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作者:不染风霜寒      更新:2025-10-13 11:21      字数:3379
  他们何其有幸、何其有幸啊!!!
  王大勇点了点头,还没说什么,王教谕颤巍巍的便跪下来叩首:“草民知南县先教谕,小王寨人,叩见七殿下!”
  赵言也懵了,但还是快速将地上的老人扶了起来:“……大爷你也太客气了,是我和阑兄有求于王大哥。”
  王教谕摇了摇头,嘴里嘟嘟囔囔,非说赵言是拯救天下的活菩萨,非磕了三个头才起来谈正事。
  好在事情谈的还是很顺利的,王大柱跟着王教谕又返回家一趟,为赵言取来了笔墨纸砚,和一些白面做的油饼。
  亥时左右,雍少阑洋洋洒洒写了好几张的书信,赵言陪在男人身侧,信上大致意思就是交代了他们的位置,让南宫氏秘密来人接应,再速速寄给闽南王一封合作信:“这信要是顺利送出去,咱们多久能收到回信?”
  雍少阑淡淡道:“最少也要半月。”
  “这么久?还好王大哥和王教谕都是好人,他们说明日就腾出地窖来,到时候官兵来查,也不怕了。”赵言心里踏实多了:“早知道有这法子,咱们就不该自己跑,小命差点不保。”
  “下次有更稳妥的法子,阑兄还是要与我商议,不可就自己的想法办事。”
  雍少阑压了压眸子,侧过去目光,看一旁眸子清澈单纯的赵言:“有没有可能,金陵那边也刚刚稳住阵脚?”
  赵言:“……这倒也是。”
  “那皇叔那边呢,你确定他会帮忙吗?”
  雍少阑:“你是麒麟儿,乃天命所归,再加上有我担保,他若不傻,便不会拒绝。”
  “行吧,”赵言刚才和王教谕交谈一番,对方一口一个活菩萨、麒麟儿,尴尬的想要抠出三室一厅,但如今雍少阑这么一说,麒麟儿的设定倒像是金手指了。
  赵言:“有点爽。”
  赵言:“回头史书记载,就叫小王寨起义!”
  赵言:“那等接应咱们的人到了,咱们怎么办?是不是很顺利就能回你老家了?”
  “嗯。”雍少阑把晾干的书信封好,收了起来,“期待么?”
  赵言:“期待什么?当皇帝?”
  雍少阑俯身,将赵言揽在怀里,在他脸上啄了一口,换了个自己想聊的话题:“回去想和你行房。”
  “行么?”
  “宝宝。”
  第51章 千里路
  赵言被喊了一身鸡皮疙瘩:“嘶, 你学我说话?谁是你宝宝?”
  “你。”雍少阑继续在赵言脸上啄了几口,“那日来时,你说我们是私奔的野鸳鸯, 唤一声夫君听听?”
  “……”
  “别闹, ”赵言反撑着床, 别过去脸不看雍少阑, 咕哝道:“起来起来, 你身子还没好利索呢, 快点休息!”
  “真是不害臊!”
  “嗯, ”雍少阑身子到底还是不爽利, 眼下重要的事情有了着落,便安心下来,“那你哄我睡。”
  “……”赵言白了雍少阑一眼:“你都多大了,还要人哄睡, 真是拿你没办法!”
  赵言嘴上嫌弃,但动作迅速, 掀开被褥,拍了拍身边的位置:“睡。”
  “来来来!”
  翌日, 雍少阑的烧终于是退下去不少。赵言醒的时候, 雍少阑已经起床,煎好了自己的药, 单手端着早饭和煎好的药进了门。
  赵言揉了揉眼皮, 从床上起来,看了窗外的天色,火速爬了起来:“都快过辰时了吧?你怎么不喊我?”
  说罢,便立马下床去接雍少阑手里的东西:“你好些了吗?”
  雍少阑淡淡道:“好多了。”
  房间逼仄,床前仅有一个自制的小矮桌, 雍少阑把桌子往外挪了一下,给少年把凳子也拉过去,“吃些东西。”
  “嗯,”赵言乖巧坐下,看着立在身边的雍少阑,问道:“那个王大哥呢?他去镇子上了吗?”
