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贪官 第387节
作者:渝江河      更新:2025-09-27 08:53      字数:3070
  “臣拜见陛下,问陛下圣躬安!”
  “臣拜见陛下,问陛下圣躬安!!”
  “臣拜见陛下,问陛下圣躬安!!!”
  “......”
  奉天殿的殿前大广场之上,加上来京办事的外官,五品及以上的文武百官,在这里跪了不下四百人。
  当然,站在最前面的,能直接与朱元璋父子说上话的人,也还是平时开小朝会的那些人。
  至于其他的人,想要说话都得先举手,等朱元璋看见了之后再说。
  朱元璋父子看着眼前的一幕,真就是跪得服服帖帖的。
  但他知道,这些人大多昨晚都开了会,都已经从胡惟庸那里知道了他今天要干嘛,并且有了所谓的对策。
  “朕安,平身!”
  朱元璋话音一落,就看向徐达和王保保。
  二人也是起身的同时,向朱元璋点了点头,示意他可以开始了。
  朱元璋只是给常侍太监使了个眼色,他便拉开圣旨,开始非常大声的宣读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正所谓,兴百姓苦,衰百姓苦,朕为了减轻天下百姓之苦,特颁布三道法例。”
  “一为‘摊丁入亩’!”
  “二为‘火耗归公’!”
  “三为‘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自即日起,天下臣民,奉诏执行......”
  文武百官听着这三条法例的细则,只感觉突然就有了一种万箭穿心之感。
  因为这无异于挖他们的心头之肉,抢他们的袋中之钱,抛他们的仓中之食,简直是比杀他们的父母还要难受。
  尽管这诏书之中,并没有提叶青二字,但他们都知道这绝不是皇帝陛下想出来的主意。
  皇帝陛下虽然在整他们这事上有一套,但远没有这样的才华,更远没有这种直戳他们心窝子的本事。
  但不论怎样,都足以证明,皇帝陛下已经和叶青狼狈为奸了。
  可以说这位不要脸的皇帝陛下在抢叶青的创意,但可以说他在尽全力保叶青!
  让他叶青在明面上置身于事外,就是最有力的保护!
  只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朱元璋竟然会如此的强势,这就直接下诏书了?
  都不带朝议商量的?
  不得不说,这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也出乎了李善长的意料。
  这满朝文武之中,也唯有徐达和王保保,脸上并无半点诧异之色,还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他们的记忆之中,
  御书房之内,朱元璋正坐龙椅,徐达和王保保分坐两边。
  “说说看,咱该怎么把这事说出去。”
  “就一句话,咱该怎么开场?”
  徐达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应该先在朝会上明说,但态度一定要强势。”
  “到时候,我俩再强势支持,他们应该不敢说什么。”
  王保保当即开口问道:“陛下,你确定这是叶青叶大人出的主意?”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道:“他的亲笔奏疏都给你看了还有假,要不你受个累,来回八百里加急去问问?”
  王保保也只是嘿嘿一笑,他知道来回八百里加急之后,他会变成什么样子。
  他只是想确认一下,只要确定是叶青出的主意,他就无条件执行。
  王保保抱拳道:“陛下,臣以为有的时候,还就得草原上的那套规矩。”
  “臣知道,像这种昭告天下的法令,按照中原的礼教规矩,一定是先商议后决策,以彰显皇帝不是一个专横独断之人。”
  “可所谓的专横独断,有的时候,也只是大儒们用来控制皇帝的一种‘道德枷锁’!”
  “皇帝有的时候,就应该霸气决策,就应该拿出一人说了就算的狠劲儿来。”
  “草原上的大汗们,大多时候,也要开会商议!”
  “但类似于这种明知有利,但又容易被人掣肘的事情,却都会‘我说了就算,不听我的,你就得死’!”
  “陛下完全可以先下手为强,直接下诏!”
  “对方不管后面怎么说,都已经犯下抗旨大罪了.......”
  王保保话音一落,朱元璋和徐达当即眼前一亮,然后就用刮目相看的眼神,看向这位昔日的大敌。
  是啊!
  中原的规矩很多时候都是好事,但很多时候也会被人所制!
  在明知有利的情况下,为什么就不能不讲规矩一次呢?
