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作者:汀柏荣荣      更新:2025-09-27 09:54      字数:3749
  
  因此当公子荣下落不明时,无论是越还是苏望,第一个想法都是安国插手北国之事,救走了公子荣。
  安国会不会冒着风险出手相助?答案是会的!
  只因曾经汴国打赢安国和北国,北国国君不忍越受苦,将荣送去了汴国。当时安国只有一个公子濯,濯与荣在汴国同为质子,荣的母亲还是濯的亲姑母,两人情分自然与旁人不同。
  在心里确定就是安国救了人后,北越第一个想法就是去要人。
  虽然他已经登上了北国之君的位置,但是他依旧不能安心,因为国中还有许多人心向世子,对他发动政变一事,颇有微词。
  公子荣活在这世上一天,他便一天不得安心。
  苏望得知北越的想法后,马上劝说道“可是大王,派出那么多人搜寻,结果都找不到公子荣下落,安国从来没有派过人来奉宝,如何能直接向安国要人呢?”
  那毕竟是安国,不是什么小诸侯国,可以任由大国揉捏。
  假设安国真的将人救走,没有确切的证据,安国不可能放人,甚至可能以此为借口与北国打起来,北国现在刚刚经历了新老国君的交替,正是朝政不稳的时候,万不能给敌人可乘之机。
  “相国,寡人并不在意荣是死是活,寡人只在意,荣还会不会再出现?”
  北越年轻的脸庞上满是阴沉,他没有非要杀了他的兄长的想法,只是兄长活着一日,他的位置便一日不稳。
  苏望沉吟片刻,说道:“国君可知,日前泰晟候陵墓被天罚,天降神雷,将泰晟候的陵墓劈得七零八碎,尸骨无存。”
  “自然知晓,泰晟候也不知究竟是做了何等伤天害理之事,才惹得上苍震怒,不过此前并未听说他有无德之举,也不知是藏得好,还是一切都是巧合。”
  北越说起这件事来,眉宇间多了几分少年人的乖张,这种神鬼之事,向来颇得少年人的喜爱。
  苏望笑道:“国君为何不觉得是泰晟候惹怒天子,才招来神罚?”
  “惹怒天子?哈!就凭他?若真说是惹怒天子,第一个挨劈的人应该是汴公!”
  汴国早年间就对周天子颇为不敬,仗着汴国永明城文道昌盛,天下大能汇聚一地,平等的看不起每一个诸侯,包括天子,那时候从来没有见过神罚,天子一说,不过是骗一骗愚昧的庶民,身为王公贵族的一员,天子究竟是不是上天的孩子,北越难道还不清楚吗?
  苏望听着年轻的君主狂傲的发言,眼中满是欣慰,他追随的君主就应该是这样,要有豪吞天下的气势,不畏惧任何人,更不会被所谓的天命控制。
  “泰晟候一事,恐怕另有隐情,不过此事真相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前有泰晟候被天罚,我们大可利用此事,赐公子荣死。”
  北越当即眼睛一亮,连声催促:“相国快说,如何能让他死?”
  “只需向世人说明,公子荣不敬父命,是不孝无德之人,不可继承北国国君之位,天神震怒,降下神雷惩罚了公子荣即可。”
  苏望的话并不绝对,他没有说公子荣被雷劈死了,只说上天降下的神雷,惩罚了对方。
  这句话可以拆成两部分听,上天确实降下神雷,只不过劈得是泰晟侯的墓。
  公子荣丢失世子之位,如何不能算作上天对他的惩罚呢?
  “好!好!相国颇有些急智!寡人得相国相助,实在是今生有幸,相国真乃神人也。”
  北越说话有些夸张,看是苏望哈哈大笑的样子,就知道这近乎拍马屁的夸奖,很得苏望喜欢。
  照抄了沈知微假借神明的把戏后,北越和苏望又开始商量,如何借鉴天子的军功封爵制度。
  军功封爵制度的成功在此次天子攻泰晟一战里,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当守军和攻城军队人数几近相同时,守军守城不利,攻城一方算是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天子手下哪儿有什么能兵悍将?胡幼安此人,在之前甚至从未听说过,诸侯们打听一番,得知胡幼安此前只是王宫里的奴婢,不知如何得到了天子的赏识,一举成为宫中郎中,还被允许领兵出征。
  即便他们知道胡幼安算得上家学渊博,诸侯们也没有将她的能力放在眼里,贵族连庶民都看不起,怎么可能看得起一个奴隶?
