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路商途 第477节
作者:更俗      更新:2025-09-26 09:58      字数:5923
  夏侯江知道熊志远这话是说给他听的。
  想想也确实如此。
  换作他人,四年前有机会将嘉鸿彻底斩草除根,谁会手下留情?
  萧良却非但没有对当时的嘉鸿下狠手,甚至还通过朱祎琳,帮助嘉鸿发展纯净水业务,推动张健等人回归嘉鸿重塑市场团队,使得两家的关系,从最初的对立、仇视,发展成此时亲密无间的合作。
  他们作为嘉鸿(鸿臣)的利益相关方,这三四年来不仅仅是获益匪浅、个人身家都增长三四倍的问题,而且逃过金融风暴这一毁灭性的大劫。
  当然了,彼此的合作,除了东洲地方经济大受裨益外,萧良他也是获益匪浅,堪称双赢或多赢。
  萧良这次能从全球科技股行情攫取如此恐怖的利润,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他在宿云生物的股份,分两次出售给鸿臣集团,在香港获得极为关键的二十多亿资金。
  以这五年以来的发展轨迹回溯,才能真正认识到萧良当初对嘉鸿放过一马,是何等的正确。
  这么去想的话,萧良此时不惜损失自己的利益,也不惜暂时往死里得罪郑家,吃力不讨好的避免星视滑入深渊,才真正堪称大格局,也是他们所不及的地方。
  “没有你说的那么玄乎,”萧良跟熊志远笑道,“说实话主要还是江省的电子工业太薄弱了,星视通讯电子以及星视通讯科技产业园,算是江省目前电子工业不可或缺的标杆了。如果说星视现阶段遭到毁灭性打击,对我们培育沃土计划的实施,那肯定是非常不利的。我还是那句话,‘独木不成林,一花难为春’,特别是蜗巢科技技术力量还非常薄弱的时候,更需要星视这样的企业参与进来,共同推动上游产业链的发展。不管郑家能不能想明白,又或者郑家哪天想明白了,依旧觉得我妨碍他们攫取更大的利益,视我如仇寇,我都是无所谓的。”
  如果蜗巢科技自己直接做手机品牌,不谈锂电池业务会受到多少影响,五年时间内,顶住各方面全面占优的国际主流手机厂商的强大压力,他们能做到年销一千万部手机,已经可以说是超级成功了。
  这也意味着,蜗巢科技对上游产业链的拉动,也就是一千万套中低端组件。
  蜗巢科技暂时放弃做手机品牌,转而做组装代工,未来五年内对上游产业链的拉动,则可能就是上亿万套中低端组件的容量。
  而蜗巢科技未来的利益,也可以更多放在上游产业链中进行实现。
  不要说锂电池,蜗巢科技也已经在线束、微型电机、电源控制、温度控制、充电器、精密模具等技术领域进行长达两三年的投入了。
  另一方面,蜗巢科技与盈投控股这两年来,对相关的科技初创公司以及合作企业进行很多的投资——盈投仅仅对印制电板路研发公司的投资,就超过十家。
  这些未来都将确保了他们在上游产业链的利益。
  而说到对江省电子工业上游产业链的拉动,星视,更关键是星视通讯电子这段时间能不能很好的活下来,不会发生猝死,实在太关键了。
  特别是萧良联合盈投控股推动和永电子,全面到江省来发展手机组装代工,目前还在谈判中,就算三四月份就以最快的速度落地执行,但想形成星视通讯电子收购朱鹮电子爱立信手机合资工厂的规模,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萧良总不能说江省电子工业上游产业链的发展,先暂停一两年,等他们组装代工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再一起发展吧?
  现在整个世界的电子工业、信息产业,都在日新月益的发展,哪个地方敢随随便便说停滞一两年不发展?
