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作者:米饭加点糖      更新:2025-10-18 14:34      字数:3169
  主要修内里的屋,外面是一动都不敢动的,怕白白的给别人做了嫁衣。
  芦苇不操心家里的事情了,她每天依旧在村里溜达翻找地窖,找不到地窖了,就去村前村后干了水沟里抬木头回家放着
  采薇跟佟母则是把家里运回去的东西,统统挖地洞藏起来,目前家里留着简单的用具。
  他们担心的烦恼出现了,村里陆陆续续涌来了大量的人进入,两家人也不再随便离开自己的房子,每天身上弄的脏兮兮的,缩在屋角落里闭眼坐着。
  进村的流民越来越多,来她们这里搜看的人一天都有好几波,好在房子足够破,又一副随时要倒了的样子,渐渐的进村的人便不再来这里看。
  也许奔波的太心慌了,不少流民挑到自己心仪的房子了,便有了定下来的想法,每天出门挖草挖树叶子回家充饥,反正能有一个地方住下来就有了盼头。
  进人后的村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平静,好房子的门口,总是染了一波又一波的血迹,村外的不远处荒地,每天总能见到几个坟包出现。
  随着越来越多人的涌进来,佟家住的破房子也开始有人上门抢了,这芦苇能惯着他们吗?
  抱着铁刀像个煞神似的坐在门口,上门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先给人撂倒再说。
  加上她脸上的伤疤狰狞,后面上门的人也绝了心思,毕竟横的怕不要命的,佟家这个花脸姑娘就是不要命的主。
  退回别处的人暗道,为村边的破房子丢命不值得,更何况破房子里住的虽然都是女人,可出手的架势一点都不含糊,特别是旁边几家还都是帮腔的。
  第18章 城门口施粥
  也有不怕死耍横的,徐仲林每天带着徐家的男人们守在门口,人手一把铁锹勾刀,看人情形不对,上去二话不说先砸死再说,佟徐几家门前地面都被铲的下沉了很多
  为了守住房子,佟徐两家人还受了轻微的伤,好在他们不要命的架势,算是震慑住了流民们抢房子的心。
  村里的房子经过一波波的流民角逐,开始趋于了稳定安宁的状态。
  他们日夜翘首期盼的城门,也开始有了动静,村里人再次闻风而动,都蜂拥至城门口伸头打探情况。
  “阿姐,我们不去看吗?”采薇有些心动的朝着官道看去。
  “要去看的,不过不是现在这个时候去看,目前我们得把房子看住了,才是重中之重要的事,”芦苇坐在地上正忙碌的脱土胚。
  采薇一想到村里为了房子,死了不少的人,她想去城门口看的心思绝了,在家卖力的跟姐姐脱土胚修房子。
  ……
  “放我进去呀!放我进去……”
  “哪里来的不知死的东西?拖走打死,”城门口站了四排的兵丁守门,说话的是一个队长领头的,他目光凶恶的看着挤的水泄不通的门口,握紧长枪的手暴着青筋。
  “大伙不要听他的,我们一路逃荒奔走了五年,好不容易走到府城门口,难道你们甘心现在死在城门口吗?他们现在不给我们进城,你们问问自己能答应吗?”
  “没错,放我们进城,”流民们的声音先是三三两两的喊,后面震天的声音几乎响破了天,然后流民们争先恐后的撞城门。
  门口士兵的长枪拦人,拦的血淋淋的都没唬住人。
  眼下不管不顾撞门的人都疯了,他们满心满眼的都是求活着,谁阻止不给进城,谁就是他们的仇人。
  “快放信号!城门口要拦不住了,”士兵队长满脸血的对着城楼上的人怒吼,四排士兵二十多个人,目测有一半被踩成了肉饼。
  士兵队长眼底多了许多的绝望,看着如同潮水的难民们,也明白这都是饿疯了的人,此时此刻心里头早就没了什么害怕。
  城楼上接二连三的发出了十几个烟花,南阳府城里到处都是枯骨,空荡荡的街道颇为颓败。
  “大人,城门口发了紧急求救,”一个士兵急匆匆的跑进衙门通报,府衙里也是一片废墟残破不堪。
  “紧急求救?”废墟中有一个白净的中年人,一身红色官袍,年纪约么四十多岁左右,尺寸长的胡须,打理的很是服帖,此时脸色异常的难看。
  “城门近些日子聚满了要进城的人,这会发信号应该是起了暴乱,大人,吩咐人开粥棚稳民吧!”
