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作者:式问      更新:2025-10-13 11:26      字数:3326
  若是说上次殿试,郑颢的名字令文武百官有所耳闻,令众人感到惊艳,那么此次,以吏部尚书为首的官员冷眼看着他,恨不得吞吃其血肉,而其他官员,则来看看到底是哪个不要命的愣头青,竟然敢公然上奏折,弹劾吏部尚书手下的人。
  面对各种从屋前经过看自己的人,郑颢一如往常神态不变,冷静自持。
  不知晓朝堂这边的风起云涌,顾霖一大早就带着赵嫂子林小幺一行人出府前往珍玉楼。
  仔细说明珍玉楼的事务,将楼内管事介绍给小翠后,就接近午食的时辰了。
  顾霖起身,打算带赵嫂子他们去京城最出名的酒楼吃饭,小翠却表示自己想要留下来,进一步深入地了解珍玉楼,以便之后更快地接手。
  于是,顾霖没有勉强对方,小翠留在珍玉楼后,顾霖带着赵嫂子等人前往酒楼吃饭,吃完后,顾霖有精力安排起赵嫂子几人。
  放下漱口的茶水,顾霖问赵嫂子和余哥儿道:“嫂子,余哥儿,你们想在京城做什么?”
  小翠接手珍玉楼,林小幺顾霖也有安排,剩下赵嫂子和余哥儿,顾霖询问对方的意见。
  赵嫂子和余哥儿对视一眼,然后对顾霖道:“霖哥儿,我们俩个商量过,觉得还是吃食生意适合我们,你帮我们琢磨琢磨。”
  听到赵嫂子和余哥儿的话,顾霖不觉得意外,其实,他也想好要让对方在京城开酒楼,他们是做吃食生意发家的,民以食为天,这桩生意,顾霖绝对不会轻易放弃。
  赵嫂子仔细沉稳适合管内,余哥儿灵活多变适合管外,一内一外恰好可以打理整个酒楼,顾霖道:“你们的想法不错,只要吃食有新意好吃,在京城开店绝不会亏损。”
  “不过”顾林话语一转:“你们想好要做什么吃食吗?”
  “是要做火锅烤肉,还是各类菜肴?”顾霖问道。
  这一点赵嫂子和余哥儿早就想好了,余哥儿道:“我们想要在京城继续开一家好运楼。”
  顾霖闻言,心间一动。
  果不其然,余哥儿继续道:“霖哥儿,你之前就说过想要将好运楼开遍整个大乾,形成一个著名品牌,就如同福满楼一般,小幺小翠敢于创新,便跟着你开拓新产业,我和嫂子想帮你把好运楼开遍天下。”
  几年前的无心之言,对方竟然记到如今,顾霖不说感动是假的。
  他道:“有你们在我身边,帮我助我,咱们好运楼肯定能开遍四方!”
  前去青州府查案的官员很快查明真相,将青州府知府捉拿回京。
  依着建安帝的命令,青州府知府被送入大理寺仔细审查,大理寺审查手段众多,很快,青州府知府就捱不住了,除了税银之事外,还将自己为官多年,做下的违法乱纪之事都吐了出来。
  为什么他一个鱼肉百姓的贪官,每每任期满了调往其他地方时,皆有百姓夹道相送?
  那是因为,那些百姓都是与青州知府等官员交好,同他一起鱼肉百姓的富商地主。
  第156章 清冷且诱人
  最终,在大理寺的审查下,青州府知府为官多年所贪墨的银两,以及隐瞒朝廷故意扣留下来的税银都被搜查之人找到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青州府知府隐藏起来的赃款不是区区十几万两,几十万两,而是相当于好几个偏远贫瘠的府城加起来的几年的税银。
  大朝会。
  大理寺卿出列,将与青州府税银一案有关的奏折呈上御前。翻看奏折,即便心有准备,但当看到奏折上青州府知府多年贪墨下来的银两,建安帝仍是忍不住大怒。
  顿时,满殿朝臣跪下口呼“陛下息怒”。
  建安帝低眸看着下方跪了一地的朝臣,渐渐平息怒火,而后开口,下旨将青州府知府秋后问斩,其家人流放三千里。
  接着,户部左侍郎出列,将领着户部上下统计好的从青州府知府手中缴获上来的赃款,禀告于建安帝。
  一共一百万两,六十万两入国库,至于余下的四十万两
  则入建安帝的私库。
  户部左侍郎面色如常禀告,其余朝臣也没有觉得建安帝将缴获上来的赃款收入私库有什么不对。
  到这里,青州府税银一案好似就结束了。
  但是,凡是敏感一些的朝臣就能从此案中感受到户部没有钱了,或者说国库空虚。
  即便国库刚充入六十万两白银,但驻守北边抵御北蛮的将士所需要的粮草和军需不是一笔小数目,把这些置办下来,六十万两便不剩多少了。
