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2003 第1497节
作者:万古青天一株柳      更新:2025-10-13 12:38      字数:3276
  不过这小子现在做的事情,也太重要了,倒也不能说完全浪费。
  可心里总是有点儿不得劲儿。
  沉默了半晌,姜院长长叹了一声,眼神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卿云选择了一条他认为正确的道路并在坚定的往前走着,且利国利民,这本身就值得尊重。
  惋惜的看了他一眼,姜院长拍了拍他的肩膀,“孩子,既然做出了选择,就把路给走稳了!”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但更多的是一种释然。
  他知道,卿云已经做出了选择,而他作为一个旁观者,只能尊重并支持这个年轻人的决定。
  卿云感受到了姜院长话语中的深意,他的眼神坚定的回应道,
  “您放心,我不会让关心我的人失望的,也不会让组织失望的。每一步,我都会走得坚实而稳健。”
  姜院长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记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轻言放弃。
  你有着不凡的起点,也有着无限的可能。”
  ……
  2004年1月1日 11时燕京国新办招待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
  来自国内外的媒体记者齐聚一堂,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主席台上,等待着神舟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华科院副院长姜冕恒的发言。
  姜院长稳步走上讲台,脸上全是自豪和从容。
  “女士们、先生们,我荣幸地宣布,神舟五号飞船在经过了绕地球14圈飞行以后,于今天燕京时间6时23分在塞北中部地区安全着陆,航天员的身体状况非常好。”
  老爷子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自信和底气。
  随后,姜院长详细介绍了飞船返回的过程,包括推进舱的分离、返回舱的再入大气层、降落伞的打开,以及着陆缓冲发动机的启动,每一个细节都展现了华国航天技术的精确和可靠。
  “姜院长,您好,我是路透社的记者。请问华国未来在载人航天方面有什么计划?”
  路透社的问题中规中矩,姜院长的回答也是四平八稳。
  “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刚刚起步,任重道远,将按照我国政府早在10年前就确定下来的载人航天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在实现载人航天飞行之后继续努力实现以下目标:第一,实现在太空的出舱活动。第二,空间飞行器的交汇对接技术。第三,建立空间实验室。
  通过以上目标的实现,把我国的载人人航天技术推进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为开发和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姜院长,您好,我是法新社的记者。请问华国是否有建造航天飞机的计划?”
  姜院长闻言,心里冷笑了一声,而后开口回答着,
  “我国没有建造航天飞机的计划,我们的技术路径与其他国家不同。
  目前华国也没有达到那个技术高度,我们要解决的是基础的问题。”
  姜冕恒的答复,让外国记者们嘴角露出了笑意。
  承认差距就好,看来华国人还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的实力只能在近地轨道上玩。
  “姜院长,您好,我是朝日新闻的记者。请问华国在近年内是否独立掌握了太空技术?”
  国内记者们闻言,后槽牙都要咬碎了。
  飞船都回来了,还特么的都不算独立掌握?
  意思是我们的上天,还是其他人的帮助下才成功的是吧?
  众人将目光投向了讲台上的姜院长。
  姜院长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
  “我们的空间计划刚刚起步,空间实验室的计划,并不会向和平号或国际空间站这样的空间实验室追赶。
  我们要解决的都是将来空间应用的最基础、最根本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独立掌握。
  但是在掌握这些技术的时候,我们并不排斥外来的帮助,因为阿美莉卡和熊大比我们有经验的多,我们很愿意向他们学习。”
  朝日新闻的记者虽然觉得姜冕恒的这个回答,太模糊太模棱两可,但也不好说什么。
  而国内记者们的脸上,全是木然。
  他们很想说,老爷子能不能不要那么实诚?!
  全国群情激荡的时候,能不能说些提劲的话?
  而且,他们也很是奇怪,这种话怎么能让这位爷来说?
  不客气的说,这老爷子虽然年纪不小了,但却是国内最顶级的衙内。
  他的身份,很难不让人去多想什么,他的话语,也很难不让人认为这是官方的定调。
  台上的姜冕恒垂在讲台下面的手,拳头都捏紧了。
  不过看见欧莓记者那笑容中明显的‘高人一等’和‘理所应当’,老爷子也笑了。
  还是那小子说的精辟。
  ‘弱则共同开发,强则自古以来!’
