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宝全世界 第338节
作者:
行走的驴 更新:2025-10-13 12:03 字数:4304
相比较之前的那些顶级油画,雕塑等等,这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根本无法用美元来衡量,是美国的国家宝藏,足以让无数人为之疯狂!
叶天强行压住激动的情绪,心跳也逐渐平复了下来!,
现在不是激动的时候,等自己拿下这两件家具,拿下这本无价的行军笔记,那就可以尽情地欢呼庆祝了。
有了这本行军笔记,就算立刻返回纽约,结束这次127走廊寻宝之旅,叶天也是一万个乐意,没有比这再好的收获了!
他并没有马上收回透视,去跟摊主询价,拿下这两件家具,而是饶有兴趣地阅读起了笔记的内容。
虽然笔记本是卷起来,文字有很多地方是反着的,但是在透视之下,却也勉强能够阅读,就是看的有点眼晕!
看到笔记第一页的内容,叶天立刻就感到一阵杀气扑面而来。
第一页最上面有这样一行字:
“对南方进行毁灭性的,不计后果、不惜代价的摧毁,不但要消灭敌人的军队,还要摧毁敌人的经济基础和敌方居民的战斗意志。—尤利西斯.格兰特”
这是美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道作战命令,随后的“向海洋进军“、“火烧亚特兰大”等等著名行动都是由此而来。
格兰独和谢尔曼制定的总体战略,在美军军史上影响极大!
在以后的“无条件投降、核威慑和大规模报复等思想中“,都可以看到这种战略的影子。
在这个著名的军令之下,则是谢尔曼的一段文字。
“经过与格兰特将军协商探讨,以及众多参谋人员的认真推演,我们共同制定出了下一阶段的作战计划,具体如下:
东西两个战区,分3路同时向南方发起协调一致的进攻,东线为主攻方向,以歼灭罗伯特.李军团为主要目标。
靠不间断的一系列战役,消耗南部同盟的军队,然后相机夺取里士满,巴特勒的部队则由东向西,直取里士满。
我的军队则由西向东南横扫,深入敌后占领乔治亚州,前出到大西洋沿岸,对南方的东部地区实施中间突破“
看到这段文字,叶天不禁打了个寒颤。
只要了解美国内战历史的人,都明白这段文字后面代表的是什么!
那是一片腥风血雨,尸横遍野的景象!是每个美国南方人都不愿去、也不敢面对的,地狱般的噩梦!
当谢尔曼带领十万大军杀入乔治亚州,美国南方随之就变成了人间地狱!
首先是亚特兰大战役,从5月到9月,一共打了四个月,谢尔曼顺利拿下了这座南方最富庶、最繁华的城市!
占领亚特兰大之后,谢尔曼对当地居民下达了公告,要求所有民兵放下武器,所有市民离开市区。
随后,他命令北军在11月离开亚特兰大时,焚毁整座城市!
成千上万名老人和妇女为阻止北军火烧亚特兰大,坚决拒绝离开,他们以为只要他们还在城市里,北军为了顾及他们的性命,就不敢放火。
但是,他们太天真了!
当北军准备纵火时,老人和妇女们跪在地上,死死抱住北军士兵的大腿,放声大哭,声嘶力竭地哀求士兵们看在上帝的份上,饶恕他们的城市和家园。
那些北军士兵却毫不犹豫地一脚踢开他们,开始在城市的各条街道纵火。
很快,大火就蔓延了全城,北军士兵迅速撤出了城市,根本不理会城市里那些老人和妇女。
在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大火前,那成千上万可怜的老人和妇女,只能绝望地挣扎和惨叫,相互践踏,逃命!
最终,没有一人逃出火海,全被烧成了灰烬!
