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作者:式问      更新:2025-10-13 11:25      字数:3314
  听到自己可以出去了,虽然还有十来日,但好歹有个盼头,顾霖高兴极了:“好,我下午去店里帮忙。”
  “诶呦。”赵嫂子见顾霖想一出是一出,赶紧道:“你在家里好好歇着吧,大夫说你身子骨弱,尤其是冬季和春日的时候要好好注意,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在来年前把身体养好。”
  “你想想郑小子,你那天发热的时候,他虽嘴上不说,但被吓得不轻,连着几日脸色都沉沉的。”
  听到赵嫂子的话后,顾霖原本跃跃欲试的心顿时消去了。
  算了,什么时候都可以出去玩,还是先把身体养好吧,省得让身边的人担心。
  第39章 顾霖的恶趣味
  顾霖收起贪玩的心,一连十数日乖乖地待在家里。
  一直到腊月二十前几日,郑颢从五柳书塾结课回来了。顾霖的心情越来越焦急,他时不时地望着大门外,掰着手指头数着自己出门的日子。
  终于到了腊月二十那天,幸福居关门了,赵嫂子站在大堂上宣布明日上街买年货。
  当时,屋内摆了好几个火盆,干燥暖热,顾霖本就微红的圆润脸蛋,立马变得红扑扑的。
  第二日早晨出门前,顾霖被郑颢和赵嫂子两人盯着往身上套了六七层衣裳,然后再在外面披上一层斗篷后,才被允许出门。
  这次出门购买年货是全家出动,赵大根和赵大哥也早早地从下河村赶过来了。
  顾霖没有逛过古代春节的集市,本以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买,没想到集市上摆满了各种点心果子,对联如意结,孩童抱鲤鱼的年画和白胖可爱的讨喜年娃娃。
  因为身体刚好,顾霖被明令禁止走进人群。
  所以,他只能和郑颢待在外头,眼巴巴地看着赵嫂子在人山人海的街道上,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率领赵大哥和赵大根挤进人群各种买买买,然后又如同游鱼一般涌出来,进入另一个人群之中。
  第一次见到赵嫂子灵活的身手,顾霖的脸上显出震撼的表情。
  不一会儿,赵嫂子便心满意足地走出人群来到顾霖面前,而后面的赵家父子身上挂满了赵嫂子彪悍的战绩。
  不过,看着赵嫂子买的年货,顾霖总觉得好似少了某样东西。
  但他一时间想不起来,直到经过一家书铺时,顾霖记起来赵嫂子少买了什么东西后,转头指着书铺,对赵嫂子道:“嫂子,你还没有买对联。”
  赵嫂子听后,嗔了他一眼道:“你这个哥儿,当了家也不知柴米油盐贵。那铺子里的对联多贵啊!一副要几百文钱呢,如今小颢会写字了,我们连求人都不用,直接买几张红纸回去让小颢写就行了。”
  听到赵嫂子的话后,顾霖才意识到在古代,不止笔墨纸砚和书籍贵重,而是一切和文字有关的东西都格外昂贵。
  普通百姓过春节时,一般都不会去书铺买成品的对联,而是会买几张红纸,然后去找摆摊的读书人,花十几文钱让对方帮忙写对联。
  以前郑家和赵家也是这样,提些礼物请村子里的读书人帮忙写。
  不过,写对联和平时写字不一样,顾霖微微低头问郑颢道:“小颢,你会写吗?”
