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贪官 第292节
作者:渝江河      更新:2025-09-27 08:52      字数:3292
  “可如果他们敢上欺天下虐民,那就交给刑部处置。”
  “一定要记住,百官哭,好过百姓哭!”
  户部尚书恭敬行礼道:“臣一定仔细严查。”
  朱元璋看了看这比手掌还厚的账册,也是懒得找雁门县的数据了。
  他直接问道:“雁门县今年上税怎样?”
  户部尚书一听雁门县,直接就笑了起来。
  户部尚书笑道:“启奏陛下,雁门县路途遥远,他们上的税昨天才到,所以并未造册其中。”
  “但臣昨天去码头看了一眼,叶大人真不愧是治世奇才呀!”
  “他们上的税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不论是布帛制造、盐铁矿业、工商贸易,不论是宝钞还是实物,最起码都是第二名的十倍以上。”
  “一个县,竟然能上比一个府还多的税,太了不起了。”
  朱元璋听到这里,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绝对不会像户部尚书一眼震惊,在他看来,叶青只不过是还算老实罢了。
  紧接着,户部尚书又立即补充道:“对了陛下,因为他们的税来得晚,还上得多,所以惊动了胡相,胡相都去码头了。”
  “要不了多久,胡相就会把最准确的数额,递交于陛下面前!”
  听到这里,朱元璋当即眉心微微皱起。
  他可知道胡惟庸打的是什么主意,可就户部尚书说的这番话来看,胡惟庸应该挑不出叶青什么毛病。
  想到这里,朱元璋便看向雁门县的方向,还算满意的淡淡一笑。
  片刻之后,户部尚书刚刚离开,胡惟庸就跑了过来。
  “陛下,雁门县知县叶青所上各项赋税,均为政绩第一!”
  “除农税以外,均为第二名的十倍以上!”
  朱元璋听着这么两句话,脸上的表情直接就来了个‘晴转多云’!......
  第270章:朱元璋又软了,大明的黑白无常,奉旨索叶大人的命!
  朱元璋那突然如鹰似隼的目光里,胡惟庸只是恭敬有加的站在那里。
  不论是他的面部表情,还是他的语气动作,都非常的公平公正,完全不带一丝的私人情感。
  就好像他胡惟庸来到这里,只是为了汇报验税结果,至于他叶青是奖是罚,都与他胡惟庸没有一点关系。
  他叶青是连升三级也好,是千刀万剐也罢,都与他胡惟庸无关!
  但朱元璋却知道,一定是叶青连升三级胡相哭,千刀万剐胡相笑!
  也正因如此,他才更希望这句【除农税以外,均为第二名的十倍以上】的意思,是雁门县的农税,远不止第二名的十倍。
  可他却在此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总觉得这真正的结果,是另一个他不希望的结果。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余光就瞟向了雁门县的方向,目光犀利无比不说,还有了那么一丝专用于叶青的‘威胁’之色。
  下一瞬,他也用完全不带死人情感,只是公事公办的眼神看向胡惟庸道:“那他雁门县的农税,比第二名多多少?”
  胡惟庸只是严谨回道:“启奏陛下,雁门县的农税钱钞,比第二名多二百五十贯钱,粮食实物比第二名多二百五十斤。”
  “非常的巧合,不论是钱钞还是实物,都比第二名多了一个‘二百五’!”
  听到这里,朱元璋那只背在背后的手,已经握紧了拳头。
  与此同时,他整个人也僵硬在了那里。
  如果不是因为他不想让胡惟庸,从他的反应看出他的真实想法,他早就火冒三丈了。
  要知道对于这么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农税就是国本中的国本,所以在考察雁门县的农业之时,他朱元璋下的功夫和花的时间,都比考察工商业多得多。
  也因此,他自己都能算出来雁门县大概的粮食产量!
  雁门县拥有可耕作用地四十万亩,但由于人手问题,只插秧种植十万亩,其中大多是平原沃土,只有小部分是山地梯田。
  再加上本次种植的是他叶青研制出来的新稻种,亩产可达六七百斤,平原沃土最高亩产可超七百斤,梯田亩产在五百斤以上。
  就算平均亩产六百斤,十万亩地也有六千万斤的总产量!
  一石为一百五十斤,那也是整整四十万石粮食!
  大明农税为一百上五,也就是说这四十万石粮食,需要交两万石的税,而这两万石的税之中,又有两成可以用钱钞抵扣。
  也就是说,雁门县需要上缴的农税为一万六千石粮食,以及四千石粮食等价的钱钞。
  当然,不用钱钞抵扣,全部上缴实物最好!
