔有关的仙法,”
刘彻心里琢磨,李白是个文采很好的剑客,或者说是剑术很好的诗人,既是以诗悟道,那法术和剑、笔有关就再正常不过了。
“是何仙法?”
“他给黄泉中许多鬼怪都表演过,因此臣有幸一观。一技能名为将进酒,此招式可……,二技能名为神来之笔……,三技能叫做青莲剑歌,这一招式最为厉害,能斩击他指定方向范围内的全部敌人,而且敌人还无法选中他!”
虽然不知道这些和诗有什么关系,不过这样看来,李白一定是位很厉害的剑客。
然后闻棠给刘彻背了几首李白的诗。
捡阳光开朗积极向上的诗背。
品鉴能力很强的文艺青年刘彻彻底信了。
虽然唐诗的韵律和汉赋的韵律不同,但好东西无论在哪个朝代都会被人赞叹。
刘彻:朕为什么没有李白……
如果李白生在大汉,刘彻可以让李白和司马相如一样当他的郎官。
他感叹道:“以诗悟道,此真奇才啊!”
闻棠附和道:“这一生能将一方面做到极致,是很难得。”
刘彻自言自语道:“李白之例,是否证明将一件事做到极致,便能悟道成仙?”
闻棠:这可不是我撺掇的昂,是陛下自己悟出来的。
“臣也不知。”闻棠暗戳戳火上浇油,“只知李白身边一些人,或者是仙?臣也不确定,他们被别人称作笔仙,酒仙,叫门仙人之类的。”
这个笔仙,应该以“字”悟道的,但字仙听起来又不怎么好听,故曰笔仙。
刘彻猜测。
他现在确定了,只要能将一件事做到极致,那就有成仙的可能。
至于这高台,还是先暂时不建吧,万一天宫上的仙人看到之后,认为朕和他用同款高台,生气了怎么办?
刘彻开始思考,自己擅长射猎、书法、辞赋文章等,但这些并不能钻研到极致。
诶嘿,片刻后,他终于想到了什么。
……
第二日,桑弘羊状似无意地问了刘彻一句关于建高台召仙人的事情。
若是要建,他也好有个准备,提前想出弄钱的办法。
“这件事啊。”刘彻回道,“朕已经计划好了。”
计划好什么,建立高台吗?桑弘羊心中好奇。
结果天子回了一句和他问题风马牛不相及的话。
“朕要当一个英明的皇帝!”
桑弘羊:?
刘彻对自己有深刻的认知,他认为自己的优点和天赋就是当皇帝。
当英明的皇帝并管理好手下所有人。
第105章 夜宴(感情线,不喜勿买)
桑弘羊:“……?”
桑弘羊开始做阅读理解。
陛下想要当一个英明的皇帝,所以决定不建高台楼观了?不不不,不能这么想,桑弘羊心里一惊,这样想的话,岂不是证明陛下之前不是一个英明的皇帝?或者说是要在高楼上祈求仙人为大汉百姓赐福?
这个猜测也很快被否定,陛下求仙多年,若真能请到仙人,肯定是先求长生再求盛世。
所以陛下冷不丁地说出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猜来猜去,还是没有猜出刘彻的心思,桑弘羊都快恨死自己这张嘴了。
死嘴,问这么快干什么,净会给自己找麻烦。
他正琢磨着呢,忽听刘彻又自言自语了句话,这声音太小,他没怎么听清楚,不过依稀听出是和成仙有关的词。
好在刘彻终于从沉浸式修仙中脱离出来,注意到面前的桑弘羊,于是加了句:“这高台楼观就不必建了。”
桑弘羊低头回了句:“喏。”
事关求仙之道,刘彻也没有再继续吩咐他其余命令的意思,桑弘羊更不敢多问,寻了个理由匆匆溜走,出了宫殿,一摸脑门,上面冒出一头汗。
陛下今天的言行真的很不对劲儿。
始作俑者是谁,他用脚指头都能猜出来。
不过这和我桑弘羊又有什么关系呢?他所在意的,是又省了一大笔建造楼观的钱财。
第二个注意到刘彻不对劲儿的,是常年在石渠阁中各种抠字眼研究典籍的儒生们。
陛下最近这是发的什么疯,把和三皇五帝尧舜禹周武王这些历史上著名的圣明君王有关事迹的书全都取到了未央宫中?
拿到殿中,刘彻熬了一个大夜将这些堆成小山的书简全部看完。
最终意识到……咦,闻卿说得对,虽然黄帝能成仙,但上古时期的治国之法并不适合现在,朕这是在“具体国情,具体治理”,还是继续坚持朕自己的治国理念吧。
刘彻白看一宿资料书。
逐渐地,大家都发现陛下最近在处理政务方面有点热血过头了,像是被打了鸡血似的——虽然不知道这个热血皇帝是一周体验卡还是永久性的。
也不再提什么建造高台楼观之事。
群臣百官:我们仍不知道那天博昌侯在殿中和陛下说了什么。
他们更不知道的是,刘彻现在已经不只执着于成仙求t长生了,还有更高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