  当然了,还有一个更关键的原因,就是郑仲湘与大东电报局暗谋的计划最终得以实施,大东电报局最终得以套走近千亿或上千亿港元的资金,是会导致一系列的后果,比如说星视会受重创,星视通讯电子会停滞发展,香港的科技产业资金也会遭受重创,但郑仲湘他个人还是会活得很滋润。
  前世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星视从近六千亿市值暴跌到三百亿市值,还额外承受近千亿的负债,换作其他人或许这辈子都不可能翻身。
  不过,郑仲湘背后有郑家的支持,最终还是说服债权人同意将香港电讯再度分拆出来,将一部分债务,转化为香港电讯的股份,没有叫郑仲湘被这些债权压垮掉。
  只是香港电讯的原股东,除了大东电报局之外,都将承受了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超额亏损,却再无翻身的机会;多次参与星视增发融资的投资机构,也将没有机会翻身。
  而前世出贷近千亿港元资金,协助促成香港电讯与星视合并的金融机构,虽然最终通过债转股等多种方式,并没有血本无归,但除了如此巨量的资金耽搁太久的时间外,也令他们在今后十数年里,再不敢参与科技股范畴的资本运作,从而令香港以及香港的证券市场错过太多的时代机遇。
  虽说通过债转股,化解掉相当一部分债务,但星视不仅消耗掉近两百亿港元原本可以用于大力发展科技产业的现金外(前世合并香港电讯时,星视还额外增发一小部分新股融了一百亿港元资金,都用来支付给大东电报局了),还将前期投资的一些优质标的,廉价出售,用来筹集资金偿还债务,星视也从此一蹶不振。
  萧良其次也没有指望,他这能彻底破坏掉郑仲湘与大东电报局的交易。
  不过,就算尽可能降低他们交易中的现金部分,尽可能多以股换股完成星视与香港电讯的合并,萧良相信也能极大改观星视接下来要面对的恶劣局面。
  首先在互联网泡沫破灭时,没有承受太多额外的债务,又有较健康的现金流,股价暴跌肯定不会那么惨。
  还有就是承受的债务相对可控,星视说不定就不需要廉价抛售已投的优质标的,甚至还可以继续拿出资源支持这些公司的发展,令星视更有机会恢复元气,说不定哪天还能发展真正的科技巨头……
  …………
  …………
  不管萧良如何苦心孤诣,却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如夏侯江所料,此时对萧良恨之入骨,恨他拦了路。
  郑家大宅,是位于太平山北山腰间的一栋白色建筑,掩映在郁郁葱葱的密林之中,陈逸森陪同郑仲湘坐在露台,能一览无余的眺望到维多利亚湾午后的美景。
  “这是明日商报傍晚就将刊登的专题采访,费了不少口舌,才说服明日商报将这篇采访撤了下来,”
  陈逸森将一份样刊递给郑仲湘,汇报下午紧急找明日商报交涉的情况,有些精疲力竭的说道,
  “这个扑街仔虽然没敢对媒体胡说八道,但星视与大东电报局交易,计划与香港电讯合并的消息却传了出去。现在香港电讯大楼与大东电报局大楼前都有很多媒体记者围堵,甚至也有不少电台,也不能等消息确认,就已经捕风捉影找来所谓的财政专家,评点合并之事。”
  “香港电讯的股东有什么异动?”客厅里,一名留着短须的中年人蹙着眉头问道。
  陈逸森知道这名中年人问的是香港电讯除大东电报局之外的其他股东,摊摊手,说道:“这个还不是很清楚……”
