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眠 第113节
作者:翟宝      更新:2025-10-13 11:39      字数:4306
  “玉石可不是木头,雕刻起来很麻烦的,有一点失误整个料子可就废了。”我说。
  “这点你放心,坏了全算我的。”辛杰拍着胸脯说。
  我确实很心动,主要是可以用玉石练手,一个法器制作大师,最后一定会用玉器做一件精美的法器。
  玉为君子,本身就有克制邪气的作用,若是在极品玉器之上刻上法阵,那作为玄门镇派之宝都可以。
  “要真是这样,我倒可以接受,但需要先说明,时间可能会很久。”我说
  “没问题,我不着急。”辛杰说。
  “谢谢。”我向他道谢。
  为了制作玉质法器,我特意找了个玉雕师傅。人是我从何曼那里要来的,当她听说我要学习玉雕的时候,十分惊讶。
  我在电话里跟她解释,说是要用玉制作法器。
  她对这个好像也很感兴趣,说可以和她合作,在香港,法器很有市场,她可以专门开一家公司,从我这里进货,原料她提供。
  我暗道:怎么她的想法和辛杰不谋而合,难道这就是富家子弟的商业天赋?
  何曼在电话里和我聊了好一会,基本都是她在说,我在听。她最近公司遇到些事,听得出来很烦心。
  看来无论什么身份,都会有苦恼。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句话,一个每天挣一百块钱的人,为如何每天能挣到二百块钱而苦恼,一个每天能挣一万块钱的人,为如何每天能挣两万块钱而苦恼。
  我安慰着她,最后她那边好像要忙了,她在挂电话前匆匆告诉我说,她会找一个玉雕师傅过来教我,等她这段时间忙完,会来大陆找我的。
  我在电话中,把新地址告诉了她,结果没过两天,一个玉雕老师傅就过来了。
  看他的样子,已经有六七十岁了,他叫孟玉堂,家里世代都是做玉雕的,他从小就跟自己的爷爷和父亲学习玉雕,现在是何氏珠宝资历最老,手艺最为精湛的玉雕师傅。
  何曼在短信中告诉我,孟老先生现在基本已经退居幕后了,何氏珠宝的玉雕,大部分都是他的儿子孟光远在做。还特意叮嘱我,若是有不满的话千万别直接说出来,可以告诉她,她会调解。
  这么厉害的玉雕师傅,我求人家还来不及呢,哪里会对他不满。
  孟老先生性格和蔼,没有倚老卖老,全心全意的教我。
  他一边教我雕玉的知识和技巧,一边感叹他的儿子孟光远,天赋不足。若不是何曼看在他为何氏珠宝工作了一辈子,孟光远是不够资格做何氏珠宝首席玉雕师的。
  他这是在自谦,孟光远即便再没天赋,有他天天教导,肯定也远超一般玉雕师的。
  我专心学习雕玉,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孟老先生说,这雕玉,需要根据玉料的特点进行设计,最大限度利用原料。一个好的玉雕师傅,可以利用玉料的天然皮色或瑕疵,通过设计转化为作品的亮点,化腐朽为神奇。
  他一边教导我,一边用玉刀在一块有瑕疵的玉石上刻出一个核桃。这个核桃纹理细致,就和真核桃一样。最妙的是,本来那块玉石有一条绺,他居然用那条绺作为核桃棱,这就是他说的化腐朽为神奇。
  在孟老先生的指导下,我的雕玉功夫突飞猛进,他连连感叹,说我天赋极佳,愿不愿意做他的关门弟子。
  我的志向不在雕玉上,只好拒绝了他。他暗道可惜,说要留在石市一段时间,把他家传的雕玉技巧倾囊相授。
  孟老先生起了爱才之心,果然教了我很多不外传的技巧。