  ‘穷则战术穿插,富则给老子炸!’
  ‘特么的,总有一天,就算不是老子也会是其他人喊出:太阳系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的应许之地!’
  没道理一个18岁的少年都懂什么叫做‘韬光隐晦’、‘忍辱负重’,自己50多岁的人了还不明白这个道理。
  脑子回想起少年说起那些话时脸上的隐忍,姜院长咬了咬牙,继续补充着,
  “我们愿意与平等对待我们的,在技术上平等对待我们的国家来合作,而且我们过去也一直在寻找合作。”
  豁出去了,这张老脸……
  不要也罢!
  欧莓记者们纷纷鼓起了掌,对华国航天的开放学习姿态持肯定赞赏的态度。
  这才对嘛,还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
  老老实实的用最廉价的价格,替我们发射卫星不好吗?
  “姜院长,您好,我是夷洲岛中社的记者。有消息称神舟五号上搭载有从夷洲地区来的农业种子,这是否属实?”
  姜院长闻言挑了挑眉头,他还正愁怎么开口介绍返回物品的。
  用那小子的话叫什么来着?
  植入式广告。
  道理是懂,但毕竟做科研做了这么多年,他还没做过广告,总觉得有些不好意思的。
  咳嗽了两声,姜冕恒朗声而言,“你的消息属实,这是之前我们两边科教农业领域合作的计划。
  我需要强调的是,一切有利于同胞的事情我们都愿意积极去推进,我们是一家人。
  神舟五号搭载有从夷洲地区来的农业种子,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
  因为和夷洲同胞在这一高级领域进行交流,既有利于夷洲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内陆的农业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两边农民的利益,所以我们做了这件事。
  当然,本次搭载飞船上天的物品也不仅仅是种子,比如还有我们的国旗、08奥运会会徽会旗、国内自己的民族企业炎黄集团的神舟笔记本电脑……
  我相信这一幕你们在电视直播画面上已经看过了。”
  ……
  第36章 我……已经足够幸运了。
  ‘我相信这一幕你们在电视直播画面上已经看过了。’
  姜院长的话,让台下众人配合的笑了起来。
  只是,国外记者们的笑容中带着一抹意义不明的模样。
  就这?
  也就那点儿出息了。
  除了外壳是你们的,一些不重要的配件是你们的,cpu、显卡、内存、硬盘……
  哪样是你们华国的?
  阿美莉卡不要的产业,转移给了四小龙,四小龙拿着玩了十来年,才轮到你们华国,也不知道在庆祝个啥。
  不过,这种事情值得鼓励,也应该倡导。
  将华国固化在产业链上,充分利用好他们的人工成本和自然资源,是符合所有人利益的。
  当然,这个‘所有人’,只是发达国家的人。
  其他的,不算人。
  国外的记者们此时挂着淡淡的笑容,好整以暇的打量着会场里那些华国同行,欣赏着他们脸上的激动。
  来自国内的记者,也没法不激动。
  对于此时的华国人民来说,电脑整机组装业务,也是高科技。
  如同从来没有穿过鞋子的山里人,第一次穿上鞋子时的激动。
  他们哪里知道,或者哪里在乎这双鞋到底是回力、飞跃、解放牌,还是阿迪、耐克、亚瑟士?
  在他们的记忆中,昨天晚上新闻联播的那个直播画面永远清晰而震撼。
  2003年的最后一天,那个寒冷的冬日,全国各地的家庭围坐在电视机前,目睹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当杨利伟在遥远的太空舱内启动了那台代表着华国科技骄傲的神舟笔记本电脑时,整个国家都屏住了呼吸。
  那一刻,电脑屏幕上亮起的‘炎黄·神舟’logo,与太空舱窗外那片璀璨而神秘的宇宙星空,共同构成了一幅令国人难以忘怀的画面。
  那不仅是一种视觉的震撼,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
  那个画面,如同一张珍贵的照片,被永远定格在了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