  然而,这些事情不归他们管,还是让户部的官员自个儿头疼吧。
  紧接着,大理寺卿再次进言,弹劾户部员外郎与青州府知府暗中素有牵扯,当即,户部员外郎出列跪下,朝着建安帝的方向痛哭流涕口称冤枉,但是,大理寺卿敢进言,就掌握了十足的证据,他将青州府知府行贿户部员外郎的物证呈给建安帝,建安帝看了后,直接下旨革除户部员外郎的职位,而后命侍卫将其拖出大殿。
  一时间,整个大殿寂静下来。
  满朝官员皆低首垂眉没有言语,不过,他们不是畏惧建安帝刚才发怒问罪户部员外郎。户部员外郎被革职后,这个位置就空下来了,一些人的心思浮动起来。
  户部员外郎不过是从五品的官职,在京城之中,从五品的官职烂大街遍地都是,但这从五品和从五品之间也是有差别的,户部是整个朝廷的钱袋子,各地税银都要汇向户部,其他部门想要银两做事,也要前去求户部官员。
  如今,一看见户部员外郎的位置空下来了,一些朝臣怎么可能不心动,官职低微的想要更进一步,官职高的则想要将自己的人手插进户部。
  很快,就有人沉不住气站出来,拱手对建安帝道:“陛下,户部掌管天下税银,员外郎之位至关重要,臣举荐户部主事王大人,王人人廉洁自持,通晓实务,再合适不过员外郎之位了。”
  此言一出,其他朝臣也不甘示弱,纷纷出列想要安排自己的人任职户部员外郎,至于那些三品大员,四品大员皆沉默无声,如此小事无需他们示意,手底下的人都知道要怎么做。
  冷眼看着下方朝臣争得脸红耳赤,建安帝才悠悠开口:“此次青州府税银一案中,能发现青州府知府扣留税银,欺压百姓,主要功归于郑爱卿。”
  建安帝虽未道出郑颢的姓名,但在当日朝堂上爆出青州府税银一案时,众位朝臣皆在督察院呈上来的奏折上看见郑颢的名字,所以立马想起,这位兼任监察御史的翰林院修撰。
  “且郑爱卿能在回乡省亲间短短几日,就发现青州府知府不对之处,收集其罪证,整理归纳青州府内平白多出来的苛捐杂税,可见,郑爱卿明敏沉稳精于勾稽,与户部有缘。”
  此话一落,众位朝臣立马明白建安帝想要抬举新科状元了,但是,一个小小的寒门状元,怎么能在几个月内一连跨越两级,胜过世家出身的新科进士呢。
  一位臣子出声,苦口婆心劝谏道:“陛下万万不可啊!”
  “郑修撰入翰林院未满三月,先是兼任监察御史一职,手握实权,监察百官,已是违背祖制,逆翰林清贵之名。如今若是再让其连跃两级任户部员外郎,即便有青州府税银一案的功绩在前,也难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有人附和道:“臣觉得李大人此言有理!”
  “臣附议!”
  看着下方一众拼命阻拦自己,害怕他将郑颢擢升为户部员外郎的朝臣,建安帝神色不明。
  片刻,他开口道:“爱卿所言有理,朕亦有计较。”
  “青州府税银一案,郑爱卿有功,朕赏罚分明,必要对其做出嘉奖,然郑爱卿初入朝堂不久,年岁尚轻,应当积攒阅历功绩,不宜过快升迁。”建安帝话语一转:“但从青州府税银一案得以看出,户部账目混乱不清,国库尚且空虚。”
  “即今日起,郑爱卿暂代户部员外郎一职,以监察御史之权监督户部,查明各地府城税银账目,不得有误。”
  大朝会结束,建安帝一离开,诸多朝臣也接二连三地踏出大殿。
  户部尚书从吏部尚书面前走过,虽面上无嘲讽之意,但唇角微微上挑,对吏部尚书道:“诸位大人都离开了,怎么赵大人还不走?”
  好似没有看见户部尚书脸上的笑意,吏部尚书神色如常道:“在下忽然想起还有一事没有向陛下禀明,待会儿还要前去御书房一趟。”
  户部尚书闻言,微微笑了笑:“赵大人去忙,我先行一步。”
  吏部尚书道:“李大人慢走。”
  见对方身影渐渐远去,吏部尚书神情不变,但若是近看,便会发现他眼眸逐渐冰冷。
  片刻,他转身向御书房走去。
  约莫半个时辰,吏部尚书从御书房出来,不知他和建安帝在御书房说些什么,神情没有一丝变化地乘车回府。
  回到府中,他来到书房,让所有人下去,而后,吏部尚书的脸色完全黑沉下来,他眼底闪过阴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