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贪官 第78节
作者:渝江河      更新:2025-09-27 08:51      字数:3362
  “对,唯有如此,才能凸显我雁门百姓的大度包容,才能让人家来了一回之后,还有下回。”
  “......”
  在门吏的教育之下,百姓们看朱元璋他们的眼神,也明显不那么凶了。
  见危机解除大半,毛骧等人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不得不说这些个门吏,比其他地方那些喜欢占便宜的门吏优秀太多。
  可紧接着,他们就觉得不对头了。
  这狗官用纸糊鼓面糊弄人,还成为了圣人?
  他们一点错没用,还直接就变成了罪人?
  还变成他们雁门百姓大度,给了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别说毛骧他们了,就算是朱元璋和马皇后,也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个事。
  为了弄清楚怎么回事,马皇后直接示意挡在前方的毛骧让开,她要把这件事给问清楚了。
  可还不等马皇后出去,朱元璋就拉住马皇后的手往后一拽,他自己一步走了出去,身为一个大男人,怎能让自己的婆娘出头!
  朱元璋看向一位年轻门吏,以俯视之姿道:“咱来问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百姓们见他这一副上位者的样子,就直接暴怒了起来:“你是个什么东西,这是做错事的态度?”
  “你信不信,老子一锄头砸死你!”
  “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不要命的!”
  “......”
  面对这群已经可以被称之为刁民的百姓,朱元璋实在是不想忍了,‘不知者不罪’这五个字,都无法让他平静下来。
  可却在此时,马皇后还是走了出来,先是笑着赔罪之后,才客气的问门吏。
  百姓们见这位夫人如此讲理,也才暂时压住心中怒火,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
  马皇后问门吏道:“这位差爷,我们只是有事告状而已。”
  “百姓告状击鼓鸣冤,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可这鼓面怎么是纸糊的呢?”
  马皇后见百姓如此,便丝毫不提叶青二字,只是一副他们不懂,急需解惑的样子。
  百姓们见这位夫人如此识大体,也开口说起了这面鼓的故事。
  随着百姓们极其详细的讲解,朱元璋和马皇后的脑子里,也有了近乎于故事重现一般的画面。
  时间回到三年前,叶青到任之时。
  那时候的雁门县,虽然有县城,但却到处都是年久失修的破败感,而那些本该象征着农耕文明特色的农作用地,却在蛮元‘退耕还牧’的策略之下,变成了一片草场。
  夏日入夜,那茂盛的草场之中,便是四野鬼火!
  原因无他,
  只因为北蛮杀了人之后,就会埋在草场之下做肥料,那草长得就像是如今的水稻一样好,甚至还可以看到草从老百姓的院子里,一直长到炕头上的场景。
  哪怕是盛夏七月的晚上,那些地方都阴寒刺骨。
  这就是他们叶大人到任之时的雁门县,来到县城之后,县衙大门都是破败不堪的大门。
  而那一面自宋末流传至今的鸣冤鼓,也是陈旧不堪,如果不是鼓身做得好的话,早就没了。
  至于鼓面,那才是真的一敲就破!
  也就此刻,年轻的叶青穿着官服,骑着毛驴,来到了这里!
  他召集因为长期吃不饱饭,饿得就剩下半条命的百姓们,听他讲话。
  可已经和行尸走肉差不多,且对生活失去信心的百姓们,又哪里会相信一个年轻官员可以带他们致富?
  叶青为了让大家安静,也是如这位老爷一般,一鼓槌下去,直接就干破了鼓面。
  “坏了好!”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你们有且只有一个选择,你们只有跟着本官干,才有未来的希望!”
  “你们别无选择,要么就这么随时准备饿死,要么用你们剩下的半条命,跟着本官去拼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叶青说到这里,还看了看衙役以及百姓们身上那补丁盖补丁的衣服。
  下一瞬,叶青直接就撕烂了自己的官袍,并用尽全力大声道:“佛家有一个菩萨说过,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那是虚无缥缈的神佛,如果求神拜佛有用,这些北蛮就进不来!”
  “你们能相信的,只有你们自己勤劳的双手,还有我这个发誓,你们不穿新衣,我就永远穿补丁官服的叶大人!”
  “要怎么做,你们自己选择!”
  话音一落,穿着烂官服的叶青,直接就背过了身去。
  可也就在此刻,百姓们却齐齐跪下,愿意和这位年轻的叶大人一起拼一把!
  终于,官民齐笑,并对未来有了希望。
  紧接着,所有人都看着这面被叶青一下子干碎鼓面的鸣冤鼓而发愁,因为他们穷得连这面鼓都修不了!
