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剧透我是太宗 第18节
作者:织鹊      更新:2025-09-26 09:59      字数:5560
  “这太孙和郭家这是多让公主不信任啊?”
  对于民间而言,刺激,太刺激了,比话本子真实有趣多了!但民间只需要八卦就好,宫里和朝臣需要考虑的就多了。
  “陛下,时君如今还小,天幕中,只是后来移了性情,妾身恳请陛下,允时君随妾身读书,妾身会把时君教好的。”
  邓国公主生母贤妃请旨,生怕天幕之后,宫人会因此怠慢了公主。
  元泰帝却觉得心里压着什么,沉甸甸的,只道:“都起来吧,之后再说。”
  【谁能想到,会杀出个邓国公主搅乱了局势呢?太孙虽然没有对晋王这些叔叔辈下手,但是人家直接对亲生父亲下手了啊!甚至元泰帝装病,还不到半年。】
  【安王常年酗酒,此次被亲子所害,身体精神双重打击,半年后病逝,安王世子身子尚未好全,又要守孝,险些跟着安王去了,自此身体大损,膝下无子,三十岁之际,鹤仙将楚王膝下次子,过继给了安王,然虽有太医照看,最终也没活过40,在弘德十三年去世,享年三十九。】
  得知死期的安王躺在躺椅上,眼睛都没睁一下。
  楚王没什么可多说的,过继给二哥一脉还能继承王位,他以后的次子高兴还来不及呢,只是他们姜家过继来过继去的,频率是不是有点高了?
  【邓国公主被幽禁公主府,终生不得出。】
  【大侄子去世一年后,鹤仙在两位长公主的求情下,才解除了邓国长公主的禁闭,此时邓国长公主,已经三十五岁。
  令人感慨的是,多年的幽禁,没能让这个能当祖母年龄的公主意志消沉,真金不怕火炼,明珠不怕蒙尘,外交史上最璀璨的玫瑰,终将绽放。】
  外交……
  姜衡了然,也是,天幕上的三妹能牵着太孙的鼻子走,能把老爹气得险些七窍升天,洞察力及谋算人心上,的确少有人能及,祸祸他国,的确适合。
  邓国公主向两位姐姐和姜衡,投向了感激的一眼,感谢天幕中的未来,为她求情,将她放了出来,甚至,还给了她其他的机会,她好像知道,她以后可以做什么了。
  元泰帝见状,沉默无言,却没有多加指责。
  【太孙不孝,废黜太孙之位,贬为庶人,晋王冲动,有套就上,可为将,不可为君。】
  【百官也被溜了一大圈,不少人的官位因此发生变动,元泰帝的权威再度被加深,元泰帝虽没有再立储君,但宁王已经开始随侍帝侧,辅阅奏折,作风也开始趋向柔和,虽无储君之名,已有储君之实。】
  【而正式被封太子,便是第一期视频里的,百官欲联合楚王,被楚王背刺了。】
  【回顾鹤仙从宁王到太子,我们会发现,其实鹤仙大多数时候,根本没有参与所谓的夺嫡,唯一一次出手干预,也只是放大对手的欲望,还被邓国公主给插了一脚,放现在网络上,就是鹤仙躺赢狗,邓国公主得了mvp。】
  朝臣则是摇头,他们虽然不明白什么是mvp,但是躺赢,他们大概还是能理解的,理解前句,后句就不难分析出来了,可这也太偏颇了。
  在他们看来,宁王能让陛下装病试探晋王与太孙,还把自己给放在了观戏的位置上,这场试探,在陛下答应的时候,结局就已经注定了,这本就不是一场公平的试探,因为人心本就不可试探。
  【可我们从政绩上而言,晋王的功劳大多在军事上,偏科严重,又容易上套,一开始就不是元泰帝心中的储君人选。】
  晋王涨红了脸,这天幕,太伤人了!
