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作者:
小新茶 更新:2025-10-13 12:33 字数:4277
虞兰的手悬在半空中。
片刻后,他眼眸垂下。
这天下姓什么,真的那么重要吗?比天下万民还重要吗?
国家究竟是什么呢?
看着两岸慌乱的百姓,虞兰想不明白。
……
徐州和荆州的战报同时传到了长安城。
贺兰絮看着黑压压的军报,只觉得眼前一黑,险些昏迷过去。
-----------------------
作者有话说:让爹娘在水里多泡一会吧
罢爹娘叉出去是为了不影响阿崚的个人solo
第137章 风云涌动
“殿下,小心一些,对了,就是这样。”
“小心一点。”
杏桃和贺兰初站在谢崚左右两侧,从床上扶起谢崚,牵引着她站立起来。
这两日谢崚的伤势已经有所改善,可以做些小幅度的动作,比如说,坐起来了,又比如说,下床走动。
太医说,若是能走,她得多下地走走,否则躺太久了,双腿萎缩,将会再难站立起来。
杏桃和贺兰初两个人轮流搀扶着谢崚,在屋里走了一圈,又一圈。
她体力还是不行,才走了那么几圈,就已经大汗淋漓,坐下来歇着。
杏桃拿起手帕替她擦汗。
谢崚靠在软垫上,调整着呼吸,还没休息好,便听见外面传来贺兰絮的声音。
“殿下,微臣可以进来吗?”
谢崚道:“可以呀。”
谢崚的状况比之前几日有所改善,脸上有些几抹薄薄的粉红。
贺兰絮短暂地欣喜了一下,但随后脸色暗沉下去,依然布满了忧愁。
谢崚觉察到了他有心事,问道:“怎么了,是爹爹那边出事了吗?”
贺兰絮抿着唇,欲言又止。
慕容徽和谢鸢同时遇刺的消息传遍十三州,他当然也知晓了。
他今天来此,就是想要将这件事告诉谢崚的。
慕容徽和谢鸢中箭落水,只怕是九死一生,难有活路,谢崚是他们唯一的血脉,应该要提前做好准备。
当贺兰絮对上谢崚清亮的眼眸,他一时哽咽。
他能这么说?
殿下告诉你两个好消息,一个好消息是你爹死了,你收拾收拾,可以登基去做大燕的女帝了。另一个好消息是你娘也死了,楚国群龙无主,你赶紧浑水摸鱼,继承你娘的一切。
在谢崚的心目中,家人的性命远比皇位要重要,一夕之间失去父母,这样的痛苦谢崚怎么能
承受?
何况他不确定,谢崚的身体是否受得住。
他藏在广袖下的手死死握紧,慕容徽出事,他的心里不好受,但他即便再难过,也努力收起自己的情绪,不要让伤心流露出来。
故而他此时表情看起来有些许漠然,“没事,只是看着殿下受苦,有些难受罢了。”
谢崚说道:“我已经好多了,这几天我有认真喝药养伤,太医都说这几天伤口愈合得比之前要快,父皇那边怎么样了?”
贺兰絮说道:“微臣派人将殿下的猜测告知陛下,陛下那么聪明的一个人,心里有数的。”
可是还是晚了一步。
谢崚又问:“并州呢,并州情况如何?”
“段岚顶住了刘玿的攻势,援兵已至,与城内守军里应外合,大破敌军。”
可是此战燕军伤亡惨重,阵亡万余人,刘玿突围后,对着周围城镇烧杀抢虐,和他爹一样残暴。
谢崚去过两次的静乐城,这座坐落在边境的安静小城,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前不久还见过面的静乐城县令,被刘玿一刀砍下头颅。
谢崚问道:“父皇和我娘谈和谈得怎么样,楚国还在进攻吗?”
贺兰絮摸了摸她的头,转移话题,“殿下,别问了。”
上次被谢崚看出自己在说谎后,他和谢崚说话的时候,就会刻意避开与她直视,还会露出些许疲态,来混淆谢崚的判断。
“好消息总是多过坏消息的,不是吗?”
可是现在到处都是坏消息。
谢崚眨了眨眼,似乎又想到了什么,连忙说道:“徐州那边混入了不少探子,我已经很久没有收到过蘅止的亲笔信了,现如今信件不能再假手官府的信使……”
“微臣明白。”贺兰絮说道,“殿下放心。”
“殿下需要做的,就是养好自己的身子,别想太多,剩下的都交给微臣。”
慕容徽离开前将幼女和大燕托付给他,他会好好照顾她。
……
谢崚休息后,贺兰絮匆忙离开东宫。
贺兰初追上贺兰絮,“叔父,叔父,等等我!”
