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剧透我是太宗 第23节
作者:织鹊      更新:2025-09-26 09:59      字数:4751
  “没问你,我问陛下呢!”
  “没钱!问陛下也没钱!又要打仗又要修筑堤坝,把我卖了户部也没钱!”
  “别来这套!你户部什么时候说有钱过?开源节流开源节流,你们户部就只知道抠门!”
  “污蔑!赤果果的污蔑!”
  “别给我扯这些有的没的,海外可是有良种的!天幕特意提了一嘴的良种,你户部耽误得起吗?!”
  天幕只说了新作物,可没说良种,你个老小子扯什么虎皮呢?
  眼见又要吵起来,最近这段时间一直提心吊胆的老天官上前一步,“陛下,纺织方面,尚有例(天幕)可循,只是开海之后,势必冲击如今的漕运。”而这,天幕竟然提也没提。
  老天官这话一出,朝堂的吵闹瞬间寂静,一个个退回自己的位置,低着脑袋,老天官这个重点抓的,短时间也拿不出章程来啊!
  “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好事?百万漕工衣食所系,陡然面对冲击,好在哪儿?可开口的是一向在朝堂少言的太子,诸位臣工交换着眼神,有些不知如何开口。
  元泰帝见此只静静看着,晋王脑子有点晕,楚王鲁王照常摸鱼,赵王周王觉得课题太重,默默加强隐身效果,最后还是老天官上道,顺着问下去:“殿下此言何解?”
  虽然天幕中给了老天官没脸,可现如今,老天官在岗还是很办实事的,姜衡自不会刻意为难人,态度倒也自然,平声说道,“漕运主要以调运官方粮食为主,商货乃是兼带,这其中利益如何,为何人所得,暂且不论。只是据孤所知,漕运的费用甚是昂贵不说,征发的徭役,对百姓而言,可是一项沉重的负担。”
  又看向户部尚书,“傅尚书,每年朝廷征调多少役夫在漕运之上,又丧命多少,耽误农时多久,可有记录?”
  其实在穿越前,他是根本不知道漕运是要用到民夫的,这与杨广让纤夫拉船有何区别?
  可当自己打破享乐的假面,再次将自己放在万“民”之中,才发觉,没什么区别,不过是上位者要脸与不要脸罢了,底层的百姓,什么也没有改变。
  元泰帝本打算将政务扔给太子,顺势锻炼太子,自己则作壁上观的心情顿时没了,双手揣在了袖子里,跟太子一起,静静地看着傅尚书,连老天官都不动声色后退了一步,还好他不是户部的,这把火烧不到他身上。
  大冷的天,傅尚书额头却冒出了薄汗,“回太子殿下,漕运乃国策,征调徭役也是惯例,不然朝廷负担不起偌大的开销,不仅是国库的粮食,还有军粮,都离不开漕运。”
  姜衡若有所悟地哦了一声,语调却骤然下降,“可是傅尚书,你好像还是没回答孤的问题啊,要孤给你们时间去查阅吗?傅尚书一点都不记得吗?”
  傅尚书被问在当场,户部左侍郎郑无疾出列,对龙椅躬身,随后才面向太子,道:“殿下,这些数据是得查阅后方能准确,臣知殿下心怀百姓,只是海运前朝也不是没有开过,到底海运艰阻,故而也搁置了。”
  “本朝也吸取教训,一开始便整修大运河,疏浚会通河,便是之后海船有所精益,航线优化,再度开启海运,河运也不可能全然弃之不用。”
  郑无疾,郑国公主姜珊的舅舅,户部二把手,人称郑貔貅,在太子的逼问下,户部也只有他能站出来挡一挡。
  “朝廷能做的,也只是监管到位,减少役夫出事的概率……”
  而郑无疾出来,也能看出名誉上的老大,和实质干活的二把手的区别,姜衡也不是不知郑无疾说的有道理,正是知道,所以无奈。
  但好在,他的目的也达到了,海运是要开的,漕运对民夫的征调上,度是要有的,至少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太多问题,而减少徭役,现在还没这条件,怎么着得把那岛拿下,海外市场打开,提升大梁的经济实力之后了。
  “既如此,那就有劳诸位尽快拟出个章程了,服徭役的百姓,可不是罪犯。”
  太子竟然这么快就松口了?天幕中的宁王可是追着朝臣参的!
  果然,太子还是得陛下早早管教,正统培养才好啊!天幕大德!
