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作者:
喵酱今天肝了吗 更新:2025-10-13 12:06 字数:3305
她在与琴酒对话,队伍频道中又响起琴酒的声音:“那可是朗姆的人……你把他放在路边。”
这一次,波本乘坐的轿车一直在苏格兰的狙击枪视野内。诸伏景光看到降谷零从路边下了车,甚至连嫌弃的动作都一清二楚。
莱伊的声音适时插入:“需要接应波本吗?”
“不用,让他自己回去。”琴酒冷漠地回答,再一次表示任务终结。
苏格兰与莱伊明明跟了全程,但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甚至一枪没开,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为何。
玻璃的破碎是从内向外的,说明有人从会场中对着玻璃开了数枪,最终才射穿了玻璃。
撤退的时候,诸伏景光利用拆卸狙击镜的时机,四下观察了一番。果然在周围几个狙击点位发现了同样在做撤退动作的狙击手。
看来组织原本确实是打算使用狙击手来解决问题的,会场的防弹措施完美地防御了狙击这一可能性。
但奇怪的一点是,反正也布置了狙击手,组织完全可以不顾狙击手的射击精度——他们确实无法做到超远距离的精准射击,但如果只是射中大楼任意的玻璃幕墙却并不困难。
就算是苏格兰,在1.5公里之外射中这么大一堵墙也不在话下。狙击手的狙击距离只是个人的局限,不是枪支的极限。
只是中午,任务就已经完成。
诸伏景光低调地离开现场,确认无人跟踪后前往自己的另一个居所。
他在东京的几处房产与安全屋都能正常使用,这使得他在想要临时找个地方思考的时候,总能很快到达合适的地点。
他将狙击枪藏在天花板的吊顶里,这种铝制隔板做成的吊顶很容易拆卸,本就是做成方便用户进行维修的设计。他只是在某个维修口向上顶一下,然后将黑色的吉他包放进去而已。这样就算留下痕迹,也容易被认为是维修时留下的痕迹。
当然,这并不是最保险的隐藏方式。如果警方进行地毯式搜查,例如掘地三尺,那天花板上的猫腻必然会被发现。
假身份没有持枪证的人藏匿好非法的枪支,开始思考本次任务。
诸伏景光知道副本的任务应该是以现实为基础创造出来的,但他对这个任务没有印象。事实上,日本鹰派开始发力,并向战场输出雇佣兵的时候,他的真实身份已经临近暴露。
也就是说,这应该是他还在被组织信任的阶段发生的事情。
他在东京,被安排蹲守在某个天台上,连续两天等待同一个目标的情况并不多见。组织并不经常暗杀目标,而是以恐吓为主。
诸伏景光经常碰到的现场是:由情报组、外围人员或行动组与目标接触,在接到信号的时候对目标的附近射击,让目标恐惧以达成获取钱财之类的目的。
杀死目标的往往是与目标直接接触的人员,因为脸和身形被看见,为了消灭目击者而杀人。
也会有一些以暗杀为目的的任务,可就算是诸伏景光也不得不为非法组织说一句话。组织并不是单纯逞强斗狠的帮派,而是为了获得金钱、权势或支持,有目的地行凶。
只有些组织成员本就是罪犯,以杀人为乐,而组织正好需要打手,将之纳入麾下。获得了组织的掩护,不法行为得到了支援,更加无法无天。
这不是诸伏景光被组织同化,而是作为警察对于犯罪事实的实事求是。总不能因为组织是非法组织,所以所有的坏事都推到对方头上。
或许真的存在大量狙杀目标的任务,只是苏格兰并没有接触到。
所以,这一次任务,组织究竟做了什么?
以苏格兰的角度只能推测出,应该是有人被装在车里被带了出来。组织故意制造混乱,使得车辆没有经过详细的安检。
人很有可能被藏在座位下或后备箱里,介于新能源车的兴起,也可能把人藏在车前盖里,而后座是电力供应。
交通课应该备着红外检测设备,可没能发现端倪……
是用了隐藏的手段、破坏了设备还是收买了检查的交警?
