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作者:
汀柏荣荣 更新:2025-09-27 09:55 字数:3760
其实做一些固定的比划,用来传递信息,这种行为并不少见,在山中行军的队伍也会如此。
有的人眼睛很好用,能看见很远的地方,那些地方都是声音传达不到的遥远之处。
而且比起大喊大叫,用身体动作来传递消息,在战场上更为隐蔽安全。
旗语的好处有很多,坏处也有,那就是得记。
旗语不是只有几个简单的动作,有些时候旗语能够传达很复杂的信息,这需要背很多东西,因为战场上瞬息万变,情况不一,最好是所有人都能背下来。
但人和人的天赋真不能比,有人善于作战,有人善于记忆,大多数人只能占其一,做不到所有,旗语复杂,实在是难以全都记全,最后记全了的人,可以说是百里挑一了。
别的人只能记个大概,有几个能记全,沈知微见其他人实在是记不全,也就没硬逼着了,她让那几个记全了的各自分散开来,一艘船上有两三个人即可。
有替补的,到时候出了事也能有人顶上。
死记硬背还能找到合适的人才,但是水军将领是真找不到,那么多人里硬是没有几个合适的,提拔上来的伍长什长百夫长,天赋都有限。
沈知微扒拉来扒拉去,不得不承认,金卡是真的很难抽到,她运气再好也找不到。
水军出现时间太短,此前没有培养的土壤,想要找到相对应的人才就很困难。
说到培养人才的土壤,沈知微觉得她应该改一改学宫了。
目前的学宫主要培养官员,各行各业的人也有,但是所有学生都奔着做官去的,对于沈知微来说,人才可挑选空间太狭窄了。
她得设立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学校,缺将领就专门培养将领,缺医生就专门培养医生,其他领域的人才,可以此类推。
学旗语这事儿也提醒了沈知微,每个人的天赋领域不同,如果光盯着做官这一行当挑选人才,她到死也找不到合适的,能够撑起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
于是沈知微将闻桃喊进宫来了,连带着还有妫央一起。
妫央为辅,闻桃为主,沈知微让两人共同筹办开设专业学校的事情。
学校这个概念,闻桃此前听说过,在沈知微的商业街规划里,她曾经提到过学校的设定,不过现在落实下去后,都被统一称作学堂了。
专业学校一听就和学堂不是一回事,所以沈知微没有用学堂来指代她要开设的新学校。
妫央还不太懂,闻桃给他解释了两句,他也就明白了,明白过后就是发愁。
“大王,听太傅的话,开设专业学校需得如学堂一般,寻找良师,搜寻生源,还得设立合适的学校地点,以及编撰课本。如今良师难觅,学生一心考科举,城内合适的地点都已经设好学堂,若无良师,课本更无从说起,此时开设专业学校,恐是难以维持啊。”
妫央的态度倾向于等以后手底下人多了,景昌城再次扩建了,再设立专业学校。
如今连科举都没弄明白,学堂的教育事业也才刚起步没多久,弄什么专业学校啊。
妫央倾向于保守发展,先啃完一个领域再来下个领域,而不是上来就摆个大摊子,顾不过来。
闻桃倒是觉得可以一试,她之前高强度工作,已经习惯了面对各种困难,妫央说得那些问题,在她看来都不是事儿。
“太宰,大王现在要设立专业学校,自有其必要之处,良师虽难觅,但并非没有,天下有向学之心的人何其多,只要学校建好,自不用愁生源在何方,其余困难一点点解决便是,没什么难得。”
妫央闻言,心中翻了个白眼,他觉得闻桃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自打他又恢复了太宰之位,闻桃卸任后,他心里就不是很舒服了,因为闻桃之前干得很不错,不少人都将他和闻桃拿来对比。
结论是太宰央有太宰央的强处,而太宰桃则是一个合格的太宰。
听听这话就知道,人们心中更好的太宰是谁。
妫央能舒服才怪。
而且他还念着之前的首辅之位,好不容易从永明调回景昌,结果首辅之位依旧不是自己的,妫央有时候都想问问大王,究竟是想如何安排自己。
坐在上位的大王沈知微其实什么都没想。
她觉得妫央说的有道理,闻桃说的也有道理。
这事儿她本就迟疑不定,才会叫人进宫来商量,若是她已经下定决心,那还找人商量什么?直接下发王令,叫底下人开干就完事了。
“两位爱卿都言之有理,只是你们可能还没明白专业学校是做什么的,眼下景昌最缺什么样的人,专业学校就会培养什么样的人,良师不必去寻,培养将领的专业学校,将由胡幼安担任讲师,培养医者的学校,自然也会由医术高超的医者担任讲师。”
“大王,中郎将若是回朝,日后景昌对外便损失一员大将啊!”