  **
  “你让时君去鸿胪寺?”今天加班加得有点久,天上的白玉盘都已经透亮,朝廷小会开完,就是父子二人的小小会了。
  “不是爹你让我安排三妹的吗?照着天幕答案抄呗。”
  “那也不用这么快吧?时君才多大?”
  姜衡学着元泰帝的话,“十三了,过年就算十四,都能嫁人了,提前历练怎么就不行了,我看三妹乐意得很。”
  元泰帝哼了一声,“别打岔,你知道我要说什么。”
  姜衡见糊弄不过去,叹了口气,“爹,用谁不是用,也该给那群朝臣一点紧迫感了,再说了,我又不会有皇后嫔妃,皇家也该出个天下女子的表率不是?”
  “社会结构可不能轻易变动,不利于稳定。”
  “又没开女子科举,不至于。”姜衡趁机将桌上的酒给放在了自己身后,给元泰帝换了一杯热汤,“再者,这朝中谁家的闺女不是富养的?要达到女则的标准,那能力跟一个朝臣也没什么区别了。”
  元泰帝一脸懵,“你什么时候还看女则了?”
  “听姐姐们发过牢骚。”
  元泰帝更诧异了,“她们俩还会看这玩意儿?”喝醉酒了?
  “三妹要学,她们可不得看着点,怕被人给教坏了。”
  元泰帝已经基本放弃对儿女的纠正了,反正大梁后继有人,闻言也不再多管,现在闹得再凶,以后头疼的也不是他,遂说起了正事,“说说吧,你对漕运到底怎么想的,朕总感觉你没憋好屁。”
  “您就这么看儿臣?”
  “不然呢?信你会安分,不如信郑无疾会撒币。”
  “……”
  您是故意乱用词,一次骂俩的吧?
  “还能怎么办,慢慢来呗,好在我朝开国也没太久,漕运等势力也还不是铁桶一片。”
  元泰帝表示赞同,是这个理,天幕上的小九果真没胡说,小九还是懂得刚柔并济的,并非莽夫。
  父子二人就海运相关的一系列细节再度进行了一个时辰的讨论,姜衡才被放回了东宫,好在明天休沐,不用早起,姜衡一睡就睡到了第二天中午。
  精神饱满的姜衡自然不需要再午休,吃饱了就开始溜达,溜达着,就溜达到了邓国公主的宫殿。
  “三妹也没有午休啊?”
  邓国公主姜琦打了个哈欠,“九哥你来干嘛?”
  好不容易天幕发了答案,女户相关的律法工作能喘口气儿了,九哥又给她来活了不成?
  “你和魏姑娘年岁相近,我也不拘着你,有空可以和外面的姐妹们多玩玩儿嘛。”
  姜琦眨了眨眼,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出宫?”
  姜衡扯过了姜琦的抱枕自己抱着,不管姜琦懵逼的眼神,“不然呢,年后都能让你去鸿胪寺混了,出宫怎么了?有人跟着保护安全就行。”
  这下什么瞌睡都没了,姜琦身子凑了过来,随手献上自己的小金库,“九哥,父皇那儿?”
  姜衡拍了拍胸脯,“这个家,现在我当家!”
  姜琦瞪大了眼,哇了一声,看姜衡犹如看一个勇士,再四下看了看,压低声音道:“九哥你有兵权了?”这么飘?
  姜衡嘴角一抽,看向姜琦的眼神也变得敬佩了,不愧是被天幕评价适合大唐的公主,一巴掌拍在姜琦脑袋上,“别闹,说正经的。”
  姜琦此刻乖巧地点了点头,看不出半点杀伤力,“九哥你说,妹妹我听着。”
  “去了鸿胪寺好好学,不懂就问,不好意思问兄长,可以问大姐二姐,公侯之家的千金,也可以交好,贤妃与贵妃都会帮衬你……”
  “至于其他的……”
  姜衡转头说起来林朗,林朗被他调回了京,任京兆府尹,以后也会长居皇城,不用担心到处跑,所以他给了林朗一座宅子。
  本来想着让林朗将父母接到皇城养老,林朗也是如此想的,但林家老两口一辈子没离开家乡,只说孩子有出息了就好,如今儿子当了大官,前途无量,他们在村里更没人会欺负,只让林朗安心。
  “潜之父母在乡,有族人在,的确不用担心,不过他夫人年后会来京。”一个京官,总得有夫人负责一些交际的,不可避免。
  不消再多说,姜琦也明白了姜衡的意思,带林太太融入皇城和官夫人的交际圈嘛,小问题!
  “那我给贵妃娘娘说一声,到时候宫里赐个姑姑帮衬,大姐二姐再带带林太太出门就是了,九哥觉得如何?”
