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2003 第1340节
作者:万古青天一株柳      更新:2025-10-13 12:36      字数:3799
  他环视了一圈,目光在每位代表的脸上都停留了片刻,“我个人认为,你们和老张,应该是可以大家好说好商量的。”
  张惠国闻言都愣了,他知道其实四家上市公司里,除开蜀投能源以外,其他都是心怀鬼胎的有自己的小算盘的。
  会议室里的气氛突然紧张起来,原本的不耐烦和轻视被一种肃穆所取代。
  四家上市公司的代表开始意识到,遇上高手了。
  嘉州地方对这次‘协调会’并不是没有准备,而且直接戳中了某些人的命门。
  要想在华国搞多晶硅,嘉州就是一个绕不开的地方。
  不仅仅是原料的储藏,还在于其原本为三线工业准备齐备的配套。
  没法子,西蜀虽然穷,但自建国以来,便一直是以战略备份省存在的,也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工业门类体系的省。
  虽渣,但有。
  无论是哪种方法制备多晶硅,基础化工产业是前置条件,而西蜀的化工,强到没朋友。
  这是嘉州的资源禀赋。
  或者说,嘉州地方上,终于明白自身资源禀赋到底在哪儿了。
  蜀投能源的代表顾言法眉头紧锁,他知道姜副市长的话中有话,嘉州的资源和产业链优势是他们无法忽视的。
  他轻咳了一声,试图打破沉默,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立无援。
  嘉州电力的代表魏宗翰和岷江水电的代表谷国斌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都从对方的眼神中读出了犹豫和不安。
  他们原本以为可以依靠国电的背景来推诿,但现在看来,态度比他们预期的要强硬得多。
  天威保变的代表路思善则显得更为冷静,他嘴角挂着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似乎对姜士洋的威胁并不以为意。
  能拿他们怎样?
  何况,他们还是主板上市公司,且隶属国家,要是敢玩阴的,到时候看谁的脑袋硬。
  不过,他的内心也在快速权衡着,思考着如何在这突如其来的变局中找到最有利于自己公司的立场。
  张惠国此时感到了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既感到了嘉州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又感到了一种不确定的未来。
  他知道,姜副市长的这番话,无疑是在为他们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但这也意味着他们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姜士洋见众人沉默,知道自己的话语已经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他决定趁热打铁,继续说道,
  “诸位,我们嘉州对于新光硅业的重视,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愿意为了这个项目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但我们也希望能够得到各位的理解和配合。”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知道,各位代表所在的公司都有自己的考量和难处。
  但我们不能忽视一个事实:新光硅业的成功,对于我们所有人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带动嘉州乃至西蜀的经济发展,给各位带来丰厚的回报,更能够为国家的半导体产业做出重要贡献。”
  姜士洋的目光再次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他的声音变得更加坚定,“我希望大家能够放下成见,真诚地坐下来,共同探讨如何推进这个项目。
  我们嘉州方面愿意做出让步,但也希望能够得到各位的积极响应。”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每个人都在思考着自己的立场和选择。
  姜士洋的话语虽然平和,但其中的决心和坚定却让每一个人都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顾言法打破了沉默,他缓缓开口说道,“姜常务,您的话我们听明白了。
  蜀投能源作为西蜀的本土国企,我们自然会尽力支持这个项目。
  具体的出资额度和方式,还需要我们回去和集团进一步商讨,但我还是那句话,建议嘉州上报西蜀省,由省里统一协调。”
  电力集团两个代表对视了一眼,魏宗翰苦笑了一声,而后发言,
  “老张,你应该是懂的。10万吨,这不是我们这个联合体能解决的问题。
  而且现在新光硅业还在建设期,这1000吨能不能做出来都是问题,何况是10万吨?我们谁心里也没有底。”
  他转头看向了姜士洋,“常务,您也别逼我们电力。
  您应该清楚我们双方的诉求并不一样,虽然说多晶硅的产能扩大会促进电力的发展,但是国电内部对使用光电是有……顾虑的。”
  魏宗翰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他继续阐述道:“实际上,国电集团对于光伏发电的态度一直是谨慎的。您知道,光伏发电面临着许多挑战。”
  他轻轻敲了敲桌面,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话语:“首先,光伏发电的成本非常高。
  与我们传统的火电、水电相比,光电的上网电价昂贵得多,这使得它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顾言法和其他代表们纷纷点头,表示理解。
  魏宗翰接着说道,“其次,光伏发电的初始投资巨大,回报周期长,这使得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
  而且,光伏技术的成熟度和稳定性相较于传统能源还有一定差距,这也让国电集团在推广上持有保留态度。”
  谷国斌补充道,“此外,光伏发电对于电网的稳定性和调节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光伏发电受天气和时间影响较大,其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给电网运行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魏宗翰耸了耸肩膀,“所以……多晶硅项目对国电来说,也许是一种趋势,我个人是相信不久的将来,光伏发电会有更多的政策利好和市场机会。
  但绝不是现在国电集团的必选项。
  我们之前对1000吨多晶硅项目的投资,更多的是一种表达对国家新能源探索的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不惜一切代价重注投资于这个领域。
  这是我们两家的态度,在没有得到国电集团的明确指令之前,我和老谷两家肯定没法做决策的。”
  他和谷国斌很清楚,姜士洋的主要矛头,并不是他们。
  而是真正有着在多晶硅产业布局的天威保变。
  姜士洋闻言点了点头,看向了天威保变的路思善,“路总,你的意思呢?”