  叶青却是当即说道:“用纸糊上就好,这是对定下规矩的老祖宗的尊重!”
  “从今日起,百姓报官不需要击鼓鸣冤,我会给大家制定更好的办法!”
  “这面纸糊的鸣冤鼓,将会一直存在,你们富裕起来之后,每每路过看到,都会想起你们曾经穷得连县衙的鸣冤鼓都修不了!”
  “或许,现在你们还不敢想象,但你们将来一定会有那个时候!”
  “......”
  如今恢弘大气的县衙大门之下,
  朱元璋和马皇后他们听着百姓们带着哭腔的追忆之词,脑子里还原着叶青到任之时的画面,然后再看着百姓们并无补丁的衣裳,以及孩童手里精致的拨浪鼓。
  马皇后擦了擦眼泪之后,一下子就拍在了朱元璋击鼓的那只胳膊上,眼里还有了那么点责备之色:“都怪你!”
  “叫你不要那么冲动,你偏不听,现在好了,犯下大错了!”......
  第95章:叶大人的丫鬟赛贵妃,皇帝见县官必须走后门!
  包围在此的百姓们,见眼前这位夫人当面责备她家老爷,也打算原谅他们了。
  当然,还得这位让人喜欢不起来的老爷表态才行!
  正所谓冤有头债有主,错是这位看着就让人烦的老爷犯下的,不能夫人表态就算数。
  也就在所有人都虎视眈眈的看向朱元璋之时,他也才彻底的反应了过来。
  朱元璋看着面前早已感动落泪的马皇后,完全不怪她当面责备自己,因为他在听到这个故事之后,也还是比较感动的。
  只是他不是女人,没有那么容易就把感动这样的情绪写在脸上。
  洪武之初的北方,不用百姓们说,他也知道是怎么回事。
  其实就算不用百姓们说叶青有多么的能干,他这些日子的所见所闻,也足以证明一切。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这面鼓还有这样的故事。
  他朱元璋以前还叫朱和尚,地藏王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故事,他早就耳朵听出茧子了。
  他这个当和尚只是为了混饭吃的花和尚也知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八个字,只是有心人编造出来的故事。
  可故事中的人没做到的事,他叶青却做到了呀!
  “你们不穿新衣,我就永远穿补丁官服?”
  “......”
  这句话在朱元璋的耳畔不断回响的同时,他还扫了一眼这些身上没有一块补丁的百姓。
  他不想承认,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年纪轻轻的大贪官,在这件事情上已经超越了那虚无缥缈的神佛!
  想到这里,他似乎也明白了这面纸糊的鼓,对雁门百姓来说的意义。
  正如叶青三年前的那句话,他们每每路过看到这面纸糊的鸣冤鼓,就会想起他们曾经穷得连县衙的鸣冤鼓都修不了。
  只有回忆过去的苦难,回想今天的幸福生活,才能时刻牢记幸福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与守护。
  其实他朱元璋每天都在干这件事,他当了皇帝之后,总是会回忆过去的辛酸,时刻警醒自己勤勉节约,不能沦为骄奢淫逸的昏君。
  “这是一面对雁门百姓,以及其子孙后代都有教育意义的鼓!”
  “这更是他们这个县的精神至宝!”
  “咱也确实冲动了,但凡多问一句,也不至于此!”
  “......”
  朱元璋只是眉心紧皱,他是真的想吃他个三斤后悔药了。
  只可惜,这个世界就没有后悔药这种东西!
  所有人的眼里,朱元璋只是深吸一口气,然后向大家拱手致歉道:“各位,咱实在是对不起大家了。”
  “咱初来乍到,根本就不知道这么一回事,只因为事情紧急,这才敲了鸣冤鼓,毕竟其他地方都是这么干的。”
  “当然,咱也不找理由,错了就是错了!”
  “这面鼓对你们大家来说,是无价至宝,咱也不说赔多少钱,赔再多的钱也没用,赔钱还侮辱了这面鼓。”
  “咱就坐在这里,一点一点的糊上这面鼓!”
  “......”
  朱元璋的表现,再一次让马皇后欣慰的笑了笑,她也再次觉得这雁门县还真是一个可以让她家重八慢慢改好的地方。
  要是换个地方,他能这样道歉?
  尤其是当了皇帝之后,他更加不会给谁道歉,因为皇帝就是永远没有错的圣人!
  而实际上却不是这样,历史上下过罪己诏的皇帝就不在少数,但如果没有雁门县这趟遭遇,她可以肯定,她家重八绝对不会因为自己的过错下什么罪己诏。
  可现在看来,这就不一定了!
  如果能让叶青进入朝堂,成为大明朝的‘人镜魏征’,她家重八一定会有这样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