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作者:
大熹呱 更新:2025-10-13 12:20 字数:3486
王子腾收到旨意后,立刻上了谢恩折子。
朱永鸿知道王子腾是个人才,因此并未将他充军,就是想给他个机会。若是态度端正,以后还可以重新启用。
朱永鸿看过王子腾的折子,见他措辞诚恳,态度恭顺谦卑,心里有了计较,便让司礼监批了。
王善春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平日在朱永鸿面前颇有脸面。只是近来政宁帝心情不好,他也不得不打起十万分的精神伺候着。
批阅完今日的奏章,朱永鸿抿了口茶,问道:皇城司把今年贡士的资料都送来了吗?
王善春站在殿中,连大气都不敢出,听政宁帝问话,忙躬身道:都送来了。
贡士的身世信息已送来了数日,王善春早已查看并整理好了,只等政宁帝询问。
朱永鸿点点头,示意王善春呈上来。。
去年开了一届恩科,取士二百七十八人。今年正科,已录二百六十四名士子。
两年加起来,一共五百多名进士,可见朝廷人才济济。政宁帝思及此处,心中略感欣慰,面上才露出一丝笑意。
开科取士,才学文章是一方面,还要考虑家世背景,总要选拔一批有干劲又听话的人才。世家大族圆滑会做官,新科进士锐意进取,两者平衡才是正道。
王善春刚要去取卷宗,就见一个小太监快步走了进来,禀告道:启禀陛下,曹大人来了。
政宁帝看了王善春一眼,王善春会意,暂且回避,等曹慕仁走后再将卷宗拿上来。
曹慕仁是曹皇后的弟弟,生性谨慎,做事缜密,为人又十分的谦和,对上恭敬,待下没有半分骄汰,因此颇得朱永鸿的信任,让他掌管户部。
曹慕仁比皇后小七八岁,另有两个弟弟曹慕回和曹慕参,二人比他小十多岁。姐弟四人并非一母所生,但感情甚笃。
今日曹慕仁求见政宁帝,是为了替两个弟弟求个官职。曹慕回今年十七,曹慕参十六,不能老在家里闲着。二人自幼读书,但没有状元之才,走不了科举的路,因此想以武职入仕。
政宁帝听了曹慕仁的请求,微一沉吟,便授予他两个弟弟三等侍卫的官职。一人在侍卫处听用,另一人则去朱永贤的王府护卫司报道。
朱永鸿从未让人监视过弟弟,但他猜也猜得到,裘智在戒备森严的皇宫都能遭遇意外,朱永贤现在肯定风声鹤唳。裘智走到哪,身边都得有侍卫跟着保护。
朱永鸿担心弟弟人手不足,自然要多给他派几个过去。
曹慕仁一向善解圣意,瞬间领悟了政宁帝的意思,心中开始盘算。曹慕回曾在国子监念过几天书,同裘智有些交情,决定将他派往宛平。
曹慕回得知自己被派去宛平,并不气恼。曹慕仁怕兄弟几人生分,本想宽慰他两句,却听弟弟说道:之前燕王府出来的侍卫都领了实差,可见跟着燕王也有前途。
曹慕回是真心觉得宛平不错,离京师不远,想家时能随时回来看看。他听说燕王性情随和,从不刁难下属。再加上他和裘智是旧识,了解他的为人,知他不难相处。
曹慕回明白侍卫处是给他们这些贵族子弟镀金用的,他年纪轻轻,就该做些实事。跟着裘智办案,总比在侍卫处看人眉眼高低更有意义。
曹慕仁不知弟弟的雄心壮志,但看他懂事,欣慰地点点头,叮嘱道:燕王家同别人家不一样,你若想。。。说到这,他停顿了一下,用手朝天一指。
闻弦歌而知雅意,曹慕回淡笑道:大哥放心,我都懂。
燕王府里裘智说了算,想要高升,肯定要抱好裘智的大腿。
曹慕回从吏部领了公文,先去燕王府报道,见过了王府护卫司指挥使,然后马不停蹄地去了宛平。
进了县城,曹慕回怕闹市骑马伤了百姓,便下马牵马而行。走了不远,就看到裘智和朱永贤坐在一个小茶摊上喝茶,身边跟着几个侍卫。
裘智眼尖,一眼看到了曹慕回。他拍拍朱永贤的肩,问道:你看那人是不是嫂子的三弟。
他和曹慕回做过同学,只是多年未见,有些不敢确定。
朱永贤前几日就收到书信,说皇后的弟弟要被派到自己府上当差。他听了裘智的话,抬头看了一眼,果然是曹慕回。
朱永贤不知曹慕回已经看到了他们,起身挥手叫道:敏实,我们在这。
曹慕回表字敏实,曹老爷已经过世,这个字还是皇后给他取的。
曹慕回快步走过去,朱永贤怕他在公共场合行大礼,连忙拉住他的手,道:咱们回家再说。
曹慕回自是会意。
朱永贤走了两步,察觉裘智没有跟上来,便转身望向他。见裘智仍坐在椅子,目光投向某处,看得十分出神。
朱永贤重新回到茶馆坐下,顺着裘智的视线看去,见他盯着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发呆,小孩旁边坐着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二人举止亲密,看年纪应当是母子。
男孩长得鼠目獐头,神色鬼祟,眉眼间透露出一丝刻薄之气,不时地四处观察,给人一种不怀好意的感觉。
那位妇人则容貌美艳,杏核眼,高鼻梁,樱桃小嘴,柳叶眉,身姿婀娜。只是脸上脂粉擦得过于厚重,嘴唇画得太过艳丽,显得过于妖娆。
二人穿着十分考究,看起来像是出身大户人家,但举止却有些粗俗。
朱永贤用手在裘智眼前晃了晃,问道:看什么呢?