  路思善抱着胸,轻笑了一声,“姜常务,天威保变之所以进入新光硅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给参股公司天威英利寻找稳定的上游供应商。
  而现在我们天威保变划转给国家,国家在西蜀布下了自己的光伏产业基地,目前该项目已经立项,预计2、3年之后可以投产。
  所以,我坦陈的说,我们是希望独立运营二期工程,也就是从这10万吨里面切割一小部分出来,由我们单独做。
  如果不行,那么……我们就选择撤资,本来我们也是打算单独做多晶硅的。”
  他觉得这是开国际玩笑了,用冀州的钱,发展西蜀的产业?
  天下有这么好的事?!
  要真做出这种决定,他路思善对得起冀州上上下下6800万人吗?
  ……
  第239章 一丘之貉!
  ‘如果不行,那么……我们就选择撤资’
  想到这里,路思善笑着手指点了点魏宗翰和谷国斌,然后望着姜士洋继续开口说道,
  “他们都不愿意做恶人,我来。
  现在的局面就是,之前我们四家一共3.98亿的出资,是用于1000吨多晶硅项目的建设。
  而现在规模扩大了100倍,这3.98亿是绝对不够的。
  也就是说,这个工程如果你们找不到资金方,这3.98亿就打水漂了。
  所以,常务,其实我们今天能来开这个会,我们天威保变和国电是有默契的。
  我们建议西蜀这边蜀投能源能够回购我们的股权。
  反正,蜀投能源不也可以用发行股票收购资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吗?股民一定会欢迎这种优质资产注入的。”
  一直摆出坚决配合的姿态的顾言法,闻言脸色都变了,咳嗽了两声,
  “虽然外界对新光硅业的预期很高,但集团公司觉得将这样高风险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不很恰当。”
  开国际玩笑了,多晶硅成不成都是一个问题!
  3.98亿这个金额要真算起来,并不是一个太大的数字。
  当初的西蜀地方咬咬牙还是能拿出来的。
  但正因为是风险管控的目的,才拉了国电和天威入伙,免得一旦损失就是接近4亿的亏损独自承担。
  大家都是这样,你帮我,我帮你,而后分散个体项目的风险。
  现在让蜀投能源一家吃下,也不是不行,但……
  那边的姜士洋闻言叹了口气,他也很清楚,就算蜀投来接盘,也掏不出400亿来。
  这确实强人所难了。
  魏宗翰此时发言着,“常务,现在局面其实很明了。
  我们理解嘉州发展地方经济的苦心,也理解国家的命令不可违。
  但摆在我们面前的是现实问题,当初我们的出资是应尽的义务,而现在由联合体方式再进行运营是不恰当的。
  常务,强扭的瓜不甜,如果不行,就走重整的路吧,你们西蜀方面找一家或者西蜀组织联合体来重整,把我们三家的钱给退出来。”
  路思善此时笑了笑,“给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来之前我们董事长提出一种方案。
  就是天威这边可以接手新光硅业,我们出资一个亿,购买蜀投、嘉州电力、岷江水电三家的股权。”
  此时还没等姜士洋发言,国电那边就不干了,谷国斌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
  “路思善!我们这边三家加起来是2.88个亿,你直接打三折买,恐怕不合适吧。”
  四家的出资中蜀投是本土企业,出1.88亿占大头是应该的。
  而国电系统是站台,所以选择的两个主体也是在西蜀当地的,加起来一个亿算是一个意思。
  而天威保变是战略合作方,指望着项目投产后能节约原料采购成本,出多点1.1亿也是自然的事情。
  路思善冷笑了一声,“打三折买烂尾在建工程有什么不合适的?我们不出,你们只能收个烂账回去。何况……”
  说到这里他对着国电的两个代表挑了挑眉头,“这个损失不该由西蜀来承担吗?当初是他们求着我们投的。”
  顾言法闻言顿时脸色就变了,“路思善,你们天威保变什么意思!”
  路思善看着自己手,大拇指去抠了抠中指的指甲,淡淡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