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风物志 第227节
作者:怪诞的表哥      更新:2025-10-13 11:52      字数:3050
  铁门“咣啷”一声响,顾继泽用力踹了门一脚,接着,拿了钥匙要开门。
  “我来吧。”
  忽然有人说了一句,声音平静淡漠,却是顾经年。
  “四哥不是做这种事的人,我来斩下他的头。”
  顾经年接过了顾继泽手里的钥匙。
  铁门才被打开一条缝,却又被“嘭”地一声关上。
  顾继泽终是摇了摇头,道:“不可。”
  “杀了他,可免后患。”顾经年道。
  “我做不到。”顾继泽抢过那钥匙,“走吧。”
  兄弟二人出了铁牢,穿过漫长而黑暗的通道,前方渐渐有了光亮,终于,他们走到了阳光下,登上城头,放眼看去,骁毅军的旗帜依然飘扬。
  顾继泽的妻子抱着襁褓,带着一队人过来,给顾继泽披上了象征着骁毅军统帅的绣着麒麟的红色披风。
  顾经年从顾继泽的妻子手中抱过襁褓,看着襁褓中睡着的陆安然,眼神柔和了许多。
  “四哥拨乱反正了。”
  “但还没完。”顾继泽道:“殷括还在居塞城,我想助朝廷拨乱反正。”
  顾经年道:“此事我来办吧。”
  “你办?”
  “并非是为了抢功。”顾经年道:“殷括毕竟身份不同,由我来处置,往后万一追究起来,可不连累到四哥。”
  顾经年接下来的打算很简单,力所能及地替顾继泽理顺居塞城之事,并助他与殷景亘搭上线,算是给顾家铺一条路。
  那之后,他会找到缨摇,去往沃野。
  ————————
  与此同时,居塞城。
  殷淑端着一碗黏液递到了殷括的面前,道:“皇祖父,今日只有这些了。”
  “情况不对啊。”
  殷括缓缓说着,显得有些吃力。
  太多次的复生之后,他身体中保留的原有的记忆已经很少了,思考问题也不像最开始那个殷括一般灵敏。若再被切开几次,复生的殷括大概也就像别的螈人一般没有思想。
  但他毕竟当了一辈子的皇帝,身体里的本能还在。
  “孙女打听过了。”殷淑低声道,“自从顾经年来了以后,城内就有些异样,顾北溟半个月都不在城中了。”
  “我们走。”殷括下了决心,“顾家是降臣,终究不可靠,朕该南下。”
  殷淑问道:“可我们怎么离开?”
  “你去把董才良找来。”殷括缓缓道:“董才良为人软弱,殷誉和派他来,必是向顾北溟服软,现在顾北溟不在,他定然也慌了”
  “可董才良是殷誉和派来除掉我们的,能利用他吗?”
  “你错了啊。”殷括道,“殷誉和真正害怕的人不是朕,而是殷景亘啊。”
  第191章 捣毁(一)
  由黑钕石砌成的居塞城在远方巍峨耸立,这一带难以飞行,顾经年只好坐着马车赶路。
  自从学会飞翔之后,车马愈发显得缓慢、颠簸。
  顾经年一闲下来,不由又想到顾采薇之死。
  他难以释怀,悲伤像是他心里一片深不见底的湖泊,愤怒则像是这湖面上的巨浪,怒涛翻滚,他恨不得杀到汋京城,把害死顾采薇者全部杀掉。
  可低下头,见到怀中的陆安然正在酣睡,那小小的脸上说不上是什么表情,却是一下子就让他感到心疼。
  他只好压抑着愤怒,依旧决定将这孩子带去沃野,亲手抚养长大。
  终于,马车行到了居塞城下。
  赶车的是顾继泽麾下的亲兵将领,上前出示了令符。
  “大帅与吕将军都受伤了,眼下四公子在边境主持大局,十一公子先回居塞城……”
  守门卒听了,也知骁毅军或将易主,纷纷参拜。
  甲胄的铿锵声起,一排排士卒大喊道:“见过十一公子!”