  就这还是按照大明税法该交的税,但税法之外还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什么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那就是雁门县的粮食年产既然高达四十万石,就该为了国家自觉多上税才对!
  多上多少税合适?
  除了本县需求与农户基本自留之外,多余的全部上缴给朝廷就非常合适了!
  可就是这么一个粮食年产高达四十万石的县,上缴的农税竟然只比第二名多了两个‘二百五’?
  傻子都看得出来,他叶青不仅没有为了大明着想,自觉给朝廷多上税,甚至连基本的税法都没有遵守!
  朱元璋依旧只是用余光看向雁门县的方向,但眼神已经锋利如刀了。
  “你可真争气啊!”
  “你还真敢干这种皇帝生气,宰相高兴的事情?”
  “还粮食比第二名多二百五十斤,钱钞比第二名多二百五十贯?”
  “咱记得,咱的劳改工钱也是二百五十文,你就这么喜欢‘二百五’?”
  “好,那咱就赐你凌迟处死,剐你二百五十刀再死!”
  就在朱元璋暗自发狠之时,依旧在下方恭敬无比的胡惟庸,也是用余光偷瞄了此刻的朱元璋一眼。
  “陛下啊!”
  “心里有火就发出来,别在臣面前强作镇定了。”
  “今天陛下不当着臣的面发他叶青的火,就对不起臣亲自去码头当记账先生了。”
  想到这里,他准备再告诉朱元璋一个更加让人惊骇的消息。
  其实把他们淮西勋贵当个屁的人,不只是雁门县知县叶青,可以说太原府辖下的所有县官,甚至是太原府知府柳文成,都不把他们当回事。
  只是他们不像叶青这样毫无情商,更不敢像叶青这样回信‘你算个屁’之类的话。
  虚与委蛇这一套,他们做得还是很不错的!
  尤其是太原知府柳文成,简直就是虚与委蛇的高手!
  总之就是一句话,他们‘淮西集团’的势力不仅进不了雁门县,还进不了太原府!
  也因此,胡惟庸在得知叶青上农税不老实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来找朱元璋告状,他直接就去了户部。
  他调出太原府辖下各县的上税数据之后,果然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
  洪武六年的年度综合上税政绩第一名,是太原府辖下雁门县,这毫无悬念!
  但他却在比对之后发现,综合上税政绩的前三名,全都被太原府给包圆了!
  很明显,太原府这个‘小集体’绝对有内部勾连!
  发现这个秘密之后,他就开始琢磨借朱元璋的手,去扳倒太原府的办法。
  只要扳倒了太原府,他就可以把自己的人安拆进去,如此一来,整个太原府都会成为他们淮西勋贵的地盘。
  想到这里,胡惟庸就再次禀奏道:“启奏陛下,臣发现了一个非常巧合的事情。”
  “雁门县的粮食与抵扣钱钞,都比第二名多了一个二百五,本就非常的巧合。”
  “可全国各县税收政绩的前三名,又都被太原府给包圆了,就真的太巧合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巧得不像巧合的巧合而已!”
  “只能说太原府知府柳文成柳大人祖坟冒青烟,辖下三个知县都是非常有能力的人!”
  “臣愿为柳大人请功!”
  胡惟庸在说这最后也最简短的一句话之时,才终于加强了两分语气。
  朱元璋看着依旧站在下方恭敬有加,且毫无私人情感,绝对就事论事的胡惟庸,就像看到了他那颗跳动有力的‘黑心’一样!
  胡惟庸想的是什么,他再清楚不过了!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不仅雁门县知县在找死,整个太原府都在跟着找死。
  想来也对,如果没有太原知府的大印,雁门县的税船和税车就根本到不了京城。
  朱元璋是真的不想如他胡惟庸的愿,但那些人不争气,他又能怎么办?
  这一局,皇权战败,相权战胜!
  战败代价,太原府极有可能成为相权与淮西勋贵的势力地盘!
  想到这里,朱元璋只觉得刮他叶青二百五十刀都便宜他了!
  但朱元璋再怎么也不会在胡惟庸面前发火,这方面他绝对不会如他胡惟庸的愿。
  “惟庸啊!”
  “你辛苦了,咱有些乏了。”
  话音一落,朱元璋就往他的休息龙榻而去。
  胡惟庸虽然没有看到朱元璋在他的面前发叶青的火,但也知道叶青必死无疑了。
  严格意义上来说,太原府自知府以下,八层的官员都要人头落地。
  想到这里,胡惟庸只是心中暗笑的同时,又恭敬的退了出去,还顺带帮朱元璋轻轻关上房门。
  片刻之后,已经满眼红血丝的朱元璋就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