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作者:浮游的蜉蝣      更新:2025-09-27 09:55      字数:3809
  
  其中,皮肤上的伤口不是平洄故意制造的,她只是在裁纸时有点心不在焉,于是划到了手。
  虽然时间重置对身体伤病的影响确实也是平洄计划内的研究项目之一,但那在计划表里起码得排在她确认了开启重置的时间点之后。
  而要确认那个时间点,自然就得打破生物钟。
  即,得熬夜。
  而且还不止得熬一夜。
  起码得熬三晚。
  如果三晚的重置时间点都一样,才能初步确定重置时间点就是那个。
  而如果三晚不一样,那么平洄就得熬更多晚,直至找到重置规律。
  平洄还是更希望这个重置事件能像它突然出现一样,突然消失。
  解谜什么的,平洄兴趣不大,她更想保住她的生物钟。
  自从成年之后,平洄是一年比一年更不喜欢变化。
  熟悉且规律的东西才能让平洄安心。
  平洄知道这种心理不是太健康,但现代人各有各的疯法,她这点问题不仅够不上“病”的标准,甚至都不够格被称为怪人。
  最多只算不太合群的人。
  在破坏生物钟之前,平洄先去检查了自己的精神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去确定自己疯没疯。
  为了严谨,平洄跑了很多家机构。
  包括公立的、私立的,物理测脑部的、聊天测心理的,甚至还试了试街边摆摊的神棍。
  由于平洄要求当天出结果,很多靠谱的机构都告诉她很可能不准。
  但平洄也没办法。
  不准就不准吧,很多家不准的结果加起来,凑合着看吧。
  而凑合看到的结果就是,所有靠谱不靠谱的机构及个人给出的诊断都说:
  没检查出明显问题。
  哪怕个别试图卖药、卖治疗方案的,也只说:
  “你要是不放心,我这儿可以做调理。”
  “你要不先试一个疗程?”
  “现在新客户办卡有七折优惠哦。”
  “如果一次性充值两千元,优惠还可以提升至五折。”
  ……
  总之,平洄大概确定了自己真没疯、周六循环是现实。
  随着这个周六一遍又一遍冷酷无情地循环,平洄到底还是无可奈何地开启了熬夜。
  看着时间走过二十二点,平洄开始接连不断地打呵欠。
  哪怕这时候在智能机上刷出的帖子、视频都是平洄之前没看过的,其中不乏她感兴趣的,但平洄还是更希望现在能睡觉,这些内容她能周日早上再看。
  如此熬到了二十三点五十九分,平洄打起精神,集中注意力盯时钟、刷新各种页面。
  直至时间从二十三点五十九分五十九秒走到零点,平洄眼前一花,她从坐在椅子上变为了侧躺在床上。
  原本铺得整齐的被子松散地搭在她的身上。
  本亮着的灯熄灭。
  本开着的卧室门关闭。
  本连接着智能机、为亮屏状态的显示屏熄灭。
  总之,一切变得好像平洄是和以往一样二十二点便已上床睡觉。
  甚至连平洄的困倦程度都像是已睡了两小时,因为做了梦或感受到某些动静所以迷糊转醒。
  而不是从二十二点熬到现在熬到头疼。
  对,本来平洄因为久违的熬夜而开始有些头疼,但现在不疼了,只剩下睡到一半被迫醒来的困。
  困到让平洄简直想干脆就这么一直睡到早上算了。
  但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才下定熬夜的决心,平洄还是挣扎着打开智能机。
  没精神起身连上实体显示屏,卧室内此刻完全黑暗的状态又格外适合投影,平洄便直接将智能机界面投影到半空中。
  然后看到,那些在她的记忆中不到一分钟前还开着的页面全部关闭。
  重新逐一打开后,上面显示的全是周五晚上的内容
  而日期则停留在二十三日,没有动弹。
  仿佛时钟在走完一个二十四小时循环后,忘了带动日期往上加一个数。
  确认了心中的猜想,平洄把智能机一关,睡觉。
  等新的一个周六再次来到夜晚,平洄走出家门,去大街上闲逛。
  平洄所住的地方是一个小城市,尤其她家这一片主要是住宅区,没有大型的娱乐场所,所以夜晚户外最热闹的一段时间是晚饭后的一两个小时,主要活动包括散步、遛狗、广场舞等。
  那些活动通常二十一点左右会结束,再之后附近就会明显安静下来。
  倒不是说这附近的住户在二十一点之后就都睡了。
  大家只是大晚上不太做线下户外活动,而会在家里进行打游戏看电影聊天等线上娱乐。
  当然,绝大多数学生还需要写作业什么的。
  很多学生总是难以理解,为什么在多数成年人都如此悠闲的时代,他们这些未成年却要上那么多课、写那么多作业,甚至还有很多课外补习。
  就算他们成绩很差,糊弄完成十二年义务教育后便再读不下去书而出社会打工,不也一样能生活得好好的吗?