  我现在虽然不是很熟练,但每一刀都已经有了孟老先生的影子。他对我的作品非常满意,说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就可以成为有名的玉雕师了。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他将雕玉的技巧全部教给我后,就准备回香港了。
  他是真心实意的教我,在他临走之前,我想送他一件礼物。
  我和辛杰打了招呼,说要用他那块手掌大小的羊脂玉做玉雕,按市场价买。他说直接送我,被我拒绝了,最后按市场价七十四万买到手。
  我用刻刀一刀一刀的雕刻,十分用心。雕刻的物件是龙血树,在民间又被称为“不老松”。俗话说“寿比南山松”,这里的“松”就是龙血树的代称。
  龙血树造型独特,生长缓慢,寿命极长,有“健康长寿”的寓意。
  这段时间,我连福缘堂都不去了,天天在家雕刻。
  我发现,在我极为用心的雕刻不老松时,技艺越来越熟练,最后甚至有了得心应手的感觉。
  终于雕刻完最后一片叶子,我把云纹暗刻在整个树冠边缘,然后向其中注满能量。
  以前我雕刻的那些桃木,几乎一点能量就充满了。而这次的玉雕,居然比桃木多了百倍之多。
  看到整个树冠冒起一片银光,我知道法器就算完成了。没错,我不仅要送孟老先生玉雕,还要将它做成法器。
  我看着这件作品,把玩了好久,越看越满意,想必孟老先生会喜欢的。
  当我把这法器送给孟老先生时,他满心欢喜。
  “虽然不能成为您的徒弟,但我知道您这段日子所教全是真功夫,希望您喜欢这件礼物。”我感激的说。
  他看着“不老松”,说:“从这件作品,我可以看出你每一天的进步,这树干的纹理,还有些粗糙,不过最后这树叶,能看出来已经有大家风范了。”
  说完这些,又低声说了两句可惜,最后不停宽慰自己。
  “孟老先生,实不相瞒,我是玄门中人,这玉雕不仅是玉器,还是一件法器您可千万别送给别人。”
  “放心放心,每当看到这玉雕,就像看到你一刀一刀的进步,怎会送与他人。”
  我把孟老先生送上飞机,看着他离开,然后开车回到福缘堂。没想到短短两三个月,我居然学会了玉雕功夫,说来真是让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第91章
  我很快就做了一批玉质法器,用辛杰的话说,气场不用那么足,稍微有点用就可以,反正都是卖到泰国那边的。
  这批法器一共做了五十件,什么作用的都有。交给辛杰后,他居然真的跑去泰国了。这跟我认识的他可不一样,以前他每天除了玩就是玩,现在开始做起生意了,虽然不值一提。
  我特意给张松和毛建明留了两个玉珠,刻上火铃和祈福的咒文,快递寄给了他们两个。
  现在福缘堂的生意不错,一个月差不多能卖出二十多件法器,眼看生意越来越火爆,我和小蓉每天上班都有动力了。
  这天来了一个年轻女孩,她一进店就问:“你们这里有没有看阴阳的先生坐堂?”
  “你遇到了什么问题,可以简单跟我说说。”我见她有些拘束,尽量轻柔的说。
  “我最近总是在我们村看见不干净的东西,之前找过乡里的先生,说看不了,不知道你们这坐堂的先生可不可以。”她说。
  “我就是这里的先生,你要是信我呢,我就帮你看看。”我说。
  每个听到我能与鬼怪打交道的人都十分惊讶,这不由让我想起蕊姐和我说的话,长得挺文静的一个姑娘,做的工作也太吓人了。
  自从我救了辛杰之后,蕊姐每天都会在网上和我说会话,有时候还会来福缘堂看我。
  当然她大多时候都会给我介绍一些她的朋友,说我这里的法器多么多么厉害。她那些朋友都精明的很,蕊姐在石市的身份地位,纵使她说的是假的,每个人听完之后也都会买上一件。
  我从不点破,当蕊姐的那些朋友购买时,我会专门给她们提出一些小的注意事项,毕竟我不是那些江湖骗子,只管卖,不管后果。