妫央不同意,胡幼安就该在战场上打仗,让她回来当讲师,那不是暴殄天物吗?
他以为胡幼安当了讲师就没法上战场了。
沈知微当然知道召回胡幼安会有多大的损失,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而且人手严重不足的时候,就别想着往外扩张了,以后要真是青黄不接,那祸患无穷。
于是她一咬牙,下定了决心,说道:“将领的专业学校只开设一年,这一年,予愿意暂停一切,只培养人才!”
不光是胡幼安,需要进修的将领回来上课,有能力的将领回来讲课,沈知微就不信了,突击一段时间,她还能缺少专业人才。
闻桃听明白了,大王口中的专业学校分两种,一种是类似于那些官员们会上的“培训课”,只不过时间更长,教导更具体。
另一种则是专门培养一类人才,类似学宫,只不过学宫是培养官员,那些专业学校是培养医者、匠人、小吏等等。
大王此举,是进一步的开民智,比此前城门讲台更为具体的开民智。
闻桃咽了口口水,眼中生出向往的光来,她不敢想象,大王的设想成真后,大周会变成什么模样。
第78章 沈知微:放现代,我得被……
妫央也想象不到, 他一直皱着眉,眉头就没舒展过片刻。
即便跟着闻桃离开王宫,身上已经承担起大王下派的任务,他依旧很为难。
“太傅, 可有时间一叙?”
“太宰相邀, 岂能没有?还是老地方?”
闻桃出来看妫央那么纠结, 就知道要来一场对话,她也想跟妫央好好聊聊, 自然不会推脱妫央的邀请。
在很久之前, 闻桃就明白, 她和妫央必须相处融洽, 哪怕心里并不赞同妫央的一些想法,也不能与妫央撕破脸皮的对着干。
妫央想必和闻桃是同样的心思,他也不想和闻桃闹得不愉快。
所以一旦出现分歧, 两人就会坐下来聊一聊,尽量给分歧找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
并不是两人有多么投机,又或者是感情多好, 只不过是因为, 两人同属大王麾下, 是大王的左膀右臂, 如果两人打起来,那对景昌, 对大王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闻桃心道, 虽然妫央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但好在他和自己一样,是对大王保持绝对忠诚的人。
妫央找闻桃要说的事情就是专业学校,他还是觉得专业学校的开设时机不对。
尤其是让胡幼安回来这件事, 哪怕只有一年时间,对景昌和整个天下来说,依旧影响巨大。
妫央也不绕圈子,坐下来后就直接说了他内心的迟疑。
不如天下稳定后再开设学校,到时候将领们没有地方打仗了,都去专科学校培养人才,培养下一代,也算是物尽其用,而非鸟尽弓藏,多好的安排啊。
“太宰可曾想过,为何大王要在此时此刻提出培养人才一事?”
闻桃承认妫央说的话有些道理,从妫央的角度去思考,此事有理有据,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此时设立专业学校,自然是有其必要之处。
“自是因为朝野内外,太缺人手。”妫央立刻回答道,“可正是因为缺人,更不能随意抽人去当讲师啊,尤其是如胡幼安一般的将军,她离开战场后,根本无人能代替她。”
“她总不可能一辈子都在疆场上等着出征,如今是大王主动抽调她回景昌,万一日后出意外,她不得不退下呢?若是没有人能顶上,太宰可想过,到时候景昌会有多么的被动。”
闻桃的话让妫央沉默了,妫央还真没想过这件事。
主要是胡幼安正值壮年,她一直在沙场上战无不胜,给人留下了一个她似乎永远都会在战场上当顶梁柱的印象,没人会无缘无故怀疑家里的顶梁柱会坍塌,房子会变成废墟。
更没人会想着,万一顶梁柱没了,要拿新的顶梁柱换上,阻止房子坍塌。
是了,大王那么着急,肯定是设想到了这种情况。
妫央头疼地揉了揉眉心,最后的问题还是落在了人手不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