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贪官 第122节
作者:渝江河      更新:2025-09-27 08:51      字数:3418
  李善长回信:“从这封自评奏折来看,他如此回信于你,也就不足为奇了。”
  “尔等当重视此人,小心应付,此人之心计,不在你我之下,甚至不在帝后之下!”
  李善长写到这里,就又停了笔,只是目光深邃的喝了口茶,紧接着就是一副思考者的样子。
  终于,他又提笔写道:“此人不仅心计深沉,还有布局天下之能。”
  “仅凭这封看似自找死路的奏折,就足以见得他不仅足够了解你胡惟庸,还足够了解陛下和皇后娘娘。”
  “他算准了你在看到这封奏折之后,必定会让陛下也看到!”
  “他算准了陛下看到这封奏折之后,必定会爆发雷霆之怒!”
  “他还算准了心细如发的皇后娘娘,必定会发现其中奥妙!”
  “而这其中的奥妙,便是在那个地方三年贪百万雪花银,根本就没人可以做到!”
  “这就是陛下和娘娘要亲自微服私访的原因,这也是他写这么一封信的目的,他希望陛下派人去和他直接取得联系。”
  “唯有直达天听,才能绕开我们,足以见得,此人一开始就没把我们放在眼里。”
  “此人还胆大心傲,他是在用自己的命博一个缘分!”
  “万一皇后娘娘没有恰到好处的出现在陛下身边,没有提醒陛下,他或许就真的被赐死了。”
  “如此行径,还颇有得道高人之意,如果没有这缘分,就算是获罪升天,也不为凡皇所用。”
  “可一旦有这个缘分,那他们就是大明朝的唐太宗与魏征,如果促成这一局面,我们将会陷入极其被动的境地!”
  “好在他也没料到陛下和娘娘会亲自微服,就从陛下回来又打又罚的作为来看,我们还有机会!”
  “尔等当静观其变,不可贸然参奏此人,就当此人从来就不存在于世,就当陛下从未微服出巡。”
  “陛下又打又罚,足以见得陛下欣赏此人之才,但也厌恶此人作风!”
  “天才大多特立独行,往往会造成帝王先用之后杀之的结果!”
  “尔等现在当稳缓如龟,伺机而动,一旦此人出现大错,再直击要害,一招毙命!”
  “.......”
  终于,李善长把信件收入了信封之中,并开始慢慢的进行蜡封。
  也就在此刻,他头顶上那被扒开一条小小缝隙的瓦片,也开始缓缓的合闭。
  真的很慢,就像李善长蜡封一样慢。
  终于毛骧缓缓翻身,并坐在了屋顶之上,还看向了雁门县的方向。
  现在的毛骧可以说就像是被高人开导了一样,一切想不通的问题,全部都想通了。
  他的脑子里不断闪现着雁门县的见闻,
  叶青用不被世俗接受的方式,为百姓谋得了幸福。
  他还用高薪养廉的方式,做到了如果真的要死,他一人上断头台便可。
  他还自己贴钱开办兵工厂,只为了给雁门驻军更换更好的装备。
  他甚至还立下了造物之功,研究出了亩产六百斤以上的新稻种,尽管这一点还没有得到证实。
  但就他个人而言,他就是愿意相信这就是事实。
  他如此相信这件还未得到证实的事情,还真不是因为他受到了叶青的超规格款待,只是因为他所了解到的,叶青一次又一次的‘说到做到’!
  不错,
  以上所有见闻,全都一一对应了李善长笔下的‘天才’二字!
  而他叶青那些气得朱元璋差点就失去分寸的言行,又对应了李善长笔下的‘特立独行’四个字。
  不仅如此,李善长对那封自我举报信原文的分析,还让他明白了赐死变看看再说的真正原因。
  朱元璋先气急败坏的赐死,紧接着就带着马皇后追上他,改为看看再说!
  为什么会带上马皇后?
  肯定就是像他李善长的分析那样,是马皇后最先发现的问题,也是马皇后提议赶紧追上,以免错杀忠良贤才!
  想到这里,毛骧也是不得不承认,老狐狸就是老狐狸!
  人家仅仅凭借一封说明情况的信,就分析得如此到位,甚至比他这个亲自见证一切的人,还要全面得多。
  想到这里,他又不禁为叶青担心了起来。
  他担心叶青最后的结局,真如李善长信中所言‘皇帝会先用之后杀之’。
  也可以说叶青如果口才不改,还是这么的特例独行,他一定就是这么个结局。
  当然,他担心的也不仅是这个结局。
  他还担心叶青根本就等不到‘皇帝先用之’这一步,就会败在身在濠州,还运筹帷幄的李善长手上!
  也就在毛骧如此担忧之时,
  胡惟庸的信使立马就出了门,而李善长也走到了院子正中,看向了雁门县的方向。
  李善长只是语气悠悠道:“老夫已经五十有九,也算是花甲之人了。”
  “实在是没想到,入土之前,还能再遇如此大才。”
  “叶青?”
