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户女 第39节
作者:
两朵小花 更新:2025-10-13 11:55 字数:5190
-----------------------
作者有话说:注:1、玉米是明朝引进的哈,这里剧情需要,勿要较真。
2、8号的更新晚了,本章依旧给大家掉落小红包[爆哭][爆哭]
3、9号的更新放到白天[竖耳兔头][竖耳兔头]
第58章
二人对视一眼,宝珠晓得越解释越乱,匆匆吃完元宵,拉着仍在原地坐着傻乐的裴砚清要走,只看人坐在凳上半天不动。
“等如今这差事罢了,我便去你家提亲,如何?”
如今做的是君王的剑,脑袋别裤腰上的差,稍有不慎便要出事,如今二人关系不曾摆到明面上来,正也是为宝珠想。
一双眸子盯着宝珠等她回答,天寒地冻,宝珠看他认真的神色,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
两心相许之人,顺理成章之事。
裴砚清看她点头,立即又跟上她,心里好似吃了蜜糖一般。
今儿出来摆摊只说不是什么费事的吃食,一个人也行,家里人倒没说什么,毕竟元宵圣架亲至,,巡逻的禁军不知凡几,不怕出事。
只是推着车才回来,到巷口看到二哥正从孔家赴宴回来,甄家二郎元宵得了假又赶回家了。
只看他一脸狐疑地看了裴砚清一眼,挤开两人接过推车,压着声音用裴砚清听不见的声音对宝珠念叨了两句,看宝珠不敢辩驳这才推着车回家去了。
晚间宝珠叫宝瑢来屋里穿钱,今儿人多,赚了二十几贯。等明儿再去将店里的账目盘过,这一日一来二去赚的不少。
元宵过后店里几项优惠都暂时取消了,只这些饮子小菜依旧赠,引食客们也要各自谋生,一年到头挣的钱只在正月里舍得花费,人少了再做这样的优惠便不划算。
因此生意也差了几分,但比起寻常铺面甄家食店到点仍是满座,只是排队的人少了许多。
徐娘子正月里偶有生意,仓里存的货都是不急卖的,不过年里丝绸紧俏,她帮人卖出去几批绸缎,寻常若是没什么生意,便在家里待客,少有到店里来的时候。
今儿甄父不在店里,徐娘子晌午才帮人谈成了一桩丝绸生意,家里冷锅冷灶省得开火,她便打算到食店来随意吃些什么好垫垫肚,下半晌正好留在食店帮忙,蒋实会许州过年,得有几日才能回来。
元宵过后店里人虽少些,但好歹比寻常不年不节的人多,店里少个人甄父也不在,怕宝珠忙不过来。
哪晓得才到灶间,便看裴大人一副比她还熟练的模样坐在灶下烧火,刘四儿跟在她身后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一想到近来小裴大人的变化,徐娘子只觉得心口突突。
“你你你真是——”
裴大人立即起身,先看过宝珠脸色,才想说话,就叫徐娘子拦下了。
“店里若是人手不够,与阿娘说一声。阿娘每月贴补你银钱招工就是,怎好叫小裴大人忙活。”
宝珠适时给自家亲娘倒了一盏茶好叫她先败败火。
徐娘子瞪了裴大人一眼,语气颇为不善,“宝珠年纪小不懂事,怎的大人这般年纪也没头没脑的。”
裴砚清听这话只觉得胸口叫插了一刀,他与甄家大郎一般年纪,叫徐娘子说的好似半只脚入了土,徐娘子气势如虹,他诺诺不敢说话,更不敢解释一二。
原先还觉得肚饿,这会子也不饿了,一双眼刀锋一样将人盯走,跟着他看他走远,到下午还不放心,一直在店里帮忙,到晚上店关门才与宝珠一道回家。
宝珠有心想提醒裴砚清一句,奈何叫阿娘盯紧了,倒不好去与他对口风。
徐娘子也不傻,等晚间回去悄悄问自家官人,隔壁那小裴大人是不是总到食店里去。
甄父点头笑道,
“是常来呢,他本就与咱家有恩,宝珠说要好生招待,这位大人脾气不错,店里没位置他也不恼,有时看店里忙不过来还要搭把手。”
“你真是头猪!”徐娘子怒其不争,“人家哪里是来吃饭,是别有所图呢。”
等她数落完,又思量其裴家来,裴大人为人上进,品貌都是上佳,连她也挑不出什么错处来,且才再汴京置下宅子,没一些乌七八糟的坏毛病,更不是什么酒色之人。
她将裴砚清与董恒之做一番比较,竟觉得这小裴大人更胜一筹。
宝珠心有戚戚,这下子叫阿娘撞个正着,其实当时要说店里只是搭把手阿娘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只是二人心里也不算清正。
阿娘向来多心,这会子势必不知道想哪儿去了。有心想与阿娘解释,却也知道自己这一解释定会越来越乱。