裘智回过神,看看朱永贤,又朝那对母子看去,皱眉道:看着眼熟,就是想不起来在哪见过。
朱永贤不由得又看了对方几眼,印象中并未见过这对母子。他略有些吃味道:你是看孩子眼熟,还是妈妈眼熟啊。
裘智听朱永贤的语气就知他吃醋了,讨好地笑道:都眼熟,都眼熟。
其实裘智对那女子更为熟悉,但如果实话实说,只怕朱永贤醋海翻波,今晚自己可不好过了。
这对母子正是从贾府逃出来的贾环和赵姨娘。
贾家虽是戴罪之身,但顺天府尹执法公正,不会因贾府有罪,就对贾环的罪行置之不理。殴打兄长以及恐吓长辈是重罪,第二天就发下了海捕文书,要缉拿贾环归案。
贾环原本打算在京城里潇洒几日,哪知这么快就被通缉。他带着赵姨娘东躲西藏,猫了一个多月,才乔装改扮混出了城。
贾环从贾家抢了三十两银子,娘俩要是省着花,能支撑个两年。只是二人过惯了好日子,又为了逃命,不得不花了些冤枉钱,离开京城时只剩二十两了。
赵姨娘没有一技之长,贾环才十来岁,二人找不到糊口的营生,母子这两日没少为钱吵架。
赵姨娘把心一横,反正被通缉了,随时可能被抓住关进大牢,有再多的钱,没命享又有什么用。索性买了几身好衣裳,添置了胭脂水粉、钗环首饰,带着贾环日日在外大吃大喝。
贾环也是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性子,自是不愿天天吃糠咽菜。他和生母一拍即合,只管享受当下,不管以后的日子。
贾环察觉到有人盯着自己,心里不禁紧张起来。宛平离京师不远,他担心是旧识认出了自己,急忙抬头看去,发现是一个陌生男子,这才松了一口气,开始细细打量起对方。
那人头戴莲花白玉发冠,身穿草绿色斜领交襟褙子,上面彩绣着柿子和如意纹样,领扣、袖口镶有石青色万字织金缎滚边。腰间系了一条绦带,绦带上配有琥珀凤凰绦环,下身穿着黛青色的裤子,脚蹬粉底朝靴。
男子生得面如傅粉,眼如点漆,眉如远山,温文尔雅,浑身透着一股贵气。
贾环在贾府里就是个小透明,分到手的都是公共之物,贾母手里的宝贝都给了宝玉还有几个孙女。他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眼界还是有的,一眼就看出裘智非富即贵。
眼前之人虽比宝玉年长许多,但无论长相还是装扮都与宝玉有几分相似。
贾环平生最妒恨宝玉,不由怒火中烧,狠狠地瞪了裘智一眼,恶声恶气道:看什么,再看把你眼珠子挖出来当炮踩。
朱永贤见贾环竟然敢对裘智出言不逊,立刻怒满胸怀,气得一下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怒道:找死不成?
身后的侍卫听贾环嘴里不干净,一个个都围了上来,只等朱永一声令下,就要拿下贾环。
贾环本以为对方只有两人,现在看他们人多势众,气势不免弱了几分。他缩着脖子,眼睛滴溜溜转个不停,偷偷观察着四周,心里已经打算好了,一旦情势不利,就立刻逃跑。
裘智没想到男孩小小年纪说话就如此恶毒,不禁多看了他几眼,细细打量起来。看完贾环,他又转向赵姨娘,看着她那阴狠的样子,瞬间想起了他们的身份。
裘智脱口而出道:你是贾环。然后又转头看着赵姨娘,道:赵姨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