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赶山记 第99节
作者:菇菇弗斯      更新:2025-09-27 09:01      字数:3843
  “我这大外甥媳妇怀了身子,小外甥一房买了牛,两桩还不够?”
  他抓抓脑袋,横竖猜不出。
  话至此,霍凌便料到舅伯和表嫂该是看出了端倪,要么说生养过的妇人夫郎对此最是敏锐的。
  想当初他带着颜祺在镇上诊出喜脉,到家后也是大嫂第一个看出来。
  “你个老头子,脑瓜子不多转两转。”
  乔氏拉过颜祺的手拍了拍,“你小外甥的夫郎也有喜了!”
  岳松柏直接站起来,“真的?”
  他嘴角咧到耳朵根,虽说外甥的孩子都隔了一辈了,可骨子里照旧淌着老岳家的血。
  小妹不在了,抱不上孙子,他便替她高兴。
  霍凌这时也上炕坐好,挨着颜祺,笑道:“因月份还不大,这消息现今还只有自家人知道。”
  “是该如此,头几个月可不能大肆宣扬,这都是有说法的。”
  乔氏很是赞成。
  岳松柏问道:“去跟你爹娘说了?”
  霍凌点头,“都说了,年前去了一次,初一又去了一次。”
  “好,好!”
  岳松柏把桌子上的碗碟往前推,“看看爱吃哪个,想吃多少吃多少,都管够!”
  他招呼颜祺,“来了舅家,就当是自己家,别客气。”
  颜祺应了一声,拿了个柿饼慢慢吃。
  岳谦生的是个儿子,正是七岁八岁狗都嫌的年纪,和霍英玩不到一起,但人前颇是懂事,吃食上知道谦让妹妹,主动拿了根灶糖给霍英,霍英掰成两半,“哥哥,你也吃。”
  那小子正在换牙的年纪,一张嘴恰是个小豁牙,但还是乐呵呵地吃糖。
  一群大人看着他俩,眉眼含笑。
  “要么说家里孩子多了才热闹呢。”
  乔氏感慨一句。
  他生了两个孩子,偏有一个是哥儿,还远嫁了,好几年见不着一回,每次好不容易回来,至多也只能住十天半个月,分开时简直哭到肠子都断了。
  现今家里只大儿子一家,也不是人丁兴旺的,他同样盼着老大媳妇能再怀一个,奈何这么多年没动静,怕是希望不大。
  去看了郎中,人家那意思是妇人家是好的,他家小子有些毛病,为此去岁里还喝了俩月的药,郎中说药喝了也不能急,慢慢等着看,时至今日,依旧不知有用没用。
  岳松柏听到这里,看向霍凌道:“祺哥儿有喜了,可不能再跟着你进山,这点上你得有分寸。”
  “嗯,我俩年前上去收拾了一回,说定孩子出生之前,小祺都留在山下,也能跟大嫂做个伴儿。”
  霍凌不假思索道。
  岳松柏欲言又止。
  他很想问问眼前的外甥,当真不打算换个营生,但话到嘴边了,又知晓霍凌不爱听,大过年说这个,岂不是给人添堵,到底还是咽了回去。
  别看只是招待外甥,除了炖大鹅,桌上足足八个菜,年菜也不过如此了,且还有两大盘饺子。
  席上说起霍凌和颜祺入冬后在镇上卖馅饼,岳松柏顺势道:“我瞧着卖吃食这营生也不错,索性做起来,日后你单秋日里上山,找找棒槌,发个小财,家里照旧不缺进项的。”
  乔氏看看他,又看看霍凌,见后者低头吃饺子不说话,借着夹菜,打断岳松柏的话。
  “二凌都是要当爹的人了,又不是小孩子,赶山不耽误,生意也做起来了,还用你在这指指点点的。”
  “这不就是因为要当爹了。”
  他喝了些酒下肚,反倒按不住话匣子,同霍凌老生常谈。
  只是这回刚说了没两句,反驳他的却不是霍凌,而是颜祺,小哥儿自进家门后就一直文文静静的,话也不多,单在这时,突然开口道:“舅舅,实则不只是霍凌喜欢赶山,舍不下山里的日子,我也一样,年前上山那回,想到接下来许久都进不得山,回不了山上的家,说出来不怕丢脸,我还难受了好几日。”
  他认真道:“要我说,霍凌只有在山里的时候,才是霍凌。”
  岳谦啃完一块鹅肉,把骨头放到碗里,同他爹道:“爹,二凌他从小在山里长大,对他来说,那就是他的老家,不说他,就连大峰,每年秋日里不也会进山赶山。”
  同为汉子,他多少能理解霍凌,种地的日子一眼能看到头,有人天生喜欢安稳,自然能沉下心,有人却是没有别的本事,不得不如此。
  他很确信,自己是后者。
  没想到除了夫郎与舅伯,表哥也会帮自己说话,霍凌静静放下筷子。
  “我知舅舅是为我好,但我也确确实实,不可能抛下赶山这个行当,山里是我的地盘,我大概会在里面待到老了,跑不动了为止。”
  岳松柏“啧”一声,“从小就是个犟种。”
  “明知是错事,非要去做的才叫犟种,赶山又不是错事。”
  霍凌不在口头上退缩,却也同时退一步道:“不过我也在考虑,接下来一两年里,如何多留在山下陪陪小祺和孩子,又不耽误进山寻山货。”
  在座几人商量半晌,都觉得难办,人就一个,总不能劈成两半,世上哪有两全其美的事,你想要这个,就多少要舍弃那个。
  说到最后,还是掐了话头,转而说些高兴的。
