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路商途 第362节
作者:更俗      更新:2025-09-26 09:57      字数:5446
  虽说朱玮益的死,朱氏分家,令南亭实业与鸿臣集团的合作迈入全新的阶段,但萧良也不可能彻头彻尾将他的秘密,对朱鸿召、朱玮兴父子坦诚相告。
  “我们今天就简单喝些啤酒?”
  萧良拿瓶起子,给朱鸿召、朱玮兴还有自己各开了一瓶啤酒,跟他们介绍起秣大教工食堂来,
  “这边条件看着简陋了一些,但厨师水平真的不错,毕竟是服务秣大教职工的;价格也相当实惠,这几碗菜只要二十元。我也不知道你们今天胃口怎么样,就先点了这几样。要是不够,我们再点;教工食堂要经营到九点钟,厨师才下班。”
  “秣大的老师学生要是知道你口袋里装了多少钱,待客还这么抠门,他们心里会怎么想?”朱玮兴感慨道。
  以前的恩怨是深,就算不得不与南亭实业合作,朱玮兴也是尽可能躲着萧良,却是绑架案以及朱玮益的死,给他的触动极大。
  他现在看到萧良,虽然谈不上多亲热,但至少能说一两句玩笑话了。
  萧良五月初就成功找到投资机构,将所持的两亿股新股转让掉了,总计套现将近十四亿港元;以当时的鸿臣股价,相当于是打了八点五折。
  萧良对经济局势判断如此精准,朱玮兴才不相信他会将这么多的资金存在账户里全无动作。
  “你就不关心我们在飞机上遇到谁了?”朱祎琳问道。
  “你自己憋不住,自然会说出来,”萧良笑道,“我要是问了,你说不定还要卖关子。”
  “切,我偏不告诉你遇到谁了,看谁憋得过谁。”朱祎琳横了萧良一眼,哼声说道。
  “明天港股的走势,你有什么看法?”朱鸿召心情没有萧良这么轻松,他特意找到秣大北园来,更关心萧良对后续局势的判断。
  “明天那么重要的节点,港府肯定会出大力防守的,”萧良说道,“但现在亚洲各大证券外汇市场都是一片哀嚎,受外资疯狂出逃的影响,东南亚的产业也注定要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接下来香港股市也将步入漫长的熊市,这应该是很多人这时候都能预见得到的事情吧。”
  “……”朱鸿召点点头,明天港府当局就算能稍微成功的狙击一下国际游资,但一年半载也挽回不了衰退与动荡的大局。
  朱鸿召这些年来都将精力放在实业经营与投资上,就算受到萧良的影响,对这一次的金融风暴有心理预期,也只是提前将一些其他的证券资产以及多余的房产出空,避免掉不必要的损失。
  不过,朱鸿召主要身家还是在对鸿臣集团的持股上,与朱玮益遗孀杜文琪(含朱玮益子女)以及朱祎琳捆绑到一起的投资公司,总计持有鸿臣32%的股份,与朱璐、夏侯江这些创始人股东,同时又是鸿臣的董事会成员,都不可能随意减持、出售鸿臣股票。
  鸿臣股价最高冲击每股九元时,他们也只是适量减持了很小一部分,总计加起来不超过四亿港元。
  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鸿臣今天收盘股价被持续的买单压低到每股五元以下,相比最高点跌去将近50%。
  朱鸿召不会在意鸿臣股价一时的涨跌,只要集团能稳定经营,股价迟早会涨回来,甚至还会创出新高。
  不过,去年在向南亭实业增发新股收购宿云生物50%股份时,鸿臣董事会同时还做出一项承诺,就是今年还将继续增发新股,收购南亭实业香港子公司手里20%的宿云生物股份。
  宿云生物经营非常稳定,业绩还有小幅度增涨,20%的股份,对应七亿港元的估值。
  倘若鸿臣的股价接下来三个月里继续下挫,意味着需要增发更多的新股才能完成新一轮的收购。
  这对他,对其他创始人股东来说,是非常吃亏的;这意味着他们对鸿臣的持股,将被很廉价的摊薄掉。
  通常情况下,朱鸿召与朱璐、夏侯江应该联手对鸿臣进行增持,维持股价稳定。
  不过,考虑到金融危机刚刚爆发才三个多月,极有可能还会进一步深化,香港股市、汇市还将动荡不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朱鸿召他们也不舍得此时将宝贵的现金浪费在增持上。
  朱鸿召决定过来找萧良开诚布公的谈一次,希望能谈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价格敲定新一轮的收购,这也对维持鸿臣现有的股价,维持老股东的权益有利。
  “这么简单的事情,还要劳烦朱董亲自跑一趟啊?”
