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2003 第992节
作者:万古青天一株柳      更新:2025-10-13 12:33      字数:3377
  这话说得让萧雅也是哑口无言的。
  这也确实是实情。
  百密一疏的时候难免,计划永远跟不上变化的。
  而被俘后变节叛逃的人,你并不能否认他曾经也是一名单从技能上而言是个优秀的特工。
  所以,心理素质和训练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只能说是几率。
  “其实和心理素质无关,是和意志力有关,一个普通人,意志力足够坚强,或者说抱着必死的信念,也是可以办到的。”
  小屁孩的话,让萧雅也是无语了,“你从哪儿去找这样的人?”
  卿云沉默了片刻,说出了一个名字。
  萧雅闻言沉默了半响,而后质疑的望着他,“好,我承认,他去死,能让这潭水变得更加浑浊,但你怎么保证他有必死的信念?”
  卿云深吸了一口气,双手合十在鼻翼上按了按,“这个信念……其实绝大部分人都有。”
  说罢,他也不想过多的解释什么,“小雅姐,既然授予了我临机决断的权力,这件事就按我说的做!”
  萧雅闻言一脸不爽的瞪了他一眼,也不好多说什么,闷着声音答应了下来,而后开始商讨起具体的细节问题。
  良久,望着闷闷不乐的萧雅,云帝笑了笑,“其实,我觉得,这次可能有意外收获的。”
  萧雅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什么意外收获?”
  卿云摸了摸下巴,而后嘿嘿笑着,“那个近卫广毅死于什么神经毒素,我想你们应该能查出来,配个一毛一样的这次用。”
  萧雅闻言秒懂。
  沉吟片刻后,她笑了,顺手给小屁孩竖起了大拇指,
  “不得不说,论玩阴的玩毒的,还是你在行!”
  这句夸奖,云帝觉得不要也罢!
  他没趣的挥挥手让萧雅赶紧去准备,“时间不多了,要抓紧,该给的待遇要落实,不然别人不会愿意去死的。”
  萧雅赏给他两个卫生球,起身转身就走。
  不过,听着门外几个显然不同的脚步声,坐在茶海前的卿云愣了好一会儿才想起,刚刚萧雅说要给他介绍的。
  想了想,他还是摇摇头继续闭目参悟着老校长的话,懒得管这些事。
  ……
  炎黄集团以官网每天推出一张海报的速度对新品进行着预热。
  基于产品卖点,从其他角度或事物出发展开论述的调性,一时之间让国人们新奇的同时,又不自觉的拔高了期待程度。
  这种别开生面的产品预热营销方式,让所有友商集体破防了。
  之前没这么玩的。
  而且更无语的是,基于卿云这个学神的身份,他玩起文化来,消费者觉得是理所当然,但他们照抄那就是东施效颦要被人给diss的。
  对此,作为炎黄科技的产品首席体验官,互联网门户大厂网难的董事长丁三石接受采访时表示,
  “制作一个功能性mp3硬件很容易,但设计出让消费者觉得有感觉的mp3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优秀的品牌总是能完美融合二者,比如三桑、苹果。
  而炎黄科技则是更高维度将应用体验、东方哲学和情怀注入到自己的产品里,小卿总那种‘颇有审美洁癖的文青性格’最终让炎黄科技的mp3达到‘可以被忽略’的存在感。”
  而不出意外的是,那张海岸线的海报,引起了轩然大波。
  就在人们还在纳闷炎黄科技那473平方公里海域是怎么来的时候,华国海洋地质之父、华科院院士刘光鼎站了出来,在中枢电视台焦点访谈采访中,展示了一副国土图,明确了473平方公里海域的构成。
  刘光鼎院士依据1994.11.16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阐述的领海宽度;传统疆界线;大陆架;专属经济区,无可争议。
  中枢电视台的采访,也让一些别有用心的学者只能乖乖的闭上嘴。
  而引发热议的卿云,在采访时面对记者‘您怎么看中枢电视台焦点访谈中提到的国土问题’时只是笑笑,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我只希望,全国所有人民都能清楚的看到,我们正在走向复兴。”
  剧本都不敢这么写。
  站在后世去看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这40年,如梦如幻,只能看见四个字,‘荡气回肠’。
  每当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候,总会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来把我们的发展向上推一个台阶。
  而身处当时的人们,却是看不清楚的。
  80年代我们刚一改开,就遇到了最好的时代。
  熊鹰之争,因为共同的敌人,让我们和西方国家度过了一段难得的蜜月期,然后又承接了樱花带有战争赔偿性质的长期低息贷款与产业转移。
  这个时期,经济转型虽有波折,却大体顺利。
  90年代初,老熊突然崩溃,东欧罗巴变色,国际形势为之一变。
  按理说,我们应该独自承受阿美莉卡的战略压力。
  从90年开始,华国开启了一种开挂的崛起模式。
  每每在关键节点上,总会发生于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转移了阿美莉卡的战略注意力。
  ……
  第204章 每一口烟,抽的到底是什么?