  蕊姐还从我这里买了个情锁,目的是牢牢绑住辛中瑞。但我也跟她说过,法器再强也只是器物,真正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本人。
  她说只是图个吉利,其实这么多年,她和辛中瑞的感情一直很稳定,纵使双方生气,辛中瑞也会作出让步。
  作为新海银行的董事长,能有这份态度很不容易。都说有钱能使人变坏,这句话不单单指男人,也包括女人,但无论是蕊姐还是辛中瑞,可以看出对对方的感情很深。
  蕊姐有一副旺夫相,是个贤内助,能娶到蕊姐也算辛中瑞的福气。
  闲话少说,还是说回现在正站在那里有些局促的女孩吧。
  “我信你,但是我没钱,可以用家里的东西抵,你看这样可以吗?”她胆怯的说。
  此时我才观察起她外表,现在已经很热了,她还穿着入春的厚衣服,虽然有洗过,上面还有些缝补的痕迹。
  现在的年代,在石市遇到穿这样的女孩可不常见。
  我说:“也可以,那先领我去你们村子看看吧,问题不是出在你身上。”
  她听到我说可以,惊讶的点了点头,连着哈腰说谢谢。
  我赶紧扶起她的腰,这么点事还真不至于如此。
  刚才我看她外表的同时,顺便看了一眼她身上的气,眉头确实有黑气凝聚,但她整个人的气场非常自然。
  “小蓉,店就交给你了,我先跟她去一趟。”
  “好的老板,到了记得发定位给我。”笑容说道。
  “为什么呀?”我看好奇的问。
  “我怕你被骗到哪个山沟沟里,被人当成生育工具。”小蓉无奈的说。
  小蓉说完这话,我面前的女孩赶紧说:“不会的不会的,村里人都很好的。还是算了,那我走吧。”
  她慌张的就往外跑,我赶紧去追她,然后头也不回的喊了句:“你在家好好看店啊!”
  等我追上那个女孩,她正蹲在角落流泪。我拍了拍她的肩膀,她赶紧低着头擦干眼泪,见是我追过来,也不说话,就在那蹲着。
  我有时候很心软,看到她这个样子,我心中不忍,说:“走吧,领我去你家看看。”
  安慰了她好一会,她才说:“我真没骗你。”
  “我知道了,小蓉就是嘴快,其实她心肠不坏的,你别放在心上,走吧。”
  她怯生生站在我旁边,我通过聊天了解了她的情况。
  女孩叫李菲,是平县的,父母早亡,是同村的人一人一口饭给她拉扯大的。
  她现在遇到的情况,是每天晚上自己睡觉时,都会听见有人在她耳边低语。
  她听到这低语后,会瞬间陷入梦魇,直到天亮才会惊醒。
  若是一两天做噩梦,没什么事。如果长时间都做噩梦,会导致整个人精神不佳,其实就是大脑休息不够。
  在现代医学来讲,每个人晚上都会做梦,只是早上起来忘记了。长时间做梦会影响大脑休息,这也是为何她眉间有一道黑气的原因。
  当然,还有一点,这黑气确实不正常,不然我也不会跟她去的。
  我开着车按她的指引往她家走,她可能是第一次坐车,很拘谨,胆子小的很。
  坐了一会后,她开始新奇的看着窗外。到她家才一个多小时,她感叹的说:“好快呀,我去的时候走了半天哩!”
  “你是说你走到市里的?”我看着她。
  “也不是完全走,村里的张叔给我送到县里的。”她说。
  平县到市里也很远啊,很难想象她这一路走过去得多累。
  见到她们村子的一刻,我都被震惊了。
  我们村已经很落后了,但很多人都盖了新房,而这个村子还是上个世纪那种老瓦房,就是那种房顶的瓦还是黑灰色的,院墙都是大块的石头缝里添加少量的水泥。
  看到这个村子,我一时间感慨万分,时间仿佛在这里定格。袅袅的炊烟从烟囱里升起,街上有孩子的打闹声,还有父母扯着嗓门喊自己孩子回家的声音。
  我和李菲下了车,村里的孩子全部围了上来。
  他们好奇的看着我,李菲说:“小丫,没听见刘婶喊你回家吃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