贺兰初抓住贺兰絮的衣袖:“真的还要瞒着殿下吗?”
贺兰絮没有说话,只是回头凝视着日落时的东宫。今日晚霞无限好,天空中祥云一层层铺开,宛如一只凤凰,展翅高飞。
外面打得天昏地暗,而长安一隅,禁军执肃,一如既往祥和宁静。
片刻后,他道,“当然不会。”
贺兰絮握紧了剑,慕容徽出事,谢崚就是这天下未来的主人,她迟早会知道这些事。
若是她连这点事情都不能承受,她就不配为一国之君。
可是作为谢崚的长辈,他又怜惜她体弱,想着能拖一时是一时,尽可能拖到她伤势痊愈再告诉她。
贺兰絮离开东宫后,当即写了一封信,发往徐州。
除了慕容徽和谢鸢,能够安抚谢崚的情绪的,大概也就只有那么一个人了吧。
……
慕容徽与谢鸢遇刺以后,苏蘅止就开始对下邳城内的探子进行清缴,罢黜了所有信使,派亲兵替代信使,往长安送信,两边总算是互通了消息。
苏蘅止对局势的了解还停留在他刚来徐州后不久,和贺兰絮通信后,他大概能够将大燕当前面对的情况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北有匈奴作乱,南有楚国威逼。
陛下失踪,谢崚年幼,朝堂上,贺兰絮一人支撑起朝堂。
谢崚遇刺的消息被封锁,贺兰絮对外消息也是谢崚感染风寒,需要卧床养病。
在送给苏蘅止的信中,贺兰絮也没有明说,只是点了一下,“殿下需要郎君,请速归。”
得知谢崚有事,苏蘅止眉头紧皱,恨不得立刻飞回长安去。
只是如今徐州局势水深火热,谢渲每天带着水军攻城,苏蘅止没有和谢渲正面交锋,坚守不出,勉强维持局势稳定。
他如果抛下徐州跑回长安,谁能代替他守城呢?
这是谢崚的江山,也是他父亲最后的遗产。
苏蘅止正犹豫不决的时候,他见到了令他意想不到的人。
这天苏蘅止从衙门里刚回到府上,只见大门敞开,府内家丁涌到门口,将一箱箱行李往屋里搬。
苏蘅止正疑惑是谁竟敢搬进他家时,却听见几个声音响起。
“哥哥!”
“蘅止!”
苏蘅止愣了愣,一个身影从马车上跳了下来,来到了苏蘅止面前。
“糖糖,你怎么来了?”
苏唐说道:“叔父说你一个人守城太过辛苦,所以向贺兰大人请命,来帮你接管城池。”
苏家二叔和三叔都走了出来,身后还跟着苏蘅止两个最年长的堂弟,除了女眷们和两个五六岁的小弟弟,苏家人都在这里了。
“蘅止别怕,二叔三叔都来了,徐州是我们苏家人的地盘,咱们一起守城,就不信别人能打下来!”
“让谢渲看看,咱们苏家不是没人了!”
苏家旧宅,很久都没有这么热闹了。苏蘅止一瞬间仿佛回到了年少时,他还活在苏家门庭煊赫的时候,所有的家人都在身边。
他的心好像被什么东西敲了一下,如一个孩子般,双眼通红,“二叔三叔,你们怎么都……”
苏唐意识到哥哥要哭了,连忙递上一个帕子,“哥哥擦擦。”
二叔拍了拍他的肩膀,“二叔已经知道谢渲攻城的原因了,我们进去说。”
……
进了屋,二叔说道:“自陛下中毒之后,长安戒严,朝会也不再进行,我和你三叔都赋闲在家,无事可做。”
“而后前后传来匈奴刘玿起兵谋反,楚帝北上攻城的消息。当时朝廷可乱了,朝臣人人自危,长安城压抑得令人喘不过气来,直到贺兰大人从荆州赶回,朝廷里才有了主心骨,好不容易回到正轨,谁知道这时候又传来陛下他们夫妻俩一起遇刺身亡的消息。”
苏家当初也是楚臣,对楚国朝廷有着一定的了解,“女帝身故,就没人能控制楚国那二位疯子,这些天你守城辛苦了。”
徐州军队未必不能与楚国一战,但是苏蘅止需要顾及的态度,既要保留燕军实力,也不想伤到楚国军队,还要阻拦楚国北上,简直不要太难。
苏蘅止疑惑,“所以二叔三叔向贺兰大人请命前来帮蘅止守城?”
二叔道:“我们连入宫都不能,又怎么见的了贺兰大人?据说,是殿下身边的一个幕僚向贺兰大人提议,让我们顶替你守城,将你换回长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