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贪官 第241节
作者:渝江河      更新:2025-09-27 08:52      字数:3376
  为了这个私心得以实现,他吕本不可能让朱元璋知道他与淮西勋贵为伍,而杜绝这个可能的办法,又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真的不与他们为伍!
  也是为了这个私心得以实现,如果叶青有大好前程的话,他吕本一定会尽全力拉拢叶青!
  当然,他吕本是否能拉拢这个把全体淮西勋贵都当狗臭屁的叶大人,他就不得而知了!
  但他也有一种预感,如果真到了那一天,他吕本拉拢叶青的可能,又绝对大于他胡惟庸拉拢叶青的可能。
  因为二人都是人才,一个是飞扬跋扈的人才,一个是深藏不漏的人才,二人多少有些互补的意思。
  至于这个私心是什么,胡惟庸早已心知肚明,只是不到那个时候,他绝对不会说出来而已。
  他只是看向东宫太子府的方向,还眼里有了那么一抹担忧之色。
  而他担忧的对象,正是亲爹已不在,几乎等同于没了靠山的太子妃常式!
  “孩子,你最好是生嫡长女,唯有如此,才能母女平安!”
  “......”
  片刻之后,
  胡惟庸便抱着观战将军的亲笔信和叶青的亲笔奏疏,来到了御书房之中。
  胡惟庸就这么站在下方,看着依旧坐在龙椅靠右位置上的朱标认真看信。
  朱标在看观战将军亲笔信之时,反应就和首战大捷一样,眼里有夸赞之色,也有些许的震惊之色。
  可当朱标把叶青的亲笔奏疏看完之后,眼神之中直接就有了那么一丝怒意!
  胡惟庸见朱标即将发怒,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可紧接着,朱标眼里的怒意就瞬间消失不见,转而还有了那么点喜上眉梢的意思。
  “这......”
  胡惟庸实在是想不到也想不通,朱标竟然在看过如此大逆不道的亲笔奏疏之后,还会喜上眉梢?
  其实朱标由怒上心头转为喜上眉梢的原因,也很是简单。
  他作为皇储太子,看到这么一封又犯下大不敬之罪,还犯下威胁皇帝之罪的奏疏,第一反应必定是生气。
  如果这都不生气的话,那就证明他是假太子了!
  而他的喜上眉梢,则是对整件事情进行思考之后,相当正常的面部表情反应!
  这封奏疏为什么能顺利的抵达京城?
  在他看来,这封奏疏出雁门之前,必定过了他爹朱元璋的手。
  要是他爹连这点本事都没有的话,那就不是朱元璋了!
  他爹看了这封奏疏会怎样?
  按照常理来说,必定是大发雷霆,然后对他叶青加以指责,并要求重写!
  可这明显是没有经过修改的奏疏,非常符合那叶大人尖酸刻薄的写作习惯!
  而这么尖酸刻薄的奏疏,可以顺利的出现在这里,足以说明他爹已经认可了这份奏疏!
  或者说,他爹确实发了火也劝了人,可最终又被这叶大人给说服了!
  换句话来说,就是被那叶大人说服的老朱,想用这份奏疏来考验他这个小朱,看他是否会因为文章表面上大不敬,而忽略了其中的大道理!
  朱标有了这么个意识之后,又当即快速浏览了一遍奏疏内容,果然发现了两层意思。
  “这表面上,是那叶青对军功斤斤计较,毫无半点为公精神,不配为官!”
  “可他叶青本就是一个披着官皮的生意人,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再者说了,不论是他叶青还是将士们,都付出了代价,朝廷也该论功行赏。”
  “如果一味的要求他们为公,那就是朝廷占便宜了!”
  朱标对叶青的请功内容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后,又当即看向下方的大不敬内容。
  “这表面上,是那叶青变着花样巧夺兵权,然后再威胁皇帝不准惩罚他。”
  “可他叶青本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奇才,用这种看似大逆不道的言论讲道理,本就是他的性格呀!”
  “也可以说,是他在考验皇帝,就像那凤雏庞统一样!”
  “其实,也没那么严重,他不过只是便宜行事,人尽其才罢了,如果他不指挥作战的话,又哪里来这足以载入史册的战绩?”
  “他说得也没错,他确实是办了实事,还在形式上照顾了皇帝的面子,能在那种情况下做到两全,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皇帝真惩罚他的话,确实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只是这口才,别说是我爹,就算是我,都差点想杀他叶青了!”
  “......”
