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作者:式问      更新:2025-10-13 11:26      字数:3286
  和住在府外的院子一样,顾霖很快便沉沉入睡了。
  半个时辰后。
  一道高大清隽的身影走进里间,朝年轻哥儿的床榻走去。
  待站定后,看着床榻上睡得正熟,脸上泛着红晕的年轻哥儿,郑颢清冷的面容微微缓和,心下也跟着微软,他俯下身子,在顾霖的额上留下一吻。
  片刻,他才起身离开。
  第167章 红痕
  翌日顾霖起来时,外间已经没有郑颢的身影了,他睡得沉,郑颢离开时他一点动静也没有听见,也不知晓对方什么时候离开的。
  按着之前对方去翰林院上值的时辰,顾霖估摸着天未亮时,对方就出门了。
  昨日答应了赵嫂子和余哥儿今天去好运楼,顾霖用完朝食后就去找他们了。
  三人乘车离府,前往好运楼。
  除了好运楼开业那一日,顾霖到场外,之后他被诸多事务缠身,见好运楼进入正轨后就没有再去了。
  跨过门槛进入好运楼,顾霖抬头望了望酒楼的大堂,想看看赵嫂子和余哥儿到底改造了酒楼哪些地方,但左看看右瞧瞧都没有发现大堂哪儿有变化。
  这分明和好运楼刚开业的时候一模一样。
  见年轻哥儿一进酒楼,就认真打量起大堂,赵嫂子和余哥儿也不出声打扰,站在一旁,笑眯眯地任他观察。
  实在瞧不出酒楼大堂有何不对,索性不再继续打量,顾霖收回视线,转向赵嫂子和余哥儿俩人,对上他们含笑的眸子,顾霖有些纳闷道:“好嫂子,好余哥儿,莫要再瞒着我了,快告诉我好运楼哪儿变了?”
  “真是个性急的。”
  赵嫂子笑骂一声:“我们改造的不是大堂,你就算把身边的桌椅墙壁看出花来,也发现不了什么。”
  顾霖闻言猜测道:“莫非是改造了二楼的包厢?”
  赵嫂子和余哥儿立马对视了一眼。
  见二人的动作表现,顾霖唇角微挑,脸上消去郁闷,笑着道:“莫非被我猜对了?”
  余哥儿微微摇头道:“你猜对了一半。”
  见顾霖一脸兴致勃勃,赵嫂子无奈地笑着对余哥儿道:“带他去看吧,若是让他继续猜下去,他高低得跑上二楼一探究竟。”
  此话一落,顾霖眼眸流转,看来这被改造的地方也不是二楼的包厢。
  余哥儿抬腿先走一步,赵嫂子紧跟其后,顾霖跟着二人,只见他们不是往二楼的台阶走去,而是身体一转前往好运楼的后院。
  穿过微暗的走廊,顾霖抬首,立马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心神。
  只见好运楼原先一大片荒芜空旷的土地,如今被种植了许多树木花草,这些不是让顾霖最意外的,他目光移动,落在不远处的碧绿池塘上,京城还未入冬,池塘没有结冰,塘水之中,几条小鱼欢快地游动着,随着它们的动作,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
  而离池塘十几步外的地方,坐落着一个宽大的亭子,亭子周边开辟出一条缓缓流动的小溪。
  余哥儿一边走动着,一边向顾霖讲解他们所改造的后院:“京城多文人雅士达官显贵,好运楼的食客也多是这类人,他们不似府城文人官吏在酒楼单纯地用饭,京城之人相约友人在外,用饭时更加讲究席面意趣,相当于举办一场小型宴席。”
  顾霖认真地听着,没有出言打断对方。
  余哥儿:“好运楼开张几日后,我和嫂子就发现了好运楼较之京城其他酒楼的不足。闻名京城的几家酒楼,不是有舌灿莲花的说书人,琴艺高超的琵琶女,便是有一曲尽罢,余音绕梁的戏班子。”
  反之,好运楼除了美食外,没有其他特色,余哥儿和赵嫂子十分焦急,他们深知如果不赶紧做出改变,好运楼必定会关门大吉。
  “好运楼开张前,我和赵嫂子一直忙活着打通关系,与酒楼货源的事,忽略了这一点。之后我们想过许多法子,但不是拾人牙慧,便是毫无创意,如果好运楼想在京城立足,就不能沿着这两个方向改造。”
  余哥儿话落,赵嫂子补充道:“所幸,当时我和余哥儿在府里谈论这件事情时,顾安正好经过,听了我们的诉苦,给我们提了建议。”
  当时,顾安冷静地同赵嫂子和余哥儿分析:“京城许多文人士子不喜在家中举办宴会,但又苦于京城没有颇具自然意趣的地方,凡是要举行场面大一些的宴会,都要去郊外,而好运楼位置较为偏僻,占地面积宽大,若是能将后院那片空地仿着郊外山间溪边改造出来,必定会吸引无数人前去。”
  “将后院改造完成对外开放后,婶子可以划分好日子,何时完全对外开放,何时让人包下后院。”
  赵嫂子和余哥儿如获珍宝,立马将好运楼的后院好生一顿整改。
  赵嫂子问年轻哥儿道:“霖哥儿,你觉得我们把好运楼改造的怎么样?”