  另一名身穿藏青色西服的中年人这时候挂断电话,将手机拿在手里,跟短须中年人:“我刚跟周文霖通电话,周文霖的电话差点被中小股东给打爆掉,听周文霖说,香港电讯多名董事已经紧急约见大东电报局的代表,询问合并交易一事。”
  周文霖是香港电讯的总裁,也是这起合并交易的发起人之一,星视跟香港电讯、大东电报局还没有正式谈妥条件,消息却已经走漏,周文霖也被搞得极其被动。
  陈逸森站在偌大的客厅里,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郑仲湘没有留在星视在太古大厦的总部,而是带着陈逸森、袁可飞回到大宅;紧急赶过来相见商议对策的,除了两名真正核心的董事会成员外,还有参与星视第二轮新股增发的几名主要投资人或投资机构的代表。
  这些投资人或投资机构的代表,没有直接列席董事会,主要也是方便过了锁定期就择机减持掉所持的股份,但论他们的影响力,绝对不比那些董事或集团高管稍低。
  郑仲湘能将星视做到今天的市值规模,除了郑家外,主要也是拜这些人所赐——星视借八号仔的壳上市、第一轮新股增发,参与的也是这几家投资机构(人),第一次给星视提供了十数亿融资;第二轮也是这几家投资机构将之前增发的新股减持掉,又额外增加了三十多亿港元,主导了第二轮总计一百四十亿的超额增发。
  是这两次增发,将星视的市值锚定在千亿以上。
  这次跟香港电讯合并的真正始作俑者,主要就是这几家投资机构,他们第二轮参与增发的新股总计近一亿四千万股,市值逾五百亿港元。
  他们是最迫切希望星视能与香港电讯合并成功的。
  他们一心想着,唯有星视与香港电讯合并成功,股价才有可能真正支撑住,方便他们总计五百亿港元市值的股票在三月底过后,能够顺利减持清仓。
  想要三百多亿的利润,即将兑现之际,却被萧良这个扑街仔搅局,谁对这扑街仔不恨之入骨?
  “周文霖怎么说,我们的计划还能继续往下推进吗?”郑仲湘问道。
  “周文霖能怎么说,自然是第一时间否认知情交易之事,他也说了按照之前的计划,已经断断不可行了,需要紧急修改合并交易条款。”西服中年人说道。
  “怎么修改?”郑仲湘皱紧眉头说道。
  “周文霖没有说详细的数据,但新加坡电信跟大东电报局目前谈妥的交易方案,是五十亿美元的现金加上以股换取。等这一消息公开,只要我们支付的新股跟现金,能低于这个数,相信公众以及香港电话其他股东质疑的声音,就不会那么强烈了。”西装中年人说道。
  “现金部分从一百五十亿美元骤然降到五十亿美元以下,恐怕大东电报局不可能接受吧?”陈逸森问道。
  西装中年人看了陈逸森一眼,说道:“还是要努力争取……”
  对他们这些急于逢高套现的投资人,最好的就是星视此时有并购、合并方案问世,但倘若能在合并时争取更有利的条件,他们还是乐见其成的。
  “我跟查尔斯联系一下,”一个年近古稀之年,脸形削瘦却精神抖擞的老者微微蹙着眉头,说道,“我尽可能说服查尔斯能多做些让步,但你们也不要指望太深。”
  七旬老者就是这些年亲手创造郑家辉煌、登顶华人圈的巨富郑基胜。
  郑仲湘一般情况下,并不希望他父亲郑基胜插手星视的事,但有时候事实就是比理想残酷,比他的自负更为残酷。
  见郑基胜答应亲自出面斡旋,众人也是神色一振………
  第738章 如期而来的破灭
  “郑董事长刚给查尔斯先生通过电话,查尔斯先生答应出面跟董事会沟通,但现在还没有回应——周先生你这边有没有最新的消息?”