  无论未成年们愿不愿意听,大人们都会解释:
  “如果只是追求活着,那确实学不学都差不多。”
  “反正这年头总不可能让谁饿死冻死。”
  “但是,如果追求活着之上的更多东西,无论是赚很多钱,或者掌握大权利,或者研制出能名垂青史的重要东西,那学习就是必须的。”
  “天赋这个东西,诞生得非常随机。”
  “在孩子还小时,没有任何一个人敢笃定其能或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
  “而学习过程可以让天赋足够具体地显现出来。”
  “这个社会给予成年人的上升通道已趋于固化。”
  “相比较而言,留给未成年展现自我、一步登天的机会却有很多。”
  “有天赋的孩子,能在高强度的学习、竞赛中如鱼得水。”
  “没天赋的孩子,至少与有天赋的那些在同样的条件下平等地拼搏过。”
  “这样将来后者成年了即使碌碌无为,起码也能明白自己不是没有机会,而确实是没能力抓住机会。”
  “进而可以与平庸的自己和解。”
  “关键是,这个年龄不学习你们想干嘛?”
  “打游戏?”
  “将来长大后自己赚钱了可以慢慢打,到时候保证没人拦着你。”
  “现在,抓住人生还没有定型的时机,好好去努力吧。”
  “你们难道不期待发现自己其实是能带领人类建造出更美好世界的天才吗?”
  被基础知识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未成年学生们:
  “呵。”
  “其实吧,有没有天赋、是不是天才,不用观察那么多年,感觉上完小学差不多就注定一生了。”
  大人们:
  “扯淡。”
  “教育界经过多年的跟踪观察统计出,幼儿园、小学以及中学,分别是三道坎。”
  “每一道都能筛选出一批天才。”
  “所以每一道都不能省略。”
  “而且每一个阶段就是需要适当施压,才能将你们的潜力彻底激发出来。”
  第23章 前传1-06
  ☆、夜间的街道
  大人们:
  “总之,在未成年阶段,也就是十八岁以前,你们好好去参加你们的人生淘汰赛吧。”
  “小小年纪,怎么能仅仅满足于‘活着’呢?”
  “那是被淘汰出局的人的安慰奖。”
  “在被淘汰之前,你们应该将人生目标放在星辰大海上。”
  “你们真的不想在史书上留名吗?”
  未成年学生们:
  “唉……”
  其实未成年学生们也不是真的不想学,不是不向往星辰大海,不是不想拥有能力把世界改造成自己梦想中的模样。
  更不是不希望自己的名字成为课本的一部分,让后来的学生一边背书一边骂骂咧咧:
  “这人怎么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需要背的?!”
  “就他话多!”
  “不发现这么多公式定理显不出她智商高是不是?”
  “这丫居然还跨界,语文物理和地理都要学到他。”
  ……
  想想未来自己如果能被那么抱怨,可真是心情太舒畅了。
  但是……
  在自己写题写得焦头烂额,转头却看到家长老师说说笑笑聊闲话时,心里就感觉很不平衡。
  什么梦想都得放一旁,只剩下“想要快点长大,成为无忧无虑的大人”的信念在支撑。
  大人们:
  “大人与大人,无忧无虑与无忧无虑,也是不一样的啊。”
  “有的大人无忧无虑是因为他们心想事成、天地之大任翱翔。”
  “而有的大人无忧无虑是因为他的人生已彻底定型,已能一眼望到头,只剩下按部就班地走到底,基本不可能再有任何惊喜。”
  “你们现在的学习成果决定了你们未来会成为哪一种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