还不等她想着怎么与阿娘说,第二日便看阿娘去隔壁找裴阿婆了,也没说旁的,只是拐弯抹角打听裴大人何时搬走。
正逢裴砚清下值回家,二人也不知说了什么。徐娘子回来告诉宝珠,裴大人过两日便要搬去新宅了,宝珠觑着阿娘神色,也捉摸不清自家阿娘是个什么想法。
自被阿娘碰到那一次,她便时不时去铺子里暗访,宝珠心里觉得好笑。连阿爹这几日也将她看得死紧,她有心想找裴砚清问一句,奈何爹娘这样子,怕叫他们更担心,也不好去找他。
这般想着隔壁倒是开始搬家了,原先来时没什么行李家当,现在搬走也没什么行李家当,家里人口不多,新宅里修缮了一番,裴砚清是支一张板就能睡觉的人,宅院里添置的东西倒不多,只祖母住的屋子好生收拾过。
倒是上回他暗暗问过宝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听她喜欢桂树,只因为味道香也能做点心,他听过便去苗圃挑几株长成的桂,等今年开春暖和了便叫人移过来,秋日里正好能开花呢。除了桂树,又打了一副秋千架,上回无意听宝珠说在姑苏家里也有秋千架,小时候常因荡秋千一事与宝瑢掐架,其余的等往后再慢慢添置。
裴家一般走,隔壁院里便空了,徐娘子忙着叫人拆院子中间的隔挡,才修这隔挡时觉得家里又小又挤,等住的习惯了倒是没什么感觉,如今全拆干净以后忽然又觉得自家大了许多,现下待客也有地方了。
宝珠宝瑢还有大哥的房间没改,二哥的房间划到另一侧去了。
裴家住在隔壁对房屋也爱惜,若有要修缮的地方小裴大人自家就手修了,没什么要重新修整的地方。
想是怕她着急,裴砚清也不知如何寻到宝瑢,托她带了一封信回来。宝珠拆开信看是他字迹,字如其人笔锋凌厉,写到她名字时方才软下几分。
信中只说他与上回与她阿娘坦白了,往后必不会那般胆大与宝珠随意说笑有碍她名声,如今为官凶险,待他将这位置让出谋个小官来做,到时便上门提亲。
徐娘子原先也只是气他不规矩,听他一番剖白,怒气倒是淡了几分,又听他一番筹谋都是在为宝珠着想,那怒气更是消散的一干二净。
看过信宝珠才恍然,怪不得自上次与他谈过那一回以后,阿娘只当这事儿没发生过,依旧一切如常。
宝珠也只当一切如常,只是偶尔收到几封他托宝瑢捎回来的信件,信里倒没什么旁的内容,多是些一日三餐的闲话,宝珠有心回一封给他,只是信件目标太大,只得裁一小半纸,写了两句话,塞进荷包里头,叫宝瑢什么时候遇上了就给他。
等河面坚冰融化,汴京城春意盎然,宝珠才想到自上回叫宝瑢将那荷包给他过后,已有半月没收到信了。
宝珠心里难免担忧,猜他是有差事在身。
未免多想,宝珠干脆一心扑到食店里。蒋实也回来了,到了淡季店里生意自然没有先前好。
春日食店虽是淡季,但能做的菜食却越来越多,每日一早便有汴京城外郊外百姓,提篮进城卖菜,除了自家种的菜,更多的还是山野之上挖来的小菜,譬如荠菜香椿,春日里踏春赏景,士子清流都爱返璞归真,野菜做的吃食一时倒是颇为紧俏。
开春以后店里用柳绿桃红二色妆点,店里装扮一时竟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
食店顺势新上了春菜与花食。
春菜便是乡野小菜入馔做的吃食,花食便以春季鲜花或是干花入馔做的吃食。
即便这些新菜价儿高,但这等雅食吃罢满口留香更有雅意,虽现下甄家食店与国子监离得不算近,虽二哥如今已经入朝为官,但先前在国子监读书时的同窗依旧常来,一个二个自发地替甄家食店宣扬出去了。
去年的冷吃春盘,今年也继续卖,除了春盘,还有花盘,用各式鲜花做的酥饼糕点,因甄父常在大户人家做席面,倒是能与人说上话。
这春盘与花盘再经他一推销,这些大户人家赏春游园时常要遣人来买。
宝珠才在灶下忙碌,就看蒋实领了个人进来,
“这位嫂子见到门口招工的告示,说想来试试。”
店里想找个合适的北菜厨子一直没找到,有本事的都去酒楼或是大户人家了,轻易也不会离开,这等小食店好厨子都看不上,那些厨艺差些的宝珠又怕招来赶客,故而这事儿就这么搁置下来了。
宝珠看进来的妇人打扮干净清爽,头上包着蓝布头巾,便晓得是个细致干练的人。
第59章
宝珠只见这嫂子一眼便知道应当是个常下厨的,只是说起话来声音不大,怕宝珠不要她,作过一礼便开口道,
“我原是在大户人家做厨娘,老家原不在汴京,跟着原来的东家来的,今年雇工期满,原是想继续做,只是叫人排挤出来,毕竟是天子脚下,繁华热闹工钱也丰厚,正是想在此地找个活计,等赚些银钱好将儿女一起接来。”
“你原先是在哪一家?擅作哪些菜?”
