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作者:
悟空嚼糖 更新:2025-09-27 09:51 字数:3714
“羽王想彻底打击京兆王,看来是独力难行,必须在辅臣里找协谋者。北海王元详是羽王之弟,羽王却没有选详王,选的是叔辈的澄王。”
“阿母带回的诸多朝臣消息里,几乎都不见详王。”
尉窈说着说着,发现一点:“羽王的名声在先帝时期就不好,然而先帝一直重用羽王,可见羽王的忠心无疑,能力也无疑。如今换了皇帝,羽王行事仍如往常,究竟是他本性的确卑劣,还是早就觉得自毁名声,可以保全富贵和平安?”
“阿父阿母想,彭城王忠心、本领、贤名都具备,尤其是贤名!结果呢?功高震新主,先帝驾崩后,彭城王连洛阳都不敢进,直接交出军权离开了京师。”
“还有尚书左仆射嘉王,担任辅臣后,怎么就变了个人,变成好饮酒、整日宿醉的糊涂样?”
说到这,她语气颇激动:“阿父阿母,你们不觉得任城王和尚书令王肃闹不和,也有自毁名声的用意么?”
“倘若他们全是在自毁名声,那么是毁给谁看的?他们畏惧的是陛下么?”
她摇头,犯疑惑:“可是陛下没有亲政,离亲政最少还得隔一年。他们防太尉?!”
尉骃这时开口,问妻子:“太尉和领军将军于烈再闹过矛盾么?”
赵芷停下手中活,点头,气愤道:“太尉仍要求羽林军进他府里做随行护卫!于将军再次拒绝,而且这次太尉很过分,遣家僮去和于将军说,那不等于告诉于将军,在太尉眼里,于将军和他府中家僮的地位是一样的!”
前世新帝亲政前后的事情,像尉窈这样的普通百姓,根本听不到半点消息,只有外戚高家不义之事做多了,令京城人心惶惶,她才主动打听一些官场的消息。可那时她关心朝政消息已经晚了,很快就丧命在一场“意外”里。
尉窈担忧道:“阿父觉得太尉屡次僭越,是根本不忌惮陛下,还是对陛下、对于将军掌握宫中禁卫能力的试探?”
尉骃知道女儿担忧什么,辅臣乱政,京城百姓首先遭殃!那么之前儒学的推行,将似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一笑,宽慰道:“放心吧,到不了那地步。窈儿想,广陵王满腹心思都在对付京兆王,任城王没把广陵王逐下车,表明他也不喜京兆王。所以宗王们在洛阳的权利分配方面,任城王同样不想分京兆王一羹。”
尉窈:“我明白了,这表明澄王、羽王都心知肚明,眼下形势有斗的余地,至少损失掉京兆王,对朝中官员、对民间百姓,均没有大的影响。”
尉骃赞成称“对”,又道:“元别驾到了洛阳后,是巡查完城内、城外,拜谒了若干京中权贵后,才奏请的修建四门小学。我认为这次官学的修建,在元别驾看来,必是各方条件都具备了,只待水到渠成。”
如今尉窈已知,官学营建之难,不仅受军事影响,还与鲜卑权贵子弟读书之风不兴有关。小辈们读书不行,他们的长辈就不热衷于礼制官学的经营。
元志作为鲜卑权贵,带头提出修建四门小学,远比汉世族文官提出,能争来宗王重臣的支持。
又一个晨曦来临。
尉窈心有感,元茂会在阊阖城门等她,果然,他坐在她常吃早食的摊子那,应是来得最早,唯一的双人胡凳被他占了。
不用尉窈开口,元茂给灶夫说了她喜欢吃的,等待的工夫,他不好意思瞧她,盯着碗,低声问:“昨天你说你正想着我,窈窈,你常想我么?”
“早上我和我阿母一起出的门。”
元茂吓坏了,腚底下被蜇了般,赶紧环顾周围,然后惊慌神色看回尉窈,只敢嘴型问:“哪呢?”
尉窈笑:“不知道啊,我和阿母从南城门就分开了。”
元茂又气又爱,这才知道窈窈故意逗他。
尉窈的饭食端过来了,他用勺子的柄轻蹭她手背。
尉窈也用筷子的另端轻蹭他手背。“茂,我不常想你——”
元茂的心瞬间跌到食案底下,眼前热气腾腾的羊汤变成冰镇冷食。
“还想谁呢?”尉窈迅速话音转,咧着两排齿调皮笑。
“我……”元茂责怪十足,瞪这个没良心的。
尉窈歪头和他对视,笑容和绽放的石榴花一样灿烂,惹他心猿意马。
“窈窈……”
灶夫听岔了,探身询问:“贵客要什么?”