  面对顾霖略微担忧的眼神,郑颢微微抬头道:“顾叔放心,我的字虽未成体,但已经略有形态了。”
  虽然郑颢这般说,但顾霖和他相处了一段时日,明白对方这是胸有成竹了。
  顾霖便放下心笑了笑,神情含着鼓励之色对身前的半大少年道:“那今年便要辛苦你了,家里的对联里里外外有十几副呢。”
  看到身前年轻哥儿面上含着的打趣,郑颢知晓对方毫无恶意,却很喜欢逗弄自己。
  郑颢的眼底也划过一丝趣味,他微微开口道:“顾叔,我前几日归家后便将对联写好了。”
  “啊?”刚生出些许恶趣味的顾霖听到郑颢的话后,有些没反应过来。
  看到顾霖脸上显出的懵然,郑颢不紧不慢,继续道:“这几日除了温习功课外,其他时候闲着无事,我见家里备有红纸,便写了一些对联。”
  “起初是一时兴起,我想着若写的不好,便请人再写。”
  见郑颢这般说,又想到对方刚才的自信,顾霖道:“你的字肯定没有问题。”
  郑颢不置可否道:“顾叔回去看看再做决定不迟。”
  说到做到,一行人买完年货回到家后,顾霖便跟着郑颢去书房,看对方写的对联了。
  果然,郑颢还是谦虚了。
  顾霖虽对书法没有深入了解过,但大学的时候还是学过一些,红纸上面的字,虽未成体,但大方工整,根本不像一个稚童能够写出来的。
  他一手拿着对联欣赏着上面的字,另一只手对着郑颢竖起大拇指,“这对联不比外面买的好,别人要是问起来,我说是家里小孩写的,想想就有面子。”
  听到顾霖的话后,郑颢发下的耳根不自觉地生出一些热意,若仔细瞧去,还能看到一片微红。
  自从郑颢搬来县城进学,不怎么在山野间跑闹后,他的肤色便渐渐变得白皙起来。虽不像顾霖那般肤若凝脂,但也不像原先那般如同一个煤球了。
  没有察觉到郑颢在害羞,顾霖拿走所有对联,和赵嫂子一起给家里和店铺贴上。
  待腊月二十三日,县城的一切事宜处理好后,顾霖一席人便带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坐上牛车回下河村了。
  因为冬日寒冷,村里家家户户都窝在家里取暖,不似从前那样随意出门,所以顾霖等人回来时,没有一个人发现。
  回到郑家后,因为赵大哥和赵大根常常帮着打扫的缘故,所以郑家即便有好几个月没有住人了,也不显得脏污。
  “来,都快过来喝姜汤。”
  赵嫂子刚才一到家,便去柴房熬了一锅浓浓的姜汤。
  每人灌下去一碗后,身体逐渐发热,待发汗后,他们又去烧热水了。
  第一锅热水出来后,郑颢和赵嫂子将水提进顾霖的寝卧,然后把水倒进浴桶里。
  赵嫂子推着顾霖道:“快些去洗个热水澡暖暖身子。”
  自从发热后,顾霖就明白自己的身体有多脆弱了。大冷天冒着寒风回村子,虽然身上穿着厚厚的袄子,但顾霖仍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些冷。
  于是,他没有推拒,赶紧进去脱衣洗澡。
  赵嫂子怕顾霖受凉,在屋里放了四五个炭盆,但顾霖也不敢久洗。
  他泡了一会儿,觉得身体逐渐温暖后,便起身穿好衣裳。
  门外,赵嫂子叮嘱道:“霖哥儿,你洗完澡后先别出来,小心吹了风又得风寒了。”
  顾霖只好留在屋里,他对赵嫂子问道:“嫂子,你们洗了吗?”
  赵嫂子道:“放心,我们轮着洗,刚才我洗好了,现在小颢去洗了。”
  顾霖听到后微微放心。
  一路冒着严寒从县城回到下河村,五人晚上也没有心思弄别的了。
  赵嫂子煮了一锅热热的面汤,配着从县城带回来的热好的卤味吃饱后,大家就各回各家了。
  顾霖坐在大堂里,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他感觉回到下河村后,自己更加畏冷了。
  他搓着自己的手掌,对坐在对面的郑颢道:“你屋里冷吗?需不需要再放一个炭盆?”
  郑颢早已习惯了冬日的寒冷,从前家里没有炭盆,用柴火取暖,但柴火有限,要扛过整个冬日,所以柴火也得省着用,郑颢便习惯了硬扛。
  如今他十一二岁,整日吃好睡好,正是火气旺盛的年纪,所以在放了一个炭盆的屋内,他一点都不觉得冷。
  郑颢对顾霖道:“我不冷,待会儿我再给顾叔房里添一个炭盆。”
  顾霖微微摇头道:“没事,我等一下直接从柴房弄好炭盆回房里,这样就不用麻烦你来回跑了。”
  郑颢却没有答应,道:“我去拿炭盆,顾叔先回房吧。”
  说完不等顾霖的回答,郑颢便起身走去柴房。
  顾霖也不好追过去,于是只能回到自己的寝卧等待对方。
  才在自己的房里坐了一会儿,顾霖便看到郑颢端着炭盆进来了。
  郑颢将炭盆放到顾霖床榻不远处的墙角落,再将木窗微微打开。
  郑颢起身,转头问顾霖道:“顾叔,这样会冷吗?”
  多添一个炭盆后,顾霖立马感受到屋内的温度升高了,郑颢打开的窗户只有一个小小的缝隙,寒风吹进来也是吹在墙面上,顾霖感觉不到丝毫冷意,他微微摇头道:“不冷。”
  看着顾霖坐在冰冷的木凳上,郑颢微微敛眸道:“顾叔好好休息,我先回去了。”
  顾霖点头道了一句晚安,在郑颢走后,便不再端着长辈的架子,走上自己的床榻。
  屋内的炭盆离自己很近,加上郑颢打开了窗户,顾霖虽觉得温暖却没有气闷,伴着暖呼呼的炭盆和被窝,顾霖安心地入睡了。
  腊月二十四。
  因着郑家只有顾霖和郑颢两人,赵家也只有赵嫂子三人,于是两家人决定一起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