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作者:大熹呱      更新:2025-10-13 12:19      字数:3583
  裘智不知道这个张家在涿州县属于什么阶层的,是不是名人,不过客栈鱼龙混杂,问店小二总比随便抓个路人问要靠谱。
  小二点头回道:&听过,张老爷是本县的富户,这客栈就是张家的买卖,大人找他有事吗?&
  小二已经看过裘智等人的牙牌,知道是官府办差,不敢怠慢,自然是有一说一。
  裘智笑笑道:&放心,没什么大事。张家现在有人做官吗?&
  店小二歪着头想了想,道:&没听说过。&
  裘智听了放下心来,他在涿州人生地不熟,张家若是当地望族,不配合自己办案,不免有些麻烦。
  裘智问清张家的位置,就去房间休息了。他今天起了个大早,又骑了一天的马,简直都要累疯了。裘智让小二烧了水,打算擦擦身子,洗漱一下就睡了。
  朱永贤哪肯让裘智直接睡觉,毕竟中午就吃了那么一口猫食,晚上再不吃饭,身体受不了。朱永贤叫了碗菜肉粥,哄着裘智喝了大半碗,才放他上床。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章 涿州取证
  自古都是民怕官,裘智想着既然张家没人做官,那取证时间就按自己方便的时间来。毕竟他们还得去金老爷的老家,然后再回宛平县。要是在涿州县城耽误太久,可能天黑了也赶不回宛平。
  裘智不到5点就起床了,收拾妥当,出发去了张家。
  张家门子听说是宛平县来的官,有关于他家失踪多年的少奶奶的行踪,赶忙进去禀告给老夫人。
  张夫人年老觉少,早就起了,听说外县官府来人问柳氏的事,不由一愣,面上带出了几分不安。
  柳氏失踪了二十多年了,张夫人都快忘了有这么一个人了。如今突然有了消息,张夫人心中惊疑不定,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张夫人来到大厅,张家在涿州也是数一数二的人家,她自持身份,先打量了裘智几眼,便坐在了主座上。
  裘智拿出朱永贤给金夫人画的初稿,让她过目,问道:&画中的人,你认识吗?&
  张夫人看了许久,含糊道:&似乎有些像我那失踪了的儿媳妇,只是她嫁来的时间短,又丢了那么多年,我真是记不清了。&
  裘智紧接着问道:&那你把柳氏怎么嫁到你家的,又怎么失踪的讲清楚。&
  张夫人回忆片刻就开始讲述起来,&老妇有两个儿子,小的叫张佑让。他从小体弱,请了多少大夫,吃了多少的药都不见好。为了给他看病,老妇还带着他去顺天府住了两年,看便了京里的名医,都不管用。
  张夫人提起幼子,勾起了伤心事,不免脸带愁容,眼眶微红。
  张夫人调整了一下情绪,继续道:后来又给他买了几个替身出家,捐了无数的香火钱,可还是整日病怏怏的。到了成亲的岁数,有算命的老道说,娶了媳妇,喜气一冲保准好。我信了老道的话,就开始给佑让说亲。
  裘智看张夫人的神色就知她当年的算计,古代成了亲才算是大人,张佑让万一有个好歹,死后可以葬入祖坟,还能过继个儿子,延续香火。
  佑让身体不好的事,县丞里的人都听说过,做父母的心疼女儿,不愿嫁进来。我明白做父母的心,换我也不能把我女儿往火坑里推,让她嫁进来守活寡。张夫人说到此处,脸上不由带出几分羞愧之色。
  只是这羞愧是将自己的小心思当众人面说出,还是对柳氏就不得而知了。
  张夫人无奈道:可我是佑让的亲娘,不忍心看他英年早逝,就托媒婆去周边村里找。最开始没人答应,后来我说给二百两的聘礼,才定下了柳家的女儿。&
  裘智知道穷的人家一年的花销也就十几两银子,二百两对庄户人家不少了,何况还不是亲生的,卖起来不心疼。大石村穷的锅都揭不开锅了,有二十两估计就能重新讨个媳妇了。
  朱永贤听得心中来火,他一路进来,见张家的仆妇穿的都十分体面,偏生只肯花二百两买人家小姑娘一辈子的幸福,可见为富不仁。
  白承奉不屑的撇撇嘴,果然越有钱的人越抠门,像自家王爷这么挥金如土的,打着灯笼都难找。
