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作者:
汀柏荣荣 更新:2025-09-27 09:55 字数:3781
这种现象很不错,但也生出了不少乱子。
各地有不同的习俗,每个地方的人说话口音和住宿习惯等等都不一样,这群人凑在一起,一不小心就会产生摩擦。
磨合需要时间,还需要空间。
景昌城原本很大,但是想要成为一个大城市,它还差得远。
原本的坊市分割解决了一些麻烦,但还远远不够,沈知微必须尽快扩张景昌城的面积,不仅如此,学宫也得扩张,现在的学宫已经容纳不了那么多学子了。
沈知微看了半天,最后还是将后世的城市建造思路拿出来了。
以居民区为中心,建设各种配套设施,最后形成一个个人群聚集区,再将其分割开来。
官府、医馆以及出行用的车马行,还有杂货铺子以及粮行等等,居民楼附近布置商业街,还得做城市绿化,可以每家设置简易厕所,铺设下水管道,集中供暖的管道也得铺好,没有水泵,难以将自来水接入每家每户,那就在居民聚集区打上四五个井,保证居民用水。
这些都做好后,就要考虑教育问题了。
人不学不知礼,这里的礼不仅仅是礼仪,还包括做一个人需要知道的礼义廉耻,法律条款。
学堂必须布置到位,并且有足够多的老师,足够多的生源。
老师和学生是个大问题,各有各的困难。
总体来看,铺设学堂要面对的问题是老师少学生多,但实际上来看,很可能会出现老师和学生都不多的情况。
老师不多是硬性问题,短时间内没办法解决,只能期待培养更多学生后,可以缓解老师方面的压力。
而学生不够,这个问题就是现实问题,那就是人穷。
沈知微当然可以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可就算是后世国家承担学费的九年义务教育,也有学生没法读完。
现实有很多原因,归根结底就一个字——穷。
穷不是免费读书就能够解决的因素,穷是家庭对个体的捆绑,当一个家庭很贫困的时候,家庭里任何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分工,没有人能够脱离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
跟穷人说读书有多大的好处是没用的,以后是大人物们才会想的事情,穷人只想活过明天。
沈知微想来想去,将一部分绣坊的活儿派发给了各个学堂,入学后,凭借学生身份,可以接一部分简单的手工活,赚取钱财。
每个学堂都会有一部分奖学金,一月一考核,根据排名下发不同额度的奖学金。
当进入学堂能够赚钱,那么家长就会松口让孩子走出家门。
沈知微能做得只能到这儿了,社会发展就到这个地步,城市中的庶民都没法实现脱产,底下的村落更不用说,所以学堂设置完全不用管村落。
与此同时,沈知微放开了村民搬迁到城里的政策,只要拿到村长或村老的推荐信,就可以离开原居住地,到任意城市中定居,前提是在城中租赁房屋或有房屋,要办理暂住证。
在城中有稳定工作,且不愿意回村的村民,要将户籍迁到城里,转让村里的土地使用权给官府。
沈知微是要从根上阻止小地主的产生,一堆世家大族就已经够让她头疼了,再来一堆小地主,她还活不活。
有些时候工作是真的会让人上头,沈知微一开始落笔就想扩建一下景昌,结果越写越多越写越多,等她反应过来,天都黑了。
……
她竟然连续工作好几个小时!从下午到晚上!
明天她一定要看看太阳是打哪儿出来。
沈知微伸了个懒腰,感觉听到了骨头缝隙挤压发出的嘎吱声。
完了,年纪轻轻的,别给整出个腰间盘突出来。
沈知微赶紧起身来了一套广播体操,活动完身体后,自认已经健康很多的她,让人去布置饭菜,该吃晚饭了。
工作一整天,她接下来一个星期都不要再这么工作了,从明天开始,她的工作时间要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
沈知微握拳,给自己定下了新的工作目标,主打一个我只要我舒服,别的啥也不管。
第二天一早,闻桃被沈知微叫来干活,她一看那一沓子纸,就有种不好的预感,翻开之后,果然预感成真。
好多事情要做,太多了!