  萧良笑道,
  “合作之初,我就说过希望鸿臣能长久稳定的发展下去;维持股价稳定,维护鸿臣既有股东的权益,是我们应该携手去做的事情。具体的价码我觉得可以照去年的条件来,谁都不占谁的便宜,也证明我们的合作是长期的,不受股市一时涨跌的影响。不过,这次我除了要在董事会有一席之地外,还希望能尽可能保持宿云生物的独立运营。至少在业绩没有明显下滑之前,鸿臣董事会应该尽可能避免干扰宿云生物的独立运营。朱董,你觉得这些条件如何……”
  第571章 不能尽兴
  去年鸿臣是以每股五元增发新股收购宿云生物50%的股份,是以当时的平均交易价格确定的。
  虽说鸿臣此时的股价才跌到每股五元以下,过去二十个交易日的平均股价还相当高,但考虑到接下来严峻的局势,鸿臣倘若要通过二级市场增持的方式,维持住这个增发股价,会消耗掉大量宝贵的现金,非常的得不偿失。
  萧良同意以这个价码进行新一轮的增发收购,可以说是相当有良心,相当有诚意,没有半点趁火打劫的意思。
  泰铢、马来西亚林吉特、菲律宾比索以及印尼盾的汇率动荡,致使大量的海外投机者在短时间内疯狂抛售资产撤出,影响面不仅仅局限于汇市,已经从楼市、股市进一步往实体产业大肆蔓延。
  从鸿臣稍有些规模算起,朱鸿召从商也有将近四十年时间了,也经历不少大风大浪,但再一次目睹金融危机的迅猛爆发,还是那样的不适应。
  鸿臣在香港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业务,今年预计大概率会发生亏损,甚至有可能两三年都无法恢复元气。
  倘若去年没有收购宿云生物50%的股份,嘉鸿集团的经营状况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没有纯净水业务的爆发,朱鸿召都难以想象鸿臣会被这一次的金融风暴打击成什么样子。
  鸿臣从此一蹶不振,也是极有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鸿臣董事会的一个席位,那也是萧良应得的。
  而倘若宿云生物能将当下的业绩维持下去,甚至还有一定幅度的增涨,这也是大家乐见其成的,董事会为什么要去干预独立运营?
  在治理规范的现代化企业里,创始人团队以少量的持股,有时候甚至低到10%左右,掌握公司的独立运营管理权,又不是什么新鲜事。
  过去近一年时间里,朱鸿召与朱璐两人,也对鸿臣集团的业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
  香港方面,除了保留鸿惠堂草本凉茶的包装销售、即饮茶连锁门店业务、药店连锁经营业务外,鹿角医院、灌装工厂等非核心资产或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业务,则果断出清。
  东南亚地区,除了保留罐装草本凉茶、保健品业务以及泰国、马来西亚的工厂外,也赶在风暴发生之前,全面收缩或关停即饮茶连锁门店业务,裁减掉冗余的员工,出售其他非核心资产。
  在金融风暴爆发前夕,鸿臣不仅砍掉诸多枝枝蔓蔓,避免掉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外,上市公司的现金储备也增加到十五亿之多。
  因此,即便受经济危机的拖累,香港及东南亚的业务今年预计会发生亏损,也是完全能够承受的事情。
  而在东洲,鸿臣也相继对嘉鸿集团追加两次、总计三亿的注资。
  除了包装印刷、pet塑料制品两个新的生产基地建设完成,投入生产外,年后还启动了灌装产能新一轮的建设。
  鸿惠堂纯净水业务虽然去年并没有完成最初吹嘘的目标,但年后销量持续增涨,四月份最终达成非销售旺季日销十万箱的这一目标;七月中下旬更是突破日销二十五万箱的旺季销售峰值。
  今年鸿惠堂纯净水预计将在华东地区实现全年销售破七亿瓶的目标。
  鸿惠堂纯净水最先在华东地区掀起价格战,可能单瓶利润相比较茶饮料要有限得多,但全年预计也能创造三千万以上的净利润。
  而朱鸿召相信,随着鸿惠堂纯净水继续加强在华东地区的多级分销、联销体系建设,加强生产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单瓶利润还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
  鸿惠堂纯净水现在商誉也初步建立起来了,下一步将对一二级经销商实行保证金制度。
  哪怕对经销商收取保证金,会支付一定的存款利息,但公司直接获得上亿的资金补充不说,每年财务成本也至少能节约四五百万之多。
  朱鸿召此时也主张水公司继续对华东市场深耕细作,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团队建设以及各级管理人员的培养,而非过早的进行市场扩张。
  朱玮兴这两三年来经历那么多事情,性子也算是沉稳下来了。
  即便鸿惠堂草本凉茶在华东地区的市场始终打不开,他也没有再像以往那么急躁,现在有更多的耐性去慢慢耕耘。
  鸿惠堂草本凉茶也是鸿臣一直以来的核心产品,在香港及东南亚地区有一定的保底销量,也不可能说随意放弃掉。
  茉莉红茶等茶饮料业务则可以说是鸡肋了,年初就直接并入水公司,还全面改换到鸿惠堂品牌之下,作为产品矩阵的补充,进行运营。