  这种先下手为强,直接先把‘抗旨大罪’放一边,随时准备给人扣上的开局,实在是太好了。
  奉天殿前大广场之上,
  王保保看着满朝文武皆震惊的场景,也是满意的骄傲一笑。
  朱元璋和徐达看着这一幕,也是再次对王保保刮目相看,并觉得降服他而不杀他的决策,还是很值得的。
  徐达更是通过这件事情,知道王保保被叶青打得那么惨,为什么还那么喜欢他了。
  因为他们的做事风格,还多少有些相似!
  “这是怎么回事?”
  “这种昭告天下的诏令,不该先和中书省商议,不该先朝议议定吗?”
  “如果皇帝随时都这么专横独断的话,还要三首六部干什么,还要满朝文武干什么?”
  “......”
  他们的声音不大,虽然传不到高高在上的朱元璋的耳朵里,但却可以传到徐达和王保保,乃至于太子朱标的耳朵里。
  胡惟庸只是呆在那里,没有说话。
  但他也是万万没想到,朱元璋竟然会来这一手,难道就不怕文官们给他扣一个专横独断的大帽子吗?
  “他不怕。”
  “因为,他一定给敢于提出异议的官员,提前扣上了一个抗旨不遵的大帽子。”
  胡惟庸想到这里,就又把账算到了叶青的头上。
  在他看来,朱元璋虽然也有时候行为乖张,且不讲章法,但大是大非的规章制度,他却比谁都遵守。
  至于他的近臣,也都是讲规矩的人。
  他看了一眼王保保,但也只是看了一眼而已。
  在他看来,王保保绝对没有这么坏的脑子,一定是叶青的馊主意!
  也就在胡惟庸如此思索之时,虽然没有爵位,但却足以代表天下读书人的翰林院大学士孔克表,一下子就走了出来。
  他不仅腿脚非常利索,还非常的激动。
  他确实没有什么爵位,俸禄也不如徐达他们高,但他却是满朝文武之中,最有钱有地的人。
  原因无他,只因为他有一个人间封神的祖宗,有一个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要拜一拜的祖宗。
  不论哪朝哪代,不论什么皇帝上位,都会对他家以礼相待,都会给一个没什么实权,但足以代表天下读书人的位置。
  虽然每一代的俸禄都不高,但也架不住千年家族的经营啊!
  别说汉唐宋明这样的汉家王朝,就算是元朝以及南北朝时期的五胡入寇时代,那些姓氏为孛儿只斤、拓跋、宇文的皇帝,都会把他们家人当成是香饽饽。
  尤其是五胡入寇时期,那些入寇的外蛮皇帝,随便逮一个孔家人,都会争着说他这里的孔家人是孔夫子的嫡系!
  没办法,在这儒家独大的时代,他们家就是这么抢手!
  同样的道理,这也是孔克表可以活到现在,而不被朱元璋杀的原因!
  孔克表恭敬一拜,然后就激动无比的说道:
  “陛下,不可,万万不可啊!”
  “我华夏大地经过元蛮百年无能统治,几乎没有了学习风气,洪武三年的考试结果,就是最好的证明。”
  “泱泱大国,现在却连办科举的底气都没有,朝廷花了大把的钱,在各地办学,鼓励孩子学习读书。”
  朱元璋眉头紧锁,一句‘老子定的‘养士十年计划’,还需要你说’,愣是到了嘴边,却又直接咽了下去。
  孔克表继续大声激动道:“学子们之所以如此踊跃,正是因为朝廷先前规定的,取得功名者,可以不用服徭役,可以见官不跪。”
  “考取举人有为官资格者,更是可以不用纳税!”
  “如果这些条件全都没了,施行这‘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之策,恐怕会让学子们寒心。”
  “到了那时候,学府无人入,我泱泱华夏之璀璨文字,又如何传承下去啊!”
  “陛下,请三思!”
  话音一落,在场的九成多官员,全部跪在地上道:“陛下,请三思!”
  而这其中,还有不少杀敌勇猛,从不畏死的武将。
  当然,这也不怪武将们!
  武将也是有贪欲的人,世上又有什么人想被断了财路?
  不等朱元璋开口,
  孔克表又继续激动道:“陛下,您看看,这就是大家的心意,还请陛下三思啊!”
  “还请,陛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