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2003 第732节
作者:万古青天一株柳      更新:2025-10-13 12:31      字数:4084
  幻想集团的二大爷李勤一脸茫然的开了口,“小赵,我插一嘴啊,你看我能不能这么理解,药物浓度只是70%达到原研药的标准,是不是意味着药物本身的……杂质,和原研药是不一致的?”
  赵林欢笑着点了点头,“是的,李总,您理解的没错。”
  李勤嘶了一声,一脸的困惑,“那是不是说,这药……其实还是无效的,比如需要80%的量才能解决问题,但药物只能提供70%的量,达不到治疗的阈值。”
  赵林欢赶紧解释着,“不不不,和以前的无效是完全两回事,以前可能药物里面有效成分非常少甚至可能没有,现在的一致性,最低标准是能解决问题,只是说,相同剂量下比原研药慢一些,同时血药浓度可以通过药物剂量的摄入来解决。”
  他挠了挠脑袋,继续说着,“就这么说吧,比如……支原体肺炎感染,儿童需要的是阿奇霉素干悬混剂这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国产的仿制药,以前你吃再多实际上也不起作用。
  现在,通过一致性评价后,用进口的,规范治疗三天总计服用1000mg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而国产,可能需要1500mg,同样都解决问题。”
  智柳笑着在旁边补了一句,“没事,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我们华国有火力不足恐惧症,就喜欢量大管饱。”
  这方面,他略懂,而且他关注的是经济账,现在看来,国家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他一直悬着的心总算松了下来。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这个政策打得他措手不及。
  之前幻想医疗板块的投资,全是小型药企,带点概念便是资本市场上最喜欢的‘小而精’公司,上市之后想象空间巨大。
  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打的就是这类企业。
  开始他最担心的便是国家强推高标准的一致性评价,他们逐笔清点所投企业的家底后,悲惨的发现,如果按照95%的底限标准,他们投的企业无一可以活下来。
  那么,幻想集团不仅自己投资的那几十亿会打水漂,连带着通过基金形成的几百亿杠杆资金也会全部清盘。
  这对于智柳来说,是生死攸关的事情。
  买办,不但没赚到钱,还把本金亏了,后面的主子不要他的命才是怪事。
  在炎黄集团并购top已成事实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智柳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人脉在疏通关系上,现在总算松了口气,于是也开启了玩笑。
  会议室里笑成一团。
  主要是大家见智柳笑了,他们也跟着笑了。
  这段时间里幻想的气压太低了,需要一些笑声,否则大家都喘不过气来。
  懂行的赵林欢在场上笑得最欢。
  没法子,懂行的他,如果不笑,那么就是在公然的打智柳的脸。
  赵林欢觉得自己脑袋没那么硬。
  所以他也懒得解释更多的。
  待笑声小了不少后,赵林欢继续说着,“那么回归到投资角度来看,国家做这件事的初衷是,通过这次行动,能够增强公众对国产仿制药的信心,降低公共药品费用,促进医药产业发展。
  那么,无论是政策执行力度还是国家、社会关注程度,都不会小打小闹,所以,旨在提高我国仿制药的质量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必定将对医药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对国内仿制药厂商而言,行业简称gce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生死攸关的问题。
  据统计,单一仿制药的gce费用,包括药物研究、生物等效性试验等费用,无论结果如何,在500万元到1000万元不等。一旦仿制药未能通过gce,公司将一无所获。一些小企业出于这种顾虑,不得不退出游戏。
  出于经济考虑,即使是大药厂也选择放弃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仿制药。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将见证无数仿制药的消失。
  对于那些在这场大型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人,他们将获得更好的装备以与品牌对手竞争。
  这是对国内,而对国外的跨国制药公司来说,gce对他们业务的影响,是长期的。
  理论上,当品牌药的专利到期时,任何仿制药都可以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进入市场,从而降低原药的价格,导致所谓的‘专利悬崖’现象。
  而在我国市场,跨国药企生产的品牌药几乎没有真正经历过专利悬崖。
  这是因为我国政府一直对已经过专利的品牌药给予优惠待遇,目的是鼓励跨国制药商将更多创新药引入我国。
  尽管如此,相信我国仿制药的兴起,势必会降低这一历史性政策的必要性,并最终使其成为历史。
  该国的最终目标是在保持创新的同时保持药物的可负担性和有效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同时拥有品牌药和值得信赖的仿制药。
  从本质上讲,gce是迈向我国未来专利悬崖的一步。
  所以我个人对这件事有个结论,一致性评价最终的结果就是行业大洗牌,整个行业的集中度将会明显聚集,赛道上的玩家将会大幅减少。
  而医药工业是一个产业化配套的过程,出货量的增加会带动所有原辅料,包材以及上游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量,并且可以不断优化工艺。比如辅料工艺,原料药工艺,上游精细化工产品的质量与工艺,层层倒逼,一个产品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其实是产业链上所有产品都达到标准才能做到!
  最终,整个产业链会得到升级改造。
  所以,我强烈建议,我们需要追加对医药板块的投资,以保障我们前期所投项目……”
  坐在一边的郭伟摸了摸下巴,一脸蛋疼的模样。
  ……
  第24章 还是这些年轻人会玩!
