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0年代当乘务员 第3节
作者:
江湖太妖生 更新:2025-10-17 19:35 字数:4314
活到六十多,硬是把自己过成了孤家寡人。
“孩子话!”曾柳华怜爱的看着自己最爱的儿子,“好了,你跟这儿歪着,娘给你做饭去。今天咱们吃大米干饭,酸菜炖猪肉,豆角炖排骨!娘再给你炒几个葱花鸡蛋……我的儿,真的是受了大苦了啊。”
作者有话说:
今天好几个老太太聚在我的菜园子里聊八卦,我蹲在旁边锄草,也插不上话。
真服了,这老太太们,可找到个凉快畅快说八卦的地方了!
我听了一耳朵,说谁家打媳妇儿了,结果打完媳妇儿,儿媳妇闹着要离婚,说家风不正。
然后那个儿子也是个混不吝的,抬手就给他爹揍了一顿。
那老太太说的口沫横飞,仿佛趴人家门口看了个全程似的。
挺有趣儿。
第3章 自私自利
这顿饭,除了外嫁的三个姐姐,以及两个当兵的哥哥,老的小的都聚齐了。
席文明和曾柳华相识于乱世,一路扶持走过来,哪怕是人到中年,仍旧恩爱。
家里人多孩子多,正房堂屋里摆了两张大桌子,都坐的满满腾腾的。
主桌上,席文明跟曾柳华坐主位,曾柳华下手坐着席于飞,然后是三个儿媳妇。席文明下手坐着三个儿子,九个大人围着一张圆桌。
另一张桌子则坐的都是孩子,辈分最大的是席于飞的弟弟妹妹,今年也不过刚十四岁,他大侄子席向东都十四岁了。
席于飞看见他爹又忍不住哭了一顿,到坐下来吃饭,眼皮子都红红肿肿的,看上去好不可怜。
原本对于这个六叔有点儿小怨言的仨嫂子看的都心软下来,实在是于心不忍。
好好的一个孩子去了乡下,哪怕家里月月寄钱票寄吃的,仍旧变得黑瘦黑瘦。回来的时候一身破旧衣裳,如今天气都冷了下来,脚上那双破棉鞋还露着大拇指。
三嫂于倩是个快言快语的,她看着小可怜似的六叔,忍不住问道:“那乡下粮食很贵?每个月二十块钱,竟然吃不饱吗?”
席家虽然有好几个拿工资的,但毕竟三个儿子都有了自己的小家,而且孙子孙女一大群。
席文明是绝不会让自己的后代当文盲的,无论如何都会让孩子们去上学,这就是一笔开销。
其实最大的开销就是一群孩子们的吃喝用度,因为没分家,各家每个月都会上交一半的工资,由曾柳华分配。
这些钱曾柳华会存下来一些,然后每个月寄二十块给席于飞。
当然,这是明面上的,私底下她也会偷摸的增加个十块八块,要知道二十多块钱相当于城里一个临时工的工资了,养活一个人吃喝绝对足够。
席于飞啃着排骨,听到这句话叹气摇头,“三嫂不知道,乡下日子苦。东北那嘎达半年都是冷的,粮食只能种一茬,更别说还得交公粮,一年到头要不是我大伯二伯家挖野菜上山打猎,真真是要把人饿死。再说了,我拿着粮食也不能自己一个人吃吧?就算不给大人,可是老人孩子呢?眼睁睁看着他们挨饿?”
那些年,乡下确实不好过。
先是大锅饭折腾的一溜够,然后又得交公粮,剩下那点儿粮食压根抗不过一年。等下了雪,家家户户都在家里猫冬,别说一日三餐了,一日能有一顿吃饱都算是好日子。
别说什么棒打狍子瓢舀鱼,老天不作美,树皮都给你刮干净吃了,还鱼呢,鱼屁都看不见。
他们那个大队靠着山,这都算好的了,毕竟山里也是有产出的。野菜,蘑菇,兔子山鸡之类。可是山上不止有这个啊,还有野狼熊瞎子跟野猪!