诸伏景光转动了下自己的手表,犹豫要不要给萩原千速发消息。
此时还是青天白日,下午交通警察还需要工作至少4个小时,如果要连着晚上的份一起工作,恐怕得连续工作超过8个小时。
如果萩原千速现在得到了消息……诸伏景光非常担心,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队友会不会在警方内部的叛徒面前暴露。
他对萩原千速的了解不算很多,当初在警校里只听说她是交通警察,这次副本也证实了这一点。
可那时候的萩原千速是真的通过了警察培训,身形成熟的成年人。如今的萩原千速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女生罢了,就连法律规定的最低工作年龄都没有达到,无论社会阅历还是处事能力都远远不及当初的她。
就算只是任务,诸伏景光也不敢赌。
他摩挲了半天手机,最终也只给对方发去:【下班后给我回信息。】
就像他给降谷零发去的信息一样。
第134章 柯学破案居然恐怖如斯134
经过了一天的折腾, 作为通关者进入副本的几人没能面对面聚集在一起。与两位在中午就完成任务回家的两位卧底不同,作为警方人员他们可太困了,因为中午的一场袭击, 花费了比第一天还多的时间精力来排查危险因素, 直到深夜才得以回家。
先不说末班车已经停运,他们本身也实在没力气特地乘车跑到安全但偏僻的地点来开小会了。
哪怕是电话会议,多数人都处于一种魂游天外的困倦状态,很难确保他们究竟听进去了多少。
诸伏景光虽然只工作了半天,可也是从五点开始的半天, 所做的又是需要费尽心力、面对不法之徒的卧底工作。此时也觉得精力不济。
既然大家都很疲惫,本身也只是想要沟通一下今天的工作情况, 便不多说废话,只各自用最简短的语句概括了一下。
松田阵平和萩原研二先表示他们一人在会场内部巡查,一人在总部值班, 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娜塔莉·来间作为英语翻译,被邀请进入会场。她表示她一直在会场中进行翻译,只听到过一些嘈杂的声音,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负责交通管制的萩原千速非常不满, 质问诸伏景光和降谷零:“玻璃幕墙是不是你们组织打碎的?差点伤到我了。”
她就在门口进行执勤工作, 有几块较大的碎片几乎是挨着她的身体落地的, 溅起的玻璃碎片遍布整个道路。交通课的人不得不帮着打扫卫生, 不然检查过程中,这些碎片可能会扎进车胎或者警员们的鞋底,造成不可知的危害。
受到影响更大的应该是负责安全工作的伊达航和诸伏高明。伊达航是警视厅搜查一课的资深员工, 因此在此事上负责监督和管理部分资历较浅的员工。而诸伏高明正是配合他工作的警员之一,虽然按照警衔和资历来说,诸伏高明无论在工作年限还是警衔上都高于伊达航, 可他毕竟是从长野县调派来的,与当地警方妥善沟通,互相配合着进行工作才是正理。
他们一直进行着会场中各楼层的安全巡视,并没有发现可疑人员。根据各出入口值守人员的描述,所有进入会场的人都是提前进行申请并通过审批的,进入会场时也经过搜查,确认没有武器才能进入。
这样就难以解释玻璃是怎么被打碎的了。
有防弹功能的玻璃幕墙上有明显的孔洞,窗户呈蜘蛛网状碎裂。由于做了防弹和钢化处理,这类玻璃破碎后会先以整块的状态连接在一起,不像传统玻璃那样直接碎一地。直到它因为变形而从固定它的框架中脱落,这才从半空掉落下来。
因为势能转变为动能,导致玻璃落地后洒出许多小碎块的情况。
“确认击碎玻璃的是什么口径的子弹了吗?”
伊达航摇了摇头,没忍住打了个呵欠,随后回答:“没找到子弹头,窗玻璃上的弹孔像是7.62mm大小,但又有点奇怪。”
几人也被他的呵欠传染,揉眼睛的揉眼睛,打呵欠的打呵欠。伊达航喝了一口咖啡,继续陈述案件调查进展:“我们没有找到子弹,且穿透玻璃的孔洞是直的。”
这意味着子弹应该是直直朝着玻璃射过去的。
“被击破的窗户附近没有朝向那里的房门,所以犯人只能在紧邻玻璃窗的走廊上射击。”
伊达航用手比了一下距离,表示整个走廊的宽度。
“这个距离下,你们懂的吧,射中玻璃的话,应该会出现被枪焰烧灼或者子弹边缘的高温灼烫的痕迹。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