  姜衡点头,“可以,交给三妹我放心。”
  姜琦笑了笑,“九哥对林相还真是贴心,家事都考虑到了。”
  “什么林相,让别人听着不好,还早呢。”好歹是自己第一个扶持的官员,千金买骨嘛。打工人可能会赚,但老板永远不亏。
  林朗暂且还不知道这些,今日虽是休沐,但京兆府尹想要休息,嘿,难说,这一忙,就忙到了年底,才彻底歇息下来。
  元泰二十一年,天幕中,十分“热闹”的一年,也终于到来,而此时,所有人,已经有了准备,历史,也早已改变。
  据天幕透露,十一皇子为吴王,十二为陈王,而现在,元泰帝也不管十二皇子才不到八岁了,直接给两个小的封王,十一福王,十二瑞王,好一个福瑞之意。
  “也好,”姜衡对自家老爹的敷衍不想评价,“上一个陈王,一直被予以改封可不好,十二也没有人家的文采,吉祥一点好,吉祥一点好……”
  十一和十二倒是接受良好,越早封王,越早拿俸禄,能不好吗?反正都是虚封没有封地,封号而已,不难听就行。
  晋王还是被安排在了兵部,划水享乐的楚王被放进了光禄寺,不是擅长吃喝吗?那就去调教调教光禄寺吧,不用想,楚王就知道是老九出的主意。
  出乎意料的是,低调的赵王和周王,一起被打包进了户部,两位哥哥私下找到姜衡,姜衡也不藏着掖着,“户部事务冗杂,我有意之后分一个枝干出来。”
  两人灵光一闪,“为了海贸?”
  “对,不过还不止。”姜衡给两位兄长上茶,虽然老七一脉出了个废帝,但这辈子显然不可能了,自家兄弟,该用还是得用,“户部拿钱是难,但郑侍郎好歹尽职尽责,让两位兄长进户部,一个是为了之后的海贸,还有一个,便是农业方面。”
  两兄弟对视一眼,有些不可置信,“太子是想从户部挖两面墙?”户部不得气哭啊,这可是被接连分权。
  姜衡坦荡得让赵周二王觉得,他们果真还是脸皮薄了,“二位兄长此言差矣,海贸是给国库创收,户部只有高兴的,有了收益,分割一部分权力出来,成立农部,这是利益置换,很公平的。”
  天幕既然说了他给农业大才周均大司农之职,大司农,总不能屈居尚书之下吧?
  作为一直上朝听政,但没什么实质性差事的两位亲王,猛然得到了一份太过沉重的差事,咬咬牙,干了!
  赵王:子孙是蠢的,还得老子我亲自上阵打好关系!
  周王:上面有七哥顶着,七哥上面还有太子,太子上面还有父皇,干就完了!
  “有经济方面拿不准的,可以和苏斌商量。”苏斌,世代从商,从小就对商业方面耳濡目染,再半系统性学习一番,自己就进化了,如今正好跟着七哥八哥一起打包去户部实践。
  鲁王也没有闲着,被姜衡扔进了工部,不用说,为了造船相关,“有不懂的,去问工部右侍郎吴庆,别闲着。”
  这还不止,“再趁机瞧瞧工部的武器,我有些想法。”
  鲁王眼珠子一转,小声提醒,“哥你跟父皇报备了吗?”
  “收起你的想法,现在没那么多钱多线并行,只是让你有个数,注意一下这方面的人才。”
  鲁王这才放心,九哥还是有数的,各方面,嗯!直到看到小十一都被安排进了都察院。
  “十一还没满十二岁,你这……”饶是元泰帝都被太子压榨童工给惊呆了,咱们真不至于这么缺人!
  “过年了,满十二了,东汉十二岁的皇帝都算年长的了,只是去都察院学习,不碍事!”他都忙起来了,兄弟们怎么能休息呢?
  元泰帝想了想,觉得太子还是太严厉了些,自己得做个慈父,“去翰林院学习!”
  去翰林院那就真成学习了,不过十一的性子本就君子端方,去翰林院也一样,不用考虑太多移了性情,“那也成。”
  至于十二瑞王,和一众年岁相差无几的皇孙,以及赵阳,则一起在正式开课的鉴正堂读书,都别闲着!
  当然啦,天家父子也不是周扒皮,没有忘了一直加班的朝臣们,“年终奖”还是多发了不少的。
  现在,是属于卷王的时代!
  便是今年的恩科,也比历年竞争都更激烈,二甲的前十名,放在之前任何一年,都是可以进一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