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作者:式问      更新:2025-10-13 11:27      字数:3292
  但是还有一处没有看,顾霖不由得目光下移,还未落到实处,只听身前青年嗓音微重:
  “顾叔。”
  话音不带恼怒却暗藏无奈。
  见自己的小动作被对方发现,顾霖也有些不好意思道:“你先换衣裳吧,我去看看顾安他们。”
  话落,顾霖转身下车。
  眼见对方迅速逃走,郑颢眼底划过无奈,从前顾叔避他不及,如今却……
  虽是如此,青年半抬眼眸间皆是爱意与满足。
  .
  到达幽州府,前来迎接新任幽州府知府和镇北军监军的是,幽州府通判和镇北军中的一位将领。
  见到马车队伍,身着官服的中年男人上前迎接:“下官幽州府通判万里见过郑大人!”
  不愿节外生枝,顾霖待在车内,郑颢走下马车,来到万里面前回道:“万大人有礼。”
  而后,他将目光投向一旁身着铠甲的将领身上。
  将领主动自我介绍:“末将见过郑大人!”
  “原本侯爷要亲自来迎接郑大人,但北蛮屡次进犯,侯爷与诸位将军正在商量应对之策。”
  “边防安危为重,本官理解。”
  郑颢道:“辛苦镇北侯和将士们驻守边疆,保家卫国了。”
  青年知府此话一落,将领的身体顿了顿,眼底划过异色。
  幽州府通判开口,对郑颢道:“郑大人前来赴任,想必一路上风餐露宿,风尘仆仆,下官已命人打扫好府衙,大人是想要住在客栈,还是前往府衙入住?”
  略微沉吟,郑颢开口:“劳万大人带本官去府衙落脚了。”
  幽州府通判笑着道:“下官也要去府衙上值,不麻烦。”
  转首看向将领,郑颢道:“如今不便招待将军,改日,本官亲自去军营拜访镇北侯。”
  将领抱拳行礼,而后上马离开。
  一行人来到府衙,幽州府通判命令下人忙里忙外。
  郑颢道:“辛苦万大人迎接本官,之后事务就交给本官,万大人去忙吧。”
  万里朝郑颢作揖道:“大人初到幽州府人生地不熟,若是遇到不明白的事情需要帮忙,可以派人找下官。”
  郑颢点了点头,幽州府通判离开。
  抬腿向后院走去,郑颢看见顾霖和赵嫂子等人聚在一起。
  望向简陋粗破的住处,和顾叔旁边掉漆的桌椅,郑颢折了折眉:“府衙经年不修,很是破旧,不宜居住,我提前让大卓找了几座宅邸,待会儿顾叔瞧瞧,如果有合适的,我们明日就搬过去。”
  闻言,顾霖担心一到幽州府就搬家,对郑颢影响不好。
  他道:“你一就任就表现出嫌弃府衙破旧购置新房,是否会被人抓住把柄?”
  虽未入仕,但顾霖觉得为官者言行举止最好还是低调些为好。
  面对顾霖的担忧,郑颢解释:“前面几任知府就任后,第一件事便是另置宅邸。”
  言下之意就是他并非特立独行。
  见顾叔仍旧有些担心,郑颢略微停顿道:“此事不必操之过急,加上一直赶路,大家都累了,这几天便好好休息,顾叔也能有足够的时间挑选新住处。”
  顾霖点头:“这样可以。”
  他转头嘱咐赵嫂子和顾安等人不用收拾行李,这几日先在府衙过渡一下,过几天就离开。
  说了几句话后,赵嫂子等人离开了,院子只剩顾霖和郑颢。
  郑颢对顾霖道:“若日后没有其他要事,我会和顾叔一起用午食晚食。”
  从京城到幽州府期间,俩人之间的感情不断升温,青年越发不遮掩自己对年轻哥儿的难舍难离,从前只是和对方用晚食,如今恨不得朝食午食都在一起用。
  面对郑颢不为人知的一面,顾霖却渐渐习惯了。
  他问:“你和顾安怎么住?”
  郑颢回道:“就在这里待几日,我和顾安住在前院就好了。”
  就是十分可惜,从离开京城起,他与顾叔许久没有住在一起,路上不是没有机会,但顾霖担心被赵嫂子余哥儿,或者队伍中其他人看见,所以特意提醒郑颢让对方克制些。
  克制了一路没有和顾叔好好亲近,青年知府微垂眼眸,心下暗暗计算时日,待搬到新宅邸后,他便能和顾叔亲近了。
  当夜,与顾霖用晚饭后,郑颢抬腿走到前院,大卓已在书房候着了。
  来到桌案后坐下,郑颢开口问道:“这几日,你在幽州府打听到些什么?”
