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作者:大熹呱      更新:2025-10-13 12:19      字数:3658
  裘智则是感觉自己太倒霉了,简直就是金田一附身了,人到哪,哪出事。好不容易放假出来散散心,直接改无偿加班了。
  不过裘智还是暗暗庆幸:好在昨晚把素斋吃了,不然今天来了案子,都没心情了。
  朱永贤反倒无所谓,只要和裘智在一起,刀山火海都敢闯,哪管加不加班,任劳任怨地指挥着侍卫干活。
  裘智已经初步检查过尸体了,看到秦仵作,立刻和他说起了自己的发现:我大概是辰时(7点)到的现场,尸体还未产生尸斑,尸温与活人体温接近,应该是刚死没多久。
  秦仵作看到裘智,就像看到了救苦救难的菩萨,只要这位大神在,验尸几乎不用自己动手了。
  据同院住客说,他去吃早饭时,对面的夫妻应该还活着,他们一来一回最多三刻钟(45分钟)。
  秦仵作把裘智的话,全部记录下来,等回去整理好了,再填写尸格。
  裘智看秦仵作停笔,才继续道:死因初步判定是被人用凳子砸死的,凶器是房间里的凳子。
  裘智来到房间时,见板凳上满是血迹,之后查看了死者的伤口,像是被钝器击中。又让寺内的僧人辨别过板凳,是寺内的资产,一直放在这个房间里。
  秦仵作一向感叹自己命苦,祖辈都是干仵作的,除了验尸不会别的本事了。自己找不到别的营生,只能继承家业,整天与尸体为伍,实在是太过晦气。
  秦仵作以为自己要倒霉一辈子,没想到人到中年,他的运气竟好了起来。工作虽然没变,但新来的县丞把验尸的差事给包圆儿了,自己能少和尸体打点交道,少沾点阴气也不错。
  张捕头看到刘重阳坐在院中,不禁一怔,自从刘重阳离开了衙门,俩人鲜少碰面。今日见了故人,张捕头忍不和刘重阳攀谈了几句。
  裘智眼观六路,见张捕头和报案人认识,暗暗记在心里。
  等张捕头进屋后,裘智冲着刘重阳努努嘴:他就是报案人,和被害人住在同一个院。
  张捕头听裘智说话的语气,似乎有些怀疑刘重阳,忙替他解释:老爷,这人以前是咱们衙里的捕快,后来不干了,回家开茶楼去了。他为人最老实不过,不会干这种事。
  裘智不置可否地点点头,随即道:你派个捕快去找知客,调查清楚死者的身份,收集昨晚住宿人员的信息以及僧众信息。案发时间比较早,凶手应该不是外来的,不是庙里的和尚就是住客。你再找个捕快搜查屋里的证据和死者的随身物品,咱俩带着书吏去给报案人录个口供。
  这年代没有DNA技术,也没有指纹检测,不怕污染证据,裘智不用盯着捕快干活。
  张捕头对下面人吩咐了两句,就陪着裘智去找刘重阳一家了。
  裘智来到对面的房间,见赵氏搂着两个孩子饮泣。裘智看她情绪激动,估计一时半会不能平复。
  裘智先问刘重阳:你叫什么,平时做什么营生,家住在哪,来万宁寺做什么的?
  刘重阳早听说县里来了位新县丞,一上任就破了金老爷被杀一案,本以为是个干练的中年人,哪知竟这般年轻。他方才听张捕头讲,裘智还是今年得新科进士,不由心生敬意。
  刘重阳老老实实回道:小人刘重阳,住在杏园巷,原先在衙里做捕快,去年回家开茶馆了。然后又把自己和万宁寺的渊源讲了一遍。
  裘智摸着下巴思考片刻,追问道:你和对面住的人认识吗?为什么会进他的屋子呢?
  刘重阳听出裘智的言外之意,赶忙解释道:昨天才认识的。您知道这万宁寺名声不错,京里还有县里的人都爱来这烧香,这两天又赶上重阳节,房间都满了。这小院本来是仓库,收拾出来两间房临时给我们两家住。
  刘重阳因为是万宁寺的熟客,给知客塞了银子,才订到仓库,要是普通人,怕是连仓库都没得住。
  本来我们住在对面,可能仓库好久没住人了,有几只老鼠跑来跑去,儿子胆子小给吓哭了。周大哥和嫂子听到了,就过来问怎么回事,看孩子哭得可怜,提议和我们换个房间,因此熟悉起来。今早上看他们房门半掩着,又闻到了血腥气,我才会去查看。
  刘重阳想起屋内的惨状,一脸痛心疾首的表情。
  裘智问了一句:对面住的人姓周?
