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作者:悟空嚼糖      更新:2025-09-27 09:52      字数:3720
  
  替罪羊,她才不干!女儿也不会!
  北宫苑,西门。
  于忠带着几名亲信羽林来换值房,这种突然而至的查岗每月里都有。守门的虎贲进来禀报:“一名女虎贲发现北海王府动静不寻常,请求向华林都亭报案。”
  于忠说道:“把人带来,我亲自问话带她去。告诉其余守卫,此事待查,不得宣扬。”
  于忠就这样顺利把赵芷接回临危台。
  次日清早,朝臣陆续至太极殿东堂外面等待,官员间还是和往常一样,少数人窃窃私语,多数人各盯自己的笏板,想着过会儿陈述之事。
  可见北海王封锁了昨晚刺客大闹府第的消息。
  他旁边,手贱的广陵王元羽先是戳他头上的进贤冠,再探身悄声问:“太妃到底咋样了?”
  元详半垂眼皮,心里恨不能把元羽剁碎了喂猪!太妃咋样、太妃咋样,从清早出府到进宫,这厮问了二十多遍了!
  元羽没得到回答,摸摸鼻子,再使劲下抿上嘴皮子,把鼻孔拉长,想象高太妃被割掉鼻梁烂肉后的面孔样。
  天子来了。
  前后侍卫各个威风凛凛,行走气势浩浩荡荡。
  东堂内的十几名书写文官和负责杂役的宦官全出来迎接圣驾。
  此情此景,元详从没有像今天一样的不甘与愤恨!
  不甘之心早在先帝时就有了,他自认文韬武略不输众兄弟,然而就因他排行最末,文明太皇太后永远无视他的才能,好容易盼死了先帝,结果驾崩前居然把宰辅之首给元禧那莽夫担任!
  他愤恨的是,昨晚母妃被毁容,刺客只会是赵芷,然而昏君佞臣勾结,他苦无证据,只能咽下此仇。
  令元详瞋目切齿的是,赵芷路过他时,她用一根手指在鼻子前做横抹的挑衅动作,这相当于明着告诉他了。
  刺客是她!
  接下来的议政,他心不在焉,脑中全是母妃清伤口时痛苦的哀嚎。
  下朝时,赵芷假意送元详,说的话更加不避忌:“我这人心眼小,忍不了隔夜仇,劳太傅回去跟太妃说,别再冲我耍威风。”
  元详怒极反笑,眼底阴沉。“你不过是从二品的镇东将军,也配威胁我?”
  赵芷:“那又怎样,都是臣,谁比谁高贵呢?”
  元详脑中更嗡嗡乱响,是啊,不管他官职多高,只要有皇帝压着,就是臣,就可以被出身低贱的佞臣反压一头,恐吓威胁。
  要破这种憋屈命运,不使昨夜的屈辱再次发生,徐徐谋划已不是良策,唯有尽快反!
  外朝官刀光剑影的争权,后宫贵女们此时一无所知。
  不过这不表明后宫风平浪静。
  女尚书王僧男率领一众女官来给诸公主和四位贵人送文书。文书里是所有先帝时期到现在执行的后宫诏令,缺失的是宫外命妇应按哪朝的制度来定?以及朝官按品秩应该补充的侍妾人数。
  先说第一点,命妇的最终诏令虽是皇帝班诏册封,但朝堂政务繁忙,皇帝哪能顾上此事,只能由后宫制定好了,并拟好正规的诏令草稿,然后由尚书省或中书省的官员抄一遍,最后盖天子信玺。
  命妇的册封不是小事,皇后和公主们可时时将命妇宣进宫,通过贵妇打探朝臣的心思,提醒皇帝对臣子或笼络,或防备。
  不过命妇等级的制定仅是繁琐,并不困难。
  难的是第二个任务……补充朝官的侍妾人数。
  朝廷着急恢复妻妾古礼的目的,是广继嗣,教导妇人不要妒忌,恢复教化女子的种种古礼。
  这是份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不管谁做皇后都难施行。
  首先,妒忌夫君纳妾是人的天性,怎可避免?换言之,妻子给夫君纳小夫、养外夫,天下儿郎们会鼓掌接受么?
  其次,鲜卑的女子们各个不是善类,有的是力气和手段,她们的夫君少有敢主动纳妾的,尤其是有权势、有地位的宗王女、勋贵女。
  贵妇们不执行妻妾古制,时间越久,效仿的平民越多,久而久之,恐怕魏境都要一夫一妻了。
  所以诸公主和贵女们陷入两难的抉择,让朝廷满意,势必得罪天下妇女,还有就是,公主们自己都不会给夫君纳妾,凭什么说服命妇?