  唯独霍凌并不犯愁,他相信时机到了,总有办法,就像他曾经以为自己要打一辈子光棍,不也遇见了颜祺,一个不止不厌恶,还同他一样喜欢上了山中生活的夫郎。
  第96章 赵家人
  正月里的忙碌在初七这日告一段落, 吃了顿饺子,年节至此过去一半。
  有些勤快的商贩,初八便会开张经营。
  霍凌和颜祺则早就决定要歇过十五, 因而除了中间去了趟城隍庙, 给霍凌求了个化太岁的文疏, 又请了一张符,日子都过得闲散极了。
  睡到日上三竿, 上午有的做针线,有的喂牲口,有的砍柴火、修理农具,晃悠到晌午, 吃饱饭后又困了,于是再上炕睡一觉, 下午醒来,没多久天就擦黑。
  要么有“猫冬”之说, 真是和猫一样, 睡得多醒得少。
  开春之前,家中唯一的大事就是叶素萍生产,算着是在二月里, 但也不是没有提前发动的。
  所以年节中热闹的那几日过去,不必再出门拜年的霍峰,几乎是守着媳妇寸步不离, 以至于叶素萍看他都要看烦了。
  “咱家就这么大,我哪怕在最远的后院墙根子底下喊一嗓子, 你在前院也听得见,况且除了去茅厕,我只在屋里不出去, 还能有什么差池。”
  叶素萍把人往外赶,“你去找老二说话,或是跟他出去串串门子,省的成天围着我和祺哥儿转,走路都嫌绊脚。”
  “老二也没空搭理我,他这几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快要抱窝下蛋了。”
  霍峰嘴上这么说,看媳妇面上有些烦闷,还是决定不惹她上火,背着手出门,先陪闺女在院子里搓了点雪,团了一溜雪球摆在窗台,又敲西屋窗户,问霍凌要不要帮他遛狗。
  “你大嫂看我看烦了,我带着大个儿它们去河边跑跑,英子也一起。”
  霍凌回头看一眼颜祺,叶素萍快生了,颜祺正加紧给还没出世的小侄儿做虎头帽和虎头鞋,帽子前日做好,今天开始纳鞋底。
  有霍峰的话在前,他也开始思索,怕自己总在小哥儿眼前晃,也晃得人心烦,于是道:“你等等,我穿件衣裳,和你一起去。”
  霍峰正愁无聊,立刻道:“好,你赶紧的。”
  四只狗见主人穿戴整齐,本没有什么反应,直到霍凌吹了声口哨,大个儿才第一个窜出狗窝,尾巴疯狂摇动,剩下三个有样学样,大门一开,全部窜了出去,眨眼的工夫就跑出几丈远,化作几道蹦跳的残影。
  冬日里没什么消遣,河上玩冰算一个。
  这时节但凡刮风下雪都出不了门,凡是出门的,大都直接往河边去。
  兄弟俩到了一看,果然有几家人在,有凿了个冰窟窿钓鱼的,也有抽冰嘎,玩冰车的。
  冰车就是一块小木板,下面安着铁制的冰刀,手里再撑两根棍,边撑边走,就能在冰上滑行。
  冬天穿得厚,哪怕不小心摔了也摔不疼,关外的大人孩子没有不会的。
  霍家没有冰车,不过有冰嘎,一把鞭子配一个木头陀螺。
  霍英出门时特地带上,到了冰上后见不远处也有孩子在玩,说了一声就跑远了。
  霍凌回头,看四只狗都在河边没上来,它们没有鞋穿,踩在冰上冻爪子。
  不过有大个儿看着,估计一会儿他们往家走时,叫一声就都回来了。
  再走两步,还看见了杨庆生,正带着儿子杨俊,亲戚家的几个侄子,外在加上村里的几个小子,挨个轮着坐冰车。
  村里的冰车是公用的,河面上冻前都搁在村长家,等冰层够厚,周成祖才肯掏出钥匙,把两架冰车搬出来,让来借的人拿走,谁借谁还,坏在哪家人手上,那家人就要负责修理。
  看这架势,今天定是杨庆生去借的。
  “这几天咋也不见你出门?还想着遇见你喊你去家里吃酒。”
  杨庆生道:“正好,赶早不如赶巧,一会儿跟我家去,让峰哥也一起。”
  “我大嫂眼瞧着就要生了,我大哥哪还肯到处晃悠,”
  霍凌看向冰面,虎子正和杨俊架着冰车你追我赶,后面一群孩子,小子、姑娘和哥儿都有,全都在激动地叫喊,有人给虎子鼓劲,有人给杨俊打气。
  他仔细分辨一下,发现给杨俊打气的都是姑娘和哥儿,忍不住笑了笑,问杨庆生这个当爹的发现了没有。
  “多亏我俩给他起的名字好,随了我和青曼的长处,长得俊。”
  杨庆生得意道:“不过我也跟他说了,和人家姑娘小哥儿玩耍,得有分寸。”
  “你小时候可不见什么分寸,今日惹哭这个,明日惹哭那个。”
  “你就说青曼是不是我这么招惹来的,要不是我主动,她能是我媳妇?”
  杨庆生拍两下霍凌胸口,“跟你说正事呢,去不去家里吃酒?”
  “不如你来我家,我下厨招待你。”
  “也不是不行……”
  杨庆生多看霍凌一眼,“酒不用你管,我家里有一坛子好的,你和峰哥喝了保准夸。”
  他道:“还有一坛子米酒,甜丝丝的,到时让青曼陪着嫂夫郎喝。”
  “小祺最近不吃酒。”
  霍凌道:“你只管带着媳妇孩子来,什么都不用拿。”
  杨庆生心思一转,含笑道:“好,那我就不客气了。”
  且说这杨庆生带着一群孩子疯玩一通,是冰面上最晚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