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人甜蜜再婚生活[七零] 第73节
作者:
春池星 更新:2025-09-26 10:07 字数:3964
俩人齐齐往墙根看去,赵五荷女士嫌他俩腻乎,偷摸躲进屋里去了。
青梅跟顾轻舟不得不起身进去。
赵五荷看青梅小脸不高兴问:“告诉我,怎么能让未来儿媳妇高兴点?”
青梅看了看顾轻舟,想起那天啃了半天没吃到嘴的大鱿鱼说:“我想吃鱿鱼,撒孜然的那种。”
赵五荷说:“那哪里有卖的啊?”
赵小杏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给青梅缝的裙子,在青梅腰上比了比腰身说:“市集有卖的,就在卖鱼那一块。现在骑自行车去还来得及。”
青梅也想去逛逛,在病床上躺了三天,浑身精力无处发泄。
顾轻舟说:“自行车?要不然咱们一起去...我扛着?”
赵五荷听到了,惊讶地问青梅:“难言之隐不隐啦?”
青梅老实点头:“不隐了。”
赵小杏说:“你们说什么谜语呢?要是都想去,就跟隔壁嫂子借三轮车。方大哥最近给村里拉货,家里借了三轮车。我看今天没用上,还在院子里呢。”
顾轻舟说:“那我去借。”转头跟赵五荷说:“妈,你也去。”
赵五荷怒其不争地说:“谁家处对象,走到哪里都要带着妈的!你这样会被人家戳脊梁骨的!”
“我也想让你去呢。”青梅怕赵五荷跑,赵五荷跑了他俩就去不成市集了。
青梅挽着赵五荷的胳膊往外走,小胳膊使劲夹着,赵五荷想抽没抽动。
赵小杏在后面踮脚喊:“给我带点四眼的纽扣,你选自己喜欢的给你缝裙子领口上。”
青梅摆摆手:“知道啦。”
顾轻舟借来三轮车,青梅和赵五荷坐在后面往市集上去。
下午市集人少不少,摊位也不多,幸好还有鱿鱼卖。
三人快马加鞭地买回来,又去买了纽扣。
回到家,顾轻舟亲自掌勺,大把大把的撒孜然。
青梅如愿以偿地吃到嘴里,心满意足,不作了。
隔日。
青梅清早起来,看到赵小杏在铁锅边铲锅巴。
见青梅披头散发的出来,赵小杏道:“那边有给你留的锅巴,还热乎着。你蘸点白糖吃。待会我做了早饭咱们一起下地给他们送过去。”
青梅中毒住院,金队长大手一挥给她批了一个礼拜的病假。
正值春耕尾声,拖拉机不能停。好在顾轻舟也会开拖拉机,代替青梅下地干活,这样不耽误生产。
青梅大早上没胃口吃锅巴,奶奶喜欢用锅巴煮水吃,她不是很喜欢。
想到上次摘的香椿情急之下没顾上给顾轻舟做,回来以后烂在箩筐里了。
她想了想,跟赵小杏说:“我烙点糖饼吧,你在小锅里煮点大碴子粥。待会糖饼配大碴子粥给顾团长送去。”
赵小杏挤兑她说:“唷,马上要定亲的人,还叫顾团长呢?”
青梅说:“那叫什么?”
赵小杏说:“至少得叫顾哥哥吧?”
青梅没来由地觉得肉麻:“什么哥哥不哥哥的,我不爱叫。”
赵小杏看她端着盆去舀面粉,知道青梅这是害羞了。
一般人家的糖饼舍不得放太多糖,白糖是战略物资,在这个年代是稀缺的。有的会放些红糖,但价格也昂贵,只是借点甜味。
青梅想着男同志不大喜欢吃红糖的食物,就给顾轻舟单独花功夫做了白糖饼。又给其他人做的是红糖饼。光是这样又被赵小杏笑一顿。
青梅铲着糖饼往小笸箩里放,听赵小杏在旁边说:“今年下乡知青已经从上边知青站下来了,听说有五个,三男两女,有初中生呢。”
青梅笑着说:“羡慕吧?”