  喊声惊醒了陆安然,她小手一抻,哇哇大哭起来。
  顾经年连忙拍着襁褓,轻声哄道:“不怕不怕,宝宝睡吧。”
  在哄孩子方面,他显得十分的笨拙。
  马车缓缓驰进了居塞城,两边皆是执礼的骁勇士卒,顾经年也不借机树立威望。
  偶尔有将领掀开车帘,见到的也只是十一公子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让他们别吵到孩子。
  好不容易到了元帅府,便有将领安排了顾定喜的奶娘来帮忙带孩子。
  这奶娘唤作容婆,早就断了奶,抱孩子却是一把好手,陆安然一到她怀里就不哭了。
  容婆啧啧称奇,道:“这般乖巧的孩子可真是少见。”
  “乖巧吗?”
  顾经年抱了一路,觉得实在难哄得很。
  容婆道:“恬静哩,就是老奴也见过四娘子与四姑婿,这眉眼口鼻却没一处……”
  “哇!”
  陆安然忽然暴哭。
  容婆也是极有经验,竟是怎么都哄不好,哄到后来终于是慌了,嘴里“小祖宗”地叫个不停,最后,还是又换到顾经年怀里,陆安然才息了声,瘪着小嘴委屈巴巴地睡过去。
  “真是……”
  容婆没想到自己失了手,更不信自己抱孩子还不如顾经年,心中猜想是这娃娃故意整自己。
  她出了大堂,暗自嘟囔道:“怎么能有这么鬼精的小家伙?”
  那边,顾经年好不容易把陆安然放到了小床上,便听人禀报道:“公子,董尚书求见。”
  旁人暂时不急着见,礼部尚书董才良却是雍廷派来的使者,顾经年便到外间相见。
  两人是一起从雍京到居塞城的,倒也熟识,甫一相见,董才良便火急火燎地唤了一声。
  “成业侯,出事了!”
  “嘘,请董尚书轻声些。”顾经年道,“出了何事?”
  “出事了。”董才良压轻了声音,“我恐怕是……让太上皇跑了。”
  “怎么回事?”
  董才良搓了搓手,显得十分为难,但不得不开口,道:“是殷淑郡主先找到了我,说只要陛下能承诺让太上皇颐养天年,太上皇愿意与陛下合作。因此,我便派人护送太上皇与郡主回京,但没想到,出了居塞城不久,我的人都被杀了,太上皇与殷淑郡主都失踪了。”
  说罢,他颓然叹了一口气,也知自己闯了大祸。
  顾经年乍听之下十分惊讶,疑惑董才良怎么会轻易就答应殷括、殷淑的要求。
  可仔细一想,他就明白过来了。
  殷景亘之所以认为殷括有威胁,是害怕殷括与顾北溟勾结,既有名义、又有兵力。
  但,殷誉和却不这么认为。
  董才良此番来,代表殷誉和与顾北溟谈妥了合作,那么,失去了顾北溟兵力支持的殷括也就不足为虑了,杀了也行,押回去更好。
  只要将殷括押回去,往后便可不必担心别处再冒出一个殷括来。
  从董才良的立场考虑,提前把殷括送回雍京,功劳自然要大得多,一时利欲熏心,自然就这般做了。
  “你就没防备到他们会逃走?”
  “自是防备了的。”董才良遗憾道,“但没想到太上皇有这么大的决心,宁可在外颠沛流离,也不肯回京安享晚年。”
  “他们往何处逃了?”
  “不知啊,还得拜托成业侯寻找。”
  董才良自知犯了大错,暂时能求救的只有顾经年了,因此十分客气。
  “知道了,董尚书放心。”
  顾经年对此并没有太过担心,顾北溟既然被俘,殷括能造成的动乱便有限。
  他反而对殷誉和准备与顾北溟合作一事更为忧虑,因此,深深看了董才良一眼。
  “成业侯,怎么了?”董才良被看得有些莫名的慌乱。
  “董尚书随我去一个地方如何?”
  “何处?”
  “来了便知。”
  顾经年仔细安排人手看顾陆安然,便带着董才良出了门。
  此前,顾经年与顾继泽带走顾北溟之时,派人控制住了居塞城内的炼化场,但也只是一小支人守着门,并没有过多的干涉,因当时害怕打草惊蛇。
  这次顾经年回来则打算将它端了,他不敢离开太久,打算尽快处置。
  当董才良跟着他走过那个石砌的通道,渐渐不安了起来,再次问道:“成业侯,这是何处?”
  顾经年道:“董尚书此番前来,不就是想让家父带你来此吗?”
  “什么?”
  董才良故作听不懂,心中却是惊疑不定,暗忖顾经年怎么会知道他私下与顾北溟的约定?
  前方,守着厚重大门的是一队顾继泽麾下的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