  雍少阑早上起床的时候王大勇已经从山上打猎回来,吃罢饭他便把信交了过去,也打听了一下百城的情况,之后便让王大勇带着王教谕和金叶子去了城里。
  “去了,和王教谕一起去的。”
  “那就好,”赵言:“咱们真是幸运,遇到了王大哥和王教谕,希望事情一切顺利。”
  赵言把粳米粥吃罢,收拾了碗筷,端着小矮桌上的汤药,试了一下温度:“差不多了,你快吃药吧,我先去收拾碗筷,一会儿再去菜园子里的地窖看看。”
  雍少阑:“……好。”
  ……
  彼时,知南县城内,王大勇架着牛车,拉着王教谕,准备去城内运送货物的镖局。百城靠海,一条海河将整个大兖分成南北两地,两地的民生也大有不同。北方玉京是国都,来往的政客较多,南方金陵以南多水,物产丰富,商人便多。而百城不南不北,既归玉京统一管辖城中又多来往走生意的商人,所以整个城市在北方也算富庶。
  知南县一个边城小县,也十分繁华,闹市上来往的商队络绎不绝,因得最近朝廷动荡,白天也有不少官兵巡逻,叫卖声掺杂着哒哒的马蹄响,嘈杂的很。
  王教谕顶着草帽,眼看就要到了镖局,不忘问王大勇:“那金扣子让你垂扁了,你可听话了?”
  宫廷大内用的物件都稀奇,即便是几个做工精美的金扣子,也很容易被认出来,金属质地柔软,几锤子下去就变了形,虽价格大打折扣,却可为贵人免去不必要的祸端。
  “好好好,这样贵人便不会轻易被发现,”
  王大勇默了默,慢吞吞道:“会不会连累咱们村?”
  其实那夜少年求他,王大勇打心底里是不愿帮忙的,他虽不懂那么多,却也知道和朝廷惹上关系,没什么好下场。但又瞧着两人一弱一病实在可怜。现在冒着风险做事,他又后悔了。
  王教谕看出来王大勇担心,哼了声,一扇子敲在他脑袋上:“老夫看人很准的,你别忘了,要不是贵人修了学堂,你和刘老头家里的姑娘可说不上话。”
  “嗯,”王大勇一听这话,心里定了定:“那俺是应该报答。”
  王大勇是个孤儿,靠着打猎和砍柴为生,前几个月朝廷突然来了知南县许多官兵,说是要在知南县下辖的乡镇修学堂,一天十文钱,村里的不少青壮年都去了。后来学堂修好了,因有隔壁镇子上的娃娃,要管饭吃,便需要柴火。小王寨的村民觉得王大勇一个孤儿,又没媳妇,可怜巴巴,便将这差事给了他。
  王大勇就是这时候认识了在学堂教书的刘姑娘。
  王教谕提起来这件事,便看王大勇的脸色有些不好,清了清嗓子:“这钱应当花不完,剩下的你回去问问贵人,兴许就赏了你,有了银子,你还怕你那桩婚事不成?”
  “他们之前给俺银子了,”王大勇摇了摇头,“这钱不是俺能长久挣的,花完了可咋整?刘小姐是富贵人家的,俺不该耽误他。”
  “……那你还天天贱巴巴给人家家里送柴?”
  “罢了罢了,你这一根筋,没人管得了。”
  王教谕捋了捋胡子:“但愿贵人记得你的好,日后许你个武官当当,到时候多少个刘小姐等你挑呢。”
  王大勇没说话,他心里想着,多少富贵小姐他都不稀罕。
  ……
  赵言收拾完自己吃饭的碗筷,便跑到了王大勇家后院的菜地里,找到了被乱柴胡乱盖着的地窖前,掀开了地窖,发现王大勇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木梯子,顺着爬下去,地方还不小。
  地窖里还算干净,放了一些红薯土豆,除此之外便没别的了。
  赵言检查完,刚准备顺着梯子爬上去,便听到外头有窸窸窣窣的脚步声,那脚步声又急又重,不像是一个人。正当赵言觉得后背发凉的时候,一记尖利的叫骂声便响了起来。
  “去你奶奶个腿儿的王傻子!”
  “也不撒泡尿找找你自个,你一个没爹没娘的野崽子,好敢惦记俺家小姐!”
  “日后再让俺家老爷发现,就一把火烧了你的破屋子!”
  叫骂声持续了得有十几分钟,说的是知南县当地的土话,赵言不是很能听懂,但大概知道是骂人的。
  兴许是人发现王大勇没在家,骂了几声之后又噼里啪啦丢了什么东西,然后便没了动静。
  赵言不敢出去,等了好久好久,结果等来雍少阑,站在地窖上头,“走了。”
  王大勇的家在小王寨最边上,离河不远,晚上还能被水车工作的声音吵到,所以相对僻静些。但是赵言和雍少阑现在还是逃犯,见雍少阑出来,吓得他又出了一身冷汗。
  “你怎么出来了?”赵言说着,赶紧顺着梯子爬上去,拉着雍少阑便朝着厢房走,结果看到王大勇家的栅栏门被弄坏了一扇,院子离都是他昨日下午砍好的柴火。
  赵言也顾不得收拾,扫了一眼,拉着雍少阑进了厢房的门。进屋关上门,赵言才松了一口气:“天,吓死我了刚才,我还以为是官府的人。”
  雍少阑抬眸,看了赵言一眼,拿了帕子给他:“兴许太高估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