  刘重阳点头道:正是。
  裘智奇道:看他夫妻二人衣着体面,又有女眷,怎么会想和你们换房呢?
  裘智虽然自诩是人民公仆,但更怕老鼠,让他换房肯定不行。周家两口子,一看就是讲究人,也不太像会主动换房的样。
  赵氏听裘智的意思似乎在怀疑自己丈夫,心中着急,接过话茬:周哥家里有个孩子,与我家老大同岁。去年得了一场怪病,一直没有好转,前几日反而更严重了。周奶奶说见不得孩子哭,便提出换房。
  赵氏顿了一顿,迟疑道:况且他们也不全是好心,你看这间房子年久失修,墙上都是裂缝,感觉都快塌了,之前那间至少看着坚固点。
  裘智环视一圈,果然如赵氏所言,先前那间屋子最起码不四处漏风。
  赵氏一直觉得周家夫妻和他们换房的目的不是那么的单纯,本不想说死人的坏话,但现在他们家被怀疑了,顾不得这么多了。
  裘智又问道:你们来万宁寺遇到熟人了吗?有和人说你们住哪个房间吗?
  赵氏不知裘智问这个是什么意思,刘重阳当了这么多年的差,瞬间反应过来。裘智在暗示有可能凶手是来杀他们一家四口的,只是弄错了房间。
  刘重阳吓得脸色苍白,仔细想了半天,心有余悸道:没有啊,我们没遇到熟人,除了知客,没人知道我们住在哪。
  刘重阳现有一双儿女,男孩年纪大些,叫赵双。女孩叫赵九,虽然年纪小,但生来聪慧,看出这群人以裘智为首,而且他疑心父亲杀人。
  赵九立刻帮父亲辩白,说道:老爷,我爹爹他是好人,不会做坏事的。
  裘智转头看去,见女孩生的粉雕玉琢,双眼充满灵气,不由心生喜爱。
  赵氏见女儿说话有些放肆,生怕惹得裘智不快,心下难免惴惴不安。
  赵氏瞪了女儿一眼,呵斥道: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说完,又对裘智陪笑道:小孩子不懂事,您大人有大量,别见怪。
  裘智摆摆手,笑道:令嫒聪慧过人,又维护父亲,我怎会见怪。
  裘智走到赵九身前,蹲下身,轻声道:我叫裘智,你叫什么啊。
  赵九感受到裘智的善意,脆生生道:我叫赵九。
  裘智不好厚此薄彼,又转过头看着赵氏怀中的男孩,问道:你叫什么啊?
  赵双生性害羞,见到陌生人吓得把头埋进了母亲怀中。
  赵九替哥哥回答道:他叫赵双,今年八岁了,比我大两岁。我爹爹说重阳节又叫双九节,我们是他的孩子,所以一个叫双,一个叫九。
  裘智看她小小年纪,说话颇有脉络,口齿伶俐,越发喜欢了。
  裘智拍拍小女孩的脸,夸赞道:你真聪明。
  朱永贤陪着裘智在屋里问口供,突然瞥见白承奉在外面冲自己挥手。朱永贤看到他手中的食盒,赶忙出去给提了进来。
  朱永贤打开食盒,看里面有几个小包子,还有一碗白粥和几样小菜。自从裘智上次吐血,朱永贤就开始天天盯着裘智养生了,一天三顿饭决不能落下。
  朱永贤拿出一个包子递给裘智,道:先吃口饭再问。
  裘智连早饭都没吃就开始干活了,现在饿得前胸贴后背,也不管什么官体了,接过包子立刻啃了一口。
  裘智边吃边问:你们有碰过屋里的东西吗?
  刘重阳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否认道:小人好歹在衙里干了七八年,规矩还是知道的,不会乱动。
  裘智把剩下的包子一口塞进嘴里,嘴巴鼓鼓囊囊地道:你们去吃早饭的时候,有发现什么异常吗?
  裘智话音刚落,就听外边传来怒骂和推搡的声音。
  朱永贤又拿了一个包子放在裘智手里,柔声道:再吃一个,我出去看看。
  刘重阳回想了许久,挠了挠头,道:小人当时腹内饥饿,急着去吃饭,没太留意。只听对面有动静,猜是刚起床。
  朱永贤解决了门口的事,回来对裘智道:没什么大事,就是个卖水的,知道万宁寺重阳节上香的人多,挨门挨院的推销。他想来院里问问咱们要不要水,被侍卫拦了下来,吵了几句。
  朱永贤的别苑里打了水井,不用从外面买水。他怕这人不依不饶,打扰了裘智办案,掏出了二十文钱,给人打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