  在赵嫂子和余哥儿俩人向他讲解时,顾霖就将后院所有的景物收入眼中。
  虽然俩人在短短几日内改造完好运楼的后院,但眼前一景一物并没有因为改造时间短暂,而显得粗制滥造。
  每种景物和建筑的存在,都十分的合理美观。
  微微侧头,看见双眼含着期盼看着自己的赵嫂子和余哥儿,顾霖夸赞:“经过这次改造,咱们的好运楼不仅能彻底地在京城站稳脚跟,而且还给其他府城好运楼的建造提供了参考。”
  短短一刻钟,被眼前的景物刺激着,顾霖联想出许多东西。
  他对赵嫂子和余哥儿道:“日后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在其他府城根据当地的特色,打造不一样的好运楼。”
  先前,顾霖的思维仍是局限了,他死板地认为开酒楼,核心就是要把菜肴做的美味,这也没有错,但他却忘了,在现代许多能将饭店做大做强的,都不是靠着食物的美味,这些店铺往往具有自己的特色,令人眼前一亮难以忘记,或是贴心至极的服务,或是豪华至极的装饰,或是具有民族特色异域风情……
  见年轻哥儿认同他们的想法,赵嫂子和余哥儿十分喜悦,接着,他们也不犹豫了,让小二开门迎客。
  顾霖在好运楼待了一个上午,看着客人进进出出来来往往。
  当发现好运楼开辟出颇具自然意趣的后院后,许多文人雅士很是惊喜,尤其是对于后院那条缓缓流动的小溪,对于他们来说,这简直是意外之喜,以后他们不用去郊外,也可以在城内举办曲水流觞的宴席了。
  后院之中的食客,虽彼此不认识,但都是体面的人,三三五五地和自己的友人待在一块,或是闲聊,或是吟诗作对,若所作之诗对上其他人的胃口,便引得一阵喝彩。
  不过后院看着空旷,实则大小有限,所以想要进去的客人都要交几十文铜钱,且只能在里头待一个时辰,后面若想继续待在里面,就要重新交几十文。
  临近中午,顾霖让灶房备好饭菜放进食盒,待食盒被小二提出来后,顾霖接过和赵嫂子余哥儿说一声便要离开。
  赵嫂子拦着他:“离开做什么,留下吃饭啊!”
  顾霖提着食盒解释道:“小安许久没有归家了,我去书院看看他。”
  顾安入京后,郑颢为他找了一家书院,京城的书院要求所有学子都要住宿,且每月只能休假一日,所以,顾霖许久没有看见顾安了。
  听到对方的话,赵嫂子手上一松,不再劝顾霖留下了。
  离开好运楼,顾霖上车说出书院的名字,然后,马车就行驶起来。
  约莫一盏茶的时间,马车停下,外边的马夫道:“夫郎,书院到了。”
  走出车厢,顾霖看见马夫往车边摆放一条长凳,他顺势踩在木凳上,走下马车,然后转身,从车上拿下食盒。
  “你驾驶着马车去树荫下等我。”顾霖对马夫道。
  对方应是,而后拉着马车去不远处的树荫下。
  朝书院的大门走去,在门前略站片刻,一位处于少年与小童之间的半大少年小跑出来,在他面前不远处停下。
  半大少年对顾霖道:“夫郎留步,非书院学子不可进入书院。”
  顾霖提了提手中的食盒道:“我有一位侄子在贵书院读书,我来给他送些东西。”
  半大少年闻言,一脸好奇地问道:“您侄子叫什么,哪个班的,我帮您传信进去。”
  顾霖道谢,而后道:“他叫顾安是位秀才,前不久刚刚入学,但我不清楚他在哪个班。”
  顾霖话落后,半大少年一脸意外和恍然大悟:“原来是顾秀才啊!”
  见对方好似知道顾安的模样,顾霖有些意外问道:‘你知道顾安?’
  半打少年闻言,立马点了点头:“顾秀才刚进书院不久,便连着两次考试都是头名,所作文章让先生们直夸有灵气,其他学子向他请教疑难问题时,顾秀才也丝毫没有藏私,十分耐心地为所有学子解答,我们书院的其他秀才都将顾秀才视为知己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