守在城外的北军,严厉警告撤出城外的亚特兰大居民,任何人如果试图救火,一律格杀勿论,大火足足燃烧了半个月之久。
夜晚,翻腾的烈火窜起一百多米高,把整个天空烧得如同白昼,在距离亚特兰大20英里之外,都能看到被烈火烧红的天空。
白天,整个城市翻滚而上的巨大浓烟遮天蔽日,使得亚特兰大周围200平方英里内如同黑夜。
城外,无数惊恐绝望的亚特兰大居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城市、家园和亲人被烈火无情地吞噬,撕心裂肺,顿足捶胸,哭声震天动地。
亚特兰大的神甫们只能默默地站在熊熊燃烧的城市前面,绝望地对着火红的天空,不停地划十字和祷告,为自己的城市和葬身火海的冤魂送行。
曾经是南方最繁荣最美丽的城市,亚特拉大,在这次浩劫后荡然无存,全部化为废墟,只剩下了一条街幸存下来。
这条街如今成为了亚特兰大的一个历史象征,被叫做地下街,整条街的确是在地下,要坐电梯下降才能到达。
换句话说,如今的整个亚特兰大,都是在原来的废墟之上建立起来的!旧的市区被完全摧毁,埋于了地下。
放火烧毁亚特兰大之后,谢尔曼就开始了著名的“向海洋进军“。
他挑了6.2万名精兵,大部分是黑人,只携带20天的干粮,从亚特兰大出发,成多路纵队,齐头并进,浩浩荡荡杀奔乔治亚著名港口萨凡纳,抄南军的后路!
谢尔曼军在一个多月时间里,长驱 460多公里,沿途毁坏南方的种植园,城镇、村庄、工厂、企业,几乎碾碎了南方的一切!
这是一次破坏性的,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抵抗的进军,谢尔曼放弃了全部辎重运输,轻装前进,一路就靠烧杀抢掠补充物资。
行军途中,他说出了令所有美国南方人都心惊胆战的名言。
“我们一定要清除和摧毁一切障碍,只要我们认为有必要,就杀死每一个人,夺走每一寸土地,没收每一件财物,一句话,无情地摧毁我们见到的一切东西!
我就是要让整个乔治亚都鬼哭狼嚎,我就是要让整个乔治亚都变成地狱,我就是要让所有乔治亚人……,不管男女老少,不管穷人和富人,都感受到刻骨铭心的痛苦,我的军团将毁灭乔治亚州而后快!“
从亚特兰大开始,谢尔曼军团一路烧杀抢掠了下去。
谢尔曼军团经过的地方,都如同压路机碾过一般,所有树在地上的东西都被完全摧毁了。
他的大军一边快速推进,一边彻底摧毁所到之处的一切物资设施,抢劫平民的粮食和财产,杀死反抗的平民。
焚毁农田,炸毁村庄,用石灰封堵水井,捣毁铁路,抢劫和驱逐了一个又一个城镇居民,烧毁一座又一座城镇。
谢尔曼的部队还没有来到,十几英里之外就可以看见蔓延而来的冲天火光!
当谢尔曼的军队离开的时候,地上就只剩下了烧焦的泥土和孤零零正在冒烟的树干,再也没有其他人任何活物!
此时,在一次演讲中,他说出了那句震惊所有美国人的名言。
“如果人们觉得我残酷和残忍的话,我就会告诉他们,战争就是战争,它的目的并不是要博得人们的好感!
战争就是地狱!如果你们想停止这一切,想要和平的话,你们和你们的亲人就应该放下武器停止这场战争!“
1864年12月,在北方海军的配合下,谢尔曼攻占了乔治亚萨凡纳,南部同盟的领土东部,被起谢尔曼的大军生生分割成了两半。
至此,谢尔曼胜利完成了向海洋挺进的作战方案,从查塔努加打到佐治亚州,再到大西洋沿岸,为最后战胜南方奠定了基础。
第363章 万全之策
将行军笔记快速透视一遍之后,叶天结束透视,收回了目光!
透视时间虽然非常短暂,他却已经看的冷汗直冒,也胆寒不已!
这份行军笔记上记录的那一个个时间节点,每个日期他都能看到遍地血火,那一段段文字,每个字母都透着无尽的杀戮!
