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贪官 第175节
作者:
渝江河 更新:2025-09-27 08:51 字数:3245
但紧接着他又觉得可能了,因为他想到了一个看起来更不像武人的人。
那个人便是《孙膑兵法》的著作者孙膑!
孙斌一个被挖去膝盖骨的人,不也照样指挥千军万马?
冲锋陷阵的先锋大将军,一定要是武力高强的人,就像是号称常十万的无敌大将常遇春。
但坐镇中军运筹帷幄的元帅,可就不一定非要武力高强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内心深处,又变得矛盾了起来!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叶青并没有造反的心思,依旧是那个做到了‘富民强军又肥己’的一方父母。
一个能三者兼顾的奇才,真的这场仗打完之后,就要不论胜败都弄死?
说句实在话,他朱元璋舍不得!
在他看来,如果把叶青的才华用好了,那就是‘富大明百姓,强大明军队,肥大明朝廷’三不误。
可这样的人也是一把双刃剑啊!
如果让他这么发展下去,难保他不会学安禄山!
安禄山虽然勇武,却远不及叶青之才,可即便是如此,大唐都费了老半天力才得以平定安史之乱。
想到安史之乱,朱元璋又不禁扪心自问了起来。
“如果让他叶青身居高位,他叶青再来个叶青之乱,咱的大明平定得了吗?”
“......”
朱元璋不想去思考这个答案,因为即使再怎么思考,也只有一个答案。
在他看来,这场仗打完之后,叶青还能暂时不死的唯一出路,那就是从帅座上滚下来,当好自己的战时军需官!
也就在朱元璋暗自思考之时,门外突然就传来了马皇后的声音。
“既然四位将军如此认为,那叶大人一定在统兵方面,也有不错的造诣。”
“现在大敌当前,叶大人统兵也并无不可,这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什么事情都要因时制宜才对。”
“老爷,你觉得我说得对吗?”
所有人的眼里,
马皇后径直向朱元璋走来的同时,沈婉儿也带领府里的丫鬟,人手一个托盘,端着茶壶和茶杯走来。
她们自觉地的把茶杯,放在每一位身披甲胄的将领边上,然后就退了出去。
唯有马皇后还在那里,面带三分微笑!
四位将军看着眼前这位风韵依旧的中年女子,第一个想法并不是轰出去。
如果换一个女人,他们绝对会轰出去。
如果是在军营,端茶倒水的都不能是女人,可雁门县的作战指挥室在县衙,那就特殊对待了。
可也绝对不能端茶倒水之后还不走,还要置喙军国大事啊!
可他们也不知道怎么的,面对这个置喙军国大事的女人,却并没有轰出去的冲动。
不仅如此,还跟着附和了起来,甚至还说这郭将军太过古板,还不如一个妇道人家开明。
除了这样的言论,还有人说了这么一句‘也不知道叶大人哪里找来的参将,要不是看叶大人面上,早骂他了’。
朱元璋听到了这句话,也知道自己再反对的话,他连这参将都当不下去了。
按理说,他该高兴才对,把他轰出去了之后,他就可以回应天了。
可现在他不想回去了,他就要在这里,看看他叶青的军事造诣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是不是真就厉害到他朱元璋都害怕的地步?
如果真就厉害到他朱元璋都害怕的地步了,那他就是再舍不得也得动刀子!
“嗯!”
朱元璋只是重重的点了点头。
马皇后见朱元璋首肯之后,这才笑着向叶青而去。
只是叶青看着这张三分微笑,让人怎么也讨厌不起来的脸,却是恨得想跺脚。
但他也只是严肃问道:“郭夫人,你不是在账房帮婉儿吗?”
“天气热,给将军们沏一壶凉茶,顺便的事情。”
叶青只是点了点头,确实没什么可批评的。
而他却不知,马皇后的这一壶茶,可真不是顺便的事情。
她只是想借着这一壶茶,来看看她家重八再披战甲变成朱大帅之后,是何等英雄之姿,叶大人以及其他将领又是何等的佩服之至。
她家重八受了那么久的气,也该扬眉吐气一回了!
可万万没想到,竟然是这么一副场景!
将军们对朱元璋说的那些话,她在门外就听得一清二楚,紧接着她就向沈婉儿求证此事。
可沈婉儿也不知道具体的情况,只告诉她说,四位将军对他们叶大人很是尊重,一有空就会来请教问题!
