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人甜蜜再婚生活[七零] 第63节
作者:春池星      更新:2025-09-26 10:07      字数:4034
  青梅想着她的年纪也才十八,这还是按照虚岁算的。在青梅原先的年代,这妥妥地就是个青春期少女,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很正常。
  “咱们家不差你这一口,你吃的再多也没有杏儿吃的多。”青梅笑嘻嘻地说。
  赵小杏转瞬间明白青梅的意思,坐在塑料布上,说:“我吃得多那是健康,符合劳动人民的胃口。”
  小燕抿唇笑着说:“那咱们都要健康。”
  青梅在边上吃完加餐,小燕把在家练习的字给青梅看。青梅把作业本检查一遍,抓紧时间回答小燕的问题。
  小燕想在家帮别人做衣服挣钱,青梅让她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把夜校老师的课都学会,将文化基础打好。
  小燕哪怕再想做衣服,也听青梅的话,安安心心地学文化。
  她上的扫盲班课程,相当于小学一二年级的程度,几乎是照着课本讲的。青梅让她跟赵小杏俩人必须掌握这些知识。
  用不了两年高考就要重新开始,青梅希望她们能抓住高考的机会,哪怕第一年考不上,多考两年那也是可以的。
  在七八十年代,大学生文凭的金贵程度远超想象,它的重要性,能完全地扭转一个人的人生,青梅就必须让她们抓住时代的机遇。
  吃完加餐,小燕又骑车回去。等到中午一点再过来送午饭。
  春耕时节,拖拉机从早到晚不停不歇,差不多十四五个小时连轴转。
  就这样忙活几日,青梅瓷白的皮肤更是忙的汗白。
  一起开拖拉机的赵小杏,戴着草帽、纱巾、口罩,全副武装,到底还是成为了黝黑的肌肤。
  她这才理会到,这两天上夜校老师说的成语“天生丽质”是怎么理解了。这么也晒不黑,气不气人。
  她们坐在拖拉机里还算好的,大王县临海,紫外线高、妖风大,在田地里插秧的男女老少全都黑了好几度。冬日里窝冬养起来的肤色,一夜回到解放前。
  “这个村子真富裕,居然有三台新型拖拉机啊。”小金坐在副驾驶,手里拿着地图给包觅指路。
  包觅开吉普车出去办事,走到这边顺带把家具厂的样式图给青梅送过来。
  “行了,你别给我指路,我认得路了。”
  包觅把车停到临近田埂的地方,看到远处在地里缓缓驶过来的拖拉机,激动地说:“女拖拉机手!是嫂子,肯定是嫂子开的。”
  小金还不知道青梅考上拖拉机手的事,瞪大眼珠子仔仔细细地看过去,青梅游刃有余地驾驶着拖拉机耕地。
  她戴着白手套,一身灰色工作服,脖子上还系着白毛巾。
  拖拉机转过来时,她就看到有部队的吉普车过来了,开到田地的尽头,她跟交班的人招呼一声,自己蹦下拖拉机。
  田地里干活的不少人也望了过来,看到军牌的车,不用想也知道是来找青梅的。
  “包子、小金你们来了。”他们帮青梅盖过房子,青梅对他们欢迎道:“过去树下面有凉茶喝一口去。”
  包觅摆摆手,知道首长跟她处对象了,但是没拿结婚证,只敢在背后叫叫嫂子:“不去了,青梅同志,我们还要办事,把首长说的家具册子拿给你。你看看喜欢什么样式的,回头打电话说一声就行。”
  小金在旁边说:“里头的样式都是新的,京沪那边的人民商场还有咱们厂的专门柜台呢。这都是供不应求的家具。”
  就因为是部队职工工厂的产品,出产的第一时间要紧着部队内部来分配,其次才是挣钱。这就是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人家部队不指望挣钱,有多余的就往外面放,没多余的就不卖了。
  青梅翻了翻厚实的册子,高兴地说:“还真是好看,我得仔细挑挑。就是这要不少工业票吧?”