  “另外再安排些人,把城门口的人都疏散回去,新帝新气象,正是大人表贺的时候,”府衙师爷近前耳语的分析了当下情况。
  府衙大人背手来回踱步了半天;
  “吩咐人去城外搭棚设粥,另,下通告,遣返难民回归属地,以府城近郊设百户为村,村居落户尽快拟定里正结保造册入籍,所有良田耕地务必细致准确登造。”
  “明白了大人,学生这便去着手办,”师爷得了令,拿着册子带人去了偏屋拟通告。
  衙门的士兵骑马狂奔去了城门口。
  “府台大人有令!府台大人有令!城外三里空地,设十日粥棚搭济,城外三里空地……”
  骑马过来的士兵声嘶力竭的呐喊着,原本拥挤踩踏的流民们,突然安静了下来。
  他们没听错吧?府台大人要搭棚给吃的了?看着城门口来回五六个人喊,涌进来的人一股脑的又朝外挤去。
  人群里的惨叫声不绝于耳,不少人在挤来挤去中没了人样。
  看城里的难民们如潮水般退去,府台兵营来了不少士兵,他们手里抬着煮粥的用具,出城门到空旷的地方架锅烧水煮粥。
  总共设了十个粥棚,每个粥锅跟前围了三十来个强壮的士兵,士兵手里拿着锋利的刀,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护着粮食,保证粥棚能顺利的煮好。
  “有吃的了!有吃的了!”难民们激动的欢呼起来。
  “都排好队,要是有人趁乱惹事,我手里的刀可不认人,”领兵的一个银袍小将,一脸煞气的看着人群说完,手里笨重的刀对着地狠狠垛下去,一块很厚的石头瞬间四分五裂开。
  原本嘈嘈叫的人群,刹那安静的掉根针都能听到,见难民们被震住了,出来好几个士兵开始维护秩序。
  人群从一盘散沙,到一条长长看不到头的队伍,缓慢的前进着领粥。
  粥是一碗水多米花少的粥,并且每人只限定一碗,还要登记名字,因为不是每天都可以来领粥的,每家两天领一碗粥,缺吃的并不是特指难民们,官家也没有粮吃呀!
  “芦苇,城门口开设粥棚了,你要不要去领粥回来?”徐仲林来到佟家门口问道。
  “去!”佟芦苇闻言官家设粥,她想都没想的拿碗出门,跟徐仲林朝府城门口跑去。
  为什么要领粥?为的是不突出佟家的特立独行,别人听了领粥,恨不得全家都去排队,你家不去领这不明眼告诉别人,你有吃的吗?
  跑半路看龙一样的队伍,有增无减的还在增加人,她急忙上前两步,跟在人群后面排着队,两人排了傍晚到上半夜结束,才排到城门口看到点希望。
  下半夜过了一半,终于轮到他们领粥了!
  “叫什么名字?居何地?家里目前尚有几人?是男是女?”府衙师爷哑声问道。
  “回官爷,俺叫徐仲林,目前居定城郊柳林村,家里尚余六人,两个孩子、三个妇人,一个男丁,”徐仲林给了芦苇一个眼神,而后老实憨厚的回答道。
  登记的人刷刷几笔填写完毕,抬头看着后面的芦苇。
  “我叫佟芦苇,目前具定城郊柳林村,家余剩三个妇人,一个六岁男丁,”芦苇简单明了的说完。
  登记的人挥挥手,“下一个。”
  徐仲林看着碗里照人影的粥,扯了扯嘴角小心的用袖子盖好,跟芦苇往回走。
  “你怎么知道我们住的村子叫柳林村?”芦苇看远离了人群,小声的询问徐仲林。
  “村里领粥的人回来说的呀!他们当时登记的时候说不出村名字,比划了俺们住的村子样貌,有个差爷拿出来地图查了下,告诉他们叫柳林村,”徐仲林闻声解释道。
  “排了一夜队,就给了这么点?”佟母晃了晃碗不满的说道。
  “就这么点还有人排不上呢!阿娘做吃的了吗?”芦苇打了一个哈欠,一天一夜没睡困死她了。
  “做了,”佟母小声回道,给大女儿端了一碗黑乎乎的饭来。
  芦苇躲去角落狼吞虎咽的吃完,空碗放旁边去,进屋里倒下便睡了过去。
  一觉醒来已经是傍晚了,出来推晒干的土胚进屋,看见好些人走动说话,有的人一脸欢喜,有的则是一脸的死气沉沉,原本荒寂的村子因为这些人的走动,开始变得有人气起来。
  “他们这是去领粥?”芦苇指着人问棒槌。
  “不是呀!他们是回自己的家乡去,官府中午来村里通告了,俺们逃难的人可以回家乡去了,不愿意回去的,也可以在这里落户,不过家里超过三个男丁的,要去府城当兵丁用,”棒槌扭头看着人说完。