  比他们一行人提前五日到达幽州府,大卓没有闲着,他奉自家大人之命,暗中打听城内各方势力的情况。
  没有犹豫,大卓头脑清晰地说出自己打听到的东西。
  没有出声,郑颢半垂眼眸听着,待大卓声停后,他道:“明日召集府衙上下安排公务事宜。”
  “是!”
  大卓应道。
  翌日,府衙内。
  见新任知府和万大人还未前来,一些官员交头接耳,相互交换彼此知晓的有关新任知府的消息。
  “听闻咱们这位知府大人来头可不简单,因着连中三元颇得陛下看重,加上相助镇红军打败红衣军,在京城的势头如日中天,也不知怎么的,忽然来我们这儿偏僻之地。”
  “我知道,我有位表姑嫁给工部员外郎,上个月和我祖母通信时,特意提起咱们这位知府大人。听闻原本因着招安红衣军有功,知府大人已经升迁为户部郎中了,是陛下跟前的大红人,朝廷新贵,但北蛮南下的战报传回京城后,陛下和朝堂上的文文武百官皆认为郑大人聪敏至极,既能在短短两月内招安红衣军,肯定也能和镇北侯,一文一武抵抗北蛮的侵略。”
  见两道身影从外头进来,眼尖的官员低声提醒:“莫说了,知府大人和万大人来了!”
  闻言,众人立马噤声。
  万大人进来,见一行人围在一起,问道:“怎么大家伙都聚在一处?”
  一位官员开口道:“回万大人,下官处理公务时遇见难题,一时间想不到解决的方法,便请其他几位同僚探讨。”
  万大人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但他朝几人招了招手道:“你们先停一会儿,本官同你们介绍咱们的新任知府大人。”
  几位官员闻言,看向二人。
  万大人朝身旁青年知府抬手,示意众人道:“这位是郑大人,陛下金口玉言任命的幽州府知府和镇北军监军。”
  万大人话落,一行人朝郑颢行礼:“下官见过郑大人。”
  见此,万大人转头问郑颢:“大人,您有何训示?”
  “诸位皆是幽州府府衙老人,无关紧要的话,本官就不多说了。”
  此话一出,一些官员觉得眼前的新任知府还挺好说话的。
  这个想法刚出现不久,他们就听到跟前的青年知府道:“本官初来乍到,不熟悉幽州府公务,各位大人先同本官说说大概情况,也好让本官有初步的了解。”
  闻言,一行官员面面相觑,但不管怎样,最后都要上的。
  于是,一位较为灵活的官员上前道:“大人,眼下接近春日,府衙最为忙碌的事务就是督促百姓春播,以防耽搁春种。”
  青年知府没有说话。
  官员以为对方不信,觉得自己在糊弄他。
  官员解释道:“大人,幽州府与其他府城不同,常年酷暑苦寒,且本地百姓稀少,其中多数是犯下罪行被流放过来的罪臣罪奴,春种时,他们需要大量的官兵严加看管,否则必定会偷奸耍滑。”
  没有任何表示,郑颢语气淡淡问道:“春耕离不开粮种,百姓家中粮种可足够?”
  这也是掌管春耕事宜的官员应该注重的问题。
  未曾思索,官员应道:“自是够的,府衙每年都会留下一批粮食作为来年的粮种,借给家中粮种不够的百姓,大人不必担心春耕被耽误。”
  面对官员信誓旦旦的保证,郑颢不给予肯定,亦没有表示否定。
  他对官员道:“把记载出借粮食种子的薄册拿给本官。”
  官员身体一顿。
  他忽然觉得眼前的青年知府好似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好糊弄。
  他不知道的是,因为青年知府和万大人来的极快,知晓知府大人底细的同僚没来得及向他们普及顶头上司的出身,所以,根据郑颢出挑的姿仪气度,官员便以为对方是世家贵公子,却不知青年知府是实打实从田间考到朝堂的。
  论起种田,他并非从未下过田的读书人,且还读过不少农书,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不缺,所以,官员妄图像糊弄前几任知府那般糊弄他,根本是痴心妄想。
  郑大人开口,官员没有动作,其余官吏却不好静静站在原地。
  一位官员动了,他抬腿去桌案拿了一本薄册,转身来到知府大人面前,将薄册交给对方。
  接下薄册翻看起来,郑颢面色没有一丝变化。
  而原先身体微顿,紧张起来的官员见此,以为对方不过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什么也不懂做做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