  包觅说:“首长说了,他这些年发的工业票都没花,绰绰有余,你直管挑家具,剩下的交给他。”
  看包觅的殷勤样,小金在边上偷着笑。
  “那我谢谢你们辛苦送过来。”青梅想了想说:“你们不是还有工作吗?这都中午了,正好家里送饭过来,凑合吃一口再走?”
  包觅想着家里送饭都是定量的,肯定不会未卜先知,别弄得未来嫂子饿肚子干活,首长知道肯定会生气。
  他拉着小金往吉普车那边去,拒绝道:“我们车里有吃的,不用了,我们走了。”
  青梅没办法,跑到树下面把小燕送的鸡蛋抓起来,给他们俩塞过去。
  包觅推却不了,最后开车离开。
  小金在副驾驶剥鸡蛋,没心没肺地说:“咱车里哪有吃的,我都要饿死了。”
  包觅看他收下嫂子的鸡蛋,气呼呼地说:“吃吧,你个饿死鬼投胎,一点眼力见没有!”
  小金剥好鸡蛋,第一个塞到包觅嘴里:“我妈说,经常生气的人,肾不好。”
  包觅:“...我谢谢你。”
  目送他们离开,青梅看了眼手表,正好到了休息时间。
  她手腕上的手表是赵五荷的,借给她干活看时间用。本来说要给她,青梅死活不要,赵五荷想着以后让儿子送,也就作罢。
  青梅抱着的家具册引起好多婶子的注意。
  大家都知道她家里还没有置办家具,都想着看看她要请哪家的木匠,根本想不到她会直接买成品家具。
  “这得好多钱吧。”方大嫂跟几个婶子站在树边,弯腰看着青梅一页一页地翻册子,碰到好看到样式,也都叽叽喳喳地讨论着。
  赵小杏坐在青梅边上,脖子像是没长骨头,搭着青梅肩膀上。
  她以为自己比青梅长得壮实一圈,能比青梅干活厉害,谁知道青梅干活贼猛,浑身一包劲儿。
  “大衣柜、梳妆台、碗柜、书桌、书架...”赵小杏跟着看,见青梅翻到床具的那页激动的说:“等等,给我看看。”
  青梅怕冷,屋里装的是炕,还是王洋大哥帮忙盘的。
  方大嫂猫腰指着一个款式说:“我看这样的简单大气,挺好。”
  她边上的吴嫂子蹲下来指着另外的款式说:“这样多好啊,上面还带花纹,漂亮极了。”
  赵小杏没等说话,小燕怯怯地指着一个款式说:“这个洋气。”
  赵小杏本来耳根子软,这下可好,一下子不知道要什么样式的,最后把眼光放在青梅身上。
  青梅拿着笔记录编号,对比三个样式说:“方大嫂这款好归好,就是太大,只有一米八的,不合适你自己睡。吴嫂子的只有一米二的儿童床,也不合适。我倒是觉得小燕说的这款不错,有一米五的,睡着宽敞还不太占地方,样式也的确洋气,睡多少年也不怕过时。”
  赵小杏也仔细看着,最后说:“那就这个。”
  她们聚集在一起挑着家具,青梅不是很懂木头,但扛不住嫂子们懂啊。
  家里祖上有木匠的吴婶子也不藏私,跟青梅说:“柳木易变型、榆木疤痕多、白桦树易受潮容易断、樟木防腐防虫味道重。比较来去,还是樟子松不错,颜色纹理好看硬度高。”
  青梅对这个一窍不通,婶子们都说好,那她就定成套的樟子松木。
  她们聚集在树下唠嗑,远远地有一辆侉子摩托车过来。
  车上坐着的不是别人,是陈李利和秦珊珊。
  借来摩托车骑的是她们的男同事,赵宏伟。
  他频频回头问秦珊珊:“你们到底跟她爸怎么说的?要是知道我陪着你们一起来,他肯定会收拾我。”
  主要这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听说是大老远过来教训乡下寡妇,说出去丢人啊。
  秦珊珊说:“有什么好收拾的?利利跟她爸说要跟剧院的同事一起下乡慰问演出,他爸从来不管她演出的事。”
  陈李利坐在车斗里,捋着被风吹乱的头发,心不在焉地说:“...怎么还不到?”