  【太孙呢?晋王是武,他就是文,被士人阶层所认可,可实打实能拿出来说的,实质性的功绩,却说不出个什么来。
  便是《农桑志》,也是因为外行指导内行,一本农学巨作,险些一辈子不见天日,直到鹤仙住进东宫,发现了这本隐藏的宝藏,将周均这个作者给找到,询问他水平为何忽高忽低,书上的结论是怎么出来的。至此,周均这才拿出未修改版的《农桑志》,得到起用,鹤仙更是在弘德七年,为周均重启大司农一职】
  游历至蜀地的周均从田间抬头,被晒得黝黑的脸上露出大白牙,复又重新弯腰,与农人交谈。
  既君父有德,那想来不会怪罪自己晚去一两年,他想,编纂到一半的农书,还能做得更好。
  【再看鹤仙,在朝堂,与元泰帝配合默契,心甘情愿扮演白脸,与百官为敌,整肃朝堂,改善风气,震慑贪官,改善律法。
  在民间,戏社,戏台班子,犹如别样的“采风官”,将民间故事搬上戏台,化作艺术,编纂戏剧经典《戏章》,民心在侧;又塑造青天大老爷版的为民做主的清官形象,既宣传了朝廷,又维系着与百官的平衡,以名誉匡正朝官。
  若你是元泰帝,你会选谁?】
  这还用选吗?这根本没得选啊!
  “《戏章》?采风?是仿照《诗经》吗?”有学子大感兴趣,万不曾想,低贱的下九流行当,在宁王手中,竟变得如此风雅?
  “名誉……”不少老臣细细琢磨这二字,发现,就是自己,也摆脱不了这二字,若能够有以自己为蓝本的戏曲传唱后世,他们能不愿吗?他们巴不得呢。
  “太子殿下,擅长悄无声息的攻心啊……”方方面面,无论是对陛下,还是对他们这些臣子。
  天幕这一期的视频也终于到了结尾,这一期的视频比之前的都长,内容也更多,更刺激,同样,后续要收尾的也多。
  尤其是安王府二公子,晋王,和邓国公主,相互之间的斗争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他们不顾元泰帝的死活,但凡元泰帝真病了,保不准就真气死了,这怕是元泰帝哽在喉咙最深的一根刺了。
  天幕结束,宫宴也顿时冷清了下来,元泰帝与太子北辰殿议事,两位公主没有选择立马出宫,而是去了邓国公主宫殿,宗亲该回家回家,老十带着两个弟弟去了文思殿,晋王楚王带着其余兄弟出宫去了安王府,一时之间,暗潮汹涌。
  第21章 此乃殿下之大德!
  在元泰帝看来,姜襄这个孙子如何安排,看老二是个什么章程,至于晋王,既然有为将之才,那就扬长避短,总归如今天命归九,老四看样子也不会再争,扔给小九自己头疼去。
  最后便是闺女,时君的心性,全然出乎了他的意料,最后想了半天,还是再次选择扔给了姜衡,你看着办吧,天幕中你能放出时君让她折腾番邦国家,如今时君还没彻底定性,就交给你来管了!
  将一切都扔给太子后,元泰帝格外轻松地靠在了靠背上,神情舒展,“好了,小九你去忙吧,朕还要忙着处理政务呢。”
  姜衡:……
  六百六十六,您现在是演都不演了是吧?您的雄心壮志呢?您的集权呢?ooc了啊!
  翌日下午,东宫:
  “殿下,琅琊王家下任家主王克求见。”陆永将一封拜帖递给了姜衡,并给姜衡说明情况,“之前的王家人投过荐文,殿下说中看不中用,都筛出去了,这王克,是昨日下午才赶到皇城的。”
  其实不止王家,过大的世家子弟,他挑选的都更为严格,被拒绝后,也不是没有托关系来找过东宫,但没用。
  这王家,不是第一个再次主动上门的,却是态度最诚恳的一个了,直接下任家主都来了,这就不得不见一见了。
  “请进来吧,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
  这个世界唐亡得早,某黄姓考生也就并未出现,但前朝太宗是个狠人,乾纲独断,岂能忍受世家在卧榻酣睡,试图分羹?