  张夫人脸上突然露出了几分愠色,道:&柳氏过门不到半年,佑让就走了。我们张家不是刁难媳妇的人,她虽没和佑让做真正的夫妻,但平日里吃穿用度和她嫂子没有半点区别,好吃好喝的供着,还配了两个小丫鬟伺候,不比她在村里强多了。
  裘智听到这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按张夫人的说法,柳氏得感恩戴德的给她磕一个。
  张夫人淡淡道:本打算等出了丧期,过继个儿子给她。谁知佑让没走几个月,柳氏就失踪了。其实我猜到了原因,她不想守节跑了。于是让老大带人,去她家把聘礼给要了回来,至于柳氏就随她去吧。&
  裘智听完,已经猜出来了大概。
  柳管家估计早就和这个童养媳姐姐暗生情愫,只可惜造化弄人,没能有情人终成眷属。等张佑让死后,俩人私奔。只是不知二人怎么到了金家,柳氏为何取代了海氏。
  柳氏与柳管家私通,生下了金秀才。难怪金老爷没怀疑过金秀才的身世,还把柳管家留在家里,原来是中间金夫人换人做了。
  金老爷一直以为是海氏不能生,但这么多年,他的妾室都没有怀孕,才起了疑心。
  裘智问道:柳氏平日里和什么人来往吗?你怎么知道她是私奔了。
  张夫人笑笑道:她除了偶尔和她弟弟在家里见上一面,没什么熟人了。她这么年轻,突然失踪,除了有了男人,没别的原因了。
  张夫人不知道柳氏的身世,但她明白女人的心思,无非是守不住了。
  裘智换了个话题,问道:&两位公子的名字是谁取的啊?&
  张夫人不知为何对方突然问起了儿子的名字,如实回道:&是我丈夫取的,他曾跟一个秀才读过几年的书。&
  裘智又问道:&那柳氏跑的时候,有带走什么钱吗?&
  张夫人摇头道:&她嫁过来一年,没攒下什么钱,只有一块玉佩。成亲时我给她和佑让一人一块,她平日里从不离身。&
  裘智家里就一个老仆还有个广闻,对大户人家的工钱不太了解。
  朱永贤却一清二楚,他表哥家的丫鬟一月还能有一吊钱呢。堂堂张家少奶奶嫁过来一年,没攒下什么钱,可见张夫人言不尽实,对这个儿媳妇不怎么样。
  裘智立刻道:&张少爷的块玉佩还在吗,我看看。&
  张夫人忙命人取来,裘智接过看了看,又给朱永贤过目。
  朱永贤看了一眼,就在裘智耳边轻声道:&不算上品。&
  裘智问道:&这块和柳氏那块一样吗?&
  张夫人点头道:&一模一样。&
  裘智把这块玉佩给了秦书吏,让他收好,然后道:&你给张夫人写个物证扣押清单,一式四份,留一份给她。&
  张夫人家的钱财比不是江南巨贾,但也不在乎这么一块玉佩,只是这是张佑让留下的,意义不同。
  张夫人犹豫道:大人,我儿就留下这么点东西,给我做个念想,您若是。。。
  张夫人以为裘智是看上这块玉佩了,刚想说给他直接拿银子,就被裘智打断了。
  您别急,等我用完了,叫人把这玉佩给您送回来,回头您把物证扣押清单还给我们就行。
  张夫人不知裘智说的是真是假,民不与官斗,裘智真是要抢这块玉佩,她也没办法。张夫人听裘智说话客气,还给留个清单,只能信了。
  裘智思忖片刻,问道:您家在县城里有当铺产业吗?
  张夫人听裘智问家里的生意,微微一怔,随即反应过来,说道:有一间铺子,当年曾让人留意来着,并没有人来当这块玉佩。涿州县不大,就三四间大点的店铺,而且有头有脸的人家都互相认识。我派伙计去别的几家也都问过,没人收过这玉佩。
  裘智点点头,其实他也猜测柳氏不敢在当地出手赃物,八成是在宛平县销的赃。
  裘智见该问的都问完了,就和张夫人告辞了,离开张家。
  众人上马,直奔金老爷的老家。到了土河村,文勉找了个村民,问清村长家的方向,径直去了。
  土河村的村长姓王,快七十了,见到官府来人问金家的事,愣了许久。金家失踪那么多年,王村长早把这人给忘了,猛然听人提起,不免回忆许久。
  王村长缓缓道:金家老两口,人挺老实的,干活肯卖力气,攒下了几亩良田。到小金子那就不行了,整天在村里闲逛,也不干活,家里家外全靠他媳妇一个人。后来似乎突然就搬走了,具体去了哪,没人知道。他家的房子早就塌了,村里人嫌弃金家出了个败家子,觉得风水不好,没人愿意去在那盖房,现在还荒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