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作者:
小新茶 更新:2025-10-13 12:33 字数:4218
委婉地提醒,谁都不敢往谢崚心里戳刀子。
“你就是胆小怯弱,你不敢面对现实,”苏蘅止泪如雨下,哀求道:“不要这么做,好不好?”
他感觉怀中的人身子在剧烈颤抖,披散的发丝大片落在他的衣裳上,谢崚在哭。
眼泪湿透了苏蘅止的衣襟。
她的身体太过虚弱,连发泄都是那么微弱,苏蘅止手臂收拢,轻轻唤着她的名字,“阿崚。”
“阿崚。”
“阿崚……”
一声又一声,呼唤声将他们骨骼相连,肌肤相贴,血脉相融。
谢崚的眼泪如泉涌,胸口的刺痛让她无法呼吸。
苏蘅止似乎想到了什么,松开了她,往后退了两步,摸向自己的腰带,搜索着,当找到那个玉佩的时候他连忙扯下,塞进了谢崚的掌心。
这块玉很小一块,玉质不算好,摸上去格外粗糙,却被苏蘅止随身携带多年,无比爱惜。
触碰到玉佩上的图案的那一刻,谢崚好像碰到了烫手山芋,下意识想要丢开,苏蘅止用手抱住她的拳头,将玉佩按进她的掌心,“你说过的,你当初说过的,我拿出这块玉,就可以朝你提一个要求,你不可以拒绝。”
初遇那年,苏蘅止在水中救起谢崚。
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谢崚买下这块玉送给他。许下一个愿望,只要是自己力所能及,她都会帮他达成。
这些年来,苏蘅止收着玉佩,却从来没有和谢崚提过任何要求。
谢崚愿意给他的,是施舍,谢崚不愿意给他,他也不会强迫。
他原以为,他这辈子都没有机会用到这个玉佩了。
“我的愿望是,阿崚活下去,长命百岁,一世平安喜乐。”
他要谢崚活着,即便前路坎坷,有尸山血海和无数痛苦,他也要谢崚活着。
怀中的人停止了颤抖,下一刻,他感觉到锁骨传来疼痛,低头一看,披头散发的少女趴在他的身上,扒开他的衣裳,用尽全部力气撕咬着他的血肉,像条狗。
鲜血从她牙缝里流淌出来来,弄脏了她白皙的脸蛋。
苏蘅止温柔地替她擦去脸上的血迹,道:“如果这样能够让你开心,我就算是死,也甘之如饴。”
谢崚松了口,红肿的双眸死死盯住苏蘅止,“苏蘅止,我讨厌你。”
为什么要浪费这么好的一次机会?为什么要许这样的愿望,为什么逼她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为什么要这样欺负她?
她的声音愈发响亮,“我讨厌你!”
“我讨厌死你了!”
苏蘅止抱紧了她,床幔落下,盖住两人都身影。
……
谢崚闹了一通,彻底昏迷了过去。
苏蘅止将她放在床上,盖好被子,整理好自己的衣裳。
杏桃终究还是不放心,端着药碗在外面徘徊,看见苏蘅止走了出来,连忙问道:“郎君,殿下怎么样了?”
苏蘅止看了一眼她捧着的药和米粥,说道:“劳烦杏桃姑娘将粥拿去温着,殿下醒了应该会喝的,至于药,就不必给她了,让她先吃些东西润润肠胃吧。”
听到这话,杏桃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谢天谢地,还好有郎君,殿下心灰意冷,一心求死,我们那么多人都没办法劝服殿下,郎君一回来就劝好了。”
难怪谢崚会独独钟爱苏蘅止,以前杏桃不理解她现在彻底明白了。
苏蘅止朝她微微一笑,转而又露出了心事重重的眼神。
天下大乱,慕容徽和谢鸢俱亡,谢崚今后的路不好走。
罢了,只要活着,就会有希望。
第141章 陛下
谢崚一口一口地喝着粥。
小米粥米香浓郁,谢崚像啃木屑,一点味道也尝不出来。
几次想要把吃下去的东西吐出来时,苏蘅止就会轻轻拍打她的后背,用那双可怜的眼睛望着她,她只能将东西咽下去。
吃了半天,小米粥凉了又热,热了又凉,才吃进去半碗。
谢崚头晕,趴在床上起不来。
苏蘅止放下了碗,幸好没有让她喝药,不然她得全部吐出来。
谢崚的状态还是不算乐观,但她总归不会想着继续寻死了。
苏蘅止回来的第三天,谢崚总算打起了些许精神。
夜里,她喊来了沈川。
“蘅止说,是你推荐苏家人去徐州的?”