  就算现在胡幼安拥有了与他们平起平坐的身份,也永远不可能得到他们的重视,哪怕有朝一日胡幼安领兵将他们斩杀,他们也不会将胡幼安放在眼里。
  这就是贵族们口中所说的气节,沈知微眼里的三观扭曲。
  贵族,庶民和奴隶,明明都是人,在当下这个时代,却仿佛是人、猪和蚂蚁。
  人就是被猪拱死,被蚂蚁咬死,也绝对不可能将猪和蚂蚁视作同类,只会哀叹自己倒霉,手上没有拿着足够强大的武器。
  嘴上说着,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可是再不忍,吃猪肉的时候也是香的,踩死蚂蚁的时候,也不会为蚂蚁之死而哭泣。
  沈知微就是知道这一点,所以才说有很多利民惠民的政策不能大肆推广。
  军功封爵这个制度固然可以强大军队,但爵位本身是一种被垄断的资源,沈知微身为天子,能够肆意取用这个资源,是因为她是周王室唯一的血脉了。
  当其他诸侯陆陆续续推出类似军功风爵的改革后,不等他们看见自家军队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场景,他们先看见了一波又一波的暗杀刺客,到处都是反对的声浪,朝中的大臣更是想尽办法阻止改革。
  军中的兵卒也没有像他们想的那样,上了战场什么都不顾,一个劲儿的杀敌。反倒是有更多的兵卒当了逃兵,或者冒领军功,或者消极以待,完全不相信所谓获军功可封爵的承诺。
  诸侯都想强大自身,有什么好的政策都想学了去,在这个时代,不改革就意味着落后,弱小就会被灭国。
  可是诸侯会为自己的封地着想,他们的大臣却不会,大部分出身好的大臣永远不缺去的地方,他们如汴宵一般,同门遍布各地,他们比汴宵更强,因为他们到处都有亲戚。
  沈知微接下来几个月又听了好几个月的热闹,每次听说哪个国家因为学了她的军功封爵制度,导致国中内乱,她就关上门一通大笑。
  知不知道什么叫学我者死?
  “虽然我很理解他们想要一统天下的野望,但是还请他们先不要望,先看看自己几斤几两吧,后世不知道吃过多少血的教训,才总结出一套可行的方案,他们倒好,两眼一闭一睁就要照抄,抄制度也就算了,连引雷针都要抄,我也引雷劈人坟头,是为了救人好不好!”
  沈知微一通吐槽,针对的主要目标就是北国,天知道她从胡幼安那里听到说,北国疑似出现同款神罚时,受到了多么大的惊吓!
  她还以为有老乡来了,还想着会不会是来跟她抢工作的,又或者她是亡国之君,对方是明君?是她的宿敌?
  还好后来郑跟她说那仅仅是北国放出的谣言,北国夏天很少打雷,反正近一个月都没有出现过雷光,怎么可能会有天雷降罪。
  沈知微弄明白前龙去脉后,只能感慨古人只是见识不够,脑子是真灵活啊。
  装神弄鬼这一套,她一用,人家就学去了,那北国的新国君连引雷针都没有,甚至连雷都没有,就敢说人被雷劈死了。
  睁眼说瞎话的最高境界了。
  “算了,学就学吧,爱学啥学啥,反正不是折腾我,妫央那小子要回来了,他养得猪还没出笼呢,要不先不给升官?”
  沈知微戳了戳系统面板,系统跳出一条自动回复,她又戳,又跳出来一条。
  挺好玩的,一戳一跳。
  沈知微本来还烦恼妫央回来,她要不要给对方升官,现在被系统回复逗乐了,烦恼抛到九霄云外。
  她是大王,她说升官就升官,无官可升?那就造个官给妫央。
  玩一个萝卜一个坑那一套是吧,看我拎着铲子变身鼹鼠,满院子挖坑去!
  看你们有几根萝卜占我的坑。
  沈知微每一次都会被自己的天才程度吓到,清北没有录取她,真是清北的巨大损失!
  妫央也觉得自己是个天才,这何尝不是一种君臣之间的默契呢?
  他认为,自己散播谣言搞北越的事情,实在是做得太天才了,可惜没有让北国因此大乱,只是引起一时骚动。
  仅仅是骚动,还很快被北越压了下去,结果不太好,就不跟大王说了。
  下一次,他一定把事情传得更远一些,争取把下一个诸侯国给弄没咯。
  从景昌出发去东海盐场时,妫央忧心忡忡,回来的路上,妫央满面春风。
  不光妫央高兴,跟着妫央去东海盐场的兵卒都很高兴,他们之中除了战亡的兵卒外,其余人身上都有军功,回到景昌后就能兑换军功了。
  他们能亲眼看见属于自己的良田屋舍,哪怕是伤残的兵卒,以后也有人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