  秦珊珊坐在赵宏为后面,俩人中间隔着皮包。
  她眯着眼往太阳下面看,看到农田,跟陈李利说:“就是那边,你看全是泥腿子。”
  陈李利皱着眉说:“别这样说,让人听到不好。”
  赵宏为在前面说:“顾团长不应该啊,怎么能找这里的对象?他老家在这里啊?”
  陈李利没吭声,秦珊珊说:“骑你的车,东张西望小心掉沟里去。”
  陈李利不在乎他们说着什么,目光一直在巡视田间地头上的女人。
  听说那位很漂亮,她应该能一眼认出来。
  可是他们把车骑到田埂上,三个人都从车上下来,也没发现种地的人里面有特别打眼的女同志。
  就在这时,有人从他们面前路过,疑惑地看着他们仨。
  年纪轻轻打扮时髦,没有拎东西,应该不是走亲戚的。那是来干什么的?
  “请问这里是不是有个出名的寡妇?”
  他们问的不是别人,正好是方大哥。
  方大哥歪着脖子,觉得这话有点不对味。虽然第一反应想到一个人,他还是冷冰冰地说:“这里没有出名的寡妇。”
  方大哥横了他们仨一眼,从前面走过去。
  后面又来了几个人,听到这话也都不理会。
  直到他们看到有个老头牵着一头毛驴过来,秦珊珊跑过去问:“老爷子,这里是不是有个出名的寡妇?叫什么梅的?”
  郭大爷抽了一口旱烟,往她脸上吐过去。
  秦珊珊变脸道:“你什么意思?”
  郭大爷说:“找寡妇啊?你去照照镜子不就找到了吗?”
  说完,老毛驴“嗯昂~嗯昂~”地叫了一声,又转身过去。
  赵宏为赶紧拉过秦珊珊,让她躲过老毛驴的尥蹶子。
  郭大爷没逗留,哼哼两声,说了声:“老伙计,走。”
  老毛驴“嗒嗒嗒”地走了,留下三个人各自凌乱。
  “这是什么破地方啊!”秦珊珊忍不住说:“怎么一个两个都没好脸。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我看一点没错。”
  陈李利不大赞同她在背后说劳动人民,想了想说:“也许是咱们表达的不够好。我们直说找‘青梅同志’吧,也许越艰苦的农村,对‘寡妇’越敏感。”
  “我看你们是错了,什么穷啊、艰苦啊,都不对。”
  赵宏为指着远处勤劳耕地的拖拉机说:“你们城里姑娘不知道,这可不是一般村子能有的。我到机器厂演出过,他们跟我介绍过最新型的拖拉机设备,这一看就是特别贵的那种。可以多用途使用。”
  “不就是个破拖拉机吗?有什么了不起。”秦珊珊挽着陈李利的胳膊,打算跟她往地里人多的地方去问问。
  就在这时,水泥路上下来一台面包车,车前挡风玻璃上横着一张写着‘《大众日报》采访车通行证’的纸。
  他们围着田地转了一圈,往东河村大队部方向过去了。
  陈李利他们只以为是路过。
  陈李利继续往前走,忽然说了句:“该不会是她吧?”
  不怪她一眼认出来,开车拖拉机的青梅坐的高很醒目,对比大型拖拉机,身材娇小对比明显。
  “这个女同志居然在开拖拉机!”秦珊珊露出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嘀咕说:“家里没有男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