  郭伟的这副表情落在有心人的眼里,得到的自然是会心一笑。
  好好的it公司,现在跑去研究医药板块,还加大投资……
  这纯属吃饱了撑的!
  就连此刻坐在智柳身边的杨志远,其实也是这个想法。
  但是他没办法,听完后,还只能鼓着掌,表示支持赵林欢的提议。
  没法子,会前智柳便跟他通过气的。
  或者叫做打过招呼的。
  在杨志远看来,严格意义上来说,幻想去做医疗投资,与主业无关,只是闲置资金的理财行为。
  但现在,在主业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还要加大对医疗板块的投资力度,这真的算是不务正业。
  可坐在这个位置上,杨志远也能理解智柳的难处。
  毕竟,这么大的资金盘子,一旦打倒,幻想也就没了。
  公司法确实是有限责任的,但在一些情况下,别人才不会管你公司法不公司法的,子公司要爆雷了,母公司必须拿钱出来救,否则你也别在这个人间混了。
  这个时候,幻想集团还真的只能追加投资,去保障那些小药企能够通过一致性评价。
  这对于幻想集团来说,肯定不是利好消息,算是危局了,但站在更上面一层的幻想控股来看,这危局是可以化危为机的。
  后期通过将这些中小药企进行整合,构建出双主业的态势,从资本的角度来看,两条腿走路更为稳当,不会因为一个行业的危机而导致整个公司的溃败。
  郭伟抱着手,坐在那里既不鼓掌也不表态。
  当然,他不是执委会成员,只是列席,并没有表决的权利。
  郭伟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放在平时,智柳绝对会发飙的。
  但是此刻,智柳却对着他微微一笑,心里还有点欣慰。
  郭伟没有表决的权利,但郭伟的话,在整个幻想控股层面,影响力巨大。
  毕竟,此刻的幻想,还是一个国企。
  它的决策机制,和其他国企没有任何区别。
  于是,执委会排名最低的杨志远打开了话筒,首先发言。
  “我同意赵总的提案。从财务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应当将资金过度集中在一个篮子里,这样风险太大了。多元化投资,这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举措,而医药板块,在我看来,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方向……”
  “从大环境来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医药板块的潜力巨大,加大投资力度,我认为是可行的……”
  “当然了,加大投资力度,肯定是有风险的。但正如赵总所说,这些小药企如果能够通过一致性评价,后期的发展空间相当巨大,给我们带来的收益也会相当可观……”
  杨志远的发言是正面的,他这话一说出口,执委会的其他成员也没有任何反对的意见。
  毕竟,杨志远是从国有企业保值增值的角度来分析的,这个角度并没有错。
  加大投资力度确实有风险,但同时也有可观的收益预期,何况这个时候,加大投资力度是唯一的选择。
  否则,幻想一旦没了,那才真的是万劫不复。
  执委会其他成员随后也纷纷表态,无一例外的都同意赵林欢的提议,同意给公司医疗板块的投资加码。
  作为一把手的智柳,坐在那里彻底松了口气。
  其实,在企业里面,是小圈子定大事,大会议走过场。
  所有重要决议,都将在会议结束或者午餐前最后五分钟完成,中间的漫长时间,不过是走过场,练耐力。
  参加的人越多,会议的内容反而是在讲空话练口才,而真正重要的问题,却都在主要领导者之间召开的秘密会议中决定。
  这就是职场的会议定律。
  事情越大,参与决策的人越少。
  但是……
  幻想是国企。
  国企集体决策的机制,导致虽然决策依然还是在小圈子里,但这个小圈子,相比起民营企业来说,还是太大。
  执委会15号人,哪怕只有一个人表示反对,甚至是列席人员有杂音,这个决议就出不了。
  而偏偏作为一把手的智柳,他没法像民营企业的一把手可以会上率先发言定下会议的基调。
  国企的会议发言顺序里,决策必经集体讨论,但一把手只能最后表态,否则立刻便会被人扣上一言堂的帽子。
  所以智柳只能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在会下分别约谈说服参会人等。
  执委会,由15位成员构成,特别是排名靠前的几位,并不在幻想集团里面任职,都是在华科院担任要职的人物。
  除了因总经理身份入选执委会的杨志远外,他手上的铁杆也只有马文豹、李勤等铁杆盟友五六票而已,其他的都是摇摆票。
  眼下的全票通过,是智柳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心思进行提前沟通的结果,也特意安排了杨志远第一个发言带节奏。
  但锤子落定前,谁也没法保证会出什么事。
  其实今天他的注意力大半都是放在郭伟身上的,生怕郭伟提出反对意见。
  眼见郭伟没有发言,执委会其他成员又是集体同意,智柳总算是心里一块大石落地,他也怕夜长梦多,赶紧一锤定音的通过决议。
  一场关乎幻想集团未来命运的重要会议,就在融洽而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会后,执委会成员鱼贯而出,各自忙碌。
  郭伟慢悠悠地跟在最后,走出了会议室。
  刚出会议室,便见杨志远站在那里,朝着他招手:“郭董,正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