  朱标暗自‘夸’了叶青的口才一番之后,便当即恢复了平静。
  在朱标看来,他爹不让臣工轻易知道他心里想什么的为君之道,是非常正确的,只不过是有些用力过猛而已。
  朱标自然不会这么用力过猛,他根本就不会让胡惟庸从他的脸上,看出他对叶青的态度。
  他知道,如果他把心中所想说给胡惟庸听的话,叶青的麻烦就大了。
  朱标只是三分客气道:“胡相,中书省事务繁忙,你又要负责大军后勤之事,实在辛苦。”
  “观察战局,随时支援这件事,你做得很好,还请胡相继续担待了。”
  “孤听说你都在中书省住了好几天了,该回家还是要回家的!”
  胡惟庸听着这些话,看着突然拿他当长辈的朱标,直接就被吓得心肝直发虚!......
  第239章:叶大人竟亲迎圣旨,朱元璋和马皇后全惊呆,朱标要累死了!
  胡惟庸之所以会在那么一瞬间心里发虚,还是因为朱标客气得过了头。
  要知道朱元璋这么客气的话,那这人就离死不远了。
  当然,朱标不是朱元璋,尽管朱标是朱元璋培养出来的人,但还是有其本质上的区别。
  朱标向来待人宽仁有礼,但他也拿捏有度,就算是再客气,也始终给人一种不可逾越的规矩感。
  也就是说朱标给人的感觉就是他可以拿老臣当长辈,但老臣却不敢真的拿他当大侄子。
  而朱标这突然的表现,直接就让人觉得没了这规矩感。
  这是好事?
  胡惟庸知道,这从来都不是好事!
  尽管朱元璋和朱标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他们在很多事情上的处理方式,又非常的相似!
  也因此,事出反常必有妖这句话,适用于朱元璋,也适用于朱标。
  胡惟庸来不及多想,也是在说了一些场面上的套话之后,就告辞离开了。
  离开御书房之后,胡惟庸这才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他原本想着能通过这个机会,看出朱标对叶青的态度,可朱标搞这么一出,又实在是让他难以捉摸。
  “这老的奸诈,小的也鸡贼!”
  “要是再来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搅屎棍,和他们父子俩穿一条裤子,我们的好日子可就要到头了呀!”
  “......”
  想到这里,胡惟庸甚至都不敢再回头看一眼御书房,直接就回了他的中书省。
  与此同时,朱标的随侍太监,也已经按照他的吩咐,拿来了空白圣旨,以及普通的信纸。
  他要以朱元璋的身份给叶青下达圣旨,该有的回应还是要有的。
  他更要以朱标的身份给他爹写信,他必须要给亲爹一个写这封圣旨的理由。
  “来人,”
  “六百里加急,去雁门县宣旨,同时秘奏陛下。”
  随侍太监当着朱标的面,把圣旨卷成轴,然后再用羊皮纸进行包裹密封,最后再打上有复杂图案蜡封标记。
  至于他写给朱元璋的秘奏书信,就是普通的蜡封就成,仅从外观来看,非常的符合富商的身份。
  随时太监拿着圣旨和秘奏离开之后,一名小太监又赶紧跑了进来。
  “殿下,锦衣卫指挥佥事蒋瓛求见!”
  朱标一听是蒋瓛来见他,目光也是当即变得严谨了起来。
  蒋瓛和毛骧师徒俩,师父跟着皇帝,徒弟跟着太子,就是他们父子俩分配好的。
  也因此,很多不好明说的事情,朱标也是直接交给了蒋瓛在做。
  “让他进来。”
  片刻之后,身披锦衣金甲的蒋瓛,就来到了御书房内,与此同时,随侍朱标的所有人也都自觉地退了出去,还顺带关好了门。
  “臣蒋瓛,拜见太子殿下。”
  朱标只是严肃问道:“起来说话,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蒋瓛起身之后,便立即说道:“回殿下,我们一早就查到,王保保在关内的探子首领,其实就是他的妹妹王氏,也就是秦王妃。”
  “现在我们已经控制住了秦王妃与王保保之间的线人,并让其给王保保传达,我们愿意让他知道的情报。”
  “现在,王保保已经相信魏国公的主力大军改变道路,是因为应天府与雁门关的官道因水患被毁。”
  “臣可以保证,王保保不会知道魏国公改道的真正意图!”
  朱标听后,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道:“你们做得很好,但绝对不能打草惊蛇,尤其是不能让老二知道他的枕边人,就是北元探子的首领。”
  “最起码在王保保死之前,不能让他知道,免得坏了孤的大事!”
  蒋瓛当即拱手:“还请殿下放心!”
  听着这斩钉截铁的回答,朱标便满意的淡淡一笑,然后就语气变得温和了三分:“事情办好就行,下去领赏吧!”
  蒋瓛看着此刻的朱标,只觉得之前一本正经说正事的朱标,身上有朱元璋的影子,以至于他也只有一本正经。
  可说完正事之后,此刻的朱标又有了三分马皇后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