尉窈咬一下唇,才忍住不笑出声,把碗里不想吃的一块肥肉舀到元茂碗里。
元茂抬脸,示意灶夫滚一边去。
他先吃尉窈舀过来的肥肉,轻轻嚼着,笑容和碗里搅起的涟漪一样扩散到颊、到眼、到眉梢。
原来窈窈是如此的活泼,她一定只在他面前活泼。
还有,怎么窈窈这么气人啊,变着法儿逗他,以前她可不这样。不过被她逗,生气、无奈又转喜的种种感觉,真新奇啊。
“窈窈,咱俩的事,我保证,最晚不会晚过明年上半年。”
尉窈:“嗯。我信你。”
元茂幸福地直叹气,不然喜悦把胸膛塞满了,满得发疼。
“哎?尉窈,你说——在平城尉学馆的时候,你如果和现在似的对我,咱俩会咋样?”
尉窈:“没有这种如果。”
元茂承认:“是啊,没有这种如果。我知道我若没有十足的诚心,不顾一切地朝你走,你是绝对不会主动朝我迈来一步的。”
尉窈听后笑,没让他看见笑里的伤感。是啊,现在想来,阿茂真正有君子之风,他前世必定也喜欢她,但是看她和奚骄在一起后,就故意对她冷脸,全当普通同门相处了。
即使那样,她受曲融之死的连累辍学,阿茂仍嘱托好友郑遵照顾她,在她受挫折的日子里,给她笔记抄写。
这样好的阿茂,她这辈子一定珍惜!
第263章 中才人尉窈!
一对有情人恋恋不舍告别,走向各自的宫门。尉窈从迈进高而厚的门槛开始,活泼的少女神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沉稳,还有微微的凌厉。
今天来接她去宫学的人,除了女官孟供人、侍童谢谊,还多了名陌生小宫奴。
孟供人解释宫奴来历:“徐书史知道你缺一名侍童,就从劳役区挑了个勤快、老实的孩子。她姓鲍,名嘉言,八岁了,去年三月进的奚官署。”
很明显,女童被提前嘱咐过如何行事,孟供人话音才落,这孩子赶紧向尉窈行礼。
上午巳时许,宦官刘腾带着几名小宦侍来宫学,所有学舍的课暂停,常诵讲师、诵授讲师、女师全出来听刘内官宣读新学令修增的条例。
首先改的是“常诵讲师”的标准,必须通一门经义!考核需经过皇宗学的博士文官出题,达“优”才可。
以尉窈举例,如果她的学识至今只能教《诗经》的《风》部分,就得免掉“常诵”称号,降为最低品级的“诵授”。
其次,从下月起,提高常诵讲师的薪俸。由岁秩三千六百钱,增为五千六百钱。
由于闰八月,本季的末月发放薪俸时,补一月的钱。
尉窈听到这,浑身充满力量!
第三项新增法令是针对魏土所有儒生的,原诏令为天安元年显祖发布的“乡学令”。
增加内容有:凡通五经之一、训诂学术之一,可晋升为小郡“助教”;五经、训诂学里,无论哪项学术通二经者,则晋升为中郡助教;各通二经者,晋升为次郡助教;各通二经者,如经皇宗学考核,达“优”者,则可晋大郡助教。
五经众所周知,训诂学为《尔雅》、《方言》、《说文》、《释名》。
第四项新增法令,为临时法令。
朝廷要在太学遗址的四门位置,营建四门小学,四门小学建成后,将取代皇宗学,京师贵族、官员子弟均可入学。营建四门小学的同时,朝廷需征召抄写教学内容的普通文学官。
这类文学官可以只通一门学术,但需经过皇宗学博士的考核。
刘腾讲述最后一条法令,也是对天下读书的女郎极重要的一点!
“新学令自即日起,无论常诵讲师、助教、四门小学的文学官,女学子均可参与选拔,并且可同时兼内事女官。”
他看向尉窈,仿佛自己得了喜事般庆贺道:“给尉女官道喜了,大长秋卿、中尹共同举荐尉窈讲师,下月起,讲师不仅担任‘常诵’之职,还兼任四品女官中才人。”
中才人,是四品女官里的顶格!
这就跟贵族子弟起家入仕一样,起家的官位越高,将来晋升的越容易。
嘴最快的张供人先附和而喊:“给尉女史道喜了。”
通常担任“中才人”的女官,不愿被别人唤为“某才人”,因为会和次格的普通“才人”混淆。
其余人也纷纷锦上添花:“我听说前几天尉讲师在皇宗学通过诗学考核,便猜着会有今日之喜了!”
“尉女官才十岁啊,前途远大!令我等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