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作者:大熹呱      更新:2025-10-13 12:19      字数:3475
  朱永鸿先看了柳贵谋害金多宝一案,看着看着不由眉头皱了起来。刑部尚书来之前特意看过三份卷宗,可谓是证据确凿,人证、物证、犯人口供都能对得上,不知皇上皱眉所为何事。
  朱永鸿吩咐小太监:去把王太傅请来。
  王太傅是朱永鸿的老师,教过朱永贤两年,和朱永贤没有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情。
  朱永鸿拿起一张纸,递给王太傅,颇有些恨其不争地说道:你看看他,这一笔字写的,朕都替他丢人。
  王太傅接过一看,不禁皱眉,确实退步了,可见离京后没再练字。朱永贤的心思王太傅一清二楚,他八成整天围着裘智转,没时间练字。
  朱永鸿又拿起一张画像,抱怨道:你看看这画,若愚查个案子,他上蹿下跳,鞍前马后的伺候着,画的那叫一个认真。
  王太傅接过画像看了看,心道:这画画的手艺倒是没丢。
  王太傅听皇上说话的语气,还有什么不明白。字退步了不是重点,重点是朱永贤对裘智太过上心了,大舅哥吃弟婿的醋了。
  王太傅不敢掺和皇家的事,笑笑劝道:也算是干了点正事了,总比在京里惹祸强。
  朱永鸿听王太傅替朱永贤说话,哼了一声,不再多言,继续看卷宗了。
  刑部尚书只知若愚是宛平县丞的表字,但不知皇上说的另一人是谁,只装没有听到,眼观鼻鼻观心,站在一旁等候圣裁。
  朱永鸿看过三份卷宗,脸上露出一丝不快,皱眉沉思片刻,道:柳贵和周大谷的案子就按宛平县的意思办吧。但王老鬼连杀十人罪大恶极,怎么只判了斩立决,直接改成凌迟。
  其实朱永鸿心里觉得,柳贵的判决也有些轻了。柳贵不孝父母,带着养姐淫奔,明知恩人枉死,不但不报官,反而帮忙遮掩,被抓后又编造谎言,试图遮掩之前的罪行。
  朱永鸿认为此人心思险恶,就该判斩立决,枭首示众。
  不过裘智毕竟是自己弟婿,多少要给点面子,不好说他两个案子都判得不好,让他面上无光,因此朱永鸿只挑了王老鬼的案子来说。
  之前别的官员判刑放水,朱永鸿让刑部给主审之人的回文里,将对方训斥一番。朱永鸿担心刑部照旧例回文,看在自家弟弟的面上,他勉强笑道:裘县丞到底年轻了点,难免心软,你们好好和人家说,不要太严厉了。
  刑部尚书忙应下,不敢问皇上怎么突然改了脾气,取了卷宗就回刑部了。
  朱永鸿看了戴权一眼,道:若愚还兼着翰林院的差事呢,他的俸禄你让翰林院的算好了,送去宛平。
  戴权明白皇上的意思,立刻答应下来。
  李尧彪此次出京,除了去宛平县看望裘智,还有别的任务,十月底才回京。李尧彪命手下回皇城司复命,自己则回家洗漱整齐,进宫面圣,把裘智在宛平县的表现详细地回报给朱永鸿。
  朱永鸿微微眯起双眼,玩味地问道:那金佑谦长得好看吗?
  在朱永鸿看来,天下有那么多的师爷,裘智偏选了个出身不明的,难不成俩人之间有私情?