有一年熊瞎子和野猪不知道为什么下山,一宿愣是祸害了大半个村子,死伤无数。地里的粮食更是被祸害的一塌糊涂。
就算这样,也得交公粮。
“我还算好的呢,至少有亲戚帮衬,家里寄的钱都买了粮食,大伯娘算计着吃,顿顿也少不了我的。别人可就不会这样了,就我们大队的知青去山上捡柴火,冻死了俩,还有一个被野猪拱了,脸都烂了。村里的青壮到了冬天可以去林场挣工分,天天砍木头扛木头,压根吃不饱,但总比在家饿着强。”
席于飞可真的没说谎,都说什么下乡种地到处都是粮食能吃饱饭,如果真这样,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下乡?为什么下了乡的知青天天盼着回城?撑不住的知青干脆嫁给村里的人,不就是为了有人能帮衬一下,不至于饿死累死冻死?
知青们本来就岁数小,正是能吃的时候,有的时候半夜饿的眼睛都绿了,偷摸跑牛棚吃那些给牛和骡子吃的饲料。
从到了乡下五谷不分,到能认识十多种野菜,恨不得把山里的东西都背回去,年纪轻轻累的腰都直不起来,只需要半年。
席于飞住在自己亲戚家,其实已经幸福多了。
要知道,知青在乡下是很不受欢迎的。因为村里人都觉得这是一群少爷少奶,还喜欢讲大道理,跟人梗脖子对着干。干活不咋地,吃饭没个够,吃不饱甚至还会想歪主意。
虽然大队长三令五申不让村里的人去招惹知青,但架不住知青有想法,也架不住那些二流子去骚扰女知青。
席于飞因为家里总是给寄钱寄粮食,也被人惦记过。但他家在村里有亲戚啊,堂哥堂弟一大群,几次试探后就没人找他麻烦了。
三嫂于倩听完,眼圈就红了,吧嗒吧嗒掉眼泪,“小六啊,嫂子我是真没想到乡下这么难。之前你总写信打电话要钱要粮食,嫂子我还抱怨呢。你可真的是受苦了,还好回来了,赶紧吃,吃肉,多吃点儿!”
说着,她就给席于飞夹了好几块大肥肉。
这可是好东西,如今谁家肚子里都没二两油水,肥肉买回去都要炼油慢慢吃,这种大片炖在酸菜里的肥肉,就连席家都有日子没吃到过了。
曾柳华也跟着哭,手绢都哭湿了半条。
席文明叹了口气,道:“不管咋样,咱们也回来了。回头我给老家那边多寄点东西和钱,那边也确实太苦了。大哥二哥从来都不跟我说这些,早知道这样辛苦,我就不要他们寄东西过来了。”
当年席家在奉城也算是个有名望的一家,后来乱世一起,席家就分了支。
席文明的几个叔伯都带着自家人到处谋生,有的去了南方,有的不知道去了哪里,听说还有人去了海外。
席文明这一支就他读过许多书,在城里教书,但大哥二哥他们都在乡下奉养老人。
等家里老人都走了,他带着妻子儿女和学生们长途跋涉南下求生计,跟乡下亲戚们关系也就淡了。
平日里也就年节写封信,寄点儿吃的用的。要不是席于飞被迫必须下乡,他跟老家的兄弟们也不会联系这么勤。
只是每次大哥二哥都报喜不报忧,再加上席于飞总写信要回来,抱怨乡下穷,他就真的觉得是大哥二哥占用了他给孩子的钱,但也没办法,可心里是有怨气的。
但儿子回来了,把那边的情况一说,这怨气也就散了。
“大伯二伯对我还是很好的,但架不住家里孩子多,也没有个工人挣工资,都是土里刨食。虽然我在那边有人帮衬,干的也都是轻松活儿,但架不住太穷了,太苦了。”
席于飞想起上辈子的自己,那时候他特别愤青,到家之后就把大伯二伯一顿埋汰,数落他们吃自己的喝自己的,如果只有他自己花钱,压根不会过得那么辛苦。至于大伯二伯家里对他的付出,那真是一点儿看不到。
要不是堂哥堂弟们上山砍柴,就凭他自己能把自己在第一年都冻死了。
再加上知青点那些人各个都有心眼子,当年的席于飞跟二愣子似的,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兜里那点儿钱如果不是大伯娘把持,怕是早就被人骗光了。
虽然他上辈子有钱了也帮衬了大伯二伯家,可中间逝去的二十年,父亲临死都对两个哥哥有怨恨,觉得如果不是他们,席于飞也不至于对家里恨意这么强烈,以至于觉得谁都看不起他,卷了钱跑了。
席文明再次叹气,道:“等你工作稳定了,多买一些粮食,给老家寄过去。小飞啊,老家缺啥你说一下,咱们家里凑一凑,不说补齐,但好歹能让你大伯二伯松快些。”
“诶,我知道了爹。”席于飞用力点点头。
他的市场里有那么多东西,回头挑拣着合适的,给那边多寄一些。
之前他只会怨恨,觉得大伯娘是个爱计较抠门的性子,但后来想一想,若不是大伯娘计较抠门,他也真不可能顿顿能吃饱,偶尔还能吃上顿肉,吃一些细粮。
其实那些钱,大部分还是花在了他身上。
而且他不是没有新棉袄棉鞋,这次回来他是故意穿的破破烂烂,就为了让家里人看到,让他们觉得自己受罪了,他们都欠自己的。
席于飞现在越想上辈子年轻的自己,越觉得不是个东西。
哪就有人能自私自利成这样?