谢崚生病这些日子,她都没见过沈川,他好像一个人藏起来不知道干什么。
也是这些天谢崚才知道,静乐被屠城了。
他从前收养的那两个孩子,还有县令,无一人生还。
他大概……
是在伤心吧。
战争就是这样残酷。
谢崚想起刘瑾临死之前和她说的那些话,她控诉着燕国人对她的加害和凌辱,骂慕容氏狗贼。
但是当初,刘传对虞人和鲜卑人的所作所为,比慕容徽做得过分一百倍。
刘玿子承父业,狠毒不输于其父。
冤冤相报,无穷无尽。
不过沈川并没有将这份悲伤带到谢崚面前,他今日还是保持着一如既往的从容不迫。
或许在他看来,天下就是一个巨大的棋盘,所有人都是棋子,生与死,不过一念之间。
他连自己的生死都不在乎,怎么会在乎别人的?
“是我做的,”沈川说道,“徐州只有苏家人能守,要是不将你的苏郎君替换回来,你死了怎么办?”
谢崚垂足而坐,“你担心我死吗?”
沈川眼光闪躲了一下,显然是的,但是以他的骄傲,才不会承认呢。
谢崚笑了,再次问道:“我好像听你说了,你曾经在荆州见过我?”
谢崚只去过荆州一次。
沈川说道,“没错,是见过一次。”
“殿下可曾记得你在荆州救过一个孩子?”
那年,谢鸢用谢崚引蛇出洞,将她调去了荆州。
在荆州,有位老妇人救了谢崚一命,作为交换,她希望谢崚能帮她治好生病的孩子。
谢崚喃喃道:“可是,那个孩子,不是已经死了吗?”
而且,和沈川的年岁也对不上。
“没错,他死了”沈川说道,“有没有可能我不是那个孩子,我只是看见了。”
“殿下没有救活那个孩子,却将食物分给了别人,就,救了更多的人。”
那时候荆州战乱,百姓缺衣少食,孩子们更是饿得只剩下皮包骨。
谢崚看见了,于心不忍,派人将食物分给他们。
沈川就是其中一员。
当时沈川颠沛流离,落难荆州,吃过谢崚施舍的米。
沈川说:“后来,我去了邺城,想办法接近你,我想着,殿下出身高贵,却会怜恤难民,我想着,殿下或许是个仁爱之人。”
他一生想要追寻的,是仁爱的主公。
“可我不是。”谢崚摇头。
在穿越之前,谢崚遵纪守法,对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彬彬有礼,但她胎穿过来十六年,这个时代的规则和礼教早就渗透进了她的心里,可以说,她已经差不多和这个时代同化了,变成了她爹她娘那样不择手段的人。
她会为了家人的利益,为了争夺江山,不顾百姓生死发动战争。有时候见了难民受苦受难,她心底的柔软才会被短暂唤醒,给他们施舍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人命啊,如此轻贱。
而她,如此虚伪。
沈川不过是恰好看见了她虚伪的一面。
就好像对孟君齐的态度,她追念着年少的好友,却从来没有觉得谢鸢杀孟氏满门有错。
现如今刘氏和虞氏动乱,正是当年慕容徽和谢鸢没有做到斩草除根,才导致了现在的局面。
沈川沉默片刻,后道:“或许对于殿下而言,下令派发食物,只是一句话而已。但是对于很多人而
言,你发下去每一片干粮,都是救命的药。”
那时候沈川觉得,谢崚可能会是个仁爱的人,所以他会想办法来到她身边。
后来她毫不留情屠杀太后身边的侍从,他又觉得她杀生无道。
从并州回来,和谢崚的相处之中,他透过她的恶,又发现了很多复杂的东西。
他说道:“我想说的是,殿下并不完全是恶人,殿下本性是善良的。”
“真正的恶人,甚至不愿意伪装。”
“如果在太平安稳的年代,殿下或许可以成为奴婢理想中的贤明君主。”
当时在如今乱世,仁者易毙,而为恶者却能长久活下去。
天道,便是如此不公。
谢崚救人,不一定能有好下场。
她对刘瑾不设防备,最后就是被一刀穿心,九死一生。谢崚昏迷那段日子,沈川一直在想着,要是他早点杀了刘瑾就好了。
但觉察到这个念头,他又被自己吓了一跳。
他崇尚仁义,到头来他却因为自己的疑心杀人,岂不是和他的初心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