  “老夫不能收你入门下,实乃人生一大憾事!”
  话音一落,李善长的脸色与眼神,立马就变了。
  之前的惺惺相惜,直接就变成了他李善长的本来面目,那便是嫉贤妒能,还是‘要么入我门下,要么就去死’的那种嫉贤妒能!
  几天之后的清晨,
  就在朱元璋下朝之后不久,毛骧就来到了他的御书房!......
  第138章:朱元璋欠债挨揍,马皇后帮叶大人赚免死铁卷!
  御书房外,
  常侍太监从外面关上门之后,只是招了招手,就带走了所有随侍在外的太监宫女。
  御书房内的毛骧,在确定窗外再无一个人影之后,这才开始向朱元璋汇报他所看到的一切。
  胡惟庸的信件没什么好说的,也就是将他知道的一切,都汇报给李善长而已。
  唯一值得一提的,也就是附上了叶青写给朱元璋的那封,被他自己写成自我举报信的自评奏折抄录原件。
  唯有李善长的回信,和李善长在胡惟庸信使离开之后,看着雁门县的方向说的那番话,以及他在说完那番话之后的表情变化,毛骧是近乎场景还原式的汇报着。
  毛骧之所以这么卖力,是为了让朱元璋可以尽可能的身临其境,也是为了那位特立独行的天才,不被李善长整死。
  他知道唯有朱元璋可以让叶青不被李善长整死,他更知道朱元璋的性格,那就是他朱元璋还没决定杀的人,要是有人敢先杀,他就一定会先杀了那个敢比他还先动手的人。
  他朱元璋那句‘叶青的命,除了老子,谁也要不了’,就足以证明一切!
  至于他叶青最后会不会是‘皇帝先用之后杀之’的结果,他毛骧也无能为力,只有看他叶青是否争气了。
  总之就是一句话,他一定会竭尽全力的,去避免叶青被李善长他们整死,至于他叶青会不会被朱元璋赐死,他毛骧也无能为力!
  烛光之下,也就在毛骧汇报结束之后,朱元璋目光就变得深邃了起来。
  其实,除了叶青可以把朱元璋气得失了分寸以外,还真没有人可以轻易做到这一点。
  在面对李善长和胡惟庸之时,他是绝对不会被轻易气炸的。
  更多的情况下,他都是谋定而后动!
  朱元璋只是冷笑一声道:“咱这一辈子,称为先生的人也就是他李善长李先生,称为夫子的人也就是他刘伯温刘夫子!”
  “现如今,刘夫子心生退意,李先生又要和咱唱对手戏。”
  说到这里,朱元璋的目光之中,就有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遗憾之色。
  紧接着,他就又想起了叶青说过的话,叶青说造成如今的局面,他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
  他是真的不想承认,他就是叶青口中那个,要求别人忠义无双,自己却不忠不义的人。
  他更不想承认,他就是叶青口中那个,说着论功行赏,但却厚亲族薄功臣的人!
  但仔细想来,还真就是那么回事。
  就目前来看,沐英功绩远不如汤和,但也就是除了没有封侯之外,得到的实物赏赐都远多于汤和。
  想到这里,他也只是叹了一口气后,就开始琢磨补救之策。
  终于,他想到了!
  毛骧的眼里,朱元璋提笔就开写:“已有封赏依旧不变,收回所有免死铁卷,颁布《铁律》,不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公侯伯爵,犯律者,皆以铁律处之。”
  写到这里,朱元璋这才露出了一丝满意的浅笑。
  在他看来,他的这项补救措施,是已经非常到位了。
  已有封赏不变,是在告诉淮西勋贵们,他朱元璋还是很念及旧情的,望他们要知足。
  而收回免死铁卷以及颁布《铁律》,则是明确的告诉他们,他们已经没有护身符了,所有人全都公平公正,有功则赏,犯律则罚!
  不论是赏还是罚,都按照铁律执行,绝不徇私!
  “毛骧,这道手谕就交给你去落实了,希望他们好自为之吧!”
  毛骧双手接过手谕之后,便领旨而去。
  可也就在他准备开门出去之时,又被朱元璋给叫了回来。
  朱元璋只是皱着眉头道:“你觉不觉得这百官与皇帝之间,隔这么一个中书宰相,还是不太好啊!”
  “这不,帮咱分析他叶青写那封自评奏折的目的,分析得还如此之全面。”
  “就连是咱家妹子提醒咱不能贸然赐死,他都能分析得出来,真不愧是咱认可的李先生啊!”
  说到这里,朱元璋又声音低沉道:“咱活着的时候,还能压制住这样的二皇帝!”
  “可咱要是走了,标儿能玩得过他们吗?”
  毛骧已经知道朱元璋要干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