别人都是报喜不报忧,只有他,总往最亲的人心里插刀子。
还好,老天爷给了他弥补的机会!
吃饱喝足,稍微休息一下,家里的工人还得去上班。
就连他弟弟跟大侄子,也要去图书馆那边帮忙,整理书架,图书分类,干一天能有五毛钱零花。
妹妹则在家里帮着大嫂二嫂和老娘洗洗涮涮,收拾东西,照顾小侄子和小侄女。
家里将近二十口人,每天要洗涮的东西,以及每顿饭之前的准备,那都不是小活儿。
以前孩子们都小,老娘还没退休,这些活儿都是大嫂二嫂在家里忙乎,哪怕怀孕了也没个休息时候。现在好歹妹妹跟老娘都能帮衬一把,算是可以透一口气了。
曾柳华可舍不得让刚从乡下回来的大宝儿子干这些活儿,她哄着让席于飞去休息,下午去粮站那边的澡堂子好好洗个澡,家里在给他准备一身干净利索的新衣裳,毕竟明天还得去单位报到呢。
席于飞进了自己屋,锁了门拉上窗帘,立刻就进了市场。
虽然不知道这个市场为什么会跟自己一起过来,但这些摊位可是他租出去给别人的,如今摊位和里面的东西也都跟着过来了,如果自己上辈子一死市场凭空消失,怕是得吓坏一群人。
只希望老天爷别这样做,毕竟租他摊位的都是普通商户。
但既然都跟着过来了,里面的东西不用的话,那真的是,能憋死他!
看着空无一人的市场,席于飞又害怕又兴奋。
他得好好想想,怎么利用这些东西,怎么把这些东西顺利出手。
作者有话说:
家里种的菜都开始结果了。
真让人开心啊!
总觉得辛苦没有白费,收获是最用成就感的事了!
第4章 小鸡崽子
综合市场里面的东西虽然齐全,但对于七十年代来说,太新了。
这个时候,哪怕买一包烟都需要用烟票,而且这个年代的烟大多数都是没有过滤嘴的。可市场里的烟酒店铺,那都是新式儿的烟,一个没有过滤嘴的都没,更别说还有那种带花香味果香味的,带弹珠的。
还有那些衣服,哪怕是农贸市场散摊儿卖的衣裳,款式都比如今的鲜亮好看,材料更是如今都没有的。
目前能拿的出去的,只有农贸市场的干货鲜货蔬菜肉类米面粮油,那么问题来了,他要用什么借口把这些东西拿去给家里人用?
毕竟他从东北回来的时候,连个包袱都没带,还特地穿上破烂棉袄烂棉鞋,想要偷摸整点儿好东西蒙混过关都不行。
不过他毕竟做了几十年生意,壮着胆子在这里转了小半圈,心里就有了计较。
等出了市场,家里的女人已经开始忙乎着要做晚饭了。
大嫂二嫂毕竟大着肚子,曾柳华就让俩儿媳妇和面贴饼子,然后切点儿萝卜白菜炖菜吃,再煮一锅棒碴粥,晚上也就差不多了。
她则带着小闺女洗衣裳。
虽然现在也有洗衣机这种电器了,可是价格非常昂贵,还得用票。
就算有了票,也未必能抢得上!
老三媳妇儿就算在供销社上班都没办法帮忙弄这些,因为电视机洗衣机这样的家用电器,都放在大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