  当上位者举起屠刀,世家的私兵护卫,能抵个什么?也就是启太宗已经是皇帝,要顾及平稳,不能一下子杀得太太太狠,这才让部分世家苟延残喘了下来,但也自此一蹶不振,至少这样的仇恨在,百年以内,皇家是不敢信任世家的。
  到启后期,百姓再度揭竿起义,世家没少搅风弄雨,只是梁这边,谋士心腹,并未有世家占据主导,至梁立国,才开始浅浅的,小规模用着世家,但大部分都是外派到非族地的偏远地区。
  诶,你们世家不都是有钱有能力吗?那就让朕看看你们的能力,先把贫困区域拉起来再说吧,这叫一个物尽其用,还不能说没给你们机会。
  这样的情况下,有多少世家子弟能坚持下来?真能坚持下来又拿自家钱财扶贫的,给升官朝廷也不亏嘛!不得不说,元泰帝真是个大机灵鬼。
  这也是看到天幕称赞姜衡为圣天子,世家自觉机会来了的原因,圣天子垂拱而治,这才是他们想要的天子。
  结果往后一看,这圣天子和他们想象中不一样。但来都来了,他们也的确在元泰帝手下没太多机会,试试,总不会吃亏,毕竟现在的圣天子还三无,正适合雪中送炭呢。
  但他们显然又晚了一步,元泰帝直接立太子了,好在有一封求贤令在,他们自认学富五车,还能比不过寒门,比不过底层?
  谁料,太子也不给他们面子,这能忍?真当他们是泥捏的?一怒之下怒了一下,又跑了大部分世家子弟。
  这下王家下任家主赶来,若是成了还好说,若是不成,在世家这个圈层里,怕是被嘲讽了,所以这王家,倒是挺有勇气的。
  当然,姜衡猜测,有山东刚来了一波大清洗的缘故,王家不得不来。
  “草民王克,敬惟太子殿下,千岁金安。”
  “请起。”
  王克一举一动,都显得十分恭谨有度,便是起身,视线也是低垂,姿态放得很低,竟不似高傲的世家子弟,要不说人家是下任家主呢,能屈能伸,就这一点,就够前面那群人学的。
  “给王公子上茶。”姜衡吩咐小太监备茶,又示意王克上坐,“久闻琅琊王氏远名,今日一见,方知何谓芝兰玉树森廷砌,谢庭兰玉载芳音,古人,诚不欺我啊。” 1
  “殿下谬赞,子亨愧不敢当。”王克也是会顺杆爬的,见太子以礼相待,又邀他相坐,便顺势以字自称,以显亲近。
  茶水自然是随时都有准备的,也就一个对话的功夫,小太监便已进来上茶,却不是平时饮用的茶饮。
  姜衡笑着让王克试试,“王家乃名门之后,传承千年,寻常茶饮,恐让子亨见笑,子亨不若试试这果茶,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王克见过天幕中已经称帝的姜衡,彼时的姜衡不怒自威,挡在将军身前,是打工人渴盼的能扛起责任的上司,甚是耀眼。
  而此刻的姜衡自见他起,便有礼贤下士之风,待人以和,令人格外亲切,但姜衡的话语再过谦和,也不禁让王克心中暗骂一句国粹,刚坐下就不得不忙下榻跪下道:“殿下折煞我王家,王家不过祖上略有余荫,早已担不起名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宫中所用,自当最佳,小小王家,如何能与天家相比!”
  姜衡反倒一副安慰模样,亲自扶起王克,“子亨这是作甚,孤不过是随口一言,怎么就吓到了?这传出去多不好听?”