  陈逸森推开门走进中环一家酒吧,匆匆走到坐在角落里的中年人面前,示意侍应生暂时不用拿酒水单过来,坐下来便将星视以及郑家这边最新的消息告诉中年人。
  中年人是香港电讯的总裁周文霖。
  这次交易周文霖是最主要的撮合人,早就联合大东电报局的代表,跟郑仲湘秘密谈判了四个多月。
  郑仲湘受媒体关注太高,香港的狗仔队又闻名天下,有些事情不方便在电话里聊,则是陈逸森代表郑仲湘,与周文霖找个私密的地方见面。
  见陈逸森走进来,就迫不及待问他有没有新的消息,周文霖略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
  香港电讯作为上市公司,周文霖的总裁职务是受聘于董事会;而香港电讯的控股股东,大东电报局作为英国第二大通讯巨头,决策领导机构同样是代表股东权益的董事会。
  因此,很多时候周文霖也只能从旁推动,或者跟郑仲湘互通一些消息,但他并没有决策权。
  他之前那么积极的撮合交易,自有他个人的利益在里面,也因此在秘密谈判过程中,他才会配合星视与大东电报局,对香港电讯的其他董事会成员隐瞒了一些关键性的信息。
  香港电讯董事会其他成员,甚至很长时间都以为大东电报局仅仅就跟新加坡电信进行了接洽,并不清楚与星视接洽一事,更不知道大东电报局跟星视曾暗中谈妥的报价。
  现在事情被捅破了,周文霖即便声称他对整桩交易都不知情,但香港电讯董事会其他成员却失去了对他的信任。
  周文霖现在也很着急。
  香港民众受媒体鼓动,抵制情绪激烈,新加坡电信原本就担心强行完成交易会加剧香港电讯用户的流失,现在又捅破大东电报局暗中跟星视密议这事,周文霖怀疑新加坡电信有可能直接撤回谈判。
  倘若这时候跟星视的交易也彻底泡汤,周文霖他又不再受其他董事的信任,他的总裁职位基本上就很难保住了。
  现在不管怎么说,他比任何人,比以往任何一刻都更渴望促成跟星视的这次交易。
  从周文霖这边获得不了有用的信息,陈逸森微微皱着眉头,说道:
  “如果说完全不清楚香港电讯董事会其他成员能接受的报价,就算郑董事长出面找查尔斯先生,也很难谈啊。你也知道,如此规模的交易,因为种种意外而中止谈判,是很寻常的事情,无论对星视,亦或香港电讯,又或者大东电报局,都不会有太多的影响,但对我们极力想撮合这件事做成的人来说,或多或少有些失望的!”
  周文霖心里冷冷一笑:
  谈判破裂,对郑仲湘或许并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星视背后参与第二轮融资增发,过了三月份就急于减持套现的其他投资人呢?
  这些投资人不仅仅跟郑仲湘关系莫逆,支持了星视借壳等一系列事,同时也是这些年郑家幕后的支持者跟合作者。
  此外,这桩交易真就不涉及郑家跟大东电报局的其他利益往来了?
  当然,周文霖也没有反唇相讥陈逸森话语里的威胁之意,略带不悦的说道:
  “我稍后约了一名独立董事在这里见面——他也不想留下来把柄,不愿意在电话里跟我具体说事,但他还愿意出来,相信还是能从他那里知道一些其他董事的想法。不过,你最好还是将郑先生最大限度能接受的条件告诉我,我才方便通过这个独立董事,去做其他董事的工作。”
  “现在有传言说新加坡电信跟大东电报局谈的合并条件是五十亿美元的现金加换股,”陈逸森问道,“当然,如果传言是事实,这也将是星视能最大限度接受的条件。”
  周文霖皱了皱眉头:“要是大东电报局拿走的现金不多,其他董事会成员也许能更好做工作,但大东电报局会不会接受这样的报价?”
  大东电报局最初想做成这笔交易,就是希望爽脆利落的有人接盘,他们拿着现金撤出香港市场——仅仅是以股换股,对大东电报局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大东电报局持有香港电讯近六十亿股,这些股票以五十亿美元的现金外加一部分星视的新股进行置换,大东电报局会不会接受,周文霖他自己完全无从判断。
  当然合并交易方案里,现金的比例过高,其他董事会不会激烈反对,这也成了无法预料的事。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只能等消息吧。”陈逸森说道。
  陈逸森他与林杰、周培薇都要算星视创始人团队的一分子,地位比袁可飞以及借壳之后聘请过来的一些业内知名人士都要高;他个人在星视就持有0.6%的股份。
  倘若星视的股价能支撑住,他相当于就拥有了十五亿港元的财富——他之所以积极奔走,也确实是跟他的个人利益直接相关,现在也倍加痛恨萧良这个搅屎棍,竟然妄图破灭掉星视跟香港电讯的合并交易!
  …………
  …………
  三天后星视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声称是得知新加坡电信意图从大东电报局手里收购香港电讯的消息之后,临时决定启动对香港电讯的并购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