  李尧彪略一沉吟,回道:陛下,若愚太过心软,才会请金佑谦做师爷,俩人之间绝无别的关系。
  李尧虎亦在殿中,听到弟弟这么说,眉间闪过一丝不悦。
  他似乎有些失望道:就是心肠太好了,若愚递上来三份卷宗,原先看着周大谷一案的判决还算妥帖。如今再看,连周大谷的量刑都太轻了。敢在衙门里撒野,妄图杀害朝廷命官,至少要判个斩立决。
  李尧虎自幼同圣上一起长大,情分与常人不同,除了朱永贤,唯有他敢在皇上说话时插嘴。
  朱永鸿他们只能从卷宗上看到与凶案有关的信息,至于周大谷和王老鬼大闹县丞衙一事,裘智觉得并没有写进去。
  大卫律里根本就没写,百姓在衙门里闹事该怎么办。裘智觉得这种灰色地带怎么处理,主要看长官的心情,于是就压了下来。
  朱永鸿本来是想把裘智留在京城,偏生他那个弟弟整日拉着他说裘智心细如发,断案如神,如何如何的厉害,让自己外放他出京做刑名方面的官。
  朱永鸿被弟弟磨得没了办法,加上也好奇裘智到底能做出什么成绩来。他不想弟弟离京城太远,便钦点了裘智一任宛平县丞。
  李尧虎自是知道朱永贤是如何夸裘智的,不免动了心思,他们皇城司最需要细心谨慎、思虑周密的人,若是裘智这任真的做出点成果来,便把他要到皇城司。
  裘智破案是把好手,就是功夫弱了些,王老鬼推他一下,腰都能青了。不过皇城司里有的是高手,裘智功夫不行问题倒是不大,关键是心不够狠。
  李尧虎的打算从未瞒过朱永鸿。皇城司是皇帝的亲卫,朱永鸿盼着皇城司里人才济济。若裘智真有能力,朱永鸿自然会考虑将他调过去,现在看来却不太合适。
  天下都是朱永鸿的,裘智不适合皇城司,也有别的岗位,反正都是替自己办事。朱永鸿并不上失望,毕竟弟弟的幸福更重要,另一半心软总比心狠要好。
  朱永贤比朱永鸿小十五岁,出生两三个月就没了母亲。长兄如父,朱永鸿将幼弟抚养长大。朱永贤对于朱永鸿来就像半个儿子,他希望弟弟一生都能平安顺遂。
  李尧彪在皇城司干久了,有个职业病,到哪都爱打听消息。他离京一个半月,回家后就找到老仆,询问京里最近有什么新鲜事没有。
  老仆也是喜欢说长道短的人,听主人问起,就像竹筒倒豆子一样,立刻把近期京里最大的八卦讲了一遍。
  上个月十五号,顺天府的大门上被人在夜里偷偷贴了一句咏春的诗。起初,人们以为只是有人违反宵禁,故意挑衅顺天府。
  谁知过了十天,萧伯爷家中珍藏,郭熙画的早春图被人偷了。现场还留下一句有关夏天的诗,并扬言下个月同日还会继续作案。
  如今离十月二十五只剩两天了,京城里议论纷纷,这贼还会不会下手了。
  李尧彪看老仆一脸激动的样子,说的吐沫横飞,手舞足蹈,只觉欲哭无泪。他心中暗道:搞不好,又要加班抓贼了。
  刑部的公文送到了宛平县,裘智看了王老鬼的最终判决,已经改成了凌迟。
  按照大卫律,杀害一家三口就会被判凌迟。而王老鬼杀了三家十口,如今刑法严苛,裘智估计王老鬼判个一百二十刀凌迟都没问题。
  就像现代有废死派一样,古代也有废凌迟派。前朝皇帝笃信佛教,刑法中并无凌迟一刑,到了本朝太祖年间才恢复。
  裘智觉得凌迟过于残忍,因此只判了斩立决。如果刑部认为这个判决不够严厉,通常会在原判决上加重一等,即判八刀凌迟。
  哪知刑部直接给改成了一百二十刀。裘智无奈叹了口气,刑部的决定他无力更改,只能说王老鬼自作自受了。
  柳贵和王老鬼都要押解进京明正典刑,裘智亲自去了牢房,和刑部的差役验明身份。送走了这两人后,裘智觉得心里的一块大石总算是落地了。也许是看了太多古装戏,他一直担心会有人来劫狱。
  如今死牢只剩周大谷一人了,他的案子不够上京的资格,只能留在县里受刑。裘智忙命人请了算命先生,算出一个吉日,早早送他上路,以免横生枝节。
  黄师爷看过今年周讷对下属的小考评价,别人都算不错,唯独对裘智的评价不大好。
  黄师爷忧心忡忡道:太爷,裘县丞似乎同皇城司的人关系不错,您看给他的考评是不是再写好点?
  周讷尚未听过此事,不免奇道:你怎么知道的?
  裘智怀疑自己衙里出了告密的人,让朱永贤帮着去查,而此人正是郝捕头。裘智没等到朱永贤的调查结果出来,就误打误撞地给他开除了。
  朱永贤对白承奉下了死命令,让他帮裘智管好了县丞衙,不能再出裘智手下人和县衙那边通风报信的事。
  裘智出手大方,县丞衙里的人本来就对他颇为忠心。白承奉和金佑谦通了气,俩人现在又盯得紧,导致许多消息周讷都无法得知。
  黄师爷只是看到皇城司的人进出县丞衙,并不清楚裘智和皇城司是否真的有交情。不过他是师爷,于公于私都要提醒一下周讷,黄师爷把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
  周讷沉吟半晌道:无碍。周讷知道自己今年肯定要收到差评了,那裘智也别想好。
  黄师爷叹了口气,无奈地摇摇头,整理好文书,派衙役送去京城。
  分割线
  没有指令,官员即使在假期也不得离开驻地。十二月初一,吏部的堂官派人送来了命裘智进京的公文。
  按照惯例,新科进士要在腊月加各种宴席、诗文会之类。新年第一天,还要陪皇上去太庙祫祭,让列祖列宗们看一下,本朝依然文脉昌盛,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