“原先是在中书侍郎赵大人家里,寻常北菜都烧得,最擅烹鱼羊宴。”
这嫂子姓陈,宝珠问清名姓来历,见她话不多,便直接让她去灶间试试手艺。
原先看看她谨小慎微的模样,还当手艺只是尚可,没想到单看那刀工还有出菜的速度便晓得手底下有真章,先前来试手艺的,夸海口的许多,等一起锅立即便露了馅儿,觉得宝珠是个女娘,自认有几分手艺便敢来糊弄人了。
甄父年里做的几回席面,已将名声彻底打了出去,如今虽不是年节,可找他做席面的越来越多,店里头常顾不上,闲时宝珠自己倒能应付,可北菜她烧的也少,如今请个烧北菜的庖厨是再正好不过的。
灶间羊肉鱼肉都有,只看陈嫂子挽起袖口,手脚麻利的洗菜切菜配菜,捎带还能管着灶下的火,两锅灶两边齐开火,羊肉鱼肉先后出了锅。
羊肉做的是白切,鱼肉做的是红烧,都是最基本的菜式,但想要做的出彩却难,陈嫂子有几分巧思,羊肉用红椒绿葱切丝摆成盘,红烧鱼也点缀一番,做菜讲究色香味,这两样菜已是做到极致了。
宝珠略尝过味道,白切羊肉片的薄如蝉翼,连随意用灶间的酱调的蘸料都不错,红烧鱼味道也不错,便是比起那大酒楼的厨子也不差什么手艺了。这手艺不怪乎能在那大户人家受人排挤,外来的厨子比自家家生的厨子手艺好,长久下去定要威胁地位,怕也是因此才将人赶出来。
“这世道女子谋生不易,女庖厨若是去酒楼必定又要遭人排挤,在街里寻了几日,唯独今儿才敢上门来问一问,皆正因掌柜的也是女子。”
又看陈嫂子这样,便知道就是只问了他一家,若是去问别家定然不会这般小心翼翼看人脸色,有这手艺在哪一家食店都能混上一口饭吃。
好不容易才寻到了合适的人,宝珠立即想要将人留下,紧跟着问她一月要开多少工钱,陈嫂子思忖一番这才小心翼翼开口,
“一月十三贯罢?”
原先没来汴京,与那赵大人府上定的雇契一月正是十三贯,现下既是在汴京,这个价儿应当还算在谱子上,便是宝珠觉得高了,她也有个讨价还价的空余。
宝珠很是松了口气,她原想着少说也得二十几贯,大户人家工钱一月或许只有十来贯,但每月里发下的礼跟赏钱也多,且说到外头也体面,食店便比不上这一点。
但宝珠也不是那种小气的人,只说,“往后每月给你开十六贯钱,年节里都有节礼,每月若在闲时能准休两日假,年底也有红封。”
店里伙计都是这个待遇,只工钱多少跟年里红封厚薄的区别。
陈嫂子听此当即一谢再谢,只说今儿就能开始做工。
宝珠摇了摇头,只叫她明儿个再来,店里伙计们饶是灶间忙活的阿爹与宝珠自己,每日穿的衣裳也是一样的款式。客人喊人找人容易,都穿一样的衣裳也显得利落,宝珠将柜台底下的衣裳拿了一套出来,叫陈嫂子明儿过来直接穿来。
陈嫂子只摸了一摸那衣裳料子便晓得的,新东家是个宽厚人,这衣裳上头虽绣了甄家食店的样式,但针脚密实,这料子穿出去也是体面的。
寻常在那等大户人家,常遭人抢功不说,每月里发的贴补,夫人们赏下的银钱玩意儿也都被人占去,总遭人打压,只因她不是家生的,便是哭诉也没有门路,太太姑娘们的面都见不上更遑论得人青眼了。
这边与陈嫂子说定,宝珠晚间回去又与家里人说过,每月开销多出一笔,不过阿爹那头的两成利便能省下了。甄家又买了一架驴子车,寻常有急事出个门用得上。
甄父见铺子里找到合适的厨子,也是松了口气,他现下席面多,春日里各家都要办赏花赏春宴,新客老客常请他去做席面。
如今他名头极大,常有人来想拜师学厨。
既想着专给人做席面了,便不单只接大户人家,普通的红白喜事他也都接下,他原想着等赚了钱也租个小门脸,宝
珠只说这生意也不需要对外头开铺子,如今做的都是回头客,再有熟人介绍的客,只消上门说一声即可,倒不必费银钱专门开间铺面。
“阿爹下回再与人做席,无论官席私席,倒是能寻时机多带些名帖与人散一散,上头写上承接宴席跟咱家地址,若有人家要做席面,自然自己就找过来了。”
甄父与徐娘子都觉得有道理,这以后便去书局多印了些名帖,若有人问起庖厨,他便递一张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