  虽说鸿臣集团在过去这些年,规模一直在壮大,但主要局限在港岛这一狭窄市场里,主营业务无法做大规模,只能不断的进行多元化,经营业务越发的繁杂,盈利能力非但没有得到有效的加强,反而危机四伏。
  如今经过大刀阔斧的整顿,朱鸿召、朱璐也看到鸿臣未来的发展空间有多大,这时候当然乐意保健品业务继续保持独立经营,使得鸿臣的业务体系更加的条块清晰分明。
  朱鸿召、朱璐甚至早就计划借助新一轮的新股增发,将朱祎琳对水公司及嘉鸿集团所持的股份,一并吸纳到鸿臣中来。
  他们这次返回香港召开董事会,主要也是讨论相关事宜。
  董事会同意增发一亿新股,置换朱祎琳所持的这些股份。
  朱祎琳对此没有什么意见,主要还是朱鸿召、朱璐这些年待她颇为爱护;他们经营企业也确实要比朱玮益务实得多,有能力得多。
  她唯一的要求就是除了这次增发的新股外,之前合并到投资公司的约五千万股老股拆分到个人名下。
  这样她将独立持有鸿臣一亿五千万股,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同时她也要求鸿惠堂纯净水公司继续保持独立运营;除非业绩出现较大滑坡,鸿臣董事会不得随意干涉水公司的运营方针,更不得随意调整以张健为首的运营团队。
  朱鸿召这时候怀疑朱祎琳提这样的条件,先前就跟萧良商议过了,但这也无所谓了。
  女大不中留。
  何况朱祎琳只是他的侄女,他说什么话未必好使。
  他内心更渴望鸿臣集团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不是无谓的争夺控制权,或者满脑子想着防范控制权有可能旁落他人。
  再说了,萧良真要愿意接掌鸿臣,朱鸿召不觉得朱璐、夏侯江他们会有半点意见,他又何苦固执?
  “小萧总有没有将南亭湖饮料证券化的想法?”朱鸿召试探的问道。
  “啊?”萧良将半杯冰镇过的啤酒举到嘴边,听朱鸿召这么一问,拨浪鼓似的摇着脑袋,说道,“南亭湖饮料证券化还早,三五年之内我不会考虑这个问题。”
  开什么玩笑?
  接下来保健品市场不仅会对外资品牌进一步放开,更为关键的还是国产保健品厂商还会不断的出各种幺蛾子,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国人对国产保健品的脆弱信任。
  这也将使得宿云生物未来的发展空间严重受限。
  萧良这才想着有机会,将宿云生物大部分股权果断置换进上市公司,他个人并不在意宿云生物的控制权。
  在宿云生物的运营管理上,目前也逐渐形成以申政、费文伟为主的核心团队,下一步宿云生物的股权激励,也就剩下18%的股份,将以新的核心团队为主。
  而徐立桓、顾培军、纪红群、谭兴等人的精力,将主要放到饮料业务的经营上来;他们后续所得的股权激励,自然以南亭湖饮料为主。
  萧良从来都不随便搞平均主义。
  虽然这两年,萧良在南亭湖饮料上投入的精力不大,但除了何雪晴、徐立桓、顾培军、纪红群为核心的团队日渐成熟,需要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外,更主要还是饮料产业更需要沉住气来进行布局、沉淀,更需要与国内经济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共同成长。
  单一个纸塑铝复合包装,就断非一两年就能开发成熟的。
  南亭湖饮料未来的发展空间,远非宿云生物能及,现在仅以三五十亿的估值,置入鸿臣,他是蠢还是傻啊?
  而南亭湖饮料发展得好,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也是极大,他当然得亲自盯着其一步步成长、壮大。
  现在朱鸿召、朱玮兴他们对国内保健品及饮料产业的发展,见解也足够深了,不需要萧良置喙指点什么。
  而南亭湖饮料下一阶段,还是要继续扎扎实实的打基础,适度进行产能扩张,没有必要急于跟近年来崛起的其他饮料品牌展开激烈的竞争。
  用餐时,萧良简单跟朱鸿召、朱玮兴介绍了南亭实业及卫雄包装,在灌装生产线集成以及纸塑铝复合包装材料研发等方面的一些发展情况。
  常规的灌装生产线,主要还是采购国外核心设备进行组装、集成,难度不大,但自动化控制水平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引入新的研发技术力量进行加强。
  目前南亭实业旗下的工厂,也仅仅从精密设备公司采购一条线试用。
  纸塑铝复合包装材料的专利很容易申请,在实验室里做出来不难,但是要在工艺生产中,摒弃胶粘剂,利用高周波及热压合等方式,使得pet塑料层结合面熔融,与铝箔表面形成的氧化层以及基纸粘结在一起,难度就大了。
  他们还要绕过利乐集团的专利,独立开发出相应的生产设备,开发出配套的专用灌装机,难度就更大了,现有的技术开发团队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加强。
  现在两三千万资金初步砸进去,离开发出实验机型都还遥遥无期呢。
  裕固技术以及郭秉厢、赵瀚现在对这个项目都有些信心不足,担心这一块是个无底洞,投入巨量的资金,结果三五年后却还是拿不出相对成熟的产品来。
  鸿臣要是有兴趣,萧良却是建议朱鸿召可以从裕固技术或郭秉厢、赵瀚手里接手一部分股份,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