闻桃第一页都没看完,就皱了眉头,一脸为难地说道:“大王,下臣恐能力不足,难以胜任此事,此前从未有人建设过这样的城池,而且下臣不太懂建城的事。”
建城不是大笔一挥,找人就能开干的小活儿,从选址上来说就没那么简单,如果选的地方不好,等以后来个地震洪灾什么的,费心建造的房子全都废了。
闻桃对这些实在是不太了解,她今年也不过双十年华,能够在学识上超过大部分人,就已经够厉害了。
人的精力有限,她不善此道。
沈知微闻言沉默了一下,她突然有点儿想组建内阁了。
彻底放弃主线任务后,之前沈知微十分排斥的一切,此刻都成了她急切想要做的事情。
如果内阁组建起来,有各种人才供闻桃来安排,沈知微派发下去的事情,闻桃肯定不能推脱,她会安排好一切。
但是不行,组建不了,因为人不够。
人手太少了!
“二十年前景昌城曾扩建过一次,那次你父亲似乎参与其中,他应该有些经验,你回去同太傅聊聊,找些有经验的官员一起安排此事,现在景昌城有多挤你也看见了,以后来景昌城的人只会更多,不会变少,务必要尽快将新城区扩建出来。”
沈知微实在是没人可用,这事儿还是交给闻桃了。
闻桃只好应了一声,皱眉苦脸接下此事,然后继续往后翻看,又看见了对村中庶民移居城镇的规定,以及设立学堂,为学堂学生安排修活儿赚钱补贴的事,这两件事让闻桃这位世家出身的贵女,眉头皱得能夹死人了。
闻桃实在是有些无法转变观念,村中庶民如何能与城中庶民相比?居住在城中的庶民,大多祖上都是贵族,只不过是落魄了,渐渐连寒门都维持不住,这才成为庶民的。
而村中的庶民,没有姓氏,祖祖辈辈都是庶民,让他们进城,这听起来实在是让贵族难以接受。
还有就是让学生接绣坊的活儿赚钱,闻桃不明白,都送孩子去读书了,家里还缺那么一点儿钱吗?
沈知微看闻桃不说话,只是一味皱眉,便问她:“是哪里不明白?”
“大王。”闻桃叹口气,将手上的纸轻放在案上,“下臣不是不明白,只是不知道,该不该这么做。”
迄今为止,大王提出来的每一个想法,都对了。
之前大王给庶民分地免税,让庶民有房住,还弄出来什么火炕来为庶民度过寒冬,庶民逐渐富有,景昌才得以强大。
闻桃曾听过民贵君轻的理论,但世上君主无数,唯有大王做到了这一点,大王也向她,向世人证明了,民贵君轻确实可以强大国家。
可也不能让民贵重到这个地步吧!君主是不是太卑微了一点儿?
“去做就是了,没有前例可循,待百年之后,景昌便是前例。”
沈知微能感受到闻桃的迷茫与忧虑,这很正常,这个年代,正在经历一种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是自此统一从此走上稳定强大的道路,还是自此各自分散,如同一条线分割出无数份,各自奔向自己的前程,谁也不知道最后会走向哪一条路。
沈知微有信心说出以史为鉴的话,是因为她真实旁观过这一段历史,而闻桃身为历史中的人,她的迷茫很正常。
最后闻桃还是接下了沈知微的吩咐,拿着那一沓子纸走了,她会和各部官员一一沟通,将事情分发下去,让每一件事都由有能力之人处理,这就是她身为太宰的职责。
沈知微将任务派发下去后,就没什么事情要处理了,今天的工作时间控制在了两个小时之内,非常完美。
闲暇时间,沈知微打算去看看造船的事情,也不知道船怎么样了。
刚入夏沈知微就让造船匠造船,现在已经过去三个多月,百工坊日夜不停工,可算是造出了两艘大船来。
百工坊在宫里,造船场却不在宫中,而是在东海盐场附近。
宫里可没有那么大的地方,可以盛放巨大的船只,东海之畔海岸线连绵不断,截取一小段分给造船厂,方便又省事儿。
赶路一天,第二日沈知微到了造船厂,看见了她心心念念的船。
相比于之前的船,这两艘船都称得上大,不过第二艘明显要更大一些,这是造船匠技术在进步。
安金找来的造船匠名为鱼,鱼和安金一样,父母是优秀的造船匠,她继承了父母的手艺。
她是女子,年纪大了一点儿后,主家就只想让她嫁人,将手艺传给其他造船匠,她不愿意,被主家逼着,已有大半年没造船了,如果不是汴国突然亡了,她不知道会遭受什么,所以鱼对景昌心怀感激,安金一说景昌的天子想要一位造船匠造船,她二话不说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