马皇后何等的聪明,她听到这么一个回答,也就不需要其他的回答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回答,她才直接走进来说了这么一嘴。
但她也并不准备只说这一嘴,她还想给叶青提一个建议,一个既可以让他继续统兵,又可以不触碰她家重八底线的建议。
“叶大人,我有一个建议,又可以让你坐在这里统兵,又不会开文官掌兵的头。”
说着,她又笑着客气道:“之前我在外面就听到了一些事情,叶大人说得对,文官统兵也有千古佳话,但总的来说,也确实是祸国殃民居多!”
“这个头,在名义上是不能开的。”
“叶大人可以效仿诸葛孔明,担任军师,其实也就是换个称呼的主将。”
“.......”
马皇后继续着她八面玲珑的口才,不仅说得毛骧等人在点头,就连跟叶青混的四位将军也跟着点起了头。
哪怕是朱元璋,也觉得有了三分道理。
既然‘敌我双方’都觉得有道理,叶青也就答应了这个提议!
其实叶青也不是被这郭夫人说服的,只是因为他看到郭老爷也跟着点头了而已。
目标人物都点头了,他还计较那么多干嘛?
只要不耽误他统兵御敌就行!
只要能让这身为朱元璋耳目的郭老爷,见证他统兵指战的本事就行!
只要不耽误坐实他‘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之罪就行!
片刻之后,身为战时文书纪要的吴用,就提笔记录道:“洪武六年,雁门防守战,主将为雁门左卫指挥使李胜,军师为雁门县知县叶青,临时参将为当过陛下亲兵的富商郭瑞......”
与此同时,
叶青也以军师之名,拆开了写有【兵部军令】四个字的信封!......
第183章:朱元璋必须认账的升官承诺书,叶大人倍感受挫!
也就在叶青拆开信封,并拉开兵部制式折子之时,
在场的所有人,虽然依旧身处于各自的位置各司其职,但也都把注意力集中了过来。
当然,朱元璋这期待的目光,只是为了合群而装出来的。
作为让叶青的建议变成国家北伐战略的背后操纵者,他就算不看这三个信封的内容,也能知道个大概意思。
但他现在可不是朱元璋,他是这里的参将郭瑞,必须要合群才是。
兵部军令内容:“朝廷已采纳雁门知县叶青之提议,徐达大将军不驰援雁门,直出开平卫,从关外折返雁门,包抄北元大军后方。”
“故,行军日程,延后十五天,于洪武六年十一月一日抵达雁门关外,特令雁门驻军四卫,务必坚守至十一月二日晨时。”
“当日晨时之前破城,四卫指挥使死罪,属下各将依律追责!”
“当日晨时之后破城,四卫指挥使功臣,连带属下各将,论功行赏!”
“此令,大明兵部!”
叶青看着这个军令内容,是欣慰又火大。
欣慰的是朱元璋并没有他想的那么古板,竟然真的采纳了他的提议。
如此一来,他打败精诚团结的北元,打得北元彻底低头,并寻回传国玉玺的目标,就有可能实现了。
兵部给他们的军令,绝对不会有徐达和他们一起两面夹击,灭了三十万北元大军之后,还要乘胜追击到哈拉和林的内容。
这不是他们这些边关驻军该知道的事情!
可即便是不写这些内容,也足以证明朱元璋采纳了他的全部建议,如若不然,也用不着让徐达去走半个月的冤枉路。
如果不是为了传国玉玺,朱元璋不会舍得这么多的本钱。
当然了,就算徐达追击到哈拉和林,能否找回传国玉玺,也还得靠运气。
即便是他叶青,也只有传国玉玺曾被蒙元权相伯颜购得这一条线索,蒙元败退之时,是否带走了传国玉玺,也没有人知道。
只是按照一般逻辑来看,他们败退之时,一定会带走传国玉玺。
叶青之所以那么希望找回传国玉玺,也只是希望他回家之后,还能以游客的身份,在博物馆看到这一华夏国宝!
而他火大的原因,却是徐达这人有点不听话!
他在信中说了好几次,一定不要在朝堂之上把他叶青卖了,就当是他徐达想出来的主意。
他是真的不想在朱元璋面前出风头,他只想在不祸国殃民的情况下招惹他,然后顺利早日回家!
可万万没想到,这徐达的人品如此之好,白送他军功他都不要!
现在好了,一旦打赢还顺利找回传国玉玺的话,他叶青就是第一首功!
想到这里,叶青的心都凉了半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