在阅读过程中,叶天感觉自己好似也跟随谢尔曼大军,从查塔努加出发,将美国南方杀了个通透,搅得天翻地覆!
“不愧是著名的恶魔统帅!果然名不虚传!太他么狠了!“
叶天暗自感慨一声,把目光从桌脚那里移开了。
而他的脑海中,还在想着谢尔曼在美国南方制造的那场疯狂杀戮!
当他的大军离开萨凡纳,北上南卡罗来纳抄南军后路时,又把萨凡纳烧成了灰烬,美其名曰送给林肯总统的圣诞节礼物!
接着是南卡罗来纳的哥伦比亚、查尔斯顿,几乎经过的每一个城镇,每一座农场,都被谢尔曼的大军付之一炬!
这种焦土政策的效果非常强大,南方人被杀的心胆俱丧,南军的后勤更是被彻底摧毁了,士兵食不果腹,又何谈作战呢!
最终,在北军多路合围之下,南军只能在弗吉尼亚州的阿波马托克斯投降,南北战争结束!
谢尔曼的大扫荡,给美国南方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按今天的价值计算,谢尔曼大扫荡给美国南方造成了2万亿美元的财产损失!
数以十万计的平民,直接死于谢尔曼军团大扫荡和抢劫引起的大饥荒,上百万人沦为难民,无家可归!
从30年战争起,西方就没出现过这种直接针对平民的战争暴行,当时南方邦联总统戴维斯将谢尔曼称为“美洲大陆的阿提拉”,可见其凶残的程度!
谢尔曼彻底打破了旧时代战争的界限,把战争扩大到了全体人民。
一百多年来,美国南方民众的子孙依旧对‘谢尔曼大扫荡‘耿耿于怀,一代传一代,仇恨永无止境!
在美国南方,尤其在乔治亚州和南北卡罗莱纳州,谢尔曼就是魔鬼的代名词,被无数人恨之入骨!
密西西比州同样如此,内战时期,该州60%的白人青壮年被杀,90%的城镇和种植园化为灰烬,平民的私有财产损失殆尽。
内战之前排名全美前五的密西西比州,战后不仅在全美最贫困的州中名列第一,而且这种贫困状况一直持续了一个世纪。
制造这一切的谢尔曼,却屁事没有,而且官运亨通,最高曾经官至陆军总司令,获颁上将军衔。
终其一生,谢尔曼也没有为他在美国南方的作为,说过任何忏悔,道歉乃至遗憾的话。
死前,他如此说道:
“我没有什么可以忏悔和道歉的,我的所作所为无愧于我的良心”
除了疯狂扫荡美国南方,成为南方公敌之外, 1870年至1880年期间,他又发动了对印第安人的大规模清缴行动,彻底消灭了印第安人势力!
这一次,他又成功让在自己成为了印第安人眼中的魔鬼,恨之入骨!
现在,这个战争狂人的行军笔记就摆在眼前,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一段最真实的历史就摆在眼前,叶天怎能不欣喜若狂!
虽然他从未见过谢尔曼签署的任何文件,或书写的任何文字,无法从笔迹上进行判断,但仅仅依据这份行军笔记放射出的红色光芒,他就可以百分百确定。
这绝对是谢尔曼将军本人的行军笔记,毫无疑问!
同时,他也非常明确一点,必须要拿下这两件家具,无论任何代价!
好在这两件家具也不值多少钱,几万美元就能搞定!
决定做出,他立刻对贝蒂说道:
“亲爱的,你在这里等会,我去找摊主,我准备拿下这两件家具!“
“好的!”
贝蒂点头应道,虽然她略感诧异,却也没有多问。
“啊!买这两件家具?我没听错吧?它们值不了多少钱啊!再说了,这么大的个头咱们怎么带走?suv也装不进去呀!难不成雇车运回纽约?“
杰森惊讶异常地问道,有点不太理解叶天的做法。
难道这两件家具隐藏着什么秘密?被斯蒂文发现了,所以准备出手拿下它们!
想到这里,杰森不禁又仔细看了几眼这两件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