  义阳公主把有关的文书给于宝映,调皮笑着说道:“一事不劳二主,还是交给你吧。”
  于宝映不能推辞,也不好接,她求助目光看向王普贤。
  义阳公主的笑里掺了讽刺,道:“你看她干嘛?岛夷人妻妾成群……”
  南阳公主打断对方的话:“少说几句吧。”
  王肃长驻寿春,朝中渐有流言蜚语,说王肃被重臣排挤,被皇帝怀疑其忠心,不知何时开始的,权贵宴饮间,不再呈南人喜饮的茶茗和南人好食的鲫鱼肴,甚至连洛阳大市的鱼鳖买卖都受到了影响。
  这时,长乐公主元瑛问王僧男:“我听说今天是尉女官给我们送文书啊,怎么换成了你?”
  第336章 每个人的心思
  王僧男回道:“大概是宫人听错传错了。尉尚书身兼两职,她近来在中书省参议礼仪,便从文书库挑拣出后宫有关的古礼,以及文明太皇太后时期的仪、服、食、寝、功等日常记录,从整理分类到补缺均是尉尚书做好的。下官的职责是协助公主、贵人重新制定后宫政令,去除从前不合规矩的事务,添加岁时所需功事,以及缺少的礼职宫令。”
  在场的贵女里,虚担女官职的于宝妃念书不多,连听懂都费劲,听完后她觉得,如果不是尉窈多事,根本不必忙这些差事。
  元瑛又问:“对于补妻妾古制,尉女官有没有让你转述什么?”
  “没有。”王僧男如实回,她的视线从四位贵女间一掠,着重看于宝映。
  她知道若无意外状况,中宫之位将属此贵女,那么越早拟好妻妾古制的奏请,越能显出于贵人可担皇后的干练,以及掌控卓见的果决。可是于贵人神色和其余人一样,似乎理解不到尉女官的用心良苦。
  王僧男略微犹豫,看着于宝映,隐晦提醒:“下官进宫有四十年了,阅过历朝历代的妻妾古制,就此问题问过不少贵人和内事官,都说少有照搬古礼执行的。”做不到是一回事,做给陛下和朝官看才是最重要的。
  义阳公主立即生怒,说道:“所以尉窈什么意思?明知此事难为还给我们找麻烦?谁爱干谁干,反正我明、后天和姑姑约好了出宫饮宴。”
  元瑛公主道:“行了,都别愁了,就算要忙也不在这一、两天,阿姊,明天我和你一起去姑母那,问问姑母有无良策。”
  既如此,王僧男揖礼告退,她平时谨言慎行,等到独处时才轻声叹息,感慨尉尚书虽然年纪轻,真是天生应该生活在宫里的人物,于贵人啊,悟性平平,确实不能明着相帮。
  东极堂外属官的文舍里。
  尉窈从中书省回来办差了,才离开了几天,谢谊和裴慎均跟几月别离似的,言与行充斥着依恋之意。尉窈在她二人的心里,不仅是师长,还和家人一样拥有了亲情。
  尉窈也愿意教导这俩学生。
  谢谊二人都理解册封外命妇是很有利的政务,但是为什么要无事找事,让后宫完善妻妾古礼?男子都不纳妾,对女子而言是幸事啊!
  尉窈娓娓讲述道:“朝廷下达的诸多诏令,不管是司州的,还是地方州郡的,都能如诏令上写的严格执行么?”
  “比方说新学令,任城王已不掌管此事,有能力担此事务的王尚书长驻寿春大营,要不是都城正在建四门小学,估计新学令就完全搁置了。但是,正因为新学令的颁布,我朝才能与岛夷争夺华夏正朔!”
  “再比如,太和元年至五年期间修改的律、令有八百余条,还未在所有州郡施行,太和十五年时又修改了。虽然朝中有不少流言,说郡县不满律令的频繁修改,仍执行旧的,无视新令。可是先帝的种种改革,必须有律、令为依据,依律而行,方能堵住鲜卑旧势力的嘴,这才是关键所在。”
  “陛下将立皇后,世家大族多少双眼睛都盯着呢,盯着皇后能不能担起中宫的职责,另三位贵人是不是辅佐皇后的贤良妃嫔。只要皇后和诸位贵人按照正统古礼做一、两件该做的事,立刻便能阻挡所有居心叵测,想把自家女郎塞进后宫的权贵上书。至于京中贵妇鄙不鄙夷妻妾古礼,听不听皇后和众妃的劝说,根本不重要。”
  “陛下才接手政务,夜以继日地忙碌,每天都忧愁受灾的郡县,这一两年里,后宫的贵人宜少不宜多,必须稳啊。”
  裴慎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册封命妇是恩赐,恢复妻妾古礼是敲打,恩与罚的过程,是皇后联络命妇的好机会,且让朝官们更忠君,忠君才能惠及母亲、妻子,继而家族鼎盛。”
  谢谊心虚地鼓腮帮子,小声问:“那要是后宫的贵人们和我一样笨,没人给她们细细解释,反倒误会你给她们找麻烦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