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贪官 第799节
作者:渝江河      更新:2025-09-27 08:56      字数:2635
  “陛下回来再议此事,只是走个过场,只是想得到认可而已。”
  “你让我去逼陛下推翻太子殿下的旨令吗?”
  “陛下一贯的作风,就是他不在的时候,太子的话是圣旨,就算他回来了,太子说过的话,依旧是圣旨。”
  “他为了维护太子的权威,什么疯狂的事情都做得出来。”
  “我不是你衍圣公,我可不敢拿着脑袋去干这事!”
  孔克表点了点头道:“那,我们就想办法,让叶青吃败仗。”
  “反正收复云南的战意,是朝廷来打,他叶青和藏兵方面,则主要是去对付安南四国。”
  “让他吃败仗,也不影响我们收复云南......”
  不等孔克表把话说下去,胡惟庸就一掌拍在了案桌之上。
  即便他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也在此刻拍的杯中之水都荡漾。
  要不是担心被门外过路的人听了去,胡惟庸直接就要破口大骂了。
  可即便不破口大骂,他也咬着后槽牙警告道:“我警告你,在国家大事上,绝对不许动这些歪脑筋。”
  “我们淮西勋贵虽然贪,但也只是想多要点土地家财,没想过为了自己的利益,让将士枉死!”
  “你只要敢打这个主意,就算是他叶青真的败了。”
  “我也会第一个杀了你这个衍圣公!”
  “你......”
  孔克表本来还想回击两句,可转念一想,也觉得自己确实考虑不周。
  衍圣公的爵位是他祖宗赚来的!
  可这也不代表,这就是绝对的免死金牌!
  如果他敢做出祸国殃民的事来,也还是难逃一死!
  想到这里,孔克表又轻叹一口气道:“胡相,我错了。”
  “可是,我们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他携一身功绩来朝堂耀武扬威吗?”
  胡惟庸轻叹一口气道:“还记得当年我们怎么对付杨宪的吗?”
  “你的意思是......”
  孔克表似有所悟道。
  胡惟庸淡笑道:“当一个人一帆风顺到,无所畏惧,无所顾忌之时,就会嚣张忘我,就会出现纰漏。”
  “他杨宪是如此,他叶青又何尝不是如此?”
  孔克表听到这里,也只是再次似有所悟的点了点头。
  中书右相的书房门口,
  胡惟庸目送孔克表离开之后,又目光深邃的看向了四川的方向。
  “叶大人,你好好的在四川发展,好好的作战立功。”
  “我胡惟庸,一定在朝中全力协助你,一定让你在朝中不会有任何的阻拦,一定让你自以为是!”
  想到这里,胡惟庸就继续回去办公了。
  转天清晨,徐达和胡惟庸又在承天门口相遇。
  他们依旧是武官在左,文臣在右。
  自胡惟庸和徐达开始,都非常友善的问好。
  城墙之上的守城将士们眼里,完全就是一副文武和谐的大好光景。
  可具体是怎么回事,他们这些看了多年好戏的将士,却是一清二楚。
  当然了,
  如果有朝一日,真的做到了文武绝对齐心,坐龙椅的那位又该着急了。
  也就在守城将士如此感慨之时,清晨的第一道阳光就照射在了皇宫正中的日晷之上。
  紧接着,这扇厚重的宫门就缓缓打开了。
  徐达和胡惟庸带领着文武百官,迎着朝阳进宫。
  在路过正衣楼之时,他们也习惯性的整理衣冠,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向奉天大殿而去。
  文武百官在奉天殿列队之后不久,
  一身龙袍的朱元璋,也坐上了那阔别许久的九五上位!......
  第617章 :叶大人教坏皇帝陛下,朱元璋朝堂钓鱼,朱亮祖殿外挨揍!
  “拜见陛下,问陛下圣躬金安!”
  “......”
  也就在清晨的第一缕晨光,透过两边的窗户,聚焦在朱元璋身上的金丝绣龙身上之时,文武百官齐齐下拜问安。
  朱元璋看着胡惟庸所站的文官首位,直接把叶青的脸,给他替换了上去。
  金龙盘绕的穹顶之下,朱元璋的嘴角当即就挂上了一抹满意的弧度。
  可也就在胡惟庸再次抬头之时,朱元璋嘴角上的这一抹弧度,又快速消失不见了。
  “朕安,都平身吧!”
  百官起身之后,胡惟庸还有些心虚得紧。
  “陛下刚才这是怎么了?”
  “刚回来,就看我先满意又不满意的?”
  “我是,漏出什么马脚了吗?”
  “......”
  胡惟庸并不知道,朱元璋看他先满意后不满意的原因,朱元璋也不知道胡惟庸在下面皱眉思考什么。
  不过,他也不在意那么多了。
  他现在要做的,那就是让文武百官都知道知道,什么叫做史上第一太子爷。
  想到这里,朱元璋就看着众人严肃道:“你们有什么要奏的吗?”
  “把所有的事情奏完之后,咱再说话。”
  百官闻言,自然知道他要说什么,无非就是他这半年来的见闻与感想罢了。
  而且,他接下来要说的话,十之八九都和叶青有关。
  为了不让‘叶青’二字,占用宝贵的时间,他们赶忙依次奏本其他的家国大事。
  朱元璋在处理这些家国大事之时,也完全没有半点不耐烦。
  本来嘛!
  这么大一个国家,又不是为了叶青一个人而生的,自然是什么事情都要处理。
  一个时辰之后,朱元璋再次问道:“还有其他的奏本吗?”
  朱元璋见没人再次奏本,就朗声说道:“咱回来之后,太子对咱说了叶青的作战计划,也说了你们议定的结果。”
  “现在,你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或者说,觉得太子的决策不够完善,甚至是不够准确,都可以说出来。”
  朱元璋的声音很大,唯恐站在最后面的人听不到。
  朱元璋的面容也很和善,唯恐大家不敢提对太子的意见。
  而此刻的文武百官,看着如此不护犊子的皇帝陛下,也是稍稍的放下了一些对皇帝的戒心。
  他们交头接耳的小声议论着。
  李文忠更是趁机转身,看了一眼站在后面的李景隆。
  李景隆何许人也?
  他可以说是年轻一辈之中,最会察言观色的人。
  可以说他的军事才能,稍弱于徐允恭和和朱棣,但他的为人处世,绝对甩这两人十条街。
  李景隆看懂他父亲的眼神之后,就直接闭上了嘴。
  其实,李景隆是没必要上朝的,但他的父亲还是让他站在武将最后一位。
  原因无他,
  只为了让他提前学习怎么上朝!
  李景隆的眼里,永嘉侯朱亮祖第一个抱着玉笏站了出来。
  “臣朱亮祖,有事要奏。”
  胡惟庸一听这话,当即就眉心一皱,还瞳孔微微一缩。
  “我怎么忘了和这个货打招呼呢?”
  “......”
  也就在胡惟庸暗自懊恼之时,朱元璋忙大声说道:“你说。”
  朱亮祖用余光偷偷的看了一眼站在边上的朱标之后,还心里暗自窃喜了起来。
  “看来,陛下也不是完全放权给太子嘛!”
  “这件事情,还有缓。”
  想到这里,朱亮祖就大会上能说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的决策,确有不妥之处。”
  朱亮祖话音一落,徐达等人就齐齐把头转到一边。
  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以防万一,万一自己忍不住偷笑的话,那就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