  第一个跳出来的,便是傻大木。
  让阿美莉卡在90年代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在中东巩固它的美元石油霸权。
  面对当时阿美莉卡遮天蔽日的霸权,我们拼命的韬光养晦,一心只挣小钱钱。
  以至于西方经济学界在面对这种情况,不得不采用一套他们看起来更合理的指标参数来估计华国的经济发展。
  比如,废纸、废塑料回收市场规模和价格指数的变动。
  理论就是这个市场的规模是经济兴衰的直接反应。
  放在发达国家乃至2008年后的中国,这是行得通的,特别是进入网购时代的华国,这更是一个消费的风向标指数。
  但是,放在2008年以前……
  这就会谬之千里了。
  别的不说,那时的大部分学生,哪像现在小孩一般有着一本本洁白干净的草稿本?
  什么废报纸、包装纸之类的,正面反面一起用,写得密密麻麻的。
  蜀大有个老教授退休后做过一个有意思的调查,10后的字,普遍比80后要大上一号。
  而用过的草稿纸,还可以做什么呢?
  可以折纸成为垃圾盒,纸飞机,纸手工艺品……
  再比如饮料瓶子,当时有不少的家庭,家里花瓶乃至一些器皿什么的,都是用饮料瓶子做的,不会过日子的家庭才会直接扔瓶子。
  华国人民的生活智慧,让西方经济学家的指标变得毫无意义。
  在他们看来就是,商品生产了很多,但实际销售情况并不乐观,因为废纸回收规模和生产规模严重不匹配。
  特别是饮料这种具有地区性质的商品,华国饮料外销的可能基本为零。
  所以,在当时华国要崩溃了的言论甚嚣尘上。
  于是,一直到本世纪一几年,经济学家都改不了这个观点。
  西方学界对此都是有个误区的,不是认为华国多报了,就是认为华国少报了。
  而常年累月的人云亦云,让民众对此也是深信不疑。
  当然,我们天生会以为是多报了。
  毕竟在我们的印象里,是有这个动机的。
  巧了,90年代的阿美莉卡,也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根本没把华国的发展当成一回事,更没把华国当成一个重要的对手。
  于是阿美莉卡加大了全球地区事务的干涉力度。
  把自己的战略力量像撒海椒面一样撒向全球所有的地方,到处干涉,做世界警察。
  在面对阿美莉卡服从度测试的三大耻辱事件里,我们窝囊的不成样子。
  而二三十年回头过去看的时候,真的不得不说一句,国家背后有高人。
  甚至,在当年的经济活动中,人们会惊奇的发展,华国的上市公司(基本全国企时代)的数据,总是会呈现一年涨、一年跌的状况。
  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笑话。
  甚至当时有一个描述叫做:上市公司的业绩波浪式前进。
  为了实现这个局面,在那个三角债横行的年代里,应收账款一旦确立,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应收账款收回的时候才允许冲销坏账准备。
  会计报表嘛,公允第一,真实性靠边站。
  这种会计方法下的会计报表是绝对公允的,老外见状也只能无奈的说,华国的会计制度太严苛了。
  1990年我的gdp是1.8万亿,2000年我们是10万亿,十年增长了5倍多,全球排名第六。
  当然,这么快速的增长,再靠数据造假是造不过去了,这在2001年引起了阿美莉卡的警觉。
  当年,小布当选,一上台便提出了阿美莉卡的三大敌人:衣拉客、熊大、华国。
  阿美莉卡立刻开始了在亚太进行战略布置,
  眼看着阿美莉卡的战略重心要向亚太转移的时候,不可思议的事件再次出现了。
  拉灯的,它直接把灯塔给砸了。
  世界局势再次被改变了。
  华国又迎来了十年快速发展期。
  再之后,当次贷危机、金融危机逐次上演后,完成了紧急调整经济结构的华国,已经完全崛起、势不可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