  “子亨且快起来,这果茶,子亨还未尝过呢。”
  王克心中再如何发电报,面上也是一片感动,“多谢殿下。”
  这才一脸正色看向自己面前的果茶,说是果茶,其中却不是单纯的榨出来的果汁加茶,还有果肉与……羊奶还是牛奶?有点像古时的吃茶。
  他们这些世家子,平时也爱研究一些吃食,王克见过了第一关,倒也颇为好奇地尝了起来,随即双眼一亮,奶香,花香,水果的清甜,最后方是一丝丝极淡,但不能忽视的绿茶作为中和,像是出自洞庭的碧螺春,鲜而醇,更难得的不是新鲜的水果与上品的贡茶,而是其比例的搭配,当真浑然天成。
  王克立马赞叹道:“好生巧妙的构思,好生灵巧的手艺,能饮此等天家果饮,草民当真是三生有幸。也只有天家尊贵,方能精研出这等上好果茶。”
  “不过小道尔,”姜衡不甚在意摆摆手,又装模作样叹了口气,“孤以前什么样,天下人也不是不知道,孤啊,就喜欢在吃喝上钻研。可这果饮再好,也非寻常人能吃得起的,父皇最见不得孤沉迷吃喝。”
  这东宫的东西,没一口是能白吃的,王克心里骂骂咧咧,脸上仍旧挂着谦逊的笑容做着拍马屁的事情,“殿下此言差矣,衣食住行,乃民之大事,其中食之一道,更是重中之重,柴米油盐酱醋茶,均与其不可分割,殿下心忧万民,以身试道,研民之所忧,上行下效,百官定然更加重视民间躬耕及五谷等食粮,从上而下,既促进农业发展,又发扬茶道,促文明发展,此乃殿下之大德。”
  姜衡想过对方或趁机劝谏,又或曲意逢迎的两种情形,但独独一点,他高估了对方的气节下限,又低估了人家的口才上限。
  “王卿……当真是巧舌如簧……”是忠是奸,他自有分辨!
  王克手上一颤,不是,殿下您到底会不会聊天?但……王卿诶!他还没有说明来意上供诶,就王卿了?!
  听信谗言的圣天子,这对吗?当然对了!是否是圣天子,他王克还不知道吗?天王老子来了,太子殿下也是圣天子之象!
  “殿下谬赞,臣愿为殿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姜衡眼皮一抽,你还是别祸祸丞相的名言了。
  “王卿言重了,不知王卿来东宫,有何要事啊?”
  王克心中一动,殿下如今叫他王卿,是因为他说话好听,但与王家无关,王家要起复,筹码必定要足,且筹码越足,殿下对他也会越发看中,礼要再厚一些!他这是先升官带动后升官!
  “殿下容禀,我王家虽在山东多年,却到底无有官身,许多事情,说不上话,然山东乱相,我王家作壁上观也是事实,臣实在惭愧。”
  “臣谨代表王家,愿捐献王家三分之二藏书,既是赎罪,也是供殿下鉴正堂之用,供我大梁,弘扬文脉之用!”
  当真是——好大的手笔!
  如今虽有印刷术,但这些千年世家的藏书,是不会流传在市面上的,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品,说弘扬文脉,绝非妄言!饶是姜衡,都不由一惊,他就说王卿是忠臣嘛!大大的忠臣!
  “爱卿所言,果真?”
  “臣,绝无妄言!”
  “王家,堪为国之栋梁,世家之表率啊!”姜衡有饼他绝不白画,当下激动地起身,一把握住王克的手,带着人往外走,“爱卿,走!跟孤去见父皇!”
  王克更是心中大呼此行不亏,本以为能得到太子的“抬手”,能在东宫有一席之地就够了,好歹混入了中央,等太子继位,怎么也能把家里扒拉起来些。
  不曾想,太子如此大方!跟着这样的老板,才是能吃肉喝汤的,他王家这步棋,走对了!
  太子与王克手牵手出了东宫,消息很快就四散开来,一个个的猜测这王子亨到底有何才能,待王家献书之举传出,一个个更是不顾形象瞪大了眼张大了嘴,简直难以置信,这王家何时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竟献书,还是三分之二!
  “杨乐安,这王家……这……你怎么看?”
  杨誉杨乐安,和杨春虽然都姓杨,但可不是一家的,“王家,这是不顾其余世家的死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