赵小杏“嗯”了声:“初中生都这么骄傲了,要是成了大学生,会不会横着走路啊?”
青梅问:“谁骄傲了?”
赵小杏说:“王洋嫂子说,那个初中生是个女知青。王洋嫂子看到她下车想帮着搬行李,人家不让王洋嫂子碰,还说王洋嫂子手脏,弄坏了她的东西赔不起。王洋嫂子气得半死,回来就跟我说了这件事。”
青梅铲糖饼的手顿了顿,没什么表情地说:“那你也离她远点,惹不起咱们还躲不起?反正锻炼几年就要走,咱们也不至于腆着脸跟人家套近乎。”
赵小杏说:“不都是知青跟咱们套近乎么?知青点伙食不咋地,动不动吃忆苦思甜饭,嘴里靠的不行,就希望老乡能叫他们到家里吃饭呢。”
青梅笑了笑说:“你知道就行。从前老知青没少在咱村里帮忙,给他们做饭我无所谓。”
赵小杏接话道:“新知青要是人品好,我自己搭口粮给他们改善两顿伙食都行,要是人品差,那拉到吧,有多远走多远。”
青梅笑着说:“是这个道理。”
她俩做好早饭,把屋里的小燕和奶奶叫出来吃。青梅则到地里找顾轻舟,想跟顾轻舟一起吃。
好在赵五荷也在地里帮忙,不然天公不作美就糟糕了。
青梅来到集体田,站在田埂上看到顾轻舟驾驶着拖拉机来来回回。
因为干活,他就穿着一件旧短袖,下面是条灰裤子,这样也难以遮掩他的帅气的英姿和胸膛结实的肌肉。
青梅冲他招招手,顾轻舟驾驶拖拉机转过来,离得远远地喊:“等我十分钟,马上好。”
青梅于是来到经常吃饭的那棵大榕树下,掏出篮子里的塑料布铺在地面上,打算跟顾轻舟一起吃饭。
大碴子粥装在瓦罐里,青梅正在往碗里倒,迎面来了两个陌生女同志。
青梅抬头看了一眼,知道应当是新来的知青。
初来乍到,还在东河村悠闲闲逛,不知道以后日子可就过的苦了。
这种苦不是东河村给的,而是知青们下乡历练需要经历的思想学习和劳作生活,以及离家在外的思亲之情。
“欸,你们看对面走过来的那个农民好高,比不少城里男同志都高。”
打头的女知青叫王丽雅,巴掌大的小脸,丹凤眼,扎着两个麻花辫,辫尾上系着绿色的绢花。身上穿的工人服,脚下是解放鞋,身上还斜挎着解放包,浑身上下都透漏着她是城里来的同志。
她边上的女知青叫伍瓣,个子很矮,皮肤也黑,应该只有一米五几,没留长头发,短发露出耳朵。
她跟王丽雅都是隔壁县人,来到这里没觉得多苦闷,离家也不远,说起话来也很轻松:“那比你那位工人阶级的未婚夫比起来怎么样?”
王丽雅抓着辫梢,秀气地说:“那能比么?我家那位不比泥腿子会疼人。”
伍瓣是个老好人性格,习惯捧场说:“也是,咱们同学当中有几个能拿到三百六十五元的彩礼,到底是工人阶级力量大,出手也阔绰。”
王丽雅腼腆地往顾轻舟那边看,顾轻舟长腿长脚走的很快。他离得越近,越让王丽雅觉得老天爷不公平。
这么长相英俊有气场的男同志,居然是农村开拖拉机的。要是换上工人服,还不知道多少姑娘想要嫁给他。
左右还是自己命好。
看他们这帮泥腿子在土地里打滚卖力气,一辈子估计都挣不上三百块钱。
顾轻舟走过来,王丽雅往路边靠了靠,不由得放轻呼吸。
她斜眼看着顾轻舟从她身边毫不侧目地走过,多一个眼神没给她。
她瘪瘪嘴:“这人怎么有眼无珠。”她这副打扮走在哪里都会有人多看两眼。
伍瓣见了小声说:“我听说他们村里有个出名的漂亮寡妇。你看他是不是冲树下面那个女的那边去了?”
王丽雅看过去,两位长相相得益彰的异性在抽芽的大榕树下有说有笑的吃饭,不远处还有一位中年妇女跟他们说话。
她忍不住说:“真是世风日下。”
伍瓣后悔提这个,拉着王丽雅说:“算了,咱们又不是寡妇能说人家什么。我听说寡妇的日子很难过,咱们得饶人处且饶人。”
王丽雅初来乍到也不想惹事,眼睛从顾轻舟厚实的胸膛上挪开,撇到他的喉结,忍不住红了脸。
王丽雅眼神好,隐约看到他喉结上有个浅淡的红印。
她一个未婚姑娘,顿时羞红了脸。
她没等挪开目光,对方的眼神倏地看过来,唬的她吓一跳,往后绊了一脚差点摔跤。
青梅望着脚步匆忙离开的王丽雅,纳闷地说:“怎么忽然走这么急?刚才那俩人不是很悠闲么?”
顾轻舟咬着专门做给他的白糖饼,饮下一口大碴子粥,像是没发现王丽艳看他的眼神,笑着说:“上次槐花饼没吃到,吃到白糖饼也不错,比我想的还要好吃。”
青梅被他转移话题也无所谓,面前的人才重要。她把另一块白糖饼给他,又招呼不远处拔草的赵五荷说:“大娘,过来喝口粥吧。”
赵五荷摘下草帽扇了扇,看到两个小年轻处对象,她真不乐意往跟前凑。偏偏这俩人有毛病似得,动不动就找她,烦死个人,烦死个人!
她无可奈何地走过去,坐到一边,没发现那边俩个小年轻看眼天后松了口气。
回头青梅送完饭回家,一边跟赵小杏琢磨新衣服怎么做,一边教小燕做作业。
到了下午,赵小杏想起数学老师要考她乘法表,愁眉苦脸地坐在门槛上背。
青梅和小燕就在炕上坐着嘻嘻哈哈笑话她,一副讨打的样子。
赵小杏受不了捂着耳朵、翻着白眼大声背。
青砖院里一片欢乐,而知青点则不相同。
新到的知青抱团在一起,诉说半天下来在东河村的稀奇见闻。
城里的孩子没接触过乡村的泥土,多数是抱有好奇的善意。还有的已经跟老乡套了近乎,帮着老乡干活,估摸不久就能蹭上老乡家的饭菜。
王丽雅此刻坐在上课的教室里,撑着下巴眼睛望着窗外。
小麻雀叼着沾泥的稻草飞到屋檐下,准备修筑新窝。
王丽雅看着它来来往往,脑子也跟着飞到了偶遇的那位男同志身上。
她以纯正的欣赏的眼光来看,对方在乡村里待着实在可惜。看他的体格,比好多工人都强壮。她的未婚夫四肢纤细肚子大,脾气也不小,如果脸长的帅气点也就算了,脸又都是麻子。
她深深叹口气,觉得造化弄人。她归根结底以后还是当城里人,不由得用高高在上的心情怜悯那位男同志。
哪怕她家只有父亲有工作,是个扫大街的清洁工,那也是有城市户口和工作的。
王丽雅的未婚夫跟她是青梅竹马,对她千依百顺,几乎把工资都花在她身上,偶尔俩人吵两句,也都是他哄着,好端端地把人养的心气极高。
平时在城里也就算了,遍地的城里人。下了乡,自然把城市户口当做优越感摆了出来。
台上小队长还在跟他们讲在东河村需要做的工作,除了刚才说的以外,还得参加夜校的教学工作、伟人